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碱性条件下,铁氰化钾氧化鲁米诺产生化学发光,黄藤素对该体系的化学发光信号具有显著的增强作用。基于此,建立了一种直接测定黄藤素的流动注射化学发光分析新方法。该方法的线性范围为6.0×10-10-3.0×10^-8mol/L(r=0.9956)和3.0×10^-8-3.0×10^-6mol/L(r=0.9981),检出限为2.5×10^-10mol/L(3σ)。对1.0×10^-9mol/L和1.0×10^-7mol/L的黄藤素连续平行测定11次,其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3.5%和0.73%。该方法用于药物和体液中黄藤素的分析,回收率在96%-102%之间。  相似文献   

2.
将3-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ATS)修饰在玻碳电极表面,再自组装一层纳米金,制备了一种新型NO2^-的电化学传感器。该修饰电极对NO2^-有较好的催化作用。在pH为3时,NO2^-的氧化峰电流与其浓度在5.0×10^-7~1.0×10^-3mol/L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检出限可达2.0×10^-7mol/L。方法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较好的重现性。  相似文献   

3.
米托蒽醌分子印迹聚邻氨基酚敏感膜传感器的研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弱酸性条件下,在金电极上以邻氨基酚为单体和交联剂,米托蒽醌为模板分子,用循环伏安法电聚合成米托蒽醌分子印迹聚邻氨基酚敏感膜传感器。该传感器对米托蒽醌具有良好的选择性和敏感度,米托蒽醌浓度分别在2.0×10^-7—1.0×10^-5mol/L及1.0×10^-5—5.0×10^-5mol/L范围内与峰电流减小量呈线性关系,检出限为1.2×10^-7mol/L。本文同时对分子印迹膜的结构和性能进行了探讨与研究。  相似文献   

4.
将自行合成的己硫醇二茂铁自组装于金纳米粒子表面,获得己硫醇二茂铁复合金纳米粒子(Au@S(CH2)6Fc)。采用滴涂法将制备的复合纳米粒子固定于玻碳电极表面,制备Au@S(CH2)6Fc修饰电极,采用循环伏安法对修饰电极的电化学性能进行考察。将制备的修饰电极用于对神经递质多巴胺(DA)的催化氧化性能研究。结果表明,该修饰电极对DA具有显著的催化氧化作用,线性范围为1.0×10^-6-2.6×10^-3mol/L,检出限为3.0×10^-7mol/L。  相似文献   

5.
本文提出了以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修饰碳糊电极(CTAB/CPE)直接测定尿酸(UA)的新方法,用线性扫描伏安法(LSV)研究尿酸的电化学行为。在0.1mol/L磷酸盐缓冲溶液(PBS,pH=7.4)中,尿酸在CTAB/CPE上于0.160V处产生一个灵敏的氧化峰,氧化峰电流Ip与尿酸浓度(CuA)在1.0×10^-5—1.0×10^-3mol/L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为0.9940,检出限为1.0×10^-6mol/L。该方法简单实用,可以直接用于人体尿液中尿酸的检测。  相似文献   

6.
实验发现盐酸倍他司汀对鲁米诺-高碘酸钾发光体系具有后化学发光作用,并对其作用机理进行了探讨。结合流动注射技术,优化了反应条件,并建立了测定盐酸倍他司汀的新方法。该方法简便、快速、准确,线性范围为2.0×10^-7-4.0×10^-4mol/L(r=0.9975),检出限为1.0×10^-7mol/L;对4.0×10^-5mol/L的盐酸倍他司汀进行了11次平行测定,相对标准偏差为2.9%。方法成功地用于盐酸倍他司汀片中盐酸倍他司汀的测定。  相似文献   

7.
将纳米金吸附辣根过氧化物酶(HRP)固定在多壁碳纳米管(MWNT)修饰的铂(Pt)电极上,利用MWNT对HRP的直接电化学催化特性及纳米金对蛋白质的强吸附能力制备了第3代H2O2生物传感器。实验结果表明,HRP在MWNT/Pt电极表面能进行有效和稳定的直接电子转移,HRP保持了其对H2O2还原的生物电催化活性,而且能快速(3S)地响应H2O2浓度的变化。HRP在修饰电极上的表观吸附量(Tr)为7.3×10^-10mol/cm^2,异相电子转移常数(Ks)为1.23s^-1。该传感器在-300mV时对H2O2响应的线性范瑚为1×10^-5~1×10^-3 mol/L(r=0.9968,n=4)。  相似文献   

