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采用分子对接、分子动力学模拟和光谱法研究了2'-羟基-2,4-二溴二苯醚(2'-OH-BDE-7)与人血清白蛋白(HSA)的相互作用.同步荧光光谱研究表明,2'-OH-BDE-7诱导HSA的构象产生变化,并与分子动力学模拟的结果相吻合.荧光光谱表明,2'-OH-BDE-7能引起HSA荧光猝灭,且其作用机制为静态猝灭和非辐射能量转移.热力学分析得出ΔG0,ΔH0和ΔS0,表明氢键和范德华力在HSA-2'-OH-BDE-7的体系中起着重要作用.竞争实验和分子对接结果表明2'-OH-BDE-7主要结合在HSA的位点Ⅰ.将计算模拟和光谱实验研究相结合,为研究小分子和蛋白质相互作用机制提供更多的信息.  相似文献   

2.
采用紫外光谱法和荧光光谱法研究了6-氨基-5-氰基-3-甲基-4-(3-硝基苯)-1-苯基吡唑[3,4-b]并吡啶(6A)与人血清白蛋白(HSA)的结合作用,利用同步荧光法和三维荧光法研究了6A与HSA作用前后人血清白蛋白的构象变化。观测到生理pH7.4条件下6A使HSA的紫外吸收峰增强,特征荧光峰猝灭。Stern-Volmer曲线显示,6A对HSA的荧光猝灭可能是一个单一的静态猝灭过程,并且得出18℃和37℃时的结合位点数和结合常数。根据F rster非辐射转移理论可求出6A与HSA作用距离r=3.73 nm;根据基本热力学参数ΔH、ΔS和ΔG判断6A和HSA主要通过氢键和范德华力发生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3.
采用具有天然抗肿瘤活性的药物苦参碱为配体,与Fe(III)反应得到黄色的离子型苦参碱Fe(III)化合物[H-Matrine][FeCl4],用X射线单晶衍射分析法确定了配合物的结构,并在模拟生理条件下,利用紫外光谱法、荧光光谱法、同步荧光光谱和圆二色谱法研究了化合物[H-Matrine][FeCl4]与人血清白蛋白(HSA)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H-Matrine][FeCl4]对HSA的荧光产生猝灭作用,猝灭机制为静态猝灭;[H-Matrine][FeCl4]与HSA在不同温度下的结合常数K和结合位点数n,及其相关热力学参数ΔH、ΔG、ΔS,室温时分别为:1.03×106L·mol-1、1.24、-68.63KJ·mol、-34.30KJ·mol和114.05J·mol,且其相互作用力主要是静电作用力。同步荧光光谱的结果表明:[H-Matrine][FeCl4]与HSA的结合位点靠近色氨酸,并使色氨酸的疏水性减弱。  相似文献   

4.
采用具有天然抗肿瘤活性的药物苦参碱为配体,与Fe( III)反应得到黄色的离子型苦参碱Fe( III)化合物[ H-Matrine][ FeCl4],用X射线单晶衍射分析法确定了配合物的结构,并在模拟生理条件下,利用紫外光谱法、荧光光谱法、同步荧光光谱和圆二色谱法研究了化合物[ H-Matrine][ FeCl4]与人血清白蛋白( HSA)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 H-Matrine][ FeCl4]对 HSA的荧光产生猝灭作用,猝灭机制为静态猝灭;[ H-Matrine][ FeCl4]与HSA在不同温度下的结合常数K和结合位点数n,及其相关热力学参数ΔH、ΔG、ΔS,室温时分别为:1.03×106L·mol-1、1.24、-68.63KJ·mol、-34.30KJ·mol和114.05J·mol,且其相互作用力主要是静电作用力。同步荧光光谱的结果表明:[ H-Matrine][ FeCl4]与HSA的结合位点靠近色氨酸,并使色氨酸的疏水性减弱。  相似文献   

