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 毫秒
1.
“孝道”思想是中国传统伦理道德的核心范畴之一,也是中国佛教伦理的重要内容。中国佛教历来倡导持戒与孝行的统一,正如宗密所言“经诠理智,律诠戒行。戒虽万行,以孝为宗。”说明了“孝道”是中国佛教戒律基本精神最集中的体现。中国佛教之“孝道”观念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宝贵的道德资源,在现代社会仍有着旺盛的道德活力和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2.
“孝”德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孝道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价值.然而,当前社会出现了孝道式微的现象,不孝行为不断增多,究其原因主要是传统孝道失去了存在的经济与社会基础,传统孝道自身的缺陷与孝道教育的缺失也是导致孝道危机的重要因素.解决当前孝道危机的实现路径主要是:对传统孝道进行现代转换,广泛倡导新的孝道观念,切实加强孝道教育和不断完善相关法律制度.  相似文献   

3.
<管子>中约有56处左右的文字涉及孝道伦理,不单内容极为丰富,阐论亦极为精微,在诸子群籍中,可以说是首届一指的.它充分证明了<管子>一书在涉及修齐治平时对孝道伦理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4.
孝道是人类社会由原始社会到文明社会进程中一个共有的文化现象,由于中国私有制不发达,在进入文明社会时走的是“家”“国”合一的“维新道路”,逐步确立了以血缘为基础的奴隶制宗法等级制度,孝道就是基于此而得以发展,既要“事死”也要“事生”,并且服务于宗法等级社会的需要而逐步伦理政治化了。  相似文献   

5.
家训是传统孝道传播、发展的重要载体和有效途径,孝道成为传统家训的核心内容和重要价值导向之一。孝为立身之本、敬为孝先、扬名显亲、慈孝相应、俭以祭亲等构成传统家训教化的主要内容,但由于时代的局限,家训中也有一些"愚孝"的消极说教。中国传统家训孝道教化的途径方法是家族日常训诫与奖惩结合,良好家风陶冶,朝廷典型倡导,官僚士大夫积极传布,从小处做起、在践行上着力,以及编写易记易循的歌诀箴语进行潜移默化的孝道熏陶。借鉴传统家训的教化形式为我们今天的孝德建设和孝道文化建设服务,要在培养宗旨上着重吸取传统家训孝为立身之本的观念,在内容上着重吸取传统家训中敬为孝先、以功显亲以及慈孝相应等思想,在途径方法上借鉴传统家训孝道教化以身立教、注重践履、家风陶冶的做法。  相似文献   

6.
《白鹿原》作为清末民初中国历史的见证,也可以说是中国几千年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宗法社会最后的挽歌。从孝道伦理的角度看,小说主人公白嘉轩及其父亲是中国传统孝道伦理的代表,三位青年主人公中,白孝武是对这种孝道伦理的继承与延续,黑娃是从忤逆到回归,白孝文则是从忤逆到决裂。  相似文献   

7.
龚玉和  韩毓华 《科技智囊》2009,(2):I0024-I0031
只要一说到国人传统的孝道文化,有些人就会不以为然,仿佛那里尽是一些“封建迷信”的东西。当然,传统“二十四孝”典故里,有些内容不尽合理,如果用现代人的眼光审视,几乎不近情理,或者说,难于理喻。但是,“孝道”确实是我们民族传承文化的精髓,它扎根于千百万老百姓的心灵深处,成为华夏民族普遍认同的价值观念。“孝”是如此根深蒂固,历经风雨动荡,  相似文献   

8.
五四“非孝”思潮的实质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现代思想,是“人的觉醒”后的自然要求,而孝道规范本身存在着许多内在的不可调和的矛盾性,中国现代文学作品也因此显示出鲜明的时代性与主体情感的复杂性特征,同时,我们也必须注意到,时代主潮的变迁,也是造成中国现代作家书写孝道时在“决绝”与“犹疑”之间徘徊的重要因素。五四时代是个性解放、反抗传统的狂歌猛进时代,“非孝”成为当时作家书写孝道时的主流化选择,而到40年代,随着抗战的深入,民族解放成为时代的主潮,传统文化的命运与现代国家、现代民族的命运复杂地纠结在一起,因而具备了崭新的救亡意义,孝道的积极性意义得到重新张扬。  相似文献   

