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姚波  何巧红  杜文斌  石晓彤  方群 《色谱》2009,27(5):662-666
如何实现外部宏观系统与芯片微观系统之间的衔接一直是微流控芯片分析领域中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本文结合作者所在研究组的工作及成果,介绍了当前微流控高通量试样引入技术的研究进展。其中分别介绍了基于固定储液池、流通池和取样探针3种模式的微流控芯片系统试样引入系统,以及基于毛细管的微流控高通量试样引入系统。此外,还对该领域研究发展的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2.
基于微流控芯片试样引入技术的研究是目前微流控芯片分析领域内的重要研究方向之一,其目的是实现宏观外部系统(进行10^-6~1L级液体的操作)与芯片系统(进行10^-12~10^-9 L级液体的操作)的衔接(world-to-chip interfacing).目前文献报道的微流控分析系统,包括芯片流动注射系统,  相似文献   

3.
微流控分析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迅速发展的一门前沿学科,它的出现使化学检测设备的微型化、集成化与便携化成为可能.微流控分析系统的核心是微流体操纵和控制,而微流体的驱动则是实现微流控操作的基础.  相似文献   

4.
微流控芯片分析系统是当前分析科学及分析仪器重要的发展前沿,是20世纪90年代初发展起来的微分析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将微流控分析系统应用于电泳分离,与传统的电泳分离手段相比较,具有微型化、集成化、速度快等特点.  相似文献   

5.
微流控芯片电泳技术作为一种消耗少、速度快、效率高的分析技术,可同时实现便携化、集成化、高通量,在临床检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该文综述了近年来微流控芯片电泳技术在临床应用方面的研究进展,主要包括微流控芯片电泳技术在小分子、氨基酸、蛋白质、核酸、细胞等方面的应用近况。同时,介绍了一种崭露头角的基于大管电泳技术的大通道电泳微流控芯片技术,最后对微流控芯片电泳技术实现临床分析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6.
唐敏  方群  方肇伦 《分析试验室》2003,22(Z1):290-290
微流控分析系统是分析科学及分析仪器重要的发展前沿,是90年代初发展起来的微分析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及目前较为活跃的领域.将微流控分析系统应用于电泳分离,与传统的电泳分离手段相比较而言,具有微型化、可集成化、速度快、进样量小等特点.它的检测方法有多种,其中激光诱导荧光(Laser induced fluorescence,LIF)法因其灵敏度高,成为微流控芯片分析检测目前最广为采用的方法[1].  相似文献   

7.
微流控芯片上的细胞分析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微流控分析系统(μTAS)在生物细胞分离领域的发展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微流控芯片的微米级尺寸的通道适合于单细胞样品的引入、操控、反应、分离和检测,已经在微芯片上实现了上述功能,并将这些功能集成在具备毛细管电泳分离功能的微芯片上。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在提取分离方面出现了许多新技术和新方法.其中毛细管电泳和微流控芯片技术以其微量、高效、快速等特点,在药物提取分离中已渐显优势.该文对基于毛细管电泳和微流控芯片的两相电泳技术、微流控液液萃取技术、微流控固液萃取技术、微流控过滤式分离技术、微流控膜分离技术在药物分离提取中的应用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9.
研制了一种新型在柱式微流控芯片电导检测装置,利用电解质介导连接分离样品和检测电极,避免了电极的污染和中毒.在芯片的分离通道上设有双T型通道和十字型通道,分别用于进样和检测.检测电极分别置于十字通道口两端的储液池中,电极与芯片相互独立,简化了实验装置,便于电极的更换和清洗.采用缓冲溶液作介导电解质,减小了因两者浓度或种类不同而导致的基线漂移.与非接触电导接触相比,本装置在较低的检测电压(2.5~4.0 V)和频率(700~1700 Hz)范围即可获得相对灵敏的信号.在15 mmol/L MES-His(pH 5.8)的缓冲体系下,K+与Na+的检出限分别为0.5和0.1 μmol/L.  相似文献   

10.
石晓强  梁恒  范军 《分析化学》2005,33(5):735-739
综述了微流控芯片二维电泳技术及其在生命科学中的应用,包括胶束电动力学毛细管色谱(MEKC)与毛细管区带电泳(CZE)、等电聚焦(IEF)与CZE、开管电色谱(OCEC)与CZE耦联等模式的二维微流控芯片。展望了二维微流控芯片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改善毛细管电泳灵敏度的相关研究得到了快速发展.作者对毛细管电泳与样品前处理联用技术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以期对相关的研究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苑广信  何巧红  陈恒武  方群  张燕冰 《分析化学》2006,34(12):1693-1696
研究用芯片毛细管电泳激光诱导荧光检测系统分离测定经7-chloro-4-n itrobenzo-2-oax-1,3-d iazole(NBD-C l)衍生的麻黄碱和伪麻黄碱的实验条件。采用胶束毛细管电动色谱分离体系(12 mmol/L SDS 10mmol/L硼砂缓冲液,pH 9.0),在45 mm长的通道上实现了麻黄碱和伪麻黄碱的快速分离,一次分离小于1.5m in。10~100 mg/L范围内,峰高与浓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麻黄碱、伪麻黄碱的检出限分别是0.83 mg/L和1.10 mg/L。所建立的方法应用于尿中麻黄碱和伪麻黄碱的分离测定,取得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13.
毛细管电泳中的样品浓缩技术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杨永坛  梁冰  欧庆瑜 《色谱》2000,18(2):115-119
 评述了毛细管电泳中提高被分析物检测灵敏度的有效方法之一——样品预浓缩技术 ,它包括电堆集富集、场放大进样、等速电泳等 8种技术。共 67篇。  相似文献   

