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吴有训先生是中国近代物理学的先驱者,是中国物理学会的创始人之一.他不仅是一位有成就的物理学家,而且是一位杰出的教育家和科学研究的组织者.他一生中培养了许多物理人才,至今还活跃在我国物理学领域中. 我不是吴老的学生,但吴老对我的关心和教诲决不亚于对他自己的学生.三十  相似文献   

2.
周培源教授风范管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课堂记趣 周培源教授是我国有杰出贡献的教育家.周老培养出一代又一代的理论物理学家.我国著名理论物理学家王竹溪教授、彭桓武教授都是周老的学生.周老是怎样教导他的弟子呢?这里披露一些“秘闻”.1.第一课 我在中学念高中物理的时候,就听说全世界只有12个半学者能真正懂得爱因斯坦的相对论.1947年9月,我以敬慕清华大学的民主风尚和学术空气的心情而转学到该校物理系二年级,在这里上的第一课,就是被称为“半个懂得相对论”的周培源教授所开设的理论力学. 从初中、高中到大学的普通物理,牛顿力学都念过三遍了,这能讲出什么新内容呢?然而…  相似文献   

3.
一九四二年我在昆明西南联合大学取得理学士学位后,做了该校的研究生。为了准备硕士论文,研究的是统计力学,导师是王竹溪教授。他在三十年代曾到英国师事福勒(R.H.fowler)。王先生把我引进了物理学的这一领域,此后,它便一直是我感兴趣的一门学科。《超晶格》一文是我硕士论文的一部分。 西南联大是中国最好的大学之一。我在那  相似文献   

4.
2007年是清泉教授九十华诞之年.教授是我国原子与分子物理学界广受尊敬的著名科学家.借此机会,我们愿以简短回顾四川大学高温高压物理联合研究所三十年历程的方法,对建所以来教授通过联合高等院校与科研机构方式在合作研究与人才培养中的创举性工作致以崇高的敬意.  相似文献   

5.
1982年9月是我国第一个专业光学研究所——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成立三十周年。我国著名科学家、光学专家王大珩教授是该研究所的主要创建人之一,也是第一任所长和现任所长。王大珩教授1915年生于江苏省苏州市。1929年至1932年攻读于青岛市礼贤中学,1932年考入清华大学物理系,学习成绩优异。毕业后留清华大学  相似文献   

6.
<正>1984年6月,我在北京师范大学低能核物理研究所通过博士论文答辩,时至今日已经整整三十年.我的指导教师是中国科学院院士黄祖洽先生.三十年后,回忆我在他指导下进行科学研究的很多事情,感到能够成为他的学生是我的幸运.可以说,黄先生是我科学研究生涯中最重要的导师,也是对我的人生道路影响至深的人.黄祖洽先生(中)与丁鄂江(左)和冯世平(右)我最初见到黄先生是1981年12月在武汉召开  相似文献   

7.
郝柏林 《物理》2012,41(7):455-457
王竹溪先生的许多弟子,可能对本文题目感到诧异.一个最多只能算"门外弟子"的后学,怎敢妄呼"恩师"! 由于高中毕业就被派往苏联读本科,在那里从矿山经济改学物理,我在国内没有母校和师友.然而,在感情上,北京大学(以下简称北大)是我的“母校”,王竹溪先生就是我最敬重的恩师.当然,最初的受教是靠自己钻研《热力学》和《统计物理学导论》这两本书.王竹溪先生关于遍历理论不是统计物理的基础;细致平衡可以保证总平衡,但总平衡不一定只由细致平衡保证;近平衡的三种非平衡过程的关系等种种论述,多年来指导着我的思维.  相似文献   

8.
解思深 《物理》2008,37(6):375-376
1978年,中国大地上发生了许多意想不到的变化,其中恢复研究生招生工作像一股春风将我从西北高原送到了中关村的学术殿堂.我有幸成为陆学善先生的入门弟子.  相似文献   

9.
李朝晖 《应用声学》2000,19(4):34-34
2000年6月14日上午,北京声学会在北京大学正大国际会议中心隆重聚会,热烈庆贺社连耀教授90岁华诞.同时,北京声学会召开了第五届学术年会,进行了学术交流,并进行了第二届“杜连耀声学奖”的颁奖活动,以特殊的方式,为社连耀教授的90华诞献上一份有意义的贺礼杜连耀教授是我国声学界老前辈,是我国声学科学事业的奠基人之一50年代从美国回国以来,从事声学科学研究和教育事业达四十余载,为我国声学科技事业作出重大贡献,也培养了大批年轻声学科学家.“杜连耀声学奖”就是由杜连耀先生在海外的弟子发起,由众多海内外学生捐资设立基…  相似文献   

10.
李冲飞 《应用声学》1986,5(1):49-49
中国声学学会主办的首届全国量子声学讨论会于1985年6月22—25日在中国科技大学召开.与会代表32人,报告了学术论文28篇.中国声学学会副理事长魏荣爵教授、魏墨鑫教授出席了会议.在开幕式上魏荣爵教授作了题为“声学——从经典到量子、从线性到非线性”的综述报告.中国科技大学校长管维炎教授也参加了会议,并做了题为“声子——准粒子”的报告. 量子声学是声学领域中一个崭新的分支,是声学和凝聚态物理的交叉领域,具有旺盛的生命力.近年  相似文献   

