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4 毫秒
1.
荧光法研究羟基葫芦[6]脲与铽离子(Ⅲ)的分子识别作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采用荧光光谱法首次研究羟基葫芦[6]脲(HOCB6)与铽离子(Ⅲ)之间的包结络合作用。实验发现主客体之间通过离子-偶极和配位等多种超分子作用形成1:1型的HOCB6-Tb3+络合物,测得其络合常数为5.40×104Lmol-1。考察了酸的浓度对该络合物的形成及荧光强度的影响。同时采用葫芦[6]脲(CB6)、β-环糊精和对-二甲氨甲基杯[8]芳烃进行比较研究,发现Tb3+与β-环糊精无作用,而能与葫芦[6]脲和杯[8]胺形成1:1型的络合物,络合常数分别为5.84×102Lmol-1和1.87×104Lmol-1,其原因可能与主体分子的腔体大小和配位能力有关。  相似文献   

2.
以二苯基甘脲为母体的酯基冠提篮分子的合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二甲亚砜(DMSO)作为反应溶剂,用K2CO3作碱,通过相应的多甘醇双氯乙酸酯([ClCH2CO(OCH2CH2)nOCOCH2Cl],n=1,2,3,4)和1,2-双羟乙氧基苯双氯乙酸酯作为关环试剂,与二苯基甘脲母体的分子夹1,3:4,6-双(3,6-二羟基-1,2-亚二甲苯基)四氢-3a,6a-二苯基酰亚胺[5,5-d]咪唑-2,5(1H,3H)-二酮反应,制备得到了一系列的含酯基冠的提篮分子,产率分别为15%,35%,40%,38%,20%.对反应中间体和目标化合物进行了核磁共振谱(NMR)和质谱表征,证实了它们的结构.同时探讨了反应溶剂和碱的用量对产物合成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光谱法研究水溶性杯[8]芳烃对伊红的分子识别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荧光光谱法和紫外-可见光谱法研究了水溶性对-二甲氨甲基-杯[8]芳烃(简称杯[8]胺)对伊红的分子识别作用。研究发现,对-二甲氨甲基-杯[8]芳烃与伊红存在较强的静电作用,两者之间形成了2:1型的络合物,络合常数为2.1×109Lmol-1,小牛胸腺DNA对杯[8]胺-伊红络合物的稳定性有较大影响,DNA能夺取杯[8]胺-伊红络合物中的杯[8]胺,导致伊红游离,预示着杯[8]胺是良好的药物载体分子。同时考察了β-环糊精、几种常见有机溶剂和溶液的pH值等对杯[8]胺与伊红相互作用的影响,初步探讨了两者相互作用的机理。  相似文献   

4.
合成了两种含N的杯[4]芳烃衍生物,^1HNMR表明它们都是Cone构型,研究了它们和过渡金属离子的络合作用,结果表明,在杯[4]芳烃二个相对的酚羟基上引入Schiff碱桥联基因,可以大大增强其与金属离子的络合能力。  相似文献   

5.
目前,所有2-可选的图在[2]中已给出,但对3-可选的图,即使是对3-可选的二部图的分类仍未完成.在[3]和[4]中有一些相关结果.事实上,这是-项困难的工作.因此,在本文中.我们考虑了条件较弱-类图的分类问题,即对所有[2,3]-可选的完全二部图进行了分类.我们证明了K3.7,K8.2、K1.n,K2.n和Km,n(m n≤9且当n=4时m≠5)是所有的[2,3]-可选的完全二部图,它对进一步刻划3-可选的完全二部图有一定帮助。  相似文献   

6.
帕珠沙星的合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左旋氧氟沙星中间体(S)—9,10—二氟—3—甲基—2,3—二氢—7—氧代—7H—吡啶并[1,2,3—de][1,4]苯并恶嗪—6—羧酸乙酯为起始原料,经过与硼酸反应生成氟哇诺酮硼络合物,再进行10位氰乙基化、环丙基化、氰基水解和改进的Hofmann重排5步反应得帕珠沙星,总收率达52%.在完成目标产物合成的同时,对所使用的合成路线进行了改进,对反应条件进行了优化.  相似文献   

