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秸秆含氮模型化合物热解氮转化规律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TG-FTIR联用实验系统,在氩气氛围下研究了含氮模型化合物甘氨酸酐热解失重特性以及NOx前驱物的释放特性;研究了K、Ca、Fe金属盐对甘氨酸酐热解氮转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在20、40、60℃/min升温速率下,NH3、HCN、HNCO为甘氨酸酐热解的主要气相含氮产物,其中,NH3产率最大,HCN次之,HNCO生成量最小;随升温速率增加,TG失重曲线右移,热解剩余物减少;且HCN和HNCO的产率增加,NH3产率降低;K、Ca、Fe盐均对甘氨酸酐热解氮转化具有催化作用,其中,K、Ca有利于促进NH3、HCN的生成,Fe对HCN的生成具有促进作用,但对NH3的生成起到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2.
生物质热解过程中NO、NH3和HCN的释放特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氩气气氛下,利用固定床反应器对稻草(DC)、麦杆(MG)和锯末(JM)三种生物质进行热解实验,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在线检测热解气体产物中的含氮组分,分析各种气相含氮组分的释放规律。实验结果表明,由于锯末中木质素含量较高,锯末热解开始快速释放NO、NH3和HCN的温度明显高于稻草和麦杆。稻草热解过程中生成的NH3、HCN和NO量最大。低温下NH3的生成至少部分与生物质中氨基结构的分解有关,HCN的生成温度较高。不同生物质热解过程中NO、NH3和HCN释放特性的差异,是由生物质大分子结构不同、灰分含量及成分不同、N含量不同等决定的,以及氮在生物焦、焦油和气相间的分配差异造成的。  相似文献   

3.
根据煤中吡咯五元环与其他杂环结合形式的不同,选择五种典型的吡咯型氮杂环结构作为考察对象,利用量子化学计算方法对吡咯型氮杂环及其热解中间产物中各键的Mayer键级进行了计算。通过对比Mayer键级的相对大小对分子结构中最易发生断裂的键进行判断,进而分析了吡咯型氮热解时NH3和HCN的生成机理。通过计算结果表明,热解时吡咯型氮以-NH和-NH2自由基的形式逸出,并主要转化为NH3;氮的逸出过程因吡咯环与芳环结合方式的不同而存在差异。为验证计算结果,利用滴落式高频炉热解装置对吡咯和咔唑两种模型化合物进行了快速热解实验。结果表明,吡咯和咔唑热解时NH3和HCN均有生成,NH3是主要的含氮气体污染物。计算所得的结论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实验结果的支持。  相似文献   

4.
基于水平管式反应器气化条件,结合化学吸收-分光光度法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分析,研究了四种富氮生物质(豆秆(SBS)、稻秆(RS)、玉米秆(CS)和中密度纤维板(MDF))气化过程NOx前驱物生成特性及规律,对比考察了燃料特性(燃料N官能团、N含量)及气化条件(温度、气化介质)的影响。结果表明,NH3-N为主要NOx前驱物并伴随一定量的HCN-N,绝大部分形成于初次裂解和二次反应同时进行的挥发分析出阶段。各因素通过影响NOx前驱物组分生成路径而改变其产率:燃料特性对产率的影响主要体现在N官能团(胺类-N(N-A)类型)稳定性方面,与N含量关系不大,因不稳定N-A在初次裂解中的关键作用,MDF总产率高达74.7%(质量分数),比秸秆类平均总产率高出15%(质量分数);温度和气化介质会影响二次反应中与NOx前驱物相关的反应路径(特别是加氢氢化反应),秸秆SBS气化,温度从800℃到1000℃,NH3-N产率从38.9%(质量分数)增加至47.7%(质量分数),HCN-N产率先增加后减少,峰值为18.3%(质量分数),源于各反应路径受温度影响的平衡性;气化介质改变加氢氢化反应,CO2主要影响HCN-N,起一定抑制作用,H2O主要影响NH3-N,起促进作用,因此,通过调节气化介质比例可一定程度改变NOx前期物组分的选择性。  相似文献   

