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6 毫秒
1.
南极瑞穗站大气光学特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利用南极瑞穗站1979年太阳可见光波段直接辐射的分光测量和微气象观测资料^[1-2]。分别计算了整层大气、分子大气、臭氧和气溶胶的散射和吸收所构成的光学厚度τt(λ)、τR(λ)、τ03(λ)和τa(λ)及埃斯屈朗浑浊度系数β和波长指数a,并与北京和拉萨的相应值进行了比较^[3-5]。文中对波长指数和埃斯屈朗浑浊度系数及整层大气垂直光学厚度与大气稳定度参数、湍流热通量的关系也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2.
济南市空气污染与大气环流形势相关性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空气污染加重对城市居民生活和健康的危害为人们所关注,通过对济南市若干严重污染日大气环流形势的调查分析,得出在污染原强不变的条件下,济南市区严空气污染与某些特殊大气环流形势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3.
利用IAP-GCM数值模拟模拟了南极冰消退时大气响应的候平均时间序列场,经带通滤波研究了大气季节内振荡的特征,得到了大气对南极冰消退的响应是一种具有30-60天周期的低频遥响应。它在南半球高纬的传播基本上为西传,而在赤道附近有东传趋势,南半球中纬地区呈明显的东传现象。在纬向季节内振荡最大动能区位于大洋内,其扰动能量在波列路径上的传播具有很明显的一致性和系统性。  相似文献   

4.
5.
6.
7.
8.
试论湖北省洪涝的环流特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对湖北省几个典型洪涝年的同期环流特征的分析,揭示了与湖北严重洪涝灾害密切联系的几种大气环流系统,并进行了分型。  相似文献   

9.
10.
我们认为影响大气环流变异的主要因素是行星。主要依据有四:1、行星的会合周期影响着旱、涝周期。2、月亮与行星能在其对应纬度引发大气潮。3、行星、月球能给其对应纬度增温形成大气环流变异。4、以往预测特大旱、涝的实践对此也已充分地证明。由于行星的运行轨迹可以预知,因此在“行星对应区方法”下旱、涝、风、雪等自然灾害便由以往的”不测”成为可测。  相似文献   

11.
以冷空气过境前后的广州市污染物数据为基础,运用Shapiro-Wilk检验、Pearson积矩和Spearman秩等方法,探讨PM2.5、PM10、SO2、NO2、O3、CO的污染特征及变化规律.结果表明,PM2.5、PM10高浓度出现在8—9时和17—18时,低浓度出现在12—13时和0—1时.PM2.5和PM10相关性显著,PM2.5/PM10=0.620.83,冷空气对PM2.5和PM10都有较好的清除作用.SO2浓度在7—8时出现峰值,3时出现谷值,良好的气象条件对SO2有明显的清除作用.NO2、CO高浓度出现在9时和19时,低浓度出现在15时和3时.冷空气对NO2有一定的清除作用,对于CO浓度增大的异常情况,推断与广州以北地区燃烧生物质有关.O3浓度日变化呈现单峰特征,15时浓度最高,5时浓度最低,冷空气在夜间过境对O3浓度影响较小.O3与CO、NO2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在光化学反应时间段O3/CO=0.060.83,冷空气对PM2.5和PM10都有较好的清除作用.SO2浓度在7—8时出现峰值,3时出现谷值,良好的气象条件对SO2有明显的清除作用.NO2、CO高浓度出现在9时和19时,低浓度出现在15时和3时.冷空气对NO2有一定的清除作用,对于CO浓度增大的异常情况,推断与广州以北地区燃烧生物质有关.O3浓度日变化呈现单峰特征,15时浓度最高,5时浓度最低,冷空气在夜间过境对O3浓度影响较小.O3与CO、NO2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在光化学反应时间段O3/CO=0.060.12,O3/NO2=10.12,O3/NO2=12.  相似文献   

12.
本文研究一种低阶大气环流模型的全局指数吸引集估计问题。针对具有变参数的大气环流模型,通过广义Lypunov函数方法,给出了模型全局指数吸引集的估计式,此估计式验证了系统的最终一致有界性.  相似文献   

13.
南极瑞穗站辐射特征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利用1979-1980年在南极瑞穗太阳分光辐射分量和长波辐射通量及微气象观测资料,计算并分析了辐射分量,地表反射率,地表和大气的有效比辐射率,大气的有效透过率和雪面反射率与太阳高度角的关系及他们的日,年变化,并对输出输入长波辐射的实测与计算值进行了比较,初步结果表明:在南极瑞穗站净辐射年平均值为-14.6W/m^2,在波长305-2800nm,305-695nm,和695-2800nm范围内地表反射率分别为0.79,0.95,和0.64,地表和大气有效比辐射率的年平均值分别为0.99和0.77,大气的有效透过率在不同的波长范围内有不同值,代表春,夏,秋季的10月19日,12月28日和3月3日,在305-2800nm波长范围内,晴天大气透过率分别为0.828,0.871和9.835。  相似文献   

