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建立了粪便中诺如病毒逆转录PCR-毛细管电泳-激光诱导荧光快速检测方法。根据诺如病毒核酸保守序列选择引物,扩增出特异的PCR产物;采用响应曲面法进行毛细管电泳条件优化,以含有DNA荧光染料SYBR Gold的0.5%甲基纤维素为筛分介质,通过激光诱导荧光法检测诺如病毒的PCR产物。在优化的毛细管电泳条件下,9 min内可完成诺如病毒PCR产物的检测。扩增产物测序后,与基因库中诺如病毒的序列进行同源性比对,一致性达99%。迁移时间的日内和日间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1.1%~1.3%和1.8%~2.6%,已用于粪便中诺如病毒的快速检测。  相似文献   

2.
邹晓莉  周春艳  黎源倩  曾红燕 《分析化学》2006,34(10):1441-1444
建立毛细管电泳-激光诱导荧光检测(CE-LIF)分析羟脯氨酸的方法。肌腱和肌腱细胞中的胶原蛋白碱水解生成氨基酸,经异硫氰酸荧光素(FITC)衍生,采用LIF-CE分离测定胶原蛋白特异性氨基酸-羟脯氨酸。羟脯氨酸在0.5μg/L~8×103μg/L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检出限为0.5μg/L。相对迁移率和相对峰高的相对标准偏差(RSD)分别为5.0%和6.1%。测定了60份肌腱和9份细胞样品,加标回收率为95%~110%。将所建立的毛细管电泳方法与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进行比较,两者测定结果相对误差为-1.9%~2.0%。本法仅需一次荧光标记,操作简单、快速灵敏,12min内完成一个分析周期,适于测定肌腱和细胞样品。  相似文献   

3.
以羟丙甲基纤维素和非交联聚丙烯酰胺浴液为筛分介质,将毛细管电泳-激光诱导荧光法用于DNA片段及基因扩增产物的分离检测。探讨了非胶筛分介质中高分子化合物的浓度、电解质的浓度、内插试剂用量等对DNA片段分离检测的影响;考察了DNA片段迁移时间和峰面积的重现性及DNA片段定量检测的关系。建立了一种快速、灵敏的DNA片段及基因扩增产物分离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4.
张爱梅  孙坤  王荣  谢华  谢希晖  施有琴 《分析化学》2011,39(12):1817-1822
建立了无胶筛分毛细管电泳-激光诱导荧光(Non-gel sieving capillary electrophoresis with laser induced fluorescence,NGS-CE-LIF)检测脱氧核糖核酸(DNA)-蛋白质相互作用产物的方法.考察了筛分介质聚环氧乙烷(Poly(ethylene o...  相似文献   

5.
石冬琴  王荣  谢华  田薇  贾正平  郭建魁 《色谱》2013,31(6):582-586
通过对PCR扩增的76例结直肠癌组织及癌旁正常组织DNA基因组共152个样本纯化变性后,采用毛细管电泳-激光诱导荧光检测(CE-LIF)结合单链构象多态性(SSCP)分析方法检测了人结直肠癌组织及癌旁正常组织中K-ras基因第12/13位密码子突变。所检测的76例结直肠癌患者中有30例患者存在基因突变,并对异常片段进行测序验证,测序证实以碱基G→A点突变为主。结果表明所建立的CE-LIF技术结合SSCP分析检测K-ras基因突变的方法高效、快速、灵敏、准确,适合于临床上大样本结直肠癌中K-ras基因突变分析,对选择抗结直肠癌药物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6.
建立了毛细管电泳分离-激光诱导荧光检测(CE-LIFD)分析分枝杆菌脱氧核糖核酸(DNA)限制性内切酶谱的新方法。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分枝杆菌hsp65基因的长度为439 bp的片段,该扩增片段经限制性内切酶BstEⅡ和 HaeⅢ酶切后,分别用CE-LIFD装置和常规琼脂糖电泳(AGE)对比检测酶切片段。对PCR扩增片段的酶切样品的预处理和CE条件进行了优化,获得了8种分枝杆菌DNA的限制性内切酶谱图。 DNA片段相对迁移时间的相对标准偏差(RSD)≤3.6%。结果表明,CE的分离效能明显高于AGE,是研究DNA限制性内切酶谱的更有效的检测手段。  相似文献   

