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陈川 《奇闻怪事》2005,(6):15-16
《当一次主持人》是口语交际课,重在培养学生的交往能力,强调课程要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在交际活动中学会交往,学会人与人沟通。因此必须在“全人”的观念下进行实施,使学生在交际中得到锻炼,并不断净化自己的心灵,提高认识。  相似文献   

2.
陈玮 《奇闻怪事》2006,(1):76-77
记得钱梦龙老师说过:每次备课。自己要把课文一遍一遍地读,反反复复地琢磨。不同的课文,要有不同的读法,直至确实读出了自己的心得。品出了独特的味儿,才进一步考虑“教什么”和“怎样教”。《詹天佑》一课我上了两次,读过了很多遍。这一“老曲”能唱出新味儿?备课时我总是:该采取怎样的教学方式才能激起学生的兴趣,发挥其主动性?如何关注学生在互动中生成的资源,让课堂充满着浓郁的人文关怀,充满着师生对话、生生对话的美丽。充满着智慧的挑战?于是学案形成了,并实践于与学生共成长的课堂中。  相似文献   

3.
1.沟通课堂内外、课本内外、校园内外,使学生充分认识到语文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了解语文学习的资源和运用的机会无处不在,从而最大限度地开发利用现实生活中的语文教育资源。  相似文献   

4.
一、教学背景,杜甫的《石壕吏》语言浅显,学生没有太大的阅读障碍。这样可以充分运用“质疑一一讨论”的教学方法,让学生进入作品所描写的艺术境界,与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发生情感交流,从而对作品获得较为全面的感受。即在理解诗歌表层意蕴的基础上进而领悟和把握诗的深层意蕴(独特的审美意蕴)。通过质疑一一讨论,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高尚的审美情感。  相似文献   

5.
在白居易的众多诗篇中,《琵琶行》独占鳘头。我们先来温习一下原著:  相似文献   

6.
罗利平 《奇闻怪事》2005,(11):22-22
[教材内容]六年制小学语文第四册第1课 [新授过程]一、初读课文,自主识字1、自己读,阅读中遇到不认识的字,用学过的方法去解决。2、同桌互读,读后互相检查认字情况。3、小组学习,组内同学互读,互评。  相似文献   

7.
教学目标 1.进一步了解乐府和乐府诗歌的相关知识,准确理解文章主旨。  相似文献   

8.
9.
有人认为:“在师范院校最不受欢迎的就是教育学了。”(引自《教育研究》1989年6月号)有的学生反映:“教育学的教学最不符合教育学的要求”。是否算得上“最”,当然可以研究,但教育学这门课不易上,似乎是已有定论的了。这在客观上是教师职业远未为社会所“羡慕”,故教育  相似文献   

10.
【案例】 《祝福》系鲁迅小说名篇。也是历来高中语文教材的必选篇目,被作为重点课文来教。过去我曾多次教过这篇课文,但都是按传统模式进行,即梳理故事情节,分析环境描写,概括人物形象。教学中自然都是以教师的分析为主,学生被动接受,课堂气氛显得沉闷,缺少生气。新课程提倡“自主、合作、探究”及“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新型学习方式。  相似文献   

11.
12.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可见,“注重感悟”,不仅是语文教学的特点,而且是语文教学的目标,是语文教学的实施方法。  相似文献   

13.
随着时代变迁、社会发展,大量信息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涌入,知识交替更新节奏加剧。单一的教材文本已严重存在着局限性。因此,如何推进文本资源建设,是每个语文教师需要直面的问题,前段日子,看了几堂新生代名师不同版本的《詹天佑》课,在轰轰烈烈过后,我不由想对《詹天佑》一文文本资源的开发进行了一些冷度思考。  相似文献   

14.
《语文课程标准》献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语文课程标准》中下列问题值得讨论:语文本质属性二元论?综合性学习是什么?语文能力是否错?语文现代教学手段可或缺?  相似文献   

15.
董丽欣 《科技资讯》2007,(21):216-216
我教过《祝福》许多次,在具体地教学中,我感觉单纯地剖析祥林嫂,学生理解得不够。为此,我引进了一个比较人物——斯佳丽(《飘》)。为什么选择斯佳丽呢?一方面,是因为她自身的性格是属于敢想敢做型的,这一点是很受学生喜欢的;另一方面,她与祥林嫂同是再嫁再寡的人生经历,具备可比性。正是以斯佳丽为切入点,通过人物的比较,反复分析造成这两者人生悲剧的原因,最终使学生深切地领悟了作品的反封建的主题。  相似文献   

16.
《草船借箭》一文的教学设计体现了新课标的精神,在教学观念的转变、教学方式的确定、教学过程的创新、教学方法的运用和本质的定位上,突出了以下三点:  相似文献   

17.
学生从自身经验去解读课文所认知的过程中,容易产生种种曲解和误解。而有些曲解和误解往往具有较大的教学价值,是重要的教学资源,值得我们研究和反思,如上述学生误认为蚂蚁的过冬方式也属于冬眠。  相似文献   

18.
教学鲁迅《为了忘却的记念》,发现文章的最后一段语意上有明显断裂。  相似文献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