5.
以内蒙古锡盟褐煤为研究对象,通过HCl/HF洗脱煤中固有矿物质,采用机械混合法对原煤和脱矿物质煤分别负载3%的Li2CO3、Na2CO3和K2CO3,利用固定床程序升温热解-色谱分析法考察了煤中固有矿物质以及负载的碱金属碳酸盐对煤热解过程中H2S和NH3生成的影响。结果表明,煤中所固有矿物质对锡盟褐煤热解过程中H2S和NH3的生成和释放均有抑制作用,但对H2S和NH3生成的影响不同;矿物质的脱除不改变煤中有机结构及硫的存在形态,H2S的释放温区没有发生改变,而HCN的二次反应是NH3生成的主要来源之一,酸洗脱矿物质改变了煤中孔结构特性,从而影响不同温度段NH3的释放。原煤及脱矿物质煤负载的碱金属碳酸盐对其热解过程中H2S和NH3的生成都有一定的影响,K2CO3除外, 负载到原煤的其他碱金属碳酸盐都抑制了H2S的生成;Na2CO3除外,负载到脱矿物质煤的其他碱金属碳酸盐都促进了NH3的生成。  相似文献   

6.
在固定床装置上进行了三种煤的热解实验,考察了热解温度、热解时间等因素对煤氮迁移转化的影响。热解实验表明,A煤1 073 K热解产生HCN,在热解前3 min释放完毕,早于NH3释放,且当NH3开始逸出后HCN生成量急剧减少;三种煤热解HCN、NH3的累积释放量在不同时刻达到各自最大值后急剧下降;半焦氮随热解温度的升高而增加。在973~1 123 K三种煤热解有50%~60%煤氮转化为焦氮,40%~50%煤氮随挥发分一起释放,挥发分氮有20%~50%的氮物种以NH3和HCN的形式存在,其中,HCN占气相氮的50%~60%、NH3占40%~50%。  相似文献   

7.
刁智俊  赵跃民  陈博  段晨龙 《化学学报》2012,70(19):2037-2044
采用ReaxFF动力学方法模拟了非交联固化环氧树脂在不同温度和升温速率下的热解特性. 结果表明, 含N和含O桥键的断裂是热解的引发反应. 观察到H2O的4种主要的生成途径, 而这些反应途径都涉及到含羟基的前驱体. 当反应温度较低时, H2O为热解的主要产物. 而在高温条件下, 热解的主要产物为H2, 它主要为分子内/分子间脱氢反应和氢自由基的夺氢反应的产物; 高温同时促进了含石墨烯结构且分子量较大的碳团簇的形成. 除此之外, 还观察到了CH4, HCN, NH3和CO等小分子产物. 本文用ReaxFF动力学方法模拟所得的气体产物以及含类似石墨烯结构的碳团簇与实际实验结果一致, 说明ReaxFF动力学方法能为从分子水平上研究有机物高温热解反应提供了一种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8.
考虑煤中吡啶六元环与其他杂环的结合形式,对四种典型的吡啶型氮杂环结构及其热解中间产物中各键的Mayer键级进行了计算。通过对比Mayer键级的大小判断热解时最易发生断裂的键,进而对吡啶型氮热解时氮的逸出机理进行了分析。计算结果表明,吡啶型氮热解产生的含氮污染物主要是HCN;由于吡啶环与其他环结合方式的不同,氮的逸出过程也有差异。利用高频炉快速热解装置对吡啶和吖啶两种模型化合物进行了快速热解实验以验证计算结果。结果表明,吡啶和吖啶热解时虽有少量NH3生成,但含氮污染物仍以HCN为主,实验结果可为计算所得的结论提供一定支持。
  相似文献   

