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 毫秒
1.
随着勘探程度的深入,为了扩大四川盆地天然气勘探领域、寻找新的勘探接替区,四川盆地的勘探区域由盆内逐渐向盆缘延伸.在这种背景下,川东北地区须家河组二段相继取得新的勘探成果,但在勘探开发过程中逐渐暴露了诸如区块之间气井产能差异大,储层的碎屑组分、结构及厚度、物性、孔隙结构差异明显等问题,制约了勘探开发的步伐.针对上述问题,根据岩芯观察描述、分析化验资料及测井解释成果,从沉积、成岩方面入手,对比剖析了川东北龙岗和营山地区须二段储层特征的差异性及其成因,认为远离物源区和高能水体的反复淘洗是造成储层差异性的首要因素,强烈的压实作用和多期石英加大对储层差异性起关键作用,自生绿泥石衬边胶结和长石选择性溶蚀最终决定了储层差异性.从而解释了气藏勘探开发中遇到的诸多问题,对有效指导该区的下一步勘探开发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针对元坝气藏须家河组三段致密砂岩储层,开展了岩性、物性、储集空间类型及主控因素的研究,对物性实验 数据的分析及薄片观察结果表明,元坝地区须三段的储层岩性以粗中粒钙屑砂岩为主,含部分中细粒的岩屑石 英砂岩;钙屑砂岩的储集空间以次生溶孔为主,且以粒内溶孔为主,同时有部分微裂缝。该段储层物性表现为孔隙度 较高,渗透率较低,为裂缝孔隙型储层。元坝地区须三段钙屑砂岩储层发育程度受控于沉积作用,水下分流河道是 该套砂岩储层发育的主要微相,溶蚀作用及构造破裂作用是控制该套储层形成的主要地质因素。研究成果对元坝地 区须三段的勘探开发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利用岩心观察、薄片鉴定、扫描电镜、阴极发光、常规物性、压汞、测井等方法,研究鄂尔多斯盆地镇北地区上三叠统延长组长4+5段储层特征,并探讨其储集性影响因素。结果表明:镇北地区长4+5段储层岩性主要为岩屑长石砂岩或长石岩屑砂岩,储集空间以粒间孔和长石溶孔为主,孔隙结构为中-小孔微细喉型和细微孔微喉型,物性为低孔低渗特征。储集性控制因素与沉积微相、碎屑颗粒成分、成岩作用密切相关,河口坝、水下分流河道砂体孔渗性较好;陆源碎屑的组分、含量、特性为储层的发育以及后期成岩作用的改造奠定物质基础;成岩过程中压实、胶结为破坏性成岩作用,溶蚀、长石高岭石化、绿泥石环边为建设性成岩作用。镇北地区长4+5储层整体为低孔低渗特征,强烈的压实作用和胶结作用导致储层的致密化。  相似文献   

4.
粘土矿物对广安须家河组致密砂岩物性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粘土矿物广泛分布于川中广安地区上三叠统须家河组的各个层段中,是须家河组重要的烃源岩和致密砂岩储集层中的填隙物,对砂岩储集性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岩芯铸体薄片鉴定基础上,通过扫描电镜、能谱仪以及X-衍射仪等对砂岩中的粘土矿物进行了全面系统的研究,认为:早成岩期形成的绿泥石薄膜抑制石英次生加大,有效地保护了原生孔,对致密砂岩储层物性具有极其重要的积极意义;自生伊利石在砂岩储层中将原生孔和次生孔分割成无数微孔,在降低有效孔隙的同时,还大大降低了储层的渗透性,是造成川中须家河组储集层低孔低渗特征的重要原因之一;自生高岭石往往预示着次生孔隙发育区带,但在研究区分布有限,仅见于须六段。  相似文献   