7.
本文用Aihara提出的拓扑共振能(TRE)方法和Gimarc提出的拓扑电荷稳定性(TCS)规则阐明了二苯并七员杂环化合物的稳定性及共振能.计算结果表明二苯并[b,f]和二苯并[b,d]七员杂环化合物因有正共振能而具有芳香性并且服从TCS规则.  相似文献   

8.
杯[6]芳烃可以作为一种外给电子体活化三(2,6-二叔丁基-4-甲基苯氧基)稀土配合物催化ε-己内酯开环聚合.适量加入杯[6]芳烃于三(2,6-二叔丁基-4-甲基苯氧基)稀土催化荆中,提高了ε-己内酯0℃下开环聚合的活性和所得聚己内酯的分子量.  相似文献   

9.
采用自由基交联和溶胶-凝胶技术,成功制备了乙烯基单苯并-15-冠-5(AB15C5)新型固相微萃取(SPME)涂层.用其对葫芦巴浸膏的挥发性成分进行萃取。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技术进行分离分析,共鉴定出29种化学成分,主要成分有4-乙基苯酚、丁酸乙酯、邻苯二甲酸二丁酯、2,4-双(1,1-二甲基乙基)苯酚、苯甲酸苄酯、9,12-十八碳二烯酸乙酯、二氢-5-苯基-2(3H)呋喃酮、邻苯二甲酸二乙酯等.在固相微萃取实验中对萃取时间、萃取温度、解吸时间、离子强度等实验条件进行了优化,并与商用PA涂层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10.
吡啶基桥连双卟啉的合成及其与有机小分子的相互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将2,6-吡啶二羟酸或2,6-二溴甲基吡啶分别与5-(4-羟基苯基)-10,15,20-三苯基卟啉(1)和5-(4-氨基苯基)-10,15,20-三苯基卟啉(2)反应,合成了3种新型的双卟啉化合物3~5.用紫外-可见光谱(UV-Vis)、红外光谱(IR)、质子核磁共振光谱(1^HNMR)、质谱(MS)对中间体和目标化合物的结构进行了表征;用紫外-可见光谱考察了双卟啉化合物4与2-羟基-苯乙酸(苦杏仁酸)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双卟啉与苦杏仁酸之间形成1:2的络合物,其结合位点在卟啉环内。  相似文献   

11.
用不同于通常的计算力常数的方法,采用适于准一维链的力场,将势能表示为力常数的函数,并用STO-3G基的从头计算方法计算总能,由此求得杨氏模量和力常数.所得结果与实验符合很好,说明这种计算力常数的方法是有效的,所提出的用以拟合聚乙烯能量曲面的表达式能达到很高精度(误差在10^-3Hartree左右),本文为高分子聚合物势能曲面拟合提供了一个简单而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采用紫外-可见、荧光光谱等研究手段.确定了γ-环糊精-中性红包合物(γ-CD-NR)与鲱鱼精DNA之间存在嵌插和静电两种作用方式.用摩尔比法和舣倒数法确定了γ-CD与NR的包合比~n_(γCD-NR):nNR=1:1,包合常数K_f=2.08×10~3 L·mol~(-1).γ-CD-NR包合物与鲱鱼精DNA的结合比n_(γCD-NR):n_(DNA)=4:1,结合常数K_25℃~θ=2. 11 × 10~6L·mol~(-1).化学热力学研究显示γ-CD-NR包合物与鲱鱼精DNA的结合为熵驱动.以吖啶橙(AO)作荧光探针,研究发现γ-CD-NR包合物和AO在与DNA作用时存在竞争作用.  相似文献   

