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农村电商精准扶贫逐渐成为精准扶贫攻坚的重要方式之一,在演化博弈的分析框架上建立电商平台、地方政府和贫困农户三方博弈模型,探讨在农村电商精准扶贫中各个利益主体的成本投入、净收益以及相关效用.根据演化博弈的稳定性结果表明:当电商平台参与电商扶贫的增量收益高于增量成本时,无论政府是否采取激励型政策,它都会采取参与电商扶贫策略...  相似文献   

2.
戴钰 《经济数学》2020,37(3):161-166
针对贫困户资金需求特征,实证分析了小额信贷规模对于降低农村农户贫困水平的效果.研究结果表明小额信贷具有显著的减贫效应.第一产业增加值、小额信贷规模以及政府财政支出水平对贫困减缓存在正相关关系.当小额信贷规模小于4.956时能够显著的增加农村农户的收入水平并且在1%的显著性水平下显著,当小额信贷规模突破4.956这一门槛值后,小额信贷减贫效果在1% 的水平下显著,估计系数也由原来的0.079上升为0.119,小额信贷减贫效果有所提升.因此,提升小额信贷的质量比增加其规模更为重要,优化小额信贷的结构,进一步匹配农户的实际需求.  相似文献   

3.
许多公司积极参与精准扶贫,为中国摆脱绝对贫困、打赢扶贫攻坚战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文章从公司资产的波动率和尾部风险视角,讨论了参与精准扶贫公司的投资价值问题.文章首先建立了一个包含扶贫项目在内的单周期公司投资决策模型,从理论上探讨了参与扶贫对公司资产波动率和尾部风险的影响.然后,以2016-2020年A股上市公司数据为研究对象,对精准扶贫与公司股票风险的理论关系进行了检验.研究发现,与理论预期完全一致,参与精准扶贫的行为能够显著降低公司股票的波动率、特质波动率和尾部风险.扶贫对公司资产风险的影响在非国有公司、投资者信心高和扶贫成效好的公司中尤为明显.机制分析发现,精准扶贫能通过提高公司经营绩效和公司信息披露质量渠道降低公司股票波动率和尾部风险.文章的研究为公司积极履行社会责任提供了有力的理论与实证支持,无论是从风险管理的角度,还是价值投资的角度,参与扶贫的公司均具有相对高的投资价值.  相似文献   

4.
张娜  李波 《运筹与管理》2022,31(11):77-83
精准扶贫是习近平总书记为彻底解决贫困问题而提出一项战略要求。精准扶贫是一项复杂性较高、涉及范畴较广的系统工作,其工作的展开需要由地方政府共同协作完成。地方政府合作周期长短对精准扶贫有着巨大的影响,基于博弈论的基本思想方法,针对地方政府精准扶贫合作机制进行研究。首先,针对精准扶贫过程中完全信息静态博弈的情况,构建地方政府合作与非合作的无限次重复博弈模型,并分析双方政府均采取冷酷战略时,彼此合作的临界贴现因子;然后,针对精准扶贫过程中地方政府合作周期长短对精准扶贫成效的问题,探讨了有限重复博弈模型的临界贴现因子与地方政府合作周期的关系。分析表明:在精准扶贫过程中,双方政府合作周期越长,临界贴现因子越小,精准扶贫合作的稳定性越强。最后,针对精准扶贫过程中地方政府合作周期和合作机制等提出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5.
郭捷  谷利月 《运筹与管理》2022,31(3):112-118
农业供应链金融为涉农企业融资难问题提供了新思路。本文以上市涉农上市企业2016~2018年的财务数据为样本,探讨了农业供应链金融对缓解企业融资约束的影响,以及涉农企业参与精准扶贫对缓解融资约束的调节作用。研究发现:涉农企业普遍面临融资约束问题,而农业供应链金融显著缓解了涉农企业的融资约束,且对参与精准扶贫企业的融资约束缓解更为显著。本文揭示了:农业供应链金融能有效缓解涉农企业的融资约束问题,再次证明了农业供应链金融缓解涉农企业融资约束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拓展了供应链金融研究的领域,同时对企业参与精准扶贫,响应新时期涉农企业社会责任的具体要求,形成政府、企业等共同承担社会责任的多元化减贫治理机制,助力乡村振兴提供相应借鉴。  相似文献   

