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24 毫秒
1.
在0.30 mol·L-1盐酸中,铁(Ⅲ)显著催化过硫酸钾氧化甲基红的褪色反应,据此建立了测定痕量铁(Ⅲ)的“Fe(Ⅲ)-盐酸-过硫酸钾-甲基红”新体系,研究了该体系测定痕量铁(Ⅲ)的最佳条件,考察了共存离子对测定的影响,分析了测定反应的动力学参数及方程,并利用动力学性质探讨了测定痕量铁(Ⅲ)的反应机理,从而构建了一种测定痕量铁(Ⅲ)的新催化动力学光度法。研究表明,在最大吸收波长518 nm以及最佳测定条件下,该体系中甲基红的浓度变化与铁(Ⅲ)含量呈以下良好线性关系:ln(A0/A)=1.334 1+0.001 0,相关系数为0.999 1;痕量铁(Ⅲ)发生一级反应,该测定体系符合准一级反应特征且反应的表观活化能为69.88 kJ·mol-1;反应机理的研究进一步证明了该体系中痕量铁(Ⅲ)起催化作用;该痕量铁(Ⅲ)的测定方法操作简便,所用试剂廉价易得,目前还未见报道,其灵敏度优于普通光度法,检出限达0.005 mg·L-1。该方法应用于实测水样和食品中痕量铁(Ⅲ),相对标准偏差为1.18%~2.11%,平均回收率为98.0%~104.0%。该测定体系稳定,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2.
摘 要 自行研制了一套流动注射比色装置,应用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上,采用锐线光源的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兼作流动注射分析法中可见光度计使用,研究了沉积物样品中微量铝测定的适宜条件,建立了一种全新的分析测试技术。一次进样同时可连续得到三峰两谷5个吸光度值(A1, A2, A3, A4, A5),均可用于定量分析,并对其理论和实验技术进行了讨论。采用加和技术(A=A1+A2+A3+A4+A5)是提高FIA法分析灵敏度的一种有效途径,该方法的灵敏度较普通方法有显著提高,其精密度和线性关系也良好。实验表明,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兼作可见光度计使用,扩大了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的应用范围,操作简单,方法可靠,直接用于沉积物样品中微量铝含量的测定,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盐酸介质中N-(1-萘基)-乙二胺(NED)与亚硝酸根的反应。基于NED的荧光强度被亚硝酸根猝灭的现象,建立了一种荧光测定NO-2的新方法,并对反应机理进行了讨论。在优化实验条件下,NO-2在1.07~214.0 μg·L-1范围内与NED的荧光猝灭强度呈线性关系,方法的检出限为0.069 μg·L-1。该法用于测定水样中痕量亚硝酸根的含量,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4.
重金属锌胁迫的白菜叶片光谱响应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在实验室土培条件下,应用白菜(Brassica Campestris L.)叶片红边位(680~740nm)、可见区光谱(460~680nm)、近红外区光谱(750~1000nm)三种特征光谱因子研究了重金属锌对白菜生长的胁迫响应。随土壤中Zn含量增加,白菜叶片金属Zn富集程度逐渐增大,白菜叶片叶绿素含量降低;随白菜叶片Zn含量增加,白菜叶片光谱的可见区反射率变化程度(A1)增加,白菜叶片光谱近红外区反射率变化程度(A2)降低,红边“蓝移”(向短波方向飘移)程度(S)逐渐增强。应用A1,A2,S作参数对白菜叶片Zn含量对数值(lnCL,CL单位为mg·kg-1)进行定量线性相关分析,三模型复相关系数r2分别为0.942,0.981和0.969,三种特征光谱因子能够用来预测白菜叶片金属Zn含量。  相似文献   

5.