8.
在线分子印迹-化学发光法对食品中苏丹红Ⅰ的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苏丹红Ⅰ作模板分子,用悬浮聚合法制备出微米级苏丹红Ⅰ分子印迹聚合物并将其做成微固相萃取柱,直接安装在流动注射系统的八通阀上,对样品溶液中的苏丹红Ⅰ进行在线分离和富集;经甲醇和甲酸混合洗脱液(体积比2:1)在线洗脱后与酸性高锰酸钾发生化学发光反应。据此建立了在线分子印迹微固相萃取,高锰酸钾氧化苏丹红化学发光测定食品中苏丹红Ⅰ的新方法。结果表明,测定的苏丹红Ⅰ线性范围为1.0×10^-6~7.0×10^-4g/L,方法检出限(3仃)为3×10^-7g/L,11次平行测定1×10^-5g/L苏丹红Ⅰ溶液的化学发光强度相对标准偏差为2.0%。  相似文献   

9.
在弱酸性条件下,以邻氨基酚为单体交联剂,米托蒽醌为模板分子,用循环伏安法电聚合成米托蒽醌分子印迹聚邻氨基酚敏感膜传感器。该传感器对米托蒽醌具有良好的选择性和敏感度,米托蒽醌浓度分别在3.3×10^-7~1.0×10^-5moL/L及1.0×10^-5~5.0×10^-5moL/L范围内与峰电流减小量呈线性关系,检测下限为1.6×10^-7moL/L,同时对分子印迹膜的结构和性能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0.
用微分脉冲伏安(DPV)法研究了利尿剂类药物布美他尼在玻碳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在pH2.87的B-R缓冲液中,布美他尼在+0.896V(vs.SCE)电位处产生一个阳极氧化峰,其峰电流与布美他尼的浓度在6.0×10^-8—2.5×10^-5mol/L的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检出限(3σ/K)为2.4×10^-8mol/L。将该法应用于布美他尼实际药片及模拟尿样的测定,结果令人满意。初步探讨了布美他尼的电化学机理。  相似文献   

11.
以1,3-二苯基异苯并呋喃(1,3-Diphenylisobenzofuran,DPBF)为荧光探针,研究了姜黄素(Curcumin,CUR)在铜离子催化下产生的单线态氧(^1O2),其反应机理为姜黄素与溶液中的氧分子快速作用产生O2^·-和H2O2等活性氧物种,同时Cu^2+与姜黄素形成复合物,再与H2O2形成过氧化物过渡态,过氧化物进一步与H2O2发生类Haber-Weiss反应生成^1O2,且只有Cu^2+和Cu^+离子可催化姜黄素并产生^1O2.^1O2在1.37×10^-2~3.66×10^-7mol/L浓度范围内与荧光强度下降值△IF有良好的线性关系。检出限为4.12×10^-4mol/L。  相似文献   

12.
以室温固相合成法制备纳米MnO2,通过壳聚糖(CHIT)的成膜效应将纳米MnO2固定在玻碳电极表面。DNA在MnO2/CHIT膜上的固定和杂交通过循环伏安和电化学交流阻抗进行表征。以电化学阻抗免标记法检测目标DNA,固定于电极表面的DNA探针与目标DNA杂交后使电极表面的电子传递电阻增大,以此作为检测信号可以高灵敏度地测定目标DNA。电化学阻抗谱检测大肠杆菌基因片段的线性范围为2.0×10^-11 ~2.0×10^-6mol/L,检出限为1.0×10^-12mol/L。  相似文献   

13.
H2O2能够氧化偶氮染料刚果红使之褪色,而模拟酶—血红蛋白对其具有催化作用。据此建立了一种以刚果红为指示剂的H2O2-刚果红-血红蛋白酶催化反应体系测定痕量H2O2的新方法。确定了反应的最佳条件,体系的酸度为pH10.7的NH3-NH4Cl缓冲溶液,最大吸收波长为497 nm。该法的线性范围为8.0×10^-8-8.0×10^-5mol/L,检出限为1.97×10^-9mol/L,表观摩尔吸光系数为4.6×10^4L.mol-1.cm^-1。该方法可用于雨水及消毒水中H2O2的测定。  相似文献   