5.
用荧光光谱法和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研究了在模拟人体生理条件下吡唑[3,4-b]并吡啶类药物和人血清白蛋白(HSA)结合反应的特征,并利用同步荧光法和三维荧光法研究了吡唑[3,4-b]并吡啶类药物与HSA作用前后人血清白蛋白的构象变化。研究表明,吡唑[3,4-b]并吡啶类药物对HSA有较强的荧光猝灭作用,该过程为静态猝灭过程。基于荧光猝灭机理,得出不同温度下的结合位点数和结合常数。根据Frster非辐射转移理论可求出吡唑[3,4-b]并吡啶类药物与HSA作用距离;根据基本热力学参数ΔH、ΔS和ΔG判断吡唑[3,4-b]并吡啶类药物和HSA主要通过氢键和范德华力发生相互作用。分子模拟研究结果表明,吡唑[3,4-b]并吡啶类药物与HSA的作用区域位于siteⅠ位(亚结构域ⅡA)。  相似文献   

6.
用荧光、紫外光谱、分子对接研究了柚皮苷与人血清白蛋白(HSA)在pH=7.40的Tris-HCl缓冲溶液中相互作用的情况。结果表明,柚皮苷对人血清白蛋白的内源荧光有明显的猝灭作用,猝灭过程为动态猝灭。根据Stern-Volmer方程计算得到柚皮苷与HSA在293、298和310 K下的结合常数分别为2.472×105、2.210×105和1.392×104L·mol-1,结合位点数约为1。由实验计算出热力学参数焓变ΔH为-16.8 kJ·mol-1,ΔS为46.0 J·mol-1·K-1,推断出柚皮苷与人血清白蛋白之间主要靠疏水作用和静电引力结合,与分子模拟的结果相同。同时采用同步荧光技术考察了柚皮苷对HSA构象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在模拟人体生理条件下,采用紫外光谱法、荧光光谱法和同步荧光光谱法研究五味子甲素及其金属离子复合物与血清白蛋白(SA)的结合作用。结果表明:五味子甲素与金属离子形成1∶1复合物;五味子甲素对SA的荧光猝灭机制为静态猝灭和非辐射能量转移;五味子甲素与牛血清白蛋白(BSA)和人血清白蛋白(HSA)的结合常数K、结合位点数n、结合距离r分别为3.58×104L·mol-1和6.42×103L·mol-1、0.944和0.993、2.18nm和1.63nm,其作用力以氢键和范德华力为主。同步荧光光谱法的结果表明:结合位点靠近色氨酸,并使色氨酸的疏水性减弱。共存金属离子对五味子甲素与SA的相互作用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在生理条件(pH=7.4)下,利用荧光光谱和紫外光谱探讨了华法灵铈与人血清白蛋白(HSA)的相互作用。根据荧光和紫外光谱可知,华法灵铈配合物对人血清白蛋白荧光产生猝灭作用,其猝灭方式为静态猝灭。并通过Stern-Volmer方程等,计算出了配合物与人血清白蛋白的静态猝灭常数、结合常数和结合位点数。根据一系列热力学参数ΔH,ΔS,ΔG的相对大小,确定出配合物与人血清白蛋白的主要作用力类型为静电作用力。且用同步荧光法讨论了华法灵铈对HSA构象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水杨酸与人血清白蛋白的相互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荧光光谱法,紫外光谱法及圆二色谱法研究了具抗凝血作用的水杨酸与人血清白蛋白(HSA)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水杨酸对人血清白蛋白荧光产生猝灭现象,猝灭方式为静态猝灭.通过同步荧光法和圆二色谱法发现水杨酸的存在明显改变人血清白蛋白的构象.  相似文献   

