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冲绳海槽南部表层沉积中的底栖有孔虫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冲绳海槽南部33个表层样,共分析鉴定底栖有孔虫93属139种.建立了三个底栖有孔虫组合和两个亚组合:①Cibicidoidespraecincta-Pyngospp.组合;②Cibicidoides-Uvigerina组合:aCibicidoideswuellerstorfi亚组合,bHyalineabalthica-Buliminaaculeata亚组合;③Eggerella-Trochamminaglobigeriniformis组合.陆架坡折区以瓷质壳和螺旋壳类为主;大陆坡区的优势类群为瓶虫类、列式壳类和螺旋壳类;深海槽区主要为胶结质壳类和平旋壳类.水深500In以浅发育暖温和温水型有孔虫属种,可能是黑潮暖流影响结果;500m以深的深海、半深海低温属种占优势.月底栖有孔虫群确定的冲绳海槽南部地区溶跃面深度为1600m左右.  相似文献   

2.
冲绳海槽中部表层沉积物的成因矿物学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究样品由“向阳红16号”于1992年6~7月间取自冲绳海槽中部。对表层沉积物中〉63μm粒及有石榴石和磁铁矿进行显微镜、扫描电镜能谱分析 以及人工神经网络(B-P网络)的应用。研究表明,陆架边缘和槽坡的石榴石、磁铁矿主要来源于东海大陆架;槽底的石榴石部分来源于槽坡,部分属于海义工热液成因,槽底中北部的磁铁矿主要来源于火山活动槽底南部的磁铁矿则可能主要来自于岛坡。  相似文献   

3.
冲绳海槽中部表层沉积物的重矿物分布和来源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根据冲绳海槽表层沉积物的重矿物含量变化、物源、成因、地貌和沉积特征划分出东海陆坡、琉球岛坡和海槽槽底三个矿物组合区以及六个矿物组合亚区,并对其物质来源和影响范围作讨论。  相似文献   

4.
辽东湾表层沉积中有孔虫介形虫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辽东湾的88个表层沉积样品中的有孔虫介形虫进行了定性和定量分析,共得有孔虫44属87种,介形虫24属34种,按其分布范围的差异分为3个有孔虫介形虫组合;并探讨了组合与沉积环境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东海陆架与冲绳海槽晚第四纪沉积硅藻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东海陆架DG9617孔以及冲绳海槽A孔和B孔岩芯沉积硅藻进行高分辨率的采样分析,总共鉴定出166种和变种,其中有近14个主要硅藻种在3个钻孔中都连续分布,且有较高的含量,而其余种类含量较低或分布不连续或仅零星检出.根据3个钻孔岩芯中产出硅藻属种组成、含量变化及热带远洋种丰度等特征建立起各自的硅藻组合带.通过对比分析,表明硅藻植物群在东海陆架及冲绳海槽不同沉积环境条件下均记录了自晚第四纪以来古海洋、古气候的变化.  相似文献   

6.
7.
渤海南部表层沉积的相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8.
台湾海峡表层沉积硅藻栖性生态类型及其分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厦门岛沿岸46个取样点表层沉积样品分析,共发现硅藻62个属的217个种及亚种;对台湾海峡44个取样点表层沉积样品分析,共发现硅藻36个属的181个种及亚种.各个取样点都有底栖种和浮游种出现,水浅的区域(厦门岛沿海)底栖种比例较高,水深的区域(台湾海峡)浮游种比例较高,硅藻对指示水深具有科学研究价值.底栖种和浮游种的比例可能还受水体流动性、地貌特征等因素的综合影响.  相似文献   

9.
冲绳海槽南部表层沉积物中放射虫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对冲绳海槽南部46个站位表层沉积物中的放射虫研究,初步鉴定96个种,其中泡沫虫目在种和个休数量上均占绝对优势,与国内外有8在资料对照,冲绳海槽南部表层沉积物中放射虫组合属热带暖水动物群,根据定量统计资料,将表层沉积物中的放射虫分布四个分布区,探讨了沉积物类型,沉积物化学性质,海水温度,盐度,深度以及海流等地放射虫数量分布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11.
本阐述大型多元统计分析软件PRIMER的原理及其在底栖生态学中的应用。PRIMER是处理生态和环境多元数据的重要数值分析工具,本从实用的角度对其中包括的技术方法和相应的子程序如:等级聚类(CLUSTER)、非度量多维标度(MDS)、主分量分析(PCA)、相似性分析检验(ANOSIM)、相似性百分比分析(SIMPER)、生物-环境连接的逐步分析和相关检验(BIOENV/BVSTEP)等作了较为系统的介绍。  相似文献   