5.
陕北富县延长组特低孔渗砂岩储层控制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表明 ,陕北富县延长组总体为特低孔渗砂岩储层。沉积岩石粒度普遍较细 ,是导致岩石储集性较差的先天地质因素 ;岩石中“抗压实性”较差的长石、岩屑等软碎屑颗粒含量高 ,加之延长组砂岩又历经了较长的埋藏期 ,因此强烈的压实作用是形成特低孔渗储层的又一主要原因 ;较强的胶结作用 ,尤其是晚期碳酸盐胶结作用 ,对延长组特低孔渗砂岩储层的形成也有着重要影响 ;晚期溶蚀作用不充分且持续时间不长 ,对储层没能发挥明显的改造作用 ,这也是形成特低孔渗砂岩储层的一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川西拗陷须家河组储层的岩石学、矿物学、物性等特征研究,明确了砂岩成岩作用特征及其对储层质量演化的影响.受沉积相和成岩作用的影响,川西拗陷须家河组砂岩储层致密-超致密并具极强非均质性.影响储层质量的成岩事件包括机械压实作用、石英颗粒压溶作用、自生矿物胶结作用、溶蚀作用以及绿泥石衬边的形成.压实作用是造成砂岩孔隙度降...  相似文献   

7.
在岩心实验、物性实验、压汞实验、核磁共振实验等资料综合分析的基础上,结合测井资料、试采资料,对X区块主要目的层H2~H6层位储层特征及分类评价方法进行研究。研究表明,储层岩性以细砂岩为主,岩石成分以石英含量居多;储层以低孔低渗、特低孔低渗地层为主;孔隙结构中岩石孔隙喉道对储层渗流能力具有明显的控制作用,可动流体饱和度、可动流体孔隙度受储层物性的影响较大。根据储层特征,提出了孔渗关系图谱,用于描述地层流体分布特征与地层孔渗关系。应用K-means聚类分析的方法建立了储层分类评价标准,利用Fisher线性判别方法建立了储层类型判别函数,应用效果与测井资料符合程度高。储层分类方法可为寻找研究区相对优质的储层位置提供依据,为其他区块勘探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8.
查干凹陷是中生代的沉积凹陷,巴音戈壁组二段是主力生烃层段,扇三角洲环凹分布,但扇三角洲沉积粒度
粗、相变快、物性差,储层有效性是油气成藏的主控因素。针对有效储层的形成机制和分布,开展了沉积相、成岩作
用、储层预测等方面的研究。认为,扇三角洲不同相带储集物性差别较大,平原相砂砾岩杂基含量高、分选差,储层致
密;外前缘相岩石粒度偏细,水动力弱,泥质含量高,储层物性较差;扇三角洲内前缘分流河道微相岩石多为细砾岩、
粗砂岩,分选较好,泥质含量较低,成岩早期的钙质胶结作用对压实起到抑制作用,为后期溶蚀作用创造了条件,碱性
沉积环境及其储层的成岩演化史有利于形成溶蚀孔隙。油气成藏具有扇三角洲前缘储-平原封堵-源内近距离运
移-构造背景控藏的特点。在上述认识基础上,优选乌力吉构造带重点解剖,在扇三角洲前缘钻探获得突破。  相似文献   

9.
变浅暴露滩微相的岩石组合是孔隙层和储渗体形成的基础。孔隙层以残余粒间孔和次生溶孔为主,有两种孔隙~吼道组合,主要为II、III类储层。孔隙层呈透镜体展布,在背斜圈闭内可形成三种类型的储渗体和相应的气藏类型。嘉二段滩微相组合的气藏其有现实和长远的勘探开发前景。  相似文献   

10.
探讨东海陆架盆地西湖凹陷深部(>3.5 kmn)低孔渗背景中优质储层的发育控制因素.以岩心与薄片观察为基础,结合扫描电镜、物性测试及压汞分析、X射线衍射、碳氧周位素分析等技术手段,对渐新统花港组砂岩低孔渗储层及优质储层成因进行分析,认为压实作用是本区深层低孔渗储层形成的主要原因,合铁方解石及伊利石等胶结物的发育导致储层质量变差.而深部花港组优质储层发育受控于有利沉积相带和异常高压,导致后期储层压实作用较弱;绿泥石矿物的大量发育阻止了硅质胶结作用的发生;成岩阶段有机酸、大气淡水及热液等造成的溶蚀作用共同形成了深部优质储层.西湖凹陷深部优质储层发育的控制因素:沉积是基础,成岩是关键,超压是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1.
测井新技术在包-界地区须家河组储层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包-界地区须家河组储层属于典型的低孔低渗储层,储层横向变化大,非均质性强.受构造幅度及岩性和物性限制气水分异程度差,储层识别存在较大困难,常规的测井资料很难解决这一难题.阵列感应电阻率、阵列声波、核磁共振等测井新技术的应用为解决这一难题提供了很好的手段,研究认为.利用双侧向和阵列感应电阻率组合方法识别气层、气水同层和水层的效果最好.阵列声波纵、横波时差比可以定性指示储层的含气性,核磁共振测井识别储层的含气性也有一定效果.同时井壁微电阻率扫描成像测井技术为研究包-界地区地层的沉积结构和构造特征发挥了重要的作用.通过对几个实例的阐述,证实了测井新技术在包-界地区须家河储层的流体识别和沉积构造特征描述中的应用是成功的.  相似文献   