7.
毛细管电泳-激光诱导荧光检测(CE-LIF)技术在生命分析领域应用前景广阔~([1]),但是,在发展CE-LIF方法时,一般需要用到衍生程序~([2]),繁琐耗时的样品衍生已成为CE-LIF方法中限制分析时间和样品通量的瓶颈.因此,发展快速的衍生技术对于提高分析速度和样品通量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FITC为衍生试剂,考察了微波加热缩短衍生时间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8.
激光诱导荧光检测器是目前最灵敏的检测器之一,已广泛用于毛细管电泳DNA分析中.该文对毛细管电泳-激光诱导荧光技术在DNA分析中3种主要的DNA荧光标记方式:荧光基团共价标记、PCR后标记、内插荧光染料标记进行了综述,并对其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引用了78篇文献.  相似文献   

9.
建立了食品中常见致病菌: 沙门菌的invA基因、大肠杆菌O157∶H7的rfbO157基因、志贺菌的ipaH基因及副溶血性弧菌Vpara(16S-23S rDNA IGS)基因的多重PCR产物-毛细管电泳快速检测方法. 根据沙门菌、大肠杆菌O157∶H7、志贺菌及副溶血性弧菌的特异性基因保守序列设计出多重PCR引物, 优化PCR 扩增反应体系. 采用多响应曲面法优化毛细管电泳的分离条件, 以含有DNA荧光染料SYBR Green Ⅰ的1.0%甲基纤维素为筛分介质, 通过毛细管电泳-激光诱导荧光同时检测4种常见致病菌的PCR 扩增产物. 在优化的多重PCR反应体系和毛细管筛分电泳条件下, 此方法可以同时检测出沙门菌的invA基因、大肠杆菌O157∶H7的rfbO157基因、志贺菌的ipaH基因及副溶血性弧菌Vpara(16S-23S rDNA IGS)基因的多重PCR扩增产物, 25 min内即可完成检测. 迁移时间的日内相对标准偏差为0.92%~1.58%. 通过多响应曲面的优化, 有效改善了毛细管电泳对DNA分子的分离能力.  相似文献   

10.
毛红霞  黎源倩  裴晓方  何超  渠凌丽 《色谱》2007,25(4):473-477
建立了食品中常见致病菌大肠杆菌O157:H7的uidA基因、沙门菌的invA基因和志贺菌的ipaH基因的多重聚合酶链反应(PCR)产物的毛细管电泳快速检测方法。根据这3种致病菌的特异性基因序列设计多重PCR引物,优化PCR扩增反应体系,采用7.0 g/L 甲基纤维素为筛分介质,毛细管电泳-激光诱导荧光检测法同时检测了3种常见致病菌的PCR扩增产物。在优化的多重PCR反应和毛细管筛分电泳条件下,该方法可以同时检测沙门菌、志贺菌和大肠杆菌O157:H7基因的多重PCR扩增产物,22 min内即可完成3种常见致病菌的毛细管电泳检测。迁移时间的相对标准偏差为1.47%~2.07%。与凝胶电泳法比较,该法简便快速,灵敏度高,可用于多种致病菌脱氧核糖核酸的检测,为食品安全提供了一种可靠的快速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11.
采用三重PCR反应, 同时扩增CaMV 35S启动子、 hsp70 intron1和CryIA(b)基因之间序列以及Invertase基因, 扩增产物用无胶筛分毛细管电泳-激光诱导荧光检测, 从而建立了多重PCR-毛细管电泳-激光诱导荧光快速检测转基因玉米的新方法. 对影响多重PCR扩增和毛细管电泳的因素进行了优化. 在优化的条件下, 本方法可以同时检测转基因玉米样品中3种外源基因. 经序列测试证实, 三重PCR 扩增产物的序列与原基因完全一致, 表明扩增结果可靠. 该方法能检出0.05% MON810转基因玉米成分, 远低于欧盟对转基因食品规定标识的质量分数阈值(1%). 该方法对玉米及其制品的检测结果与实时荧光PCR方法的检测结果一致, 与传统的琼脂糖凝胶电泳法相比, 具有特异性高\, 快速及灵敏等优点, 适用于玉米中转基因成分以及转基因玉米MON810品系的快速筛选、 鉴定和检测, 能满足我国实施转基因食品标签法规的要求.  相似文献   