6.
丁斌  张起东 《运筹与管理》2022,31(10):47-52
在电商扶贫中,政府常采用农业技术推广、政府采购、投入补贴三种农业帮扶模式,何种方式更有效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本文基于供应链视角,使用主从博弈模型对比分析供应链成员的决策行为,之后从农户收益最大化角度分析政府扶贫的效率,并讨论应用情景。结果表明:政府进行基础设施建设与农业帮扶均可提高农户收入;消费者的扶贫偏好会增加农产品价格与农户利润,且能够提高三种帮扶模式的效率;农户投入成本较小时,投入补贴模式扶贫效率最高,而农技推广与政府采购模式更稳定,在农户投入成本较高时更有效;政府资金有限时,投入补贴模式效率最高,当资金量中等时,农技推广模式效率最高,若资金比较充裕,则政府采购模式较为有效。  相似文献   

7.
精准脱贫是乡村振兴的前提与基础,只有找出贫困深层原因才能帮助农村家庭脱贫攻坚,进而实现乡村振兴。本文以2015年安徽省Y贫困县326户农村家庭为例,首先构建农村家庭多维贫困指标体系,然后采用马田系统(Mahalanobis-Taguchi System,MTS)精选指标,最后使用解释结构模型(Interpretative Structural Modeling,ISM)和结构方程模型(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ing,SEM)分析贫困深层原因。结果表明,农村家庭贫困多维特征明显,MTS筛选后指标集中在教育、健康、生活水平、资产状况和住房等方面;炊事燃料的安全度较低、医疗服务可及程度不高、卫生设施水平较低和恩格尔糸数较高是导致农村家庭贫困的深层原因;"卫生设施→健康状况→医疗支出→耐用消费品"是农村家庭主要贫困传导路径。因此保障和改善农村民生、增强基础设施建设,对实现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工作有着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8.
把贫困测度作为样本的函数,即是一个统计量,进而探讨其均值和方差,以及在某一区间的概率.利用中国营养与健康调查8个年度的数据,计算贫困测度的均值.和传统的贫困测度相比,贫困测度作为统计量更多地综合了样本的信息,将静态的贫困测度转化为动态的统计量,为我国扶贫工作提供决策依据更具有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中国在2020年基本实现消除绝对贫困的阶段性目标后,反贫困战略将主要围绕减少长期贫困和缓解相对贫困展开。本文将研究重点聚焦于相对贫困的治理上,运用分层线性模型(HLM)探究相对贫困的影响因素,并选取城镇化水平作为衡量地区差异的层-2解释变量,通过理论与实证均验证了其在减贫过程中发挥着跨层中介调节作用。研究结果表明:财政支农支出政策作为层-1解释变量对缩小相对贫困有直接的显著效应,而城镇化作为层-2中介调节变量带来的负面效应抑制了财政支农支出减贫的效果。进一步分析表明: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经济发展过程中,城镇化带来的就业机会增加等正向外部性,会更多的惠及贫困人口,极大地提高了贫困人口的收入水平,缩小收入差距。从财政支农支出、产业结构升级以及经济发展的总体情况看,减贫效果呈现从东向西递减趋势。因此,随着城镇化的进程加快,不仅要抓住二三产业飞速发展的机遇,带动更多的相对贫困人口就业,更要警惕其带来的扩大贫富差距的可能,这就要求政府在扶贫政策的制定和实施上要更加精准化和效率化。  相似文献   

10.
随着我国工业化和新型城镇化建设进程的不断加快,资源和环境问题对于经济发展的制约和限制性作用日益凸显,其中大气污染问题首当其冲.而京津冀地区恰恰是我国大气污染最为严重的地区之一.为了对京津冀大气污染治理进行整体综合绩效评价,以环境资源管理的PSR模型为基础构建了京津冀区域大气污染治理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并结合主成分分析法(PCA)对京津冀地区13个城市2013-2015年的大气污染治理绩效进行了实证分析.  相似文献   