12.
川西坳陷须家河组存在可钻性差、机械钻速低等严重制约钻井效率的问题。以川西坳陷须家河组二段地层所采岩样为研究对象,利用自主研发的HTHP岩石可钻性试验仪对模拟井底围压及液柱压力条件下的岩样进行可钻性级值测试,并从岩样的岩石力学性质及微观组构等方面开展研究,以此分析其对岩石可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围压及液柱压力的增加导致岩石可钻性级值及抗压强度的增加,抗压强度与可钻性级值成正比。高抗压强度条件下的可钻性级值增长率降低;岩石的研磨性及硬度会影响岩石的可钻性。岩石中石英含量越高、黏土矿物含量越少,岩石研磨性及硬度越高,岩石可钻性级值越大。  相似文献   

13.
针对川西北地区栖霞组白云岩储层成因及分布的多样性,开展栖霞组优质白云岩储层特征及主控因素研究。通过野外剖面、岩芯及薄片观察分析,结合成像测井解释,总结栖霞组储层岩石学及储集空间特征,并对栖霞组白云岩储层展布规律进行分析,最后对栖霞组优质白云岩储层发育主控因素进行讨论。认为:(1)在石炭纪末隆起部位,栖霞组颗粒残影构造中-粗晶白云岩、砂糖状白云岩这些反映颗粒滩相沉积厚度明显较大,充分说明了二叠纪前古地貌控制了栖霞组颗粒滩相展布。(2)川西北地区栖霞组为相控白云岩储层,主要储集岩性为半自形-自形中-粗晶白云岩、它形-半自形细-中晶白云岩,颗粒残影构造明显,晶间孔隙发育,白云石化交代亮晶颗粒灰岩的过程,继承和调节原始颗粒灰岩粒间孔隙。(3)川西北地区栖霞组在深埋条件经历多期次热液活动,中-粗晶白云岩晶间溶孔及白云石晶面溶蚀孔洞发育。滩相白云岩叠加埋藏热液作用及构造破裂改造,优质白云岩储层大面积分布。  相似文献   

14.
川西坳陷须家河组二段具有多物源特征。通过碎屑组分、石英阴极发光、重矿物以及稀土元素等研究显示:研究区北部岩屑以变质岩和碳酸盐岩岩屑为主;中部和南部则以泥岩、粉砂岩岩屑为主,中部见有火成岩岩屑。研究区北部稀土元素Dy亏损,Ce未见明显异常,稀土元素整体属于平坦型;中部整体属于右倾型,Ce具有明显的正异常;而南部Dy、Eu亏损,整体属于平坦型,略有一点左倾型。研究区北部重矿物中,黄铁矿含量普遍很高,是研究区内唯一未见有方铅矿及独居石的地区;研究区中部,重矿物组合种类较多;而研究区南部是区内唯一没有出现尖晶石的地区。综合分析认为研究区北部受来自于东北部和西北部双重物源的影响,中部地区物源为东北方向物源的延伸并混有龙门山和盆内古隆起所提供的物源;而康滇古陆则为南部地区的物源区。晚三叠世龙门山和米仓山-大巴山逆冲褶皱带的隆升差异性是须二段物源多样性的主控因素。  相似文献   

15.
通过岩心、X射线衍射、阴极发光显微镜、扫描电镜、常规物性等对洛带气田遂宁组储集岩的成岩作用进行了研究。该地区储集岩主要为细粒岩屑砂岩。该地区起破坏性作用的成岩作用主要有机械压实作用、胶结作用、交代作用、粘土矿物的形成等。其中以压实作用和方解石的充填胶结作用对储层的破坏作用最强。而建设性成岩作用主要有溶蚀作用、压裂作用和压溶作用,其中溶蚀和压裂作用共同产生的粒缘缝对改善储层的孔、渗性的贡献最大。  相似文献   