12.
张月侠  宋茂勇  李涛  赛道建  汪海林 《色谱》2009,27(3):333-336
以一种高亲和力适配体作为亲和荧光探针,以自建的毛细管电泳-激光诱导荧光(CE-LIF)检测装置为基础,建立了一种高灵敏、快速测定人凝血酶的方法。荧光标记的凝血酶适配体特异性地与凝血酶结合并形成稳定的凝血酶-适配体复合物,采用CE-LIF对复合物进行分离检测,从而测定凝血酶浓度。探讨了盐离子种类及浓度对适配体与凝血酶结合的影响,并在选定的电泳条件下对凝血酶检测的线性范围、检出限和重现性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盐离子存在的条件下适配体与凝血酶的亲和力降低,不利于两者的结合;人血清溶液中,凝血酶浓度在0.25~10 nmol/L范围内与复合物峰面积具有良好的线性相关性(r20.991),检出限(S/N3)为55.6 pmol/L;精密度和回收率测定结果均能满足分析的要求。  相似文献   

13.
陈林  任吉存 《分析化学》2003,31(12):1413-1416
对自组装的毛细管电泳 激光诱导荧光鞘流检测装置进行了系统的优化。探讨了鞘流速度、激光功率和检测的位置对检测信号的影响以及鞘流速度与峰面积和理论塔板数的关系。在优化的条件下 ,对荧光素检测的线性范围为 1× 1 0 - 8~1× 1 0 - 1 0 mol L;检出限为 7.5×1 0 - 1 1 mol L(S N =3 )。使用聚N ,N 二甲基丙烯酰胺 (PDMA)为双功能非胶筛分介质 ,将毛细管电泳 激光诱导荧光鞘流检测系统成功地用于DNA片段及基因PCR扩增产物分离检测。  相似文献   

14.
毛细管电泳-激光诱导荧光检测法测定抗癫痫药加巴喷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蔡元丽  杨甲甲  王宇飞  白珂珂  李晖 《色谱》2010,28(12):1179-1184
建立了毛细管电泳-激光诱导荧光(CE-LIF)测定抗癫痫药加巴喷丁的方法。加巴喷丁经4-氯-7-硝基苯并-2-氧杂-1,3-二唑(NBD-Cl)衍生化后,采用10 mmol/L硼砂-10 mmol/L十二烷基硫酸钠(pH 9.75)的缓冲体系,加巴喷丁在6 min内实现高效基线分离。方法的线性范围为0.01~10 mg/L(r=0.9997),检出限为2 μg/L,定量限为10 μg/L。方法的平均回收率为100.2%~103.1%,相对标准偏差为0.15%~1.00%(n=3)。该方法灵敏、快速、准确和可靠,已用于加巴喷丁药物制剂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15.
贾海  王荣  贾正平  陈巧云  谢华  马骏  敖燕 《分析化学》2007,35(9):1347-1350
从Gene Bank数据库中下载质粒基因序列,用DNAssist软件分析并最终建立了单点碱基突变模型,并以此为研究对象对单链DNA分离机理进行研究探讨。采用高效毛细管电泳-激光诱导荧光检测(CE-LIF)方法,以线性聚丙烯酸胺为筛分介质对模型进行分离分析,并与MFOLD软件所预测的单链二级结构进行对照分析。分离条件为:线性聚丙烯酸胺浓度为6%,负极进样,13kV分离,温度为19℃,λem=488nm、λex=520nm。结果发现毛细管电泳实际分析结果有4个单链峰,而MFOLD软件预测的只有3种二级结构,预测的准确度为75%,MFOLD软件虽然有局限性,但预测DNA二级结构仍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6.
建立了毛细管电泳-电化学检测(CE-ED)法测定淮山中薯蓣皂苷和腺苷的含量。考察了检测电位、运行缓冲液浓度和pH、分离电压及进样时间等的影响。在优化的实验条件下,对0.1mg/L薯蓣皂苷、腺苷在9min内实现了分离,其线性范围分别为0.1~1 000μg/L和0.1~1 200μg/L;检出限分别为0.04μg/L和0.03μg/L,峰电流的相对标准偏差(RSD,n=6)分别为1.7%、1.5%,迁移时间的RSD分别为0.7%、0.6%。该方法已用于淮山样品中薯蓣皂苷和腺苷的测定,样品加标回收率在98.0%~102.5%之间,RSD≤2.3%。  相似文献   

