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重点研究了模糊对向传播网络 (FCPN)模型。针对数据融合和目标识别的特点 ,提出了基于模糊对向传播网络的融合目标识别方法和改进的模糊对向传播网络 (MFCPN)融合结构。利用仿真数据对网络的训练算法和融合结构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 ,模糊对向传播网络较误差后向传播网络 (BPN)能够有效地实现融合识别 ;改进的模糊对向传播网络融合结构是可行的。同时还对FCPN和MFCPN应用于前视红外 (FLIR)和可见光摄像机目标跟踪系统进行了应用研究。  相似文献   

2.
介绍了一种新的自组织聚类人工神经网络(DIGNET)模型和网络的非监督学习算法。针对数据融合和目标识别的特点,提出了基于DIGNET的决策层数据融合目标分类方法。利用仿真数据研究了DIGNET和自组织特征映射网络(SOFM)的聚类性能以及基于DIGNET的决策层数据融合结构,实验结果表明DIGNET较SOFM正确分类率高、抗噪能力好;基于DIGNET的决策层数据融合能够有效地实现融合识别。将该数据融合方法应用于前视红外(FLIR)和可见光摄像机目标跟踪系统,结果表明该方法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3.
王锦  肖勇 《应用声学》2014,22(10):3282-3284
在多传感器协同探测的应用背景下,提出将模糊聚类算法应用于多传感器网络的数据融合方向,解决异构多传感器网络由于各传感器探测信息粒度、时空不同而造成的航迹分裂和航迹冗余现象;通过仿真结果表明,该算法可以减少传统统计学方法错关联、漏关联的概率,对于复杂运动轨迹的机动目标(交叉航路目标)能够很好地进行多传感器测量数据的聚类,正确地进行测量数据的关联和融合,并进一步在通用航空监视管理系统的工程应用中加以验证;该算法在通用航空监管、物联网、协同探测信息系统方向均有广泛的应用空间。  相似文献   

4.
基于DIGNET网络的数据融合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数据融合和目标识别的特点,提出了基于DIGNET自组织聚类人工神经网络的数据融合方法。考虑到多传感器系统测量多个参量的特点,用并行的子网络结构代替中间隐层,实现了基于决策层的信息融合目标识别。利用仿真数据对基于DIGNET的数据融合方法进行了实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数据正确分类率高和抗噪能力强等优点,有效地实现了融合识别。将该方法应用于前视红外和可见光双传感器目标跟踪系统的数据融合识别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5.
俞阿龙 《物理学报》2008,57(6):3385-3390
提出一种基于改进遗传算法进化小波神经网络用于机器人腕力传感器动态建模的新方法,介绍了该算法原理.该方法利用腕力传感器的动态标定数据,用改进的遗传算法来优化小波神经网络结构和参数,建立腕力传感器的动态模型.结果表明,采用遗传小波神经网络进行腕力传感器动态建模,能克服误差反向传播算法存在易陷入局部极小点的缺点,网络的复杂度、收敛性和泛化能力得到了好的综合,建模的速度和精度得到提高. 关键词: 腕力传感器 动态建模 小波神经网络 遗传算法  相似文献   

6.
基于红外/毫米波双模融合的目标识别方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在数据融合的基础上,以红外/毫米波双模传感器的智能融合结构为模型,将模糊神经网络与D-S证据理论相结合,提出了一种新的目标识别方法.该算法根据红外/毫米波传感器的性能及工作范围,构造模糊变量作为神经网络的输入,根据神经网络的不同输出判别目标的真伪,并利用D-S证据理论进行目标身份识别.仿真结果证明了该算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7.
提出了一种基于并行融合网络的航拍红外车辆小目标检测方法.以并行残差块搭建的网络作为主干网络,完成对目标高精度且强鲁棒性的识别和分类.在此网络的基础上进行特征提取与特征融合,提出了基于跨层连接的改进YOLOv3算法,充分利用底层的信息完成对红外车辆小目标的高精度检测与定位.最后,采用soft-NMS替代NMS来缓解目标重...  相似文献   

8.
赵彤  刘洁瑜  沈强 《光学学报》2019,39(8):227-236
特征金字塔网络(FPN)在融合不同尺度特征图时采用上采样和相加的方法,然而经过上采样的特征图的空间层级化信息丢失严重,简单地进行相加必然引入一定的误差。同时,FPN结构的深层特征信息前向传递性较差,其对更浅层的辅助效果基本消失。对此,结合长短时记忆(LSTM)网络在处理上下文信息上的优势对FPN结构进行改进,在不同深度的特征层之间建立一条自上而下的记忆链接,建立多门控结构对记忆链上的信息进行过滤和融合以产生表征能力更强的高级语义特征图。最后,将改进的FPN结构加入到SSD(Single Shot MultiBox Detector)算法框架中,提出新的特征融合网络——MSSD(Memory SSD),并在Pascal VOC 2007数据集上进行验证。实验表明,该改进取得了较好的测试结果,相比于目前较先进的检测算法也有一定的优势。  相似文献   