CdTe量子点的光谱特性及其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水相CdTe量子点的共振散射光谱、荧光光谱和吸收光谱特性。结果表明,随着量子点粒径(d)的增大,CdTe量子点的荧光峰(λF)发生红移,吸收峰也发生红移,且吸收峰(λA)的峰形变宽、吸光度(A)降低,λ与ln(d)均存在较好的线性关系。其函数关系为λA =126.74 ln(d)+395.92和λF=155.01 ln(d) +415.5。共振散射光谱研究表明, 共振散射波长λR与CdTe量子点粒径(3.8~8.6 nm)的对数存在较好的线性关系,线性回归方程为λR=148.37 ln(d)+418.08, 相关系数为0.995 2,而且同一粒径的CdTe量子点,共振散射强度与CdTe量子点的浓度也存在良好的线性关系,粒径为3.8 nm的CdTe量子点在波长597 nm处的线性范围,回归方程,相关系数分别为:22.5~180.0 μmol·L-1;I597 nm=0.572 1c+5.884,0.997 5。共振散射光谱法作为检测CdTe量子点粒径的一种新方法,具有简便快速及较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以脲素为燃烧剂,采用燃烧法在较低引发温度下快速合成了CaAl12O19xMn4+发光粉体。采用正交分析法考查了煅烧温度、Mn4+掺杂量、燃烧剂用量和煅烧时间等合成条件对荧光粉发光强度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煅烧温度1 200 ℃,Mn4+掺杂量2%,燃烧剂/CaAl12O19摩尔比为50∶1, 煅烧时间5 h为最佳合成工艺,制得的荧光粉的发射强度为95.8。该荧光粉由于Mn4+的2E—4A2跃迁,在643和656 nm呈现强红色发光,其中656 nm为最大发射峰;在470 nm处的最大激发峰是属于Mn4+配位场的4A2—4T2跃迁,470 nm激发峰可以与LED芯片的465 nm发射相匹配。  相似文献   

7.
过氧亚硝酸根作为生物体内高活性自由基,能损伤多种生物大分子进而引起一系列重大疾病,对其含量测定和反应机制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过氧亚硝酸根性质活泼,反应速率快,捕捉其动态过程十分困难。本文首次利用流动注射分析仪探究在不同模拟酶血红蛋白和氯化血红素的催化下,过氧亚硝酸根氧化酪氨酸体系的动力学特征。结果表明:过氧亚硝酸根在两种酶催化下氧化酪氨酸的过程均遵循Michaelis-Menten的动力学规律;根据米氏常数Km和最大初速率Vmax,推断其反应机制,经模拟酶催化的过氧亚硝酸根能直接氧化与模拟酶结合后的酪氨酸快速生成酪氨酸二聚体,未生成·OH和O-。此外,我们还检测了不同温度、pH下两种模拟酶催化的速率常数,得到血红蛋白催化该体系的最适条件为25 ℃和pH 8.0,速率常数kcat=1.035×106 mol·L-1·s-1,氯化血红素适宜在37 ℃和pH 9.5的条件下催化该体系,速率常数kcat=6.842×105 mol·L-1·s-1;比较动力学参数KHbm(4.46 μmol·L-1)<KHeminm(4.90 μmol·L-1),VHbmax(0.072 ΔIF/s)>VHeminmax(0.026 ΔIF/s),发现最适条件下血红蛋白的速率常数大于氯化血红素,得到血红蛋白对于该体系的催化活性高于氯化血红素。以上结果为探究酶催化法测定过氧亚硝酸根含量及其反应机理提供动力学参数,对于防治生物体内自由基引起的相关疾病与诊断新技术的开发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8.
甲基橙和乙基橙结构高度相似,双组分体系中甲基橙和乙基橙浓度的分析比较困难。本文研究了双组分染料体系中甲基橙(MO)和乙基橙(EO)浓度的分光光度测定方法,研究结果表明,在λ=429.00和469.50 nm,pH 12的条件下,采用双波长分光光度法可以快速、准确测定体系中MO和EO的浓度,并考察了溶液中共存Na+和Cl-对测定的影响。线性相关方程为:A429=0.003 47+0.061 cM+0.056 46 cE;A469.50=0.002 8+0.074 37 cM+0.083 94 cE,加标回收率基本大于95%,相对标准偏差小于2%。NaCl的加入对该方法的加标回收率和相对标准偏差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9.