9.
孝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道德,有其发展和演变的过程。孝作为一种道德范畴,其内容具有二重性,其功能和作用也具有二重性。我们应批判地继承孝的这一道德遗产,从中吸取“尊、敬、养”的合理成分,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服务。  相似文献   

10.
吴洋 《科技信息》2013,(14):79-79
中华孝道文化既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社会意识形态的主要内容,渗透到几千年来中国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更是社会稳定、民族团结、家庭和睦的重要精神纽带。弘扬中华孝道文化已经成为当今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近年来,党和国家也曾多次出台相关政策倡导全社会对于孝道文化的弘扬与传承。因此,中华孝道文化的弘扬,不仅仅是对于民族凝聚与和谐起着重要作用,更是对于社会进步有着深远而积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新时代的迫切需要向我们提出了一个紧迫问题:应该怎样继承、创新和践行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孝文化。从创造哲学的角度看,孝文化的创新,应包括孝文化内涵的创新,孝文化重大意义和理论基础的创新,孝文化建设方式的创新。  相似文献   

12.
《孝经》作为传统孝道的经典,其孝道思想蕴含着丰富的伦理精神,在历史上深刻地影响着中国人的道德思维和行为实践,无疑也是当前重建孝道的重要理论资源。《孝经》的孝道思想主要由孝道理论依据、孝道宗旨、孝道规范等三大方面构成。关于孝道的理论依据,《孝经》不仅论证了孝道是一切道德的根本,是天经地义的人伦规范,而且还从人性的方面对孝道根据进行了论证;关于孝道宗旨,"孝治天下"是《孝经》孝道思想的宗旨,是贯穿全书的核心思想,而以孝治国的政治主张是以孝道教化为基础的,并且提出以刑罚来维护孝道的推行,从而真正达到"孝治天下"的目的;《孝经》的孝道规范,分为"事亲"的基本规范与"事君"、"立身"的泛化规范。  相似文献   

13.
中华孝文化里包含着“爱”与“敬”两方面的和谐内涵,对于构建中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价值。从个人修身到家庭伦理、社会稳定等,孝文化所起的作用都不可忽视。建设和谐社会,必须充分重视中华孝文化的作用,弘扬孝文化精髓,使其成为和谐社会的重要文化元素。  相似文献   

14.
孝感素来以孝闻名,在中国古代"二十四孝"故事中独占三席,又是我国唯一以"孝"命名的城市。孝感以"孝"为名,其意义不仅在于对昔日孝子的嘉奖赞许,更是中华孝文化最直接的体现。孝在今天仍然是家庭和睦、社会安定的基础。  相似文献   

15.
中国传统法律文化中的孝体现了人道主义精神,适应了中国古代传统社会政治统治的需要。但传统法律文化中的孝既有其积极的一面,也有其消极的一面。在当今老龄化的背景下,在建设现代法治国家的进程中,要继续发挥中国传统法律文化中的精华,记住善的因素,同时也要总结恶的因素,使国家发挥应有的积极作用,以更好的保障老年人的合法权益,使社会秩序健康有序发展。  相似文献   

16.
对山西芮城出土的民俗文物二十四孝图的本事进行考述,并对它在现代社会中的文化价值进行简要论述.  相似文献   

17.
起于印度文明之佛教,其教理颇含有与中国固有文明相抵牾处,尤以孝观最与中国固有观念相扦格,故其初至中国,中国排佛论者率多以"不孝"为口实而攻讦,释子为摆脱困境,为中国士庶所接受,故以四途大力发展孝论:一为比附儒典及创作伪经,二为译出及改造佛教孝经典,三为创作孝论,四为展开民间宣孝活动.经此种种努力佛教之孝论终为中国社会所普遍接受,且与儒家共同深化了中国的孝文化.  相似文献   

18.
对韩国“孝”伦理思想进行了回溯性的历史探源,并以家族式企业为例对“孝”伦理思想在韩国社会中发挥出的巨大文化张力及负面效应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阐述了“孝”伦理在韩国社会中产生的强大社会功能给我们的启示:要促使“孝”等传统伦理的回归,教育是基础,科学的扬弃是前提。  相似文献   

19.
贾素平 《长春大学学报》2012,(6):722-724,728
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家庭模式的进一步核心化,特别是独生子女政策的实施,使得家庭养老功能进一步被极大削弱,家庭已经无法承担完全性的赡养责任。然而,当代孝文化及相应的法律法规依然强调家庭的养老责任以及子女的绝对赡养义务,这使得家庭及子女面临更多的现实挑战及制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