12.
本文根据浮游及底栖动物的种群结构和数量分布特点,对府河上游(一亩泉——焦庄间)水质进行了初步评价。从6个采样点的综合评价结果看,该河段基本上属于中污——重污染区。  相似文献   

13.
河流有机污染是我国目前特别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之一.可以采用化学或生物监测的方法进行评价.首次采用大型底栖动物BMWP(Biological Monitoring Working Party)系统方法,对广州珠江前航道、西航道和流溪河下游段共3个河段进行有机污染生物监测评价.结果显示:底栖动物在3河段间分布确有显著性差异,根据修正的BMWP分数可以判断流溪河水质相对较好,水质级别相应于中国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Ⅳ~Ⅴ级,西航道和前航道水质级别均为Ⅴ级.通过测试这一方法能成功地应用在珠江及流溪河,且修正后的ISO-BMWP法可以较好地匹配于我国地表水5级评价系统,因此,初步认为修正后的ISO-BMWP系统可以成为一个和化学监测互补的好方法,从而应用于中国河流的生物监测评价.  相似文献   

14.
开展了青浦区西部地区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调查,基于底栖生物完整性指数(benthic index of biotic integrity, B-IBI)评价体系,评价了区域水生态健康状况,分析了B-IBI指数与水质指标及相关指数的关系,探讨了B-IBI指数在湖荡地区的适用性.结果表明:研究区域水生态健康状况总体良好,健康及亚健康样点占比67.7%,湖泊及湖荡区域的B-IBI指数多优于河流; B-IBI指数对水体有机污染、富营养化有较好的指示作用;各评价指数之间具有显著相关性,但B-IBI指数与丰富度指数、多样性指数评价结果有所差异; B-IBI指数在湖荡区水生态评价中具有很好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15.
为了解喀斯特洞穴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选择贵州省惠水县的龙洞、牛洞、龙潭洞作为研究对象,分析洞穴大型底栖动物的群落组成、现存量、生物多样性特征,并且运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洞穴部分环境因子与底栖动物群落结构的关系,同时基于底栖动物生物学指数对洞穴水质作出评价。结果表明:夏、冬两季共采集到大型底栖动物39种,隶属4门5纲10目31科,以节肢动物和软体动物为主。洞穴大型底栖动物密度在季节上表现为夏季>冬季,在空间上表现为有光带>弱光带>黑暗带,生物量则无明显时空变化。Spearman相关性分析表明,夏季影响洞穴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的主要环境因子是光照强度、沉积物有机质和浊度,冬季影响洞穴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的主要环境因子是光照强度、总氮和水温。Shannon-Wiener指数、Margalef指数及科级水平生物指数(Family-Level Biotic Index, FBI) 3种生物指数评价洞穴水质状况有差异,FBI的评价结果与洞穴的实际水质情况更符合。  相似文献   

16.
基于对香溪河河流生态系统的多年研究,以该流域河流大型底栖动物最优势类群四节蜉为指示生物,建立了我国大陆地区第一个基于长期的连续的野外现场实测数据的水生生物栖息地适合度模型(habitat suitability model,HSM).为保护河流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完整性,文中将河道内环境流量分为3个层次,即河道内最小需水量、最小环境流量和适宜环境流量,并利用水文法和加权可利用面积法(weighted usable area,WUA)分别构建了这3个层次的河道内环境流量的计算模型.结果表明:香溪河的最小需水量为Tennant法中描述为差或最小状态的流量(即0.615m^3·s^-1),为保护河流生态系统健康、维系河道景观多样性,应将多年平均流量的42.91%(即2.639m^3·s^-1)作为研究地点的适宜环境流量.综合考虑水文和生物因素,从3个层次确定了河道内环境流量,可以为香溪河水资源的合理配置和综合管理提供技术支持,同时为较准确地计算河道内最小环境流量提供探索性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