设计了一种芯片式流通池和顺序注射技术联用,基于在酸性介质中NO-2与H2O2反应生成不稳定的过氧亚硝酸, 在碱性环境中猝灭为过氧亚硝酸盐迅速分解产生化学发光的原理,测定了环境水中痕量的亚硝酸根离子浓度;和常规的顺序注射进样方式不同,将流通池作为储存管的一部分,在顺序注射进样条件下可以迅速跟踪捕捉化学发光反应信号;采用阳离子交换树脂进行水样前处理,消除了阳离子的干扰。NO-2浓度在1×10-6~1×10-4 mol·L-1范围内和发光强度呈线性关系。方法的检测限为6.8×10-7 mol·L-1。对浓度为1×10-5 mol·L-1 的试液,11次重复测量的相对标准偏差为2.7% ,回收率在90%~99% 之间,分析频率为80 h-1。  相似文献   

10.
同一样品不同厚度(b1b2)的两单光束谱øb1øb2经线性组合得到杂化单光束谱øα=αøb1+(1-α)øb2=αø0e-Kb1+(1-α)ø0e-Kb2,α为杂化系数。通过改变杂化系数α,就可获得任意强度的杂化谱øα。系统研究了杂化光谱øα的性质。研究表明,只要控制合适的条件,则厚度为(b2-αb2+αb1)的真实样品的单光束谱øb(b=b2-αb2+αb1)与杂化谱øα高度相似,øα的失真程度可忽略不计。也就是说,厚度在b1b2间任一厚度b的真实样品的单光束谱都可用杂化谱øα来表达,øαøb。因此,不需制备厚度为b的样品,通过改变杂化系数α就可获得研究者所希望强度的单光束谱øb。杂化谱方法有望在扣除背景干扰等方面得到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1.
同步荧光光谱比率法检测过氧亚硝酸根及其清除剂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同步荧光光谱建立了一种新的荧光比率法检测过氧亚硝酸根(ONOO-)及评价其清除剂的方法。酪氨酸自身有荧光,在pH 8.5的磷酸缓冲溶液中,酪氨酸与CO2和ONOO-反应生成强 荧光的酪氨酸二聚体,利用同步荧光光谱技术, 在荧光发射光谱中能同时获得酪氨酸单体(λem=364 nm)与二聚体的荧光峰(λem=406 nm),且两峰的荧光强度的比值与ONOO-的浓度呈计量相 关。结果表明荧光强度的比值不受实验参数改变的影响,与传统的荧光法相比,有利于扩大检测的线性范围,提高灵敏度。荧光强度的比值与ONOO-的浓度在1.60×10-7 mol·L-1~6.00× 10-6 mol·L-1范围内呈线性关系,线性相关系数为0.999,检测限为1.84×10-8 mol·L-1。对浓度为1.00×10-6 mol·L-1 ONOO- 平行测定8次,其相对标准偏差为2.4%。利用该法测得抗癌药米托蒽醌的IC50为0.065 μg·mL-1。方法简便易行,试剂廉价易得,体系稳定,可作为一种检测ONOO-及筛选其清除剂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在pH 5.66醋酸-醋酸盐缓冲溶液中,Al(Ⅲ)和间磺酸基偶氮氯膦(MSCPA)发生灵敏配位反应。为使Al(Ⅲ)完全反应而过量加入的MSCPA会影响Al-MSCPA配合物吸光值的准确测定。传统光度法无法解决这个问题。在本工作中,光谱修正技术的应用消除了上述干扰,在此537和618 nm被选定为工作波长。结果表明,络合物组成比为Al∶MSCPA=1∶1。新近建立的光吸收比差法(LARVA)被用于测定痕量Al(Ⅲ),灵敏度可比传统光度法提高10倍以上。Al在0~0.150 μg·mL-1范围内光吸收比差值ΔAr与Al(Ⅲ)浓度成正比,Al(Ⅲ)的检测限仅2 μg·L-1。多种金属离子对测定无干扰,Fe(Ⅲ)和Cr(Ⅲ)的干扰可加入硫脲溶液进行掩蔽。由于配位反应在2 min内即可完成且配合物溶液的吸光度至少能稳定1 h,因此连续流动分析(CFA)被应用,与LARVA组合大大提高了分析效率。结果表明Al(Ⅲ)的检测限为6.5 μg·L-1,每小时大约能分析30个样品。本工作已测定了两种化学试剂中痕量铝,回收率在97.6%~103.5%之间,测定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13.