9.
多传感器单目标位置融合算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杨廷梧  刘上乾 《光子学报》2002,31(3):377-380
本文提出了一种多传感器单目标空间位置融合处理算法,利用该算法可以获取飞行目标的最佳运动轨迹.经模拟计算,表明该算法是对飞行目标测量数据进行融合处理的一种较为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针对夜间低光照场景下目标特征提取困难和跟踪不稳定的问题,提出了基于自编码器结构及改进Bytetrack的多目标行人检测及跟踪算法。在检测阶段,基于YOLOX(you only look once X)搭建多任务自编码变换模型框架,以一种自监督的方式考虑物理噪声模型和图像信号处理(image signal processing, ISP)的过程,通过对真实光照退化变换过程进行编码与解码学习内在视觉结构,并基于这种表示通过解码边界框坐标与类实现目标检测任务。为了抑制背景噪声的干扰,在目标解码器颈部网络引入自适应特征融合模块ASFF。跟踪阶段,基于Bytetrack算法进行改进,将基于Tranformer重识别网络提取到的外观嵌入信息与NSA卡尔曼滤波获得的运动信息通过自适应加权的方法完成数据关联,并通过Byte两次匹配的算法完成夜间行人的跟踪。在自建夜间行人检测数据集上测试检测模型的泛化能力,mAP@0.5达到了94.9%,结果表明本文的退化变换过程符合现实条件,具有良好的泛化能力。最后通过自建夜间行人跟踪数据集验证多目标跟踪性能,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夜间低光照行人多目标跟踪算法MOT...  相似文献   

11.
王宁  刘立人 《光学学报》1997,17(2):95-199
在形态学网络及改进的Hamming网络基础上,提出视觉模式识别网络及训练算法,形态学网络作为特征提取网络,具有相对图像平移和尺度不变的特性,改进的Hamming网络加速完成特征矢量的分类操作。经过学习的视觉模式识别网络,可完成图像特征的提取,实现相对于图像平移和尺度不变的模式识别,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光电视觉模式识别体系,从而实现实时模式识别。  相似文献   

12.
牛丽红  倪国强 《光学技术》2005,31(3):420-423
来自多传感器的目标特征往往是高维数的,并且包含了更多的冗余信息和噪声。为了减小数据获取的代价,提高目标识别器的性能和效率,提出了基于遗传算法(GA)的多传感器目标识别系统特征优化方法。将遗传算法与神经网络目标分类器结合,通过识别结果的反馈信息,控制GA的遗传进化方向,从而实现特征优化。为了克服遗传算法的未成熟收敛问题,提出了相关选择与自适应遗传算子相结合的改进遗传算法。仿真实验结果验证了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3.
提出了一种基于深度学习技术的年龄和性别识别方法,建立了人脸识别硬件与软件系统。运用经典的反向传播算法确定预测函数的权重矩阵和偏差。针对单个识别网络准确率不高的问题,采用多个神经网络级联的方式,对输入的目标特征进行多次判定。通过设计一种投票竞争算法,让级联网络的识别结果自动进行竞争,获胜者作为最终的预测结果。预测结果与实验数据对比表明采用级联网络可有效提高对年龄性别的识别准确率,级联后的识别准确率分别达到了88%和82.61%。  相似文献   

14.
赵俊成  刘建平  袁良 《应用光学》2020,41(5):997-1004
利用阵列式网络具有探测覆盖面积大、可靠性高、环境适应性强等技术优点,在组网内各侦察设备获得目标连续随时间变化的方位角、俯仰角等信息基础上,提出了基于阵列光电系统观测数据的坐标转换和数据融合方法。系统侦察站采用m×n阵列布站组网,目标进入侦察覆盖区域后各侦察站全方位观察,获得目标的角位置信息与时间数据,实时发送至中心站进行坐标转换与数据融合处理,实现对空间目标的快速探测及坐标定位。同时设计了相关算法软件并进行了外场实验,在1×3侦察阵列下完成了对空域目标的侦察观测,根据中心站数据处理结果实时建立了被测目标的三维航迹。实验结果表明:提出的坐标转换与数据融合处理方法,能够有效提升阵列光电系统的实际应用能力。  相似文献   

15.
目前肺炎类型判别主要依靠医生的经验,但一些肺炎的CT影像极为近似,即使有经验的医生,也容易判别错误,造成误诊。为此提出卷积神经网络分类算法,该算法由3个卷积层、3个亚采样层及1个完全连接层组成,并且对卷积层进行了特殊结构处理,由反向传播算法调整网络参数,并对反向传播过程提出了改进。临床实验证明,该方案较现在普遍研究的分类算法,如adaboost算法和svm算法具有更高的识别率和准确度,并且改进的卷积神经网络防止了训练数据时过拟合现象的产生。  相似文献   

16.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recognition accuracy of the unimodal biometric system and to address the problem of the small samples recognition, a multimodal biometric recognition approach based on feature fusion level and curve tensor is proposed in this paper. The curve tensor approach is an extension of the tensor analysis method based on curvelet coefficients space. We use two kinds of biometrics: palmprint recognition and face recognition. All image features are extracted by using the curve tensor algorithm and then the normalized features are combined at the feature fusion level by using several fusion strategies. The k-nearest neighbour (KNN) classifier is used to determine the final biometric classification.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demonstrate that the proposed approach outperforms the unimodal solution and the proposed nearly Gaussian fusion (NGF) strategy has a better performance than other fusion rul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