9.
谢利娟  石晓燕  刘福东  阮文权 《化学进展》2016,28(12):1860-1869
柴油车尾气NOx控制是目前大气污染控制领域的重要研究内容,对改善城市大气污染现状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NH3选择性催化还原NOx(NH3-SCR)是应用于该领域的主流技术之一。近年来,以具有菱沸石(chabazite,CHA)结构的分子筛为载体负载Cu制备的Cu-CHA(Cu-SSZ-13和Cu-SAPO-34)系列催化剂,因其优秀的NH3-SCR活性和良好的水热稳定性,成为学者们关注的热点。本文首先从制备方法及反应条件对Cu-CHA催化性能的影响和NH3-SCR反应机理这几个方面系统阐述Cu基菱沸石在柴油车尾气NOx催化净化领域的研究进展;然后总结了负载其他过渡金属和稀土金属制备的M-CHA分子筛催化剂在NH3-SCR反应中的应用,指出双活性中心菱沸石催化剂在NH3-SCR领域表现出的优势;在此基础上对菱沸石NH3-SCR催化剂的进一步改良做出展望。  相似文献   

10.
低温SCR脱硝技术具有效率高、能耗低、无二次污染等优点,是很有前途的脱硝净化技术.我们制备了一系列多活性位点催化剂(PdxVy/TiO2),并对其NH3-SCR脱硝性能进行了测试分析.结果表明,Pd0.12V4/TiO2催化剂在250℃时可达到接近100%的NOx转化率和N2选择性.结合XRD、TEM、XPS、H2-TPR、in situ DRIFT和DFT分析,考察了催化剂表面NOx催化脱除机理.所得数据表明,该催化剂对NH3、O2和NOx等反应气体分子表现出强烈的吸附性能,且均为化学吸附,所有组分(Pd Ox和VOx)在NOx的催化脱除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而氧化还原循环(2V4+(Ti  相似文献   

11.
采用共沉淀法制备了LaMnAl11O19六铝酸盐催化剂,采用XRD、BET和XPS对样品结构进行了表征,并通过模拟生物质气化气的燃烧实验和NH3单独氧化实验,分别考察了催化燃烧和均相燃烧过程中NH3的转化特性。利用原位漫反射红外光谱(in-situ DRIFT)法在线研究了NH3在催化剂表面的吸附和氧化信息。结果表明,焙烧后催化剂形成磁铅石(MP)结构的六铝酸盐晶体,且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Mn以+2、+3价形式存在晶体中。均相燃烧下模拟气中的NH3在500℃开始反应,随之就有NO生成。催化燃烧工况下NH3氧化曲线和模拟气中NH3的转化曲线相差不大,NH3的起燃温度为310℃,反应后随之就有NO生成,NO在350℃~800℃保持一个较高的浓度。NO2的生成温度较高,并仅在较窄的温度区间内出现,在整个燃烧过程中仅检测到几个10-6的N2O,反应过程中有40%以上的NH3转化成NO。DRIFT结果表明,催化剂作用下NH3的转化遵循 -NH反应机理,即催化剂表面吸附的NH3分解产生 -NH,-NH与氧原子(O)反应生成HNO,再进一步反应生成N2或N2O,或是 -NH直接与氧分子(O2)反应生成NO。  相似文献   