以氘灯为激发源,获得了不同温度、大气压条件下SO2分子在285.0~320.0 nm波长区间的吸收谱。光谱图由弥散谱叠加分离谱组成,弥散谱产生于SO2分子由基态向密集的高振转能级的吸收跃迁,分离谱主要产生于B1B1X1A1跃迁,由分离谱带的间隔,获得了B1B1激发电子态的对称拉伸和弯曲振动频率分别为:ω1=(665±29) cm-1,ω2=(448±17) cm-1。通过观测不同温度下的吸收谱,发现不同温度下吸收谱的结构基本相同,但吸收截面随温度升高而下降,不同吸收峰对应的吸收截面随温度呈现三次方规律变化,但比例系数不同。所以,在以吸收截面为基础的SO2差分吸收光谱探测中,必须考虑温度变化对测量结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不同物料堆肥腐熟程度的紫外-可见光谱特性表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水溶性有机物(DOM)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特性是评价堆肥腐熟度重要方法之一,但由于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指标众多,单指标评价具有较大局限性。因此,本研究开展了影响堆肥腐熟度的关键紫外-可见光谱特性指标识别,并采用化学剂量学方法评价了不同来源堆肥腐熟程度。与传统单一物料评价相比,优选的评价指标及评价方法更具普适性。不同物料堆肥过程中DOM紫外-可见光谱特性分析结果表明,SUVA254SUVA280值呈明显的增加趋势,E250/E365E4/E6值呈相反的趋势,而A226~400,S275~295,S350~400值则在堆肥末期变化显著。相关分析表明不同紫外-可见光谱参数(E2/E4E235/E203除外)彼此之间相关性显著;主成分分析显示,DOM紫外-可见光谱指标A226~400, SUVA254, S350~400, SUVA280, S275~295可作为堆肥腐熟程度关键影响评价指标。在此基础上,采用筛选的特性指标对堆肥末期进行聚类分析,可将九种不同来源堆肥分为两大类,第一类为猪粪、鸡粪、污泥、秸秆、园林垃圾、果蔬及生活垃圾等腐熟程度较低的堆肥;第二类为杂草和厨余腐熟程度较高的堆肥。  相似文献   

15.
双酰胺配体铕和铽混合固态配合物的光谱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氯仿和乙酸乙酯溶液中合成了以1,6-二[(2’-苄胺甲酰基)苯甲氧基]己烷(L)为配体的硝酸铕和硝酸铽配合物,以及不同摩尔比的铕和铽的共沉淀配合物,又按不同的摩尔比将单一的硝酸铕和硝酸铽配合物通过研磨混合,得到混合固态的铕铽配合物。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紫外光谱、XPS 光电子能谱对配合物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单一稀土硝酸盐与配体形成的是2∶3型的配合物;所有的配合物都具有相似的配位结构;与单一稀土配合物相比,相同摩尔比的混合配合物的紫外吸收有所降低;混合配合物中发生了一定的化学键合作用,电子结合能有变化。通过荧光光谱对这些配合物的荧光性质进行了详细的研究, 表明与单一的铕和铽配合物相比,两种混合固态配合物无论是荧光发射峰位还是荧光强度均发生了明显变化,铽对铕的荧光强度有很强的敏化作用,铕对铽的荧光强度有猝灭作用。在紫外灯的照射下,共沉淀配合物的荧光颜色随着摩尔比的变化呈现有规律的变化。  相似文献   

16.
在pH值为5.6的磷酸氢二钠-柠檬酸(Na2HPO4-C6H8O7)缓冲溶液及PEG存在下,金标记羊抗人补体C3与补体C3发生特异性结合生成胶体金免疫复合物。以12 000 r·min-1速度离心分离获得未反应的免疫金上层溶液。以它作晶种,在pH 2.97柠檬酸钠-盐酸(Na3C6H5O7-HCl)缓冲溶液-53.33 μg·mL-1 HAuCl4-74.13 μg·mL-1 NH2OH·HCl溶液中及37 ℃恒温水浴条件下反应显色3 min内。结果表明,随着C3浓度增大,离心上层溶液中免疫金浓度降低,760 nm处的吸光度线性降低,测定C3的线性范围为0.025~0.60 ng·mL-1, 回归方程为ΔA760 nm=0.276c+0.025 4,相关系数(r)为0.990 3,检测限(3σ)为0.007 2 ng·mL-1。本法具有灵敏、快速和高的特异性,用于定量分析人血清补体C3,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17.