14.
15.
该文针对干的无粘大气环流方程组的混合问题,讨论其底部边界的混合问题.所采用的分析方法是将该混合问题分解成两部分:一个纯Cauchy问题和一组积分表达式.首先证明了这样的分解与原问题同解,然后用分层方法讨论相应Cauchy问题的适定性,从而得到了原混合问题的适定的充要条件.最后给出了构造适定混合问题解析解的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16.
针对干旱预测的难题,利用揭示大气热结构垂直特征的V-3θ图,分析影响旱区的气流特征。根据国际地球自转服务(IERS)的数据,分析地球极移、章动和转速的变化与大气热结构变化的关系,基于地气动量守恒原理,将大气热结构与地球转动特征变化进行了制约性分析。结果表明,大气热结构异常和地球转动特征引起的冷空气路径变化与大范围干旱有关。  相似文献   

17.
石家庄市秋冬季大气环流型下的气象和PM2.5污染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石家庄市2013—2018年秋冬季(当年11—12月和次年1—2月)11种大气环流型天气条件下的地面和垂直气象特征, 归纳出5类大气环流条件, 并结合气团传输轨迹和PM2.5浓度监测数据, 探讨大气环流条件与石家庄PM2.5污染的关系。在5类大气环流条件中, 第I类(NW型和N型, 天数占16%)的扩散条件最好, 以西风和西北风为主, 风向比较稳定, 风速大, 边界层高度高; 第II类(NE型, 天数占9%)和第III类(E型和SE型, 天数占12%)的扩散条件次好, 近地面风向分别以北风和东北风为主, 风速较大, 前者边界层高度中等, 后者边界层高度低; 第IV类(A型, 天数占37%)的扩散条件较差, 近地面风速较低, 同时边界层高度低; 第V类(UM型、C型、S型、SW型和W型, 天数占26%)的扩散条件最差, 近地面风速很小, 风向变化大, 边界层高度低, 低层大气逆温明显。不同大气环流条件下气团的传输路径存在差异, 对石家庄地区PM2.5污染产生潜在影响的区域随之不同。石家庄市秋冬季的PM2.5污染与不同环流型的扩散条件密切关联, 第V类大气环流条件下最易发生PM2.5污染, 污染发生频率在78%~96%之间, 重度及以上级别污染发生频率均在55%以上; 第IV类大气环流条件下的污染状况变化相对缓慢, 但连续的第IV类大气环流天气多带来PM2.5污染持续累积; 第I类大气环流条件下发生污染的频率最低。  相似文献   

18.
用福建漳州地区的实测气象资料, 结合风场诊断、轨迹分析和随机游走模拟方法, 分析漳州核电厂所在地小尺度( 40 km ×40 km) 范围内的大气扩散特性, 并与现场扩散示踪实验数据比较。结果表明, 该地区的扩散输送总体受天气系统和海陆风环流二因子影响。研究范围内的风场在水平方向的空间变化不大, 扩散烟流基本平直。海陆风环流因子所致的风场时间变化和风向摆动对当地扩散有重要意义。随机游走模拟方法较好地反映出当地大气扩散的定量特征, 但复杂地形与海岸气象条件的联合作用, 仍使模拟结果与示踪实验结果的统计比较显得离散。  相似文献   

19.
用1979年FGGE—Ⅲb资料,对亚洲及其邻域的总能量、大气显热源和水汽汇进行谱分析.结果表明:准40天振荡是亚洲夏季风区的主要特征振荡.振荡方差贡献的分布以及振荡源中心位置反映出在印度、孟加拉湾、南海和东亚大陆上空夏季风系统具有一定的独立性。长江以北地区主要受中纬度系统影响,华南沿海和云贵地区则分别受南海和孟加拉湾地区夏季风系统的影响.振荡从主要振荡源向外传播,东亚季风区振荡主要从东南向西北传播.总能量和水汽汇振荡的传播还表明,从南半球有明显的向北传播通道.这些通道与越赤道气流通道大致相对应.大气显热源的振荡则无此特征,但它对大气环流准定常状态的维持有一定的影响,孟加拉湾湾头和南海既是热源中心,亦为准双周振荡的源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