12.
升温速率对胜利褐煤热解过程中N迁移转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固定床/流化床管式石英反应器中进行了胜利褐煤的快速热解和慢速热解实验,考察了升温速率对N迁移转化及对半焦内部N化学形态变化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快速升温热解气相N(NH3和HCN)生成量明显高于慢速热解时的生成量,且随着温度的升高,两者差值均逐渐增大。在多数情况下,NH3或HCN的产率在973 K左右并不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这与高温下的半焦热缩聚反应以及挥发分的二次反应有关。快速热解条件下,半焦N的释放速率要快于半焦炭本身失重速率。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分析认为,热解使得吡咯型N(N-5)部分转化为吡啶型N(N-6)和季氮型N(N-Q),快速热解有利于生成N-6,而慢速热解下半焦中N-Q含量较高。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氧化锰基催化剂由于在低温氨选择性催化还原(NH3-SCR)NOx反应中表现出优良的催化活性得到了广泛的关注。本文综述了氧化锰基催化剂低温NH3-SCR反应的研究进展,分别分析了氧化锰的氧化态、晶体结构和表面结构以及掺杂离子和载体类型等因素对其催化性能的影响:高的氧化态的锰和高比表面积的催化剂有利于低温NH3-SCR反应;金属离子如铈、铬、铁、铜和锡等的掺杂可以提高NOx的转化率和/或N2选择性;具有独特性能的载体如TiO2或硅铝分子筛等可以进一步提高氧化锰基催化剂的抗湿和抗硫性能等。本文同时分别对活化NH3、NO或同时活化NO和NH3的低温NH3-SCR反应机理进行了详细总结, 根据不同的反应条件,在氧化锰基催化剂上很多低温NH3-SCR反应,Eley-Rideal、Langmuir-Hinshelwood以及Mars-van Krevelen 机理可能是同时存在的。本文最后论证和指出了氧化锰基催化剂低温NH3-SCR反应研究的主要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4.
Mn-Mg-Al-O催化剂上NOx的氧化 储存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共沉淀法制备系列Mn-Mg-Al-O水滑石前驱体,经500℃焙烧制成复合氧化物Mn-Mg-Al-O催化剂,并用XRD方法进行了表征。恒温储存实验研究了催化剂氧化NO和储存NOx的性能,NOx-TPD考察了储存的NOx脱附情况。结果表明,Mn在前驱体中高度分散;焙烧后,Mg2MnO4是主要的活性组分,Mn能够催化NO的氧化反应,且有一定的NOx储存能力,Mg是主要的储存组分,将NOx以硝酸盐的形式储存起来;硝酸盐在氮气气氛中300℃~600℃下分解,释放出NOx。不同含量的SO2均使催化剂NOx储存能力降低。  相似文献   

15.
杨洁  凌琳  李玉学  吕龙 《化学学报》2023,(4):328-337
深入理解高氯酸铵的热分解机理,对于优化固体推进剂配方设计十分重要.我们采用对称破缺密度泛函方法(BS-UB3LYP/6-311+G(d,p)),对高氯酸铵的热分解机理进行了系统的梳理和深入研究.首先,高氯酸铵通过质子转移,生成HClO4和NH3,从吸附态进入气相.进而高氯酸的Cl—OH键均裂,生成羟基自由基·OH和三氧化氯自由基·ClO3,它们优先和NH3反应,生成·NH2.·NH2和HClO4反应生成·ClO4自由基,进而和NH3反应生成H2NO,再被自由基物种拔H生成NO. NO和·OH反应生成NO2,和·NH2及·OH反应生成N2O.这些产物与诸多实验观测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16.
升温速率对氨基酸裂解生成含氮气体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进一步阐明卷烟烟气中含氮有害气体的形成机理,以甘氨酸、天冬酰胺和天冬氨酸为研究对象,采用TG-FTIR技术对其在不同升温速率下热解时含氮气体的释放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随着升温速率增加,三种氨基酸TG和DTG曲线各个失重阶段的起始和终止温度向高温侧移动;(2)氨基酸结构不同,HCN、NH3、HNCO的生成温度及生成量不同;(3)增加升温速率,三种氨基酸热解过程中HCN、NH3、HNCO的生成量均增加,但三种氨基酸氮转化的选择性不尽相同。甘氨酸和天冬酰胺热解过程中氮主要转化为NH3,而天冬氨酸在低升温速率下热解时,氮主要转化为HCN和NH3,在高升温速率下主要生成HNCO。  相似文献   