14.
刘军  方群  杜文斌 《分析化学》2005,33(12):1799-1802
将基于缺口型试样管阵列的微流控试样引入系统与紫外检测-毛细管电泳系统联用,建立可实现自动化、高通量、连续试样引入的微型化毛细管电泳系统。试样引入系统由底部加工有缺口的试样管阵列构成,阵列固定于一维平移台上。实验时,通过平移试样管阵列,使毛细管和电极依次经缺口进入装有试样或缓冲液的试样管内,完成电动进样和电泳分离操作。该系统被用来快速分离复方新诺明片中的磺胺甲嗯唑(SMZ)和甲氧苄氨嘧啶(TMP),以考察系统分析性能。分析通量达到72样/h,试样间携出量为1.4%,对SMZ的分离塔板高度11μm。采用紫外检测对SMZ和TMP检出限(3σ)分别为9.8mg/L和12.2mg/L。  相似文献   

15.
由于毛细管进样体积小以及在柱检测光程短,极大地限制了毛细管电泳检测灵敏度的提高.为了提高毛细管电泳的检测灵敏度,多种样品富集的方法得以发展.本文对近年来毛细管电泳的样品预富集方法与应用作一简明的综述。  相似文献   

16.
可用于多种生物分析的高性能芯片毛细管电泳系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采用激光诱导荧光的检测方法,搭建出高灵敏度的双通道共聚焦芯片毛细管电泳的检测系统。采用湿法刻蚀玻璃的方法获得了芯片管道的模具,并采用浇铸法在聚二甲基硅氧烷上获得高质量的微管道。将聚二甲基硅氧烷和石英玻璃贴合成为毛细管电泳芯片,该电泳芯片散热性能良好,可重复使用。以Cy5荧光素为样品,经实验证明该系统的检出限为17 pmol/L,并能在高达1 200 V/cm的场强下正常运行(高压电源的最高输出电压为1 200 V/cm),最高理论塔板数超过106N/m,表明该系统具有较高电泳效率。将该系统应用于氨基酸和DNA片段的分离分析,以及生物素标记的DNA与链霉亲合素的相互作用的检测,获得了较好的实验结果,说明该系统能够有效地应用于多种生物分析中。  相似文献   

17.
毛细管电泳进样技术新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晓晶  杨秀荣 《分析化学》1998,26(10):1275-1279
评述了毛细管电泳进样技术新成果。对直接在线进样,二维分离体系中毛细管电泳分离的增样,相关毛细管电泳增样,超微量样品及单个分子的进样,近端进样,双向进样和高温下的进样装置的应用状况作了介绍。  相似文献   

18.
非水溶液毛细管电泳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王荣英  辛慧君 《分析化学》1997,25(10):1228-1231
评述了非水溶液毛细管电泳的应用及发展,对非水溶液毛细管电泳的原理及应用情况作了简要叙述,有机试剂在毛细管电泳中的加入,扩大了分析物质的范围,以纯有机试剂作电泳介质,具有许多水溶液毛细管电不能比拟的优点。  相似文献   

19.
曹军  洪芳军  郑平 《色谱》2007,25(2):183-188
毛细管电泳样品电堆积富集过程可以浓缩样品组分,从而提高检测灵敏度,是一种有效的样品富集技术。本文通过合理的简化和假设,把毛细管中电堆积富集过程中所涉及的主要变量根据电势分布方程、缓冲溶液的浓度方程和样品粒子的质量传输方程进行耦合求解,建立了一个一维的数学模型,并应用有限元的方法对该模型进行了求解。计算结果给出了毛细管中缓冲溶液浓度及电场强度的分布随时间变化的过程,以及富集过程中毛细管中的电势分布曲线;得到了样品粒子浓度在电堆积富集过程和富集之后的再次扩散过程中的分布曲线以及正、负样品粒子的分离过程;最后分析了不同缓冲溶液浓度比对样品富集效果的影响。该研究为样品电堆积富集技术的进一步完善提供了一种简单可行的理论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20.
黄颖  段建平  张建华  陈国南 《色谱》2007,25(3):326-331
建立了毛细管区带电泳(CZE)在线富集3种肌肽类活性肽(肌肽、鹅肌肽和高肌肽)的两种简便有效的方法。一种是大体积进样反向压力排除基体富集(LVSRP)技术,即通过流体动力学进样,在不改变电源极性的条件下,利用反向压力排除样品基体,电堆积富集后进行CZE分离;另一种是大体积进样电渗流排除基体富集(LVSEP)技术,即通过流体动力学进样,于运行缓冲液中加入溴化十六烷基三甲基铵(CTAB)动态修饰毛细管表面,通过电渗流排除样品基体,改变电源极性后进行CZE分离。与常规CZE相比,LVSRP技术和LVSEP技术使检测灵敏度提高了40~60倍。对影响两种富集过程的一些因素进行了研究,在最优富集条件下考察本方法的线性范围为0.080~5.0 μmol/L。对3种生物活性肽的检测限(S/N=3)分别为LVSRP 41~58 nmol/L,LVSEP 35~43 nmol/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