观察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技术无创、原位、快速诊断胃癌淋巴结转移的可行性。联合使用衰减全反射探头及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测量新鲜离体胃周淋巴结红外光谱,发现每条光谱在吸收波长3 000~1 000 cm-1之间循序出现13条谱带,依据病理检测结果将淋巴结分为转移组及非转移组,比较两组淋巴结红外光谱的峰位和相对峰强等指标结果,最后进行标准统计学分析。36例胃癌患者,共检测淋巴结720枚,其中转移性淋巴结180枚,未转移540枚;与非转移淋巴结相比,转移淋巴结红外光谱有如下特征:(1)与核酸相关的峰强比I1 240/I1 460(p=0.015)和I1 080/I1 460(p=0.034)显著升高,提示转移淋巴结细胞的核酸含量增多;(2)与蛋白相关的I1 640/I1 460(p=0.001)和I1 546/I1 460(p=0.027)峰强比值升高,表明转移淋巴结组织的蛋白质含量明显升高;(3)与脂类相关的I2 855/I1 460I1 740/I1 460显著降低(p<0.001),提示癌组织脂类含量相对减少;(4)I1 160/I1 460(p=0.023)显著降低,表明恶性细胞糖类物质的减少。研究结果显示,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分析技术有望成为术中原位、在体和快速诊断胃癌淋巴结转移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18.
提出了结合表面活性剂、膜富集和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测定水中痕量铅的方法。在pH 8.5的氨水氯化铵缓冲溶液中,剧烈搅拌下,铅与双硫腙形成疏水性的红色络合物,该络合物能够被混合纤维素酯膜富集,并且在非离子表面活性剂聚氧乙烯月桂醚(Brij-30)的存在下,该络合物被混合纤维素酯膜富集的效率得到了很大提高,然后待膜自然干燥后直接测得膜表面的漫反射光谱。本文对表面活性剂类型、表面活性剂浓度、反应酸度、双硫腙浓度和反应时间等条件进行了优化。研究结果表明,在最佳实验条件下,最大吸收波长为485 nm,在5~100 μg·L-1范围内铅离子的浓度与其络合物的吸光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的平方R2为0.990 6,检出限为2.88 μg·L-1。研究发现下列共存离子不干扰铅离子的测定:500倍的K+,Na+,Ca2+,Mg2+,NH4+,NO-3,Cl-,CH3COO-,SO2-4;10倍的Al3+(10%的NaF进行掩蔽),Fe3+(10%的NaF和酒石酸钾钠进行掩蔽),Hg2+和Zn2+(10%的NaSCN和酒石酸钾钠进行掩蔽);同等浓度的Cd2+,Cu2+。采用本方法测定瓶装水中的痕量铅,结果与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GFAAS)测定的结果基本一致,加标回收率在95.4%~104.5%之间,标准偏差(SD)在0.5~1.5 μg·L-1之间,说明本方法具有较好的准确性。本方法操作简单、灵敏度高,适用于瓶装水中痕量铅的测定。  相似文献   

19.
鸡粪堆肥有机质转化的荧光定量化表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荧光分析技术和数学分析方法,对不同阶段鸡粪堆肥样品提取出的水溶性有机物进行了特征荧光参数定量化表征。结果显示:随着堆肥的进行,类腐殖质荧光峰与类蛋白荧光峰荧光强度的比值I330/I280、465 nm激发波长下发射光谱中470~640 nm范围内荧光积分面积A470~640及240 nm激发波长下发射光谱中后四分之一波段与前四分之一波段的荧光强度积分面积比A435~480 nm/A300~345 nm均不断增大,表明堆肥腐殖化程度加大。三维荧光光谱显示,随着堆肥的进行类蛋白峰强度不断降低,而类富里酸峰强度不断增大,至堆肥结束类蛋白荧光基本消失;紫外区与可见区类富里酸峰荧光强度的比值r(A, C)随着堆肥的进行总体呈明显下降趋势,但出现了较大波动。相关性分析显示,I330/I280,A470~640A435~480 nm/A300~345 nm两两间显著相关,而r(A, C)受其他因素影响较大,与上述3个参数未达到显著相关水平。结果表明,I330/I280,A470~640A435~480 nm/A300~345 nm均能有效表征堆肥腐殖化进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