10.
合成了2-(4-甲基苯基)-3-(N-乙酰基)-5-(2-羟基苯基)-1,3,4-噁唑啉(MPAHO),并用核磁共振波谱法和红外光谱法对其进行了表征。采用荧光光谱技术研究了MPAHO与人血清白蛋白(HSA)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MPAHO对HSA有较强的荧光猝灭作用,根据Stern-Volmer方程得到的荧光猝灭常数,可判断由于与MPAHO反应而导致HSA的荧光猝灭均属于静态猝灭。采用位点结合模型公式和Frster非辐射能量转移理论计算了结合常数、结合位点数、结合距离。从计算得到的热力学参数焓变ΔH和熵变ΔS,推断MPAHO与HSA之间的作用力为静电引力。并应用同步荧光光谱和三维荧光技术研究了MPAHO对HSA构象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采用荧光光谱、紫外吸收光谱和同步荧光光谱法研究了天竺葵素与人血清蛋白(HSA)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天竺葵素能使HSA发生内源荧光猝灭,属静态猝灭机理.25、30和37℃下,天竺葵素与HSA的静态猝灭速率常数分别为3.357×104,4.288×104和4.851×104L·mol-1,结合常数分别为3.24×104、...  相似文献   

12.
在模拟人体生理条件下,采用紫外光谱法、荧光光谱法和同步荧光光谱法研究盐酸麻黄碱及盐酸伪麻黄碱与人血清白蛋白(HSA)的结合作用.实验表明:盐酸麻黄碱和盐酸伪麻黄碱对HSA的荧光猝灭机制均为静态猝灭,盐酸麻黄碱和盐酸伪麻黄碱与HSA均形成1∶1复合物,结合常数K分别为2.53×104 L·mol-1和2.02×104 L...  相似文献   

13.
药物小分子白杨素与人血清白蛋白结合作用的光谱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荧光光谱法、共振瑞利散射光谱法和同步荧光法,研究了生理条件下白杨素与人血清白蛋白(HSA)相互作用.研究表明,白杨素与HSA发生作用并形成了新的基态化合物,静态猝灭是导致HSA内源荧光猝灭的主要原因;求得不同温度 (17℃、26℃和35℃) 下白杨素与HSA作用的结合常数分别为2.373×106、1.680×106和1.346×106 L·mol-1;由求得的热力学参数,确定了白杨素与HSA间的结合反应主要由静电引力驱动.根据Frster非辐射能量转移理论,计算出白杨素在蛋白质中的结合位置与214位色氨酸残基间的距离为3.52 nm;同步荧光光谱表明,白杨素使得HSA的二级结构发生了变化.  相似文献   

14.
在模拟人体生理条件下(pH=7.4),采用荧光光谱、位点竞争、三维荧光光谱研究了二苯甲酮(BP)与人血清白蛋白(HSA)之间的相互作用。根据修正的Stern-Volmer方程计算了不同温度下的结合常数,并结合Van't Hoff方程计算出相应的热力学参数。实验结果表明,BP对HSA的猝灭机制为静态猝灭过程,氢键和范德华力是维持BP-HSA复合物稳定的主要作用力;位点竞争实验揭示了BP在HSA上的结合位点位于亚域结构II A上的疏水腔中(site I位);三维荧光光谱分析表明BP使HSA发生了轻微地解旋,HSA的二级结构发生了改变。  相似文献   

15.
利用荧光光谱、UV吸收光谱、同步荧光光谱和透射电子显微镜等技术较为系统地研究了水溶性羟基化单壁碳纳米管与人血清白蛋白(HSA)的相互作用. 实验发现, 这种羟基化单壁碳纳米管可以明显猝灭HSA的内源荧光, 且猝灭效应随碳纳米管浓度增大而增强. 同时, HSA对水溶性羟基化单壁碳纳米管起到一定的分散和稳定作用. 同步荧光光谱表明, 二者之间的相互作用可导致HSA的构象发生变化, HSA的色氨酸残基荧光信号发生2 nm的红移, 表明色氨酸残基周围微环境的极性降低.  相似文献   