17.
NOx控制是目前大气污染控制领域的重要研究内容,NH3选择性催化还原技术(NH3-SCR)是消除NOx最有效的技术之一,其核心是高性能催化剂的开发。本研究综述了金属负载型分子筛催化剂(Cu基和Fe基分子筛催化剂)的NH3-SCR活性、水热稳定性以及水热老化失活机制,并对影响催化剂水热稳定性的因素(包括Si/Al比、分子筛拓扑结构、活性金属负载量、粒径和合成方法等)进行了系统阐述,总结了一些有效提高催化剂水热稳定性的改性方法,比如磷改性、第二活性金属改性、碱金属改性和外表面改性等。最后,对进一步提高金属负载型分子筛催化剂在NH3-SCR反应中的水热稳定性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8.
采用量子化学密度泛函理论(DFT)对NO与NHi自由基的反应机理进行了研究,并结合经典过渡态理论对各反应速率常数进行了计算。结果表明,NO与NH2自由基的反应体系可通过六个反应通道形成N2+H2O、N2O+H2和N2H+OH。从能量变化和反应速率两方面考虑,产物N2+H2O最容易生成,其最佳反应通道为NO+NH2→→N2+H2O;NO与NH自由基的反应体系可通过七个反应通道形成N2+OH、N2O+H和N2H+O;其中,N2+OH最容易生成,最佳反应通道为NO+NH→→N2+OH。比较发现, NH比NH2自由基更易与NO发生反应生成N2。因此,在实际运行中改变操作条件,实现NH2等向NH方向转化,有利于NOx的还原。  相似文献   

19.
董国君  张玉凤  赵元  白洋 《燃料化学学报》2014,42(12):1455-1463
采用调节前驱体溶液pH值的方法制备了用于低温NH3-SCR的V2O5-WO3/TiO2催化剂。通过XPS、Raman光谱、H2-TPR、NH3-TPD、NH3-DRIFT、XRD及物理吸附等手段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分析,并对其脱硝催化活性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前驱体溶液酸性的增强能够提高催化剂表面聚合态钒物种和V4+(3+)/V5+的比值以及表面酸性,增加活性位数量、降低反应的活化能、提高其脱硝催化性能。因此,通过提高前驱体溶液的酸性,有助于制备出脱硝活性较好的NH3-SCR催化剂。  相似文献   

20.
分别以Ce2(C2O4)3和Ce(SO4)2为Ce前驱体, 采用固相球磨法制备了Ce基选择性催化还原(SCR)脱硝催化剂CeTiOx-A[以Ce2(C2O4)3为前驱体]和CeTiOx-B[以Ce(SO4)2为前驱体]. 将2个催化剂分别在体积分数为0.15%的SO2的气氛下反应40和60 h, 得到高硫条件下SCR反应后的CeTiOx催化剂, 分别记为40CeTiOx-A, 60CeTiOx-A, 40CeTiOx-B和60CeTiOx-B. 考察了反应前后催化剂的NH3-SCR反应活性. 采用X射线衍射(XRD)、 X射线荧光光谱(XRF)、 比表面积(BET)测试、 H2程序升温还原(H2-TPR)、 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 NH3程序升温脱附(NH3-TPD)及SO2程序升温脱附(SO2-TPD)等技术对样品进行了表征. 结果表明, CeTiOx-A系列催化剂比CeTiOx-B系列催化剂具有更高的NH3-SCR反应活性和更好的抗硫抗水性能. 与CeTiOx-B系列催化剂相比, CeTiOx-A系列催化剂具有更大的比表面积和孔容, 更多的Ce3+和吸附氧(Oα)物种有助于NO的吸附和活化; CeTiOx-A系统催化剂还具有更多的Lewis强酸性位数量, 可以吸附更多的NH3分子, 有利于催化剂上NH3-SCR反应的进行, 提高了CeTiOx-A系列催化剂的NO转化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