17.
张兰  童萍  何聿  黄端华  陈国南 《色谱》2005,23(1):22-25
应用毛细管电泳-电化学检测法对利尿剂氢氯噻嗪和氨苯喋啶进行了研究。考察了电化学检测和电泳分离条件对氢氯噻嗪和氨苯喋啶分离、检测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最佳分离、检测条件下,两种待测物在8 min内达到基线分离。氨苯喋啶和氢氯噻嗪的检测限分别达到0.29和0.25 mg/L。对两物质于日内和日间重复测定7次,迁移时间的日内相对标准偏差(RSD)不大于1.6%,峰电流的日内RSD不大于 3.1%; 迁移时间的日间RSD不大于1.7%,峰电流的日间RSD不大于 4.9%。 将该方法用于复方氨苯喋啶成药中氨苯喋啶和氢氯噻嗪的分离和测定,成药的检测结果与标示量比较,相对误差小于4.6%。在模拟尿样中对氢氯噻嗪和氨苯喋啶进行标准溶液添加回收实验,其回收率分别为93.5%~96.7%和96.6%~97.2%,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18.
王荣  贾正平  阮金秀  谢华  陈巧云  贾海  张强  徐娟  敖燕 《分析化学》2007,35(8):1137-1141
采用线性聚丙烯酰胺修饰石英毛细管的高效毛细管电泳无胶筛分技术,对原核/真核质粒用不同限制性内切酶酶切,运用限制性内切酶指纹-高效毛细管电泳激光诱导荧光(REF-HPCE-LIF)检测法同时对内切酶酶切后多个和较长DNA片段进行了检测,电泳缓冲液为1×TBE(pH8.3),阴极电压进样(10kV,5s),分离电压13kV,25℃,激光诱导荧光检测器检测(λex=520nm)。结果表明,所建立的REF-HPCE-LIF方法可对原核/真核酶切后多个和较长DNA片段进行检测,获得了满意的限制性内切酶指纹图谱,能够检测片段大小相差不超过10bp。所建立的方法较琼脂糖电泳分辨率高,可应用在检测多个和较长DNA片段的突变,在诊断肿瘤方面有一定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9.
利用自组装的毛细管电泳-激光诱导荧光(CD-LIF)装置对20种常见氨基酸的FITC衍生物进行了分离研究,发现缓冲液组成、pH及某些胺类添加剂对分离有重要影响,而其他条件影响较小.在优化条件下,20种FITC-氨基酸衍生物可分为17个峰,而现有方法仅能分出14个峰.  相似文献   

20.
利用自组装的毛细管电泳-激光诱导荧光装置,研究了多种寡糖-8-氨基芘-1,3,6-三磺酸(寡糖-APTS)衍生物的分离.考察了电泳介质、浓度及pH对寡糖-APTS衍生物分离的影响,在酸性和碱性条件下,分别实现了痕量寡糖标准品及葡聚糖水解产物的高效分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