14.
氯酚红分光光度法测定盐酸吡格列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pH9.40的Britton-Robinson广泛缓冲溶液中,氯酚红与盐酸吡格列酮反应,形成离子缔合物,其最大褪色波长位于570 nm处,最大增色波长位于434 nm处。盐酸吡格列酮的浓度分别在1.3×10^-6-1.1×10^-5mol/L和1.5×10^-6-1.2×10^-5mol/L范围内遵守比耳定律,表观摩尔吸光系数分别为4.29×10^4L.mol^-1.cm^-1和1.47×104L.mol^-1.cm^-1,检出限分别为3.50×10^-7mol/L和6.54×10^-7mol/L,回收率为100.8%-101.4%(血样)、99.3%-99.8%(混合样)、98.1%-98.6%(尿样)。方法已用于血样、尿样和混合样中盐酸吡格列酮测定。  相似文献   

15.
电化学法研究橙黄Ⅳ和溶菌酶的相互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pH 11.00的NH3-NH4Cl缓冲溶液中,橙黄Ⅳ与溶菌酶能形成一种橙黄色的超分子复合物。用线性扫描二阶导数极谱法对该体系进行了研究,复合物的形成使橙黄Ⅳ的还原峰电位不变,峰电流下降,并且该峰电流的下降值同所加的溶菌酶的浓度在一定范围内呈线性关系。用于溶菌酶的测定,在1.6×10^-9-1.0×10^-8mol/L,1.0×10^-8-8.0×10^-8mol/L,9.0×10^-8-1.6×10^-7mol/L三段范围内呈线性关系,检出限为4.0×10^-10mol/L,进而对模拟样品进行分析,并对结合反应机理进行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6.
电镀废水中三价铬和六价铬含量的测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建立了一种可分别同时测定电镀废水中三价铬和六价铬含量的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在同一样品溶液中分别于540nm和350nm处同时测定Cr(Ⅲ)和Cr(Ⅵ)的吸光度,在控制酸度的条件下,由于两组分不相互干扰,通过线性方程分别可求出组分中的含量。Cr(Ⅲ)在8.85×10^-7~1.54×10^-5mol/L范围内服从比耳定律,回收率为99.6%,100.2%;Cr(Ⅵ)在9.23×10^-57-1.15×10^-5mol/L范围内服从比耳定律,回收率为97.0%-101.1%。该法与传统国标法相比,操作简便、快速、准确。  相似文献   

17.
以硫代乙酰胺为基准电极法测定工业废水中硫化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以硫代乙酰胺(TAA)溶液代替Na2S溶液作为测定硫化物的标准溶液,解决了电位分析法中标准溶液不易配制、不稳定这一关键性问题。研究了TAA溶液的配制、稳定性、共存物的干扰及消除;此法简便、灵敏、准确、重现性好,线性范围10^-6-10^-1mol/L,检出限3.16×10^-7mol/L,用于水样测定,回收率99%-103%。  相似文献   

18.
试验发现:在pH6.4的磷酸盐缓冲介质中,含有溴甲酚紫及溴化十六烷基吡啶的混合溶液在586nm波长处的吸收强度因加入某种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如十二烷基磺酸钠SLS或十二烷基硫酸钠SDS)而增加,并其增强程度与所加入的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的浓度在一定范围内呈线性关系。经测定,SLS的线性范围在2.13×10^-5mol·L^-1以内,SDS的线性范围在2.15×10^-5mol·L^-1以内。两者的检出限(3S)依次为4.92×10^-7,8.54×10^-7mol·L^-1,两反应的摩尔吸光率依次为2.94×10^4,1.58×10^4L·mol^-1·cm^-1。将此方法应用于一些水样中阴离子表面活性剂(以SLS表示)的测定,测得其回收率在98.8%~101.9%之间,测定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n=6)均小于2%。  相似文献   

19.
荧光法测定维生素K3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维生素K3(Vitamin K3,VK3)是一种油溶性化舍物,不发荧光。L-半胱氨酸(L-cysteine,L-Cys)可将VK3还原为有荧光的甲萘酚,据此建立了一种测定药物制剂中VK3含量的新的荧光分光光度法。甲萘酚的激发波长和发射波长分别为389nm和520nm,荧光强度与VK3的浓度在3.2×10^-7-1.6×10^-5mol/L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为0.9994,检出限为1.2×10^-9mol/L,平均回收率为98.2%。方法用于VK3注射液的测定,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20.
基于单宁酸对过氧化氢和高碘酸钾溶液在温温-40存在下化学发光反应的增敏作用,结合流动注射技术,建立测定痕量单宁酸化学发光的方法,测定单宁酸的线性范围为5.0×10^-8~1.0×10^-5mol·L^-1;检出限为2.3×10^-1mol·L^-1;对于5.0×10^-6mol·L^-1单宁酸进行11次平行测定,其相对标准偏差为2.6%。对化学发光反应的机理也作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