11.
何祚庥 《物理》2004,33(9):661-663
今年,亦即2004年,是我们的老学长、著名理论物理学家黄祖洽院士的80寿辰.1994年,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了黄祖洽教授的一本文集——《黄祖洽文集》.我曾经为这一文集写过一篇题为“读《黄祖洽文集》”的后记,纪录了我所知道的黄祖洽院士所做的贡献和黄祖洽学长与我们这些学弟间的友谊.时间过得真快,又是一个十年了!为了祝愿黄祖洽院士健康长寿,对这篇十年前的旧作略为做了一些补充,作为寿礼送给黄祖洽院士.  相似文献   

12.
《物理》2016,(1)
正2015年的夏初,在清华园中与朱邦芬教授交谈,朱教授建议我结合自己的经历为《物理》杂志写篇文章。其实,《物理》一直是我这三十多年来喜欢浏览的刊物。于是,便欣然应允了朱教授的提议。1早期的回顾说起与物理的渊源,要追遡到1978年,那时我15岁,刚入浙江大学物理系本科就读。那时虽然对物理有兴趣,但并不清楚将来要做  相似文献   

13.
杨再石 《大学物理》2006,25(2):61-63
秦克诚教授是我的学长,也是我的好朋友.我们曾经一起为我国第一个物理学CAI教学软件的开发进行过原创性的探讨,我更为他深深地爱上邮票,收集了那么多的物理与科学方面的邮票而钦佩不已.克诚教授属于那种内秀的性格,乍一看,不很起眼,交往时间长了,用俗话说就是觉得他挺有意思的,  相似文献   

14.
初识赵凯华教授,便被他的淳朴和真诚所打动.经过一番了解之后,笔者发现,赵凯华教授还是一个"鬼谷子"式的高人:一生在物理世界里探幽揭秘,又总是慷慨地将自己的学问传授给弟子们,并乐于看到他们超越自己,为天下立功建业.  相似文献   

15.
<正>永远的老师我与何泽慧老师的直接接触始于三十多年前——20世纪70年代,我已经记不清是在哪一年了。1974年我因高能物理上马从甘肃的长庆油田调到高能物理研究所,开始从事接近我专业学科的科研工作。那时我已30岁,从事宇宙线学科的科研工作才刚刚开始,我满腔热情,寻求着一个尽快切入的方式,以弥补岁月带给我的延迟。  相似文献   

16.
1984年11月1日,著名美籍高能物理加速器专家、北师大名誉教 授、老校友邓昌黎先生应邀回母校北京师大作了有关质子、反质子碰撞 机及1984年物理诺贝尔奖有关实验的学术报告.应邀出席报告会的 还有北京大学诸圣麟教授、中国音乐学院老志诚教授等. 报告会上,邓先生首先以他长期从事高能物理加速器科技研究事 业的切身体会,总结了物理学和自然科学发展的客观规律,他指出:真 正的物理学是能证实的物理学,物理学的水平应由仪器的水平决定; 高能物理应由加速器的能量级别而定.他还以广义相对论和1984年 诺贝尔物理学奖的实际工作为例进一步阐明了…  相似文献   

17.
 1996年3月10日,是著名晶体学家、凝聚态物理学家、中科院院士、吉林大学物理系教授余瑞璜先生九十华诞。吉林大学在校图书馆为余瑞璜先生九十华诞举行隆重庆祝会,祝贺余瑞璜先生欣迎九十华诞。吉林省委、省人民政府、长春市的有关领导和在长春的部分院士以及余先生的弟子百余人参加了庆祝会。  相似文献   

18.
冯端 《物理》2010,39(11)
在我的记忆中,南京大学1953年就在当时学苏联的浪潮下建立了金属物理教研组.当时施士元教授担任主任.1958年,施士元教授调任新建的核物理教研组,由我开始担任金属物理教研组主任.  相似文献   

19.
 余瑞璜教授是我国老一辈著名物理学家,吉林大学物理系的创始人.他执著于科学和教育事业、赤诚报效于祖国,数十年如一日,在固体物理学的X光晶体结构和电子理论研究等方面取得了卓著成就.热爱祖国 献身科学1929年,余瑞璜毕业于南京中央大学物理系,同年在清华大学物理系任教.在军阀混战、国无宁日的年代,余瑞璜目睹了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的蹂躏.作为一个爱国热血青年,他于1935年毅然走上了出国留学、寻求中国强盛的“科学救国”道路,去英国曼澈斯特大学攻读物理学.1938年在英国北威尔士大学物理系、英国伯明瀚大学冶金系进行科学研究工作.在这段时间里,他的导师布拉格教授曾建议他到其父老布拉格教授领导的英国皇家研究所去工作.这对余瑞璜来说,不仅意味着事业上有发展,而且生活上也有保障.  相似文献   

20.
“第二届全国声学学术会议”于1979年5月5日至10日在北京科学会堂召开.参加会议的203名代表,来自全国各地区科研、生产、教育等97个单位.京区声学科技人员有近千人次,参加了会议的学术活动. 在全体大会上,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所长汪德昭教授、副所长马大猷教授分别作了“声学与四个现代化”、“中国声学三十年”的科学报告,南京大学声学研究所所长魏荣爵教授作了“声学与近代物理”的学术报告.在水声学、超声学、振动与噪声学、建筑声学、语言声学、生理与心理声学、电声学、声学计量与测试以及物理声学、大气与地声学、音乐声学等39个分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