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首先基于考虑环境因素的Malmquist-luenberger(ML)指数测算了2011-2014年中国其中30个省份煤炭利用全要素生产率(TFP)的变化情况,并应用Tobit模型分析了影响煤炭利用全要素生产率的因素.研究表明,中国总体煤炭利用TFP增长率呈现递增趋势,但各个省份煤炭利用TFP增长率存在较大差异,忽视环境因素高估了煤炭利用TFP的增长率,技术进步是推动煤炭TFP增长的主要因素.另外,环境规制、产业结构与煤炭利用TFP显著负相关;研发投入、人均GDP、对外直接投资(FDI)与煤炭利用TFP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2.
本文利用LSTR模型对我国31个省1978-2008年的人均GDP分别进行了模型拟合,根据模型参数确定了各省人均GDP的拐点及转换速度,并将31个省分成发展历程接近的5个组。结果显示,经济发达的东部省份的人均GDP转换速度最快,中、西部省份的人均GDP的转换速度没有显著差别、它们的分组是混合在一起的;1994-1995年是东部发达地区人均GDP拐点出现的时间,2003-2005年是中、西部欠发达地区人均GDP拐点出现的时间。  相似文献   

3.
为有效评价中国各省份科普建设的投入产出效率,基于数据包络分析模型,对2012年中国各省份科普投入产出效率进行测算和分析.结果显示:2012年,中国大部分省份科普绩效是有效的,但部分省份表现为无效;且存在地区差异,即东部地区科普投入产出效率较高,中部次之,西部最低;并结合突出问题,提出了具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本文结合新经济地理学K关联的思想构造了外部技术创新溢出指数模型,在此基础上运用2006~2014年中国30个省级行政区的面板数据对中国区域间技术创新空间溢出效应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1)全国技术创新溢出效应主要是东部地区带动的,东部地区的省份对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其他省份存在技术创新溢出效应,而中部和西部并没有对其他地区技术创新产生溢出效应,并且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内部各省之间存在竞争效应。(2)无论是全国还是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R&D经费、R&D人员和知识存量均对技术创新产生正向作用,并且这些地区的技术创新产出均处于规模报酬递减阶段,不同的是,全国、东部和中部地区R&D人员对技术创新的贡献比R&D资本要大,而西部地区R&D资本对技术创新的贡献则要大于R&D人员。  相似文献   

5.
TFP是有关科技与经济增长之间关系研究领域的一个经久不衰的话题,但针对不同国家的TFP的比较研究较少.收集了美、日、中、俄等19个国家1999-2006年的国内生产总值、固定资产投资额、劳动力数、专利数、R&D人员数、R&D经费投入等数据,采用经典的生产函数模型,用面板数据计量方法,从单位根检验、协整关系和面板模型的选择等方面进行严格的推导,计算了各国的TFP值,然后将TFP值与专利数、R&D人员数、R&D经费投入等变量之间进行了相关分析,得到了一系列富有启示意义的结论.  相似文献   

6.
《数理统计与管理》2019,(6):1080-1092
公共图书馆等公共文化机构的投入产出效率不仅与内部的运营管理有关,同时也受到人口、经济等外部环境因素的影响。本文以2015年我国31个省份的公共图书馆数据为例,利用DEA模型、最优子集回归模型和主成分回归模型对公共图书馆投入产出效率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效率评价结果显示:我国省域公共图书馆整体效率不高,投入冗余率达到20.7%;不到1/4的省份公共图书馆效率达到有效,并且区域差异性明显,东部最优、中部次之、西部较差。最优子集回归结果显示:人口规模、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地区居民收入水平以及高等教育程度是最优的影响因素变量子集,对公共图书馆投入产出效率都具有显著的影响。对于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和居民高等教育程度回归系数为负与实际意义不符的情况,分析发现是因为变量之间存在多重共线性所致,通过主成分回归建模后,对回归系数进行了修正。  相似文献   

7.
利用DEA方法计算出2009-2013年5年间全国31个省份财政民生支出资金配置的综合技术效率、纯技术效率、规模效率三种效率值,分析出各省份政府财政民生支出所处规模报酬阶段.结果显示:大部分省份的政府财政民生支出DEA得分在0.9以上,说明虽然效率没有达到最优水平,但是总体来说效率水平还是比较高的.另外,各省市财政民生产出存在较大的差异,东部地区综合产出水平高于中西部地区,其中,西部地区效率最低,改进空间最大.  相似文献   

8.
区域建筑业发展水平的变动与影响机理的研究对国家建筑业协调发展政策的制定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在引入中国区域建筑业发展水平测度指标体系的基础上,运用时序多指标模型测量建筑业发展水平并划分其梯度,在此基础上分析2005~2010年间各省份建筑业发展水平的梯度变迁。结果表明,中西部部分省份建筑业发展水平变化较大,东部省份建筑业梯度发展变化并不明显。最后,在梳理建筑业区域发展水平影响因素的基础上,采用广义排序选择模型系统分析不同发展水平下制约建筑业发展的关键因素。结果显示,不同梯度下中国区域建筑业发展水平的影响机理各具特色。  相似文献   

