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以β-环糊精作为手性流动相添加剂,研究了佐匹克隆对映体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系统中的拆分情况。探讨了β-环糊精浓度、流动相中甲醇含量、流动相pH值、流动相流速及温度等因素对佐匹克隆对映体拆分的影响。通过采用单一变量法对实验条件进行考察,最终得到了佐匹克隆对映体手性拆分的最佳色谱条件。结果表明:当采用Inertsil ODS-SP(5μm,4.6 mm×250 mm)色谱柱,甲醇为有机相,流动相为20mmol/L磷酸二氢钾缓冲液(含15 mmol/Lβ-环糊精)-甲醇(85∶15),流速为0.8 mL/min,pH值为5.5,温度为35℃,紫外检测波长为305 nm,进样量为20μL时,佐匹克隆对映体得到良好分离,其对映体的保留时间分别为67.42 min和74.48 min,分离度(R)为1.62。该方法操作简单,灵敏度高,拆分效果理想,且比手性固定相法成本低,从而为佐匹克隆对映体的进一步深入研究提供了一种新方法。  相似文献   

2.
采用磺丁基醚-β-环糊精(SBE-β-CD)为手性流动相添加剂,建立了兰索拉唑对映体的高效液相色谱分离分析方法.对影响兰索拉唑对映体分离的主要因素:环糊精种类和浓度、缓冲溶液pH以及有机改性剂种类和含量进行考察.确定最优色谱条件:色谱柱为Spherigel C18 (150 mm×4.6 mm,5 μm),流动相为V(乙腈):V(水相)=20:80(水相含10 mmol/L SBE-β-CD、 10 mmol/L NaH2PO4缓冲液、 pH 2.5),流速为0.9 mL/min,检测波长为288 nm.在此条件下,兰索拉唑对映体的保留时间分别为14.4和15.8 min,分离度为2.0.两对映体质量浓度在0.2~50 μ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6),保留时间的RSD分别为0.27%和0.26%,峰面积的RSD分别为0.65%和0.68%.  相似文献   

3.
手性流动相添加法拆分酮康唑外消旋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爱  葛文娜  吴淑燕  许茜  王敏  殷雪琰 《色谱》2009,27(2):240-243
采用C18反相色谱柱,利用在流动相中加入手性选择剂的方法实现酮康唑对映体的拆分。研究了手性选择剂的种类及浓度、流动相pH值、甲醇比例和柱温等因素对酮康唑手性分离的影响,结果表明磺丁基-β-环糊精可以使酮康唑对映体完全分离,最后选择的流动相组成为甲醇-0.02 mol/L磷酸二氢钠(体积比为60∶40,含0.02%三乙胺和1.0 mmol/L磺丁基-β-环糊精,用稀磷酸调节pH值到3.00)。酮康唑对映体在6 min内得到基线分离,分离度为2.05。方法简便,分离效果好,对酮康唑对映体的拆分具有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采用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原位聚合物基质,将磺丁基醚-β-环糊精修饰到毛细管内壁,制得了一种毛细管电色谱手性柱(SECDP),并通过红外光谱(IR)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表征了其结构.磺酸基可提供足够稳定的正向电渗流(EOF),基于磺丁基醚-β-环糊精在固定相和流动相中的协同作用,通过优化手性添加剂浓度、pH值、施加电压、温度及有机调节剂含量等条件,利用该开管电色谱柱拆分了氨氯地平、尼莫地平和尼卡地平等10种地平类手性药物对映体.优化的流动相组成为20 mmol/L NaH2PO4(pH=4.0),含4.0 mmol/L磺丁基醚-β-环糊精,乙腈的体积分数为10%~25%,施加电压15~25 kV,温度为15℃,电动进样2 kV×5 s,检测波长为236 nm.在上述条件下,分离度(RS)可达3.62,柱效达61011块/m,分析时间一般为6~15 min.基于色谱分离数据,探讨了相关的手性分离机理.  相似文献   

5.
β-环糊精用于毛细管电泳拆分佐匹克隆对映体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β-环糊精(β-CD)为手性添加剂,用毛细管区带电泳法对手性药物佐匹克隆进行了拆分研究.考察了β-环糊精浓度、背景电解质组成、浓度及pH值、分离电压、温度等对对映体分离的影响.结果表明,以pH 2.5的100 mmol/L三羟甲基氨基甲烷-磷酸溶液(含15 mmol/L β-环糊精)为运行缓冲液,分离电压28 kV,毛细管温度16 ℃,检测波长303 nm,佐匹克隆对映体达到最佳分离,分离度为2.7,对映体迁移时间分别为8.4、8.9 min.该方法简单、快速、经济,可适用于佐匹克隆对映体的手性分离.  相似文献   