16.
在新场气田上沙溪庙组气藏储层宏观沉积特征研究的基础上,采用岩石薄片、铸体薄片、扫描电镜及X射线衍射等方法,对该气藏储层的成岩作用及其对储集性的影响进行了深入系统的探讨。总结出了晚成岩B期的溶蚀作用形成的次生孔隙是与烃类气体运移相匹配的,是天然气聚集的主要储集空间;而中晚期的方解石胶结则是形成成岩封闭的关键。据此,结合储层渗透率的差异将上沙溪庙储层划分为4种类型的储渗体,其中相对高渗透体和低渗透体两种类型最具开发前景。  相似文献   

17.
西湖凹陷中北部渐新统花港组深层砂岩储层物性整体为低孔低渗,物性较好、测试产能高的优质储层以发育绿泥石环边为特征。根据铸体薄片、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能谱等分析绿泥石环边成因及形成时间并探讨其意义。结果表明:环边里层是沉积时包裹碎屑颗粒的黏土微粒在成岩过程中铁离子的影响下绿泥石化而成;外层是由于铁离子的持续供给,围绕里层环边生长而成。绿泥石环边形成于溶蚀作用发生以前,并且早于石英加大边形成,既能缓解压实作用,又能抑制其他胶结物的形成,利于在深埋条件下保存原生孔隙;同时还能在保存原生孔隙的基础上促进后期溶蚀作用;另外,绿泥石环边利于形成较好的孔喉结构,并能提高成藏时油气充注程度。绿泥石环边是花港组深层形成优质储层的重要因素,对寻找优质储层和指导油气勘探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对川西拗陷须家河组第四段致密砂岩孔隙演化过程进行定量化研究,为油气成藏机理研究提供基础资料。运用岩石薄片、扫描电镜、全岩和黏土X射线衍射分析、包裹体均一温度等测试分析方法,建立孔隙度演化模型,探讨孔隙演化的控制因素。须四段储层孔隙演化过程可划分为:①同沉积阶段的压实作用,使储层孔隙度处于26.2%左右;②早成岩A阶段和早成岩B阶段的第一期溶蚀作用、压实作用与自生矿物填充作用,使孔隙度演化为18.7%左右;③中成岩A阶段和中成岩B阶段的第二期溶蚀作用与自生矿物填充作用等,使孔隙度演化为5.12%~5.71%。定量计算的储层孔隙度为5.71%,接近测试的储层平均孔隙度5.12%。压实作用与强烈的碳酸盐胶结作用是储层致密化的主要因素,多期次的溶蚀作用是砂岩增孔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19.
胜坨油田沙河街组二段三角洲相储层特征及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胜坨油田沙河街组二段是主力产油层系,随着开发的深入,出砂、水窜等情况日益严重.因而,对其储层特征进行研究有助于进一步开发.通过对取芯井段的岩石薄片、岩心铸体薄片观察,结合沉积微相及储层物性资料的对比分析,对沙河街组二段下部三角洲相储层砂岩的岩石学特征、物性特征、成岩作用等作了较为详细的研究.研究表明胜坨油田沙二段三角洲相储层总体上为一套砂(砾)岩体,岩性以粉细砂岩为主,成分成熟度及结构成熟度均较低,但储层孔渗性较好,属于高孔高渗性储层.影响沙二段储层物性的影响因素很多,其中沉积相带对储层物性起控制作用;岩性特征对储层物性影响也较大;成岩作用对储层物性也有一定的影响,压实作用是导致原生孔隙度减小的主要原因,颗粒及胶结物的溶蚀是产生次生孔隙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20.
研究川西拗陷上三叠统须家河组第四段致密砂岩中高岭石的发育特征与形成机理,探讨其对储层物性的影响。采用扫描电镜、铸体薄片、黏土矿物X射线衍射测试以及物性资料等,结果表明须四段自生高岭石呈书页状、蠕虫状,主要分布在深度小于3.8 km的须四段中上部;高岭石的形成与长石的溶蚀有关:(1)大气淡水和煤系地层酸性水使得长石在早成岩阶段发生了第一期溶蚀,形成了自生高岭石;(2)随着埋藏深度的增加和地温的升高,部分高岭石与临近的残余钾长石发生反应形成了伊利石。自生高岭石及其伴生矿物伊利石有利于须四段储层的孔隙发育;但它们阻塞了孔喉、降低了储层渗透率,不利于油气的运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