9.
基于非期望产出SBM模型的中国各省份能源效率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处理非期望产出的SBM模型,对2012年中国28个省份的能源效率进行实证分析,并对各省份及区域的节能减排潜力进行了相应分析.其中,利用因子分析法将废水、废气、固体污染物3种形态的环境污染整理为一个综合指标,视为非期望产出。研究结果表明,非期望产出的引入明显降低了中国区域的平均效率水平,而且中西部地区对环境污染变量的因素比东部地区较为敏感;不同省份的节能减排潜力差异较大,西部地区的节能减排潜力最大,其次是中部,东部的节能减排潜力最低.  相似文献   

10.
为了进一步测度评价对象整体的变化速度发展态势,结合已有关于评价对象静态评价模型、变化速度状态和趋势测量模型的研究,以信息集结视角和“激励与惩罚”手段,运用变化速度趋势对变化速度状态进行修正,构建了融合变化速度状态和趋势等变化速度特征的变化速度动态综合评价模型。并以我国30个省区作为样本进行实证研究,得出各省区2005年~2011年间知识密集型制造业技术创新能力截面静态和变化速度动态综合评价结果,结果表明:知识密集型制造业技术创新能力较高的东部发达省份,其变化速度上升趋势微弱,甚至不少省份呈现递减状态;而知识密集型制造业技术创新能力较低的中西部省份,多数地区变化速度上升趋势显著,且上升趋势幅度高于多数东部省区。  相似文献   

11.
利用基于方向距离函数的Malmquist-Luenberger(ML)生产率指数方法对环境约束下中国1997-2009年30个省级地区物流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及其成分进行了重新估算,并通过技术创新者研究,分析了推动生产可能性边界外移的地区.研究发现:忽视非期望产出的传统Malmquist指数方法会低估物流业技术效率水平、高估物流业技术进步指数和全要素生产率指数.环境约束下我国物流业ML生产率指数年均增长率呈现下降趋势,下降的原因一方面是由于技术效率偏低阻碍了生产率的增长,另一方面是我国物流业技术进步的动力不足所致,物流环境技术创新主要集中于东部和西部地区个别省份,中部地区技术创新水平较低.收敛性检验表明,研究样本期内,全国以及三大地区物流业全要素生产率均存在显著的收敛趋势.  相似文献   

12.
利用数据包络模型(DEA)对中国大陆30个省、市、自治区2001—2010年城市土地利用效率进行了测度与评价,并运用Tobit回归模型对其影响因素进行了深入分析.结果表明:①中国城市土地利用效率总体呈现上升趋势,除少数省区效率值低于0.5以外,其余均保持在0.5-1之间;②城市土地利用效率前沿面分析结果显示,2001—2010年处于生产前沿面的省、市、自治区的数量保持稳定,但其空间分布却发生了一些变化,10年间东部地区减少2个,西部地区增加2个,中部地区一直处于零水平的状态;③城市土地利用过程中高投入低产出局面的扭转、非农从业人员效率的提高是城市土地利用效率改善的基本内核和关键所在;④经济规模对城市士地利用效率呈现正向促进作用,低层次的产业结构和不断增加的人口密度呈现负面影响,政府规制、空间集聚水平、城市规模和区位条件的影响并不显著.  相似文献   

13.
构建了一个三期的入口政策与经济增长的理论模型框架,使用1995-2012年中国部分的30个省际面板数据,分别从全国、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建立面板模型和误差修正模型,分析出生率、受教育程度、适龄劳动参与率三个因素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从全国来看出生率对经济增长并没有显著的影响,对于经济繁荣的东部地区出生率与经济增长表现出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中部地区出生率对经济增长并没有显著的作用,而对于相对落后西部地区出生率的增加反而会阻碍经济的增长.无论对于全国还是东、中、西三地区,受教育程度、适龄劳动参与率对经济增长均呈现出显著的正相关性,并且受教育程度从东向西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逐渐减弱,而适龄劳动参与率从东向西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逐渐递增.  相似文献   

14.
郭春娜 《运筹与管理》2020,29(2):205-211
本文构建了技术进步内生的生产函数,并根据企业微观面板数据,采用OP模型和收敛模型测算了中国制造业全国层面及区域层面的全要素生产率,并分析了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地区差异和收敛性。结果显示:2002~2011年中国制造业全国层面全要素生产率年均增长2.36%,受金融危机的影响,2008~2011年仅为-2.14%;在地区差异上,东部地区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要低于中西部地区;收敛分析显示,全域的全要素生产率既不存在β收敛也不存在σ收敛,但却存在“俱乐部”收敛,即中西部地区和东部地区内部各自收敛;同时,本文的分析还显示,资本增长率和研发投入都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有显著正影响。  相似文献   

15.
使用DEA-Malmquist方法与Bootstrap方法相结合,对2000-2010年间我国省际高新技术产业技术创新的全要素生产率变动进行了测算,并给出了效率估计值的显著性水平,保证了研究结论的准确性和稳健性.研究结果显示,2000-2010年间我国高新技术产业技术创新的全要素生产率处于不断波动中,技术创新效率的改进并不理想;从三大区域和各省市的情况来看,高新技术产业技术创新的TFP变动方向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6.
我国的地方政府债务正处于快速膨胀的时期,其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基于我国30个省份2004~2015年的面板数据,运用空间面板模型对地方政府债务与区域经济增长之间的非线性影响关系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表明两者关系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性:就全国样本和东部地区样本而言,地方政府债务与区域经济增长之间存在显著的"倒U"型非线性影响关系;而在中西部地区,在考虑省份之间的经济空间相关性后,此种影响关系并不显著.这说明,由于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条件存在较大差异,地方政府债务对不同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也不尽相同,针对性的政府债务管理措施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