13.
在生理pH7.4条件下,应用光谱法研究药物小分子刺芒柄花素与牛血清白蛋白相互作用机理。通过荧光法和紫外吸收光谱法确定了刺芒柄花素对牛血清白蛋白的荧光猝灭机制。采用Stern-Volmer方程求出相互作用的猝灭常数,双对数方程求出结合常数Ka和结合位点数n,进而利用热力学公式判别作用力类型。结果表明:刺芒柄花素与牛血清白蛋白的相互作用的荧光猝灭属于静态方式,298 K时结合常数Ka为1.39×106L.mol-1,结合位点数为1,而主要作用力类型是静电作用。用紫外与同步荧光光谱法研究了刺芒柄花素对BSA构象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以1,8-萘酰亚胺为基本结构单元设计合成了一种新型胺类荧光分子探针,利用红外光谱(IR)、核磁共振谱(1H NMR)、质谱(MS)和元素分析等方法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利用荧光光谱滴定法考察了该化合物对5种羧酸分子的识别性能,并利用非线性最小二乘曲线拟合法计算了主客体相互作用的结合常数.研究结果表明它对对甲苯磺酰丙氨酸有很好的选择性识别能力.  相似文献   

15.
芦氟沙星与牛血清白蛋白结合反应的热力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用荧光光谱和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研究了在模拟人体生理条件下,芦氟沙星与牛血清白蛋白的结合反应,发现芦氟沙星对牛血清白蛋白有较强的荧光猝灭作用,用Stern-Volmer和Lineweaver-Burk方程处理荧光猝灭数据.得到了反应的结合常数、结合热力学性质和结合位置等参数.  相似文献   

16.
荧光光谱法研究三唑磷对DNA的损伤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生理酸度条件下(pH 7.4),采用荧光光谱法并结合溴化乙锭(EB)荧光探针、I-离子效应、DNA熔点效应及盐效应等实验手段,研究了三唑磷与DNA的相互作用。实验发现,DNA对三唑磷的内源荧光产生强烈的猝灭,机理为动态猝灭,两者间的结合常数和结合位点数分别为4.54×103L.mol-1和1.082  相似文献   

17.
合成了主体化合物N-(对二甲氨基苯甲酰胺)-N′-苯基脲(1),采用荧光光谱法研究1与血清白蛋白间的相互作用。在pH7.40的Tris-HCl缓冲溶液中,主体1的荧光强度在一定范围内随牛血清白蛋白(BSA)或人血清白蛋白(HSA)的加入呈线性增强。同时主体1可猝灭血清白蛋白的内源荧光,猝灭过程  相似文献   

18.
pH对阿霉素与人血清白蛋白相互作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荧光光潜的方法研究了阿霉素与人血清白蛋白的相互作用.基于荧光猝灭现象和Firster理论,求出了5个不同pH下,两者结合的动力学猝火常数、能节转移效率和结合距离等参数.发现:在实验的酸度条件下,阿霉素对人血清白蛋门的荧光都有猝火作用;与中性、弱酸和弱碱性环境相比,存pH4.00的强酸性环境中,两者的猝灭常数明显偏低,结合距离叫显偏大.结果表明:阿霉素与人血清白蛋白的结合过程中,非辐射能量转移是导致人血清白蟹自荧光猝灭的原因之一;中性、弱酸和弱碱性环境对两者的结合不会产生太大的影响,静电作用小早两者相互作用的主要作用力。  相似文献   

19.
综述了部分开链配体的络合行为,对手性冠醚的合成、分子识别及仿生功能的研究进行了评述,开链配体在络合行为上与环状化合物很相似,能与金属离子、中性分子形成络合物,手性冠醚的合成是一个活跃的研究领域,将手性冠醚用于手性识别、手性催化及仿生化学的研究日趋活跃,前景十分诱人。  相似文献   

20.
以5-(4-羟基苯基)-10,15,20-三(4-甲氧基苯基)-卟啉和乙酰水杨酸为原料制得了阿司匹林键联的自由卟啉,与不同的金属醋酸盐作用后得到了相应的金属配合物;通过核磁共振氢谱,红外,紫外可见,质谱和元素分析等方法对这些化合物进行了结构确证。借助于荧光光谱,考察了这些化合物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的相互作用,得到了相应的卟啉-BSA复合物的结合常数和结合位点数。结果显示,键合阿司匹林的卟啉化合物对BSA的作用较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