11.
曹裕  戴泽宇  吴堪 《运筹与管理》2022,31(7):131-138
金融扶贫政策在助力我国实现脱贫攻坚中具有重要作用。本文考虑了由单一资金受限合作社与单一企业组成的订单农业供应链,构建了供应链内部融资、银行融资、财政贴息、风险补偿金四种合作社融资模型,就扶贫政策存在的必要性、扶贫政策应资助的对象类型以及不同扶贫政策的适用条件等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研究发现,当产出风险很小且企业资本成本较低时,合作社会采用供应链内部融资模式,此时合作社和企业的利润与社会福利都高于银行贷款融资模式;反之,会选择从银行贷款,此时对于具有“高成本、低产出”特征的农产品,政府扶贫可以同时提高合作社和企业的利润,增加社会福利。结合三亚和泉州两个地方政府的扶贫实践对比两种扶贫模式,发现若产出风险较小,则政府贴息扶贫模式下政府支出更多,合作社和企业的利润以及社会福利更高,反之,风险补偿金扶贫模式下政府支出、合作社和企业的利润、社会福利会更高。  相似文献   

12.
在现有城市经济竞争力分析的国内外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依据城市竞争力相关理论,借鉴国内外评价机构的评价模型和分析体系,构建出湖南省大湘西地区城市经济竞争力的评价指标体系,并利用因子分析法对大湘西地区城市经济竞争力进行综合评价,并对各个城市的经济竞争力进行比较研究.在此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促进大湘西地区城市经济竞争力提升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戴钰 《经济数学》2019,36(4):69-74
基于2007-2017年中国31个省际数据,通过构建面板平滑转换模型(PSTR)研究经济增长对贫困减缓影响的连续变化过程.研究结果表明:经济增长与农村贫困之间的关系呈现出非线性的特征.在模型的门槛值前后,经济增长对农村贫困程度的影响始终表现为抑制,说明了经济增长有助于农村贫困减缓.城乡收入差距和农业总产值都显著地起到了促进贫困减缓的作用.财政支农在短期内可促进贫困减缓,但统计上不显著,在长期内不利于贫困减缓.政府若长期通过财政支出扶持农村地区,可能会使农民对政府产生依赖和劳动惰性,从而不利于贫困减缓.  相似文献   

14.
以经济增长质量的广义内涵为基础,从经济增长效率、稳定性、经济结构、福利变化与成果分配、资源环境以及国民经济素质等6个维度构建湖南省经济增长质量指数,运用主成分分析法(PCA)确定权重,对2000-2012年的湖南经济增长的质量进行了实证研究,在实证结论的基础上分析了影响湖南省经济增长质量的因素,总结湖南省经济发展方式转型道路上的优势与障碍以及机遇与挑战.结果表明湖南经济增长质量在2000-2012年间稳步提升.经济稳定性作为评价经济增长质量的六个维度之一,是影响湖南省经济增长质量改善的重要因素.湖南省政府必须加大产业结构和资本生产率调整力度,更好的改善农村的成果分配与福利.  相似文献   

15.
在湖南省"十二五"规划工业产业节能减排的背景下,如何在碳减排目标的基础上,实现产业结构优化,成为湖南省面临的重大挑战.本文构建低碳约束下湖南省主导产业选择指标体系,计算并选取湖南省无低碳约束和有低碳约束下的主导产业.进一步,本文设计无低碳约束、弱低碳约束和强低碳约束三种情景模拟,分析不同的低碳约束条件对湖南省主导产业选择的影响.本文结论如下:1)无低碳约束条件下,湖南省主导产业包括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等碳生产力较低的行业,低碳约束条件下,湖南省主导产业包括食品制造业等碳生产力较高的行业.这表明,考虑低碳约束条件,湖南省主导产业由碳生产力较低的行业向碳生产力较高的行业转变.2)情景模拟结果表明,一些传统支柱型产业仍是湖南省产业结构优化中需重点发展的产业,且随着低碳政策的深化和节能减排目标的扩大,战略性产业如医药制造业成为主导产业,在产业结构优化中发挥中坚作用.  相似文献   

16.
湖北省区域可持续发展水平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取了27个指标,对湖北省12个地级市2013年的可持续发展水平进行评价,利用因子分析法将可持续发展水平评价指标压缩为4个公因子,以综合加权因子得分为变量进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湖北省各城市可持续发展水平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并由此指出各城市可持续发展中的特点和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介绍了主成分分析方法,提出了运用主成分评价模型必须满足的条件。并且借鉴中国科学院可持续发展研究组构建的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运用主成分分析构建了区域竞争力的综合评价指标,将湖南的经济发展与其他地区比较,并提出相应的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