6.
采用C18固定相,以磺丁基醚-β-环糊精为手性流动相添加剂,提出了阿替洛尔对映体的高效液相色谱拆分方法。选用KromasilC18色谱柱(250mm×4.6mm,5μm),流动相为含20mmol.L-1磺丁基醚-β-环糊精的pH8.2的10mmol.L-1磷酸盐缓冲溶液-甲醇-乙腈(60+35+5),紫外检测波长275nm,柱温为25℃,进样量20μL,流量为0.5mL·min-1时,分离度达到1.63。  相似文献   

7.
高效液相色谱手性流动相添加法拆分阿卓乳酸对映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虎  沈芒芒  童胜强  颜继忠 《色谱》2014,32(6):612-615
采用C18反相色谱柱,以磺丁基醚-β-环糊精(SBE-β-CD)作为手性流动相添加剂,建立了阿卓乳酸对映体的高效液相色谱拆分方法。考察了环糊精衍生物类型、手性添加剂浓度、流动相pH、流速和柱温对手性分离的影响,同时探讨了高效液相色谱采用磺丁基醚-β-环糊精分离阿卓乳酸对映体的分离机制及包结常数,确定了色谱条件为YMC-Pack ODS-A C18色谱柱(250 mm×4.6 mm,5 μm),流动相为含25 mmol/LSBE-β-CD的0.1 mol/L磷酸盐缓冲液(pH 2.68)-乙腈(90:10,v/v),流速为0.6 mL/min,柱温为30 ℃,紫外检测波长为220 nm。对映体的保留时间分别为26.65和28.28 min,分离度为1.68。本方法分离度好,简便易行,且比使用手性固定相分离更加经济。  相似文献   

8.
高效液相色谱手性流动相添加剂法拆分氯噻酮对映体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应用反向高效液相色谱,以羟丙基-β-环糊精(HP--βCD)作为手性流动相添加剂,拆分了氯噻酮(Chlorthalidone)对映体。对主要的影响因素如羟丙基-β-环糊精浓度、流动相pH值、三乙胺(TEA)、甲醇、柱温、流速等进行了系统研究,建立了羟丙基-β-环糊精流动相添加剂法拆分氯噻酮对映体的方法。使用HarbonLichrospher-C18色谱柱(5μm,150 mm×4.6 mm),流动相为V(甲醇)∶V(水相)=20∶80(水相含30 mmol/L HP--βCD0、.1 mol/L Na2HPO4、体积分数2%的TEA、pH5),流速为0.8 mL/min,室温下拆分,氯噻酮对映体可得到良好分离。  相似文献   

9.
毛细管电色谱法测定果蔬中粉唑醇对映体的含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原位聚合反应,制备一种磺丁基醚-β-环糊精修饰甲基丙烯酸聚合物毛细管手性电色谱开管柱(SECDP)。采用该电色谱柱,并在流动相中添加少量磺丁基醚β-环糊精,利用固定相和流动相中的磺丁基醚β-环糊精的协同作用,成功地拆分了手性农药粉唑醇对映体。考察了添加剂浓度、pH值、施加电压、温度及有机调节剂的含量对手性分离的影响,初步优化了开管电色谱柱拆分粉唑醇对映体的条件。优化的流动相组成为10 mmol·L~(-1)硼酸钠(pH=9.2),含3.0 mmol·L~(-1)磺丁基醚β-环糊精和体积分数为15%甲醇,施加电压15 kV,温度20℃,压力进样(3 psi×3 s),检测波长204 nm。在上述条件下,粉唑醇对映体分离度可达1.85,分析时间仅为8~12 min。黄瓜、梨、苹果和西红柿果蔬样品用乙腈提取,磁性石墨化碳净化,在上述优化条件下测定果蔬中粉唑醇对映体的残留量。粉唑醇对映体在1.3~250μg·m L~(-1)范围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线性回归方程为:第一个对映体y_1=92.56+176.81x_1,r_1=0.9993;第二个对映体y_2=46.46+177.97x-2,r_2=0.9998。固定相和流动相中带负电荷的磺丁基醚-β-环糊精不仅能提供较强正向电渗流(EOF),同时有较高的手性分离选择性。所发展的开管毛细管电色谱方法是一种操作简单,分离测定快速,溶剂耗量小,测试成本低,环境污染小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β-环糊精流动相添加剂法拆分特非那丁对映体   总被引:4,自引:4,他引:4  
吴永江  方昕  朱妙琴 《分析化学》2003,31(3):332-335
以β-环糊精为手性流动相添加剂,于C18反相柱上建立了特非那丁手性对映体的高效液相色谱拆分方法。探讨了β-环糊精浓度、有机修饰剂种类及含量、流动相pH等因素对特非那丁对映体拆分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流动相为高氯酸钠溶液(0.08mol/L):乙醇:二乙胺(75:25:0.5),pH6.2,含β-环糊精浓度为25mmol/L时特非那丁对映体得到良好分离。  相似文献   