16.
在模拟人体生理条件下,应用紫外吸收光谱、荧光光谱和同步荧光光谱法研究高圣草素-7-O-β-D-芹糖基(1→2)-β-D-葡萄糖苷(HAG)与牛血清白蛋白(BSA)及人血清白蛋白(HSA)的结合作用。结果表明:HAG对BSA和HSA的内源荧光均有显著的猝灭作用,且猝灭机理主要为静态猝灭。HAG与BSA和HSA的结合常数K分别为3.03×104L.mol-1和6.22×104L.mol-1,结合位点数n分别为0.858和0.911,结合距离r分别为2.88 nm和3.09 nm,其作用力以氢键和范德华力为主。利用同步荧光技术考察了HAG对BSA和HSA构象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秦皮甲素、秦皮乙素与血清白蛋白的相互作用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用荧光光谱法研究了中药有效成分秦皮甲素、秦皮乙素与牛血清白蛋白(BSA)、人血清白蛋白(HSA)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秦皮甲素、秦皮乙素对血清白蛋白的荧光有较强的猝灭作用,其荧光猝灭为单一的静态猝灭过程,其作用机制属能量转移机制。求得不同温度下反应的结合常数K。由反应焓变、熵变确定它们间的结合主要是静电引力。依据非辐射能量转移机理,求出了其结合位置和能量转移效率。  相似文献   

18.
在不同温度及模拟血液pH值条件下,采用荧光光谱法和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研究了哈巴俄苷(Harpagoside, HAR)与人血清白蛋白(Human serum albumin, HSA)的结合反应.结果表明,HAR有规律地使HSA内源荧光猝灭,猝灭常数随温度升高而降低,其猝灭机制为两者形成复合物而引起的的静态猝灭;不同条件下两者结合常数KA均大于105 L/mol,结合位点数n≈1.由Van′t Hoff方程计算获得了不同条件下HAR与HSA相互作用的热力学参数,由ΔG、ΔH和ΔS均小于0可知,两者结合的主要作用力是氢键和范德华力,且两者结合是吉布斯自由能降低的自发过程.根据F(o)rster非辐射转移理论计,计算了不同条件下HAR与HSA的结合距离r在4.01~4.28 nm范围内,表明两者结合过程发生了非辐射能量转移.同步荧光光谱表征结果表明,HAR使HSA的色氨酸和酪氨酸残基所处的微环境极性增强,疏水性减弱,导致HSA构象发生了一定程度的改变.  相似文献   

19.
在模拟生理条件下,利用荧光光谱法和紫外吸收光谱法研究了柚皮素(NG)与人血清白蛋白(HSA)的相互作用。实验结果表明,NG对HSA的内源性荧光具有猝灭作用,属于静态猝灭过程。计算了NG-HSA体系的结合常数、结合位点数及反应的热力学参数ΔG,ΔH和ΔS,由此推出二者主要通过氢键和范德华力自发形成了摩尔比为1∶1的非共价复合物。依据Frster非辐射能量转移理论求得二者之间的结合距离为3.41 nm。三维荧光、同步荧光光谱和结合位点取代实验指出,NG主要与HSA的III A亚结构域中site II位点的酪氨酸结合。  相似文献   

20.
利用荧光及紫外光谱法研究了水溶液中洛美沙星(LMX)与人血清白蛋白(HSA)的相互作用机理. 结果表明洛美沙星对人血清白蛋白的荧光有较强的猝灭作用, 其猝灭类型主要为静态猝灭. 在不同温度下求得了洛美沙星与人血清白蛋白的结合常数K, 发现随反应温度上升K值下降. 由热力学参数确定了洛美沙星与人血清白蛋白的结合作用主要为色散力. 用同步荧光技术考察了洛美沙星对人血清白蛋白构象的影响, 又根据Fōrster理论, 测得了洛美沙星与人血清白蛋白之间的能量转移效率, 相互结合距离. 进一步证明了该反应是单一静态猝灭过程, 阐述了其猝灭机理是通过能量转移产生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