11.
将β-环糊精、羟丙基-β-环糊精作为手性流动相添加剂,系统地研究了D,L对羟基苯甘氨酸在RP-HPLC系统中的拆分。分别考察了手性流动相的种类,手性试剂β-环糊精的浓度,流动相的pH,修饰剂的种类及浓度,色谱柱温度等对拆分效果的影响,以-βCD为手性流动相添加剂,建立了-βCD手性流动相分离对羟基苯甘氨酸对映体的方法。结果表明:用ODS柱(250 mm×4.6 mmi.d.),以V(甲醇-β环糊精)∶V(pH 4.5磷酸盐缓冲液)=30∶70为流动相,流速0.2 mL/min,柱温25℃,检测波长为230 nm时对羟基苯甘氨酸对映体得到了良好的基线分离,分离度可达1.71。  相似文献   

12.
用羟丙基-β-环糊精(HP-β-CD)作为手性流动相添加剂,在UFCN(220×4.6 mm×5μm)氰基柱上通过反相高效液相色谱实现了4-氯扁桃酸(4-Cl MA)对映体的拆分。考察了水相HP-β-CD浓度,NaH_2PO_4浓度,p H,流动相中甲醇的比例及柱温等因素对分离度的影响。确定的最优色谱条件为:水相(5 mmol/L HP-β-CD,8 mmol/L NaH_2PO_4,p H 2.8),V水相/V甲醇=95:5,柱温25℃,流速1 m L/min。此条件下4-Cl M A对映体的分离度可达1.80。同时在此色谱条件下考察了3-氯扁桃酸(3-Cl MA),2-氯扁桃酸(2-Cl MA)与扁桃酸(MA)对映体的色谱拆分结果。结果发现在此条件下,3-Cl M A对映体分离度为1.51,而2-Cl M A与M A完全没有分开。对方法进行了验证,(S),(R)-4-Cl MA两对映体低、中、高浓度日内和日间精密度的RSD均小于1.1%;(S),(R)-4-Cl M A两对映体回收率分别为101.0%和100.6%;(S),(R)-4-Cl M A两对映体检出限与定量限分别为0.028,0.030 mg/L与0.093,0.098 mg/L。  相似文献   

13.
手性流动相HPLC法拆分萘普生对映体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将β-环糊精、甲基-β-环糊精、羟丙基-β-环糊精、L-脯氨酸作为手性流动相添加剂,系统地研究了D,L-萘普生在RP-HPLC系统中的拆分.分别考察了手性流动相的种类,手性试剂羟丙基-β-环糊精的浓度,流动相的pH值,修饰剂的种类及浓度,三乙胺浓度和柱温等对拆分效果的影响,以HP-β-CD为手性流动相添加剂,建立了HP-β-CD手性流动相分离萘普生对映体的方法.结果表明:当流动相为25 mol/L HP-β-CD、体积分数15%乙醇、体积分数0.5%三乙胺、pH3.5、柱温t25℃、流速V=1 mL/min时萘普生对映体得到了良好的基线分离,分离因子α可达1.29.  相似文献   

14.
王伟  周晓娟  季一兵  相秉仁 《分析化学》2013,(10):1566-1570
利用毛细管电泳和分子模拟对磺丁基醚-β-环糊精(SBE-β-CD)在莫达非尼手性拆分中的立体选择性差异进行了研究。考察了环糊精浓度和温度对对映体手性拆分的影响。在15~35℃温度范围内,考察了对映体的保留和分离行为。结果表明,随着温度的升高,手性分离变差,并以lnα对1/T作图,得到的Van’t Hoff曲线具有良好线性关系(r=0.995)。热力学结果表明,此手性拆分过程为焓控过程。在5~50 mmol/L范围内,考察了SBE-β-CD浓度对分离的影响,采用双倒数法求得莫达非尼S-和R-对映体与SBE-β-CD的结合常数分别为58.0和70.6 L/mol。分子模拟实验以Gold对接完成,结果表明,莫达非尼R-对映体相比S-对映体与SBE-β-CD结合更稳定,且两对映体与SBE-β-CD结合的差异主要来源与氢键贡献的差异。  相似文献   

15.
以Me-β-环糊精为手性流动相添加剂,于Lichrospher C18反相柱上建立了氯噻酮对映体高效液相色谱拆分方法,同时改进了β-环糊精、HP-β-环糊精为手性流动相添加剂拆分氯噻酮对映体的色谱条件,并着重研究了在25-45℃范围内Me-β-CD、β-CD和HP-β-CD为手性流动相添加剂拆分氯噻酮对映体的过程热力学并结合手性药物氯噻酮所得的热力学数据对环糊精及其衍生物拆分能力的差异进行了比较和分析。结果表明都属于焓控过程,其拆分能力的不同主要是因为手性添加剂与对映体形成氢键作用、空间位阻效应和立体构象匹配程度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6.
采用毛细管电泳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直接拆分2,2′-二羟基-1,1′-联二萘-3,3′-二甲酸(HBNC)对映体.以四种不同的β-环糊精为手性添加剂,考察环糊精的种类与浓度、缓冲液pH值及浓度、分离电压、温度等因素对HBNC分离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10 mmol/L磺丁基醚-β-环糊精+20 mmol/L磷酸盐缓冲液(pH=7.0),20 kV分离电压,HBNC对映体在20 min内达到基线分离,分离度达到3.31.采用(S)-叔-亮氨酸基-(S)-1-(α-萘基)乙胺手性柱,正己烷-乙醇-三氟乙酸(97∶3∶0.2,V/V)流动相,HBNC对映体在40 min内也基本达到基线分离.  相似文献   

17.
毛细管电泳磺丁基-β-环糊精拆分对映体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将平均取代度为3.8的负电性磺丁基-β-环糊精手性添加剂应用于毛细管电泳对映体拆分的研究中。考察了背景电解质pH及磺丁基-β-环糊精浓度对手性拆分的影响,应用磺 丁基-β-环糊精拆分八对碱性酸性的药物对映体。  相似文献   

18.
手性流动相添加剂高效液相色谱法分离苯基琥珀酸对映体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以七(2,3,6三-O-甲基)-β-环糊精(TM-β-CD)作为手性流动相添加剂,反相高效液相色谱研究苯基琥珀酸(PSA)对映体拆分;在Nova—pak C18色谱柱上,采用0.30mmol/L TM-β-CD、含0.05%三氟乙酸的乙腈一水(体积比16:84)为流动相,(R)-(-)-PSA和(s)-( )-PSA的容量因子分别为5.43和6.42,对映体分离因子为1.18,分离度为2.50;对比:PSA在β-CD手性流动相法和2,6-丁基化-β-CD涂渍C18柱的色谱行为,探讨环糊精分子对PSA的手性拆分机理:本法已用于测定L-脯氨酸化学拆分苯基琥珀酸对映体产品的光学纯度。  相似文献   

19.
利用合成的2,6-O-丁基-β-环糊精动态涂渍反相色谱柱,β—CD在C18和C8填料表面“永久”吸附形成一手性固定相,以联萘二酚和苯基琥珀酸为对象进行高效液相色谱拆分研究。当采用乙腈-水(体积33:67)流动相时,联萘酚对映体在2,6-O-丁基-β-环糊精涂渍Exsil ODS柱上分离的容量因子分别为14.235和15.629,分离选择性为1.098;而采用乙腈-0.1%三氟乙酸水溶液(体积比15:85)流动相时,苯基琥珀对映体的容量因子分别为7.023和8.149,分离选择性为1.160,文中优化了色谱条件,探讨了有关的手性色谱拆分机理。该法可用于实际样品的对映体纯度测定。  相似文献   

20.
手性流动相添加剂法对两种手性化合物的直接拆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β-环糊精为手性流动相添加剂,于C8反相柱上建立了2种手性农药(包括杀菌剂己唑醇和杀虫剂SR-生物丙烯菊酯)对映体的高效液相色谱拆分方法。探讨了β-环糊精浓度、流动相pH、有机改性剂种类等因素对手性拆分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流动相为β-环糊精水溶液、磷酸钠缓冲液(0.05mol/L)、乙腈、三乙胺(体积比50:30:20:0.5)条件下,己唑醇对映体在pH为7.4,β-环糊精溶液浓度为7mmol/L时,SR-生物丙烯菊酯对映体在pH为6.4,β-环糊精浓度为10.5mmol/L时得到最佳分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