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新型含氟吡唑酰胺衍生物的合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以苯肼和乙酰乙酸乙酯为原料,设计并合成了8个未见报道的含氟吡唑甲酰胺衍生物,其结构经1H NMR, IR和元素分析表征.  相似文献   

2.
刘新华  白林山  王世范 《合成化学》2006,14(3):272-274,316
首次合成了7个新的5-(2-羟基-6-甲氧基苯基)-3-甲基-N-取代酰基-4,5-二氢吡唑-1-硫代酰胺衍生物,其结构经1H NMR,IR和元素分析表征。初步生物活性测试结果表明,部分化合物具有杀菌活性。  相似文献   

3.
采用活性基团拼接法,以2,3-二氯吡啶和马来酸二乙酯为起始原料,由胺基化合物与中间体6合成了10个新的5-吡唑酰胺类化合物,通过IR,1HNMR,13CNMR和元素分析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初步生物活性测试结果表明,在100μg/mL浓度下,化合物7a~7j具有一定杀虫活性.其中化合物7a和7d对褐飞虱的防治效果分别为57.6%和64.4%,与对照药剂噻嗪酮杀虫活性基本相当.作用机制测试结果表明7d对褐飞虱乙酰胆碱酯酶活性的抑制率为75.21%,高于噻嗪酮对褐飞虱乙酰胆碱酯酶的抑制率(52.17%).  相似文献   

4.
吡唑肼作为合成含氮杂环的中间体为人们广泛关注, 为了寻找可能具有生物活性的杂环化合物, 设计并合成了两类新型含有吡唑基的腙类化合物, 其结构经1H NMR, IR, MS和元素分析确证. 初步的除草与杀菌活性测定表明它们具有一定的活性.  相似文献   

5.
为了寻找高效安全的杀菌剂新品种和具有生物活性的新型先导化合物,根据活性亚结构拼接原理,将异噁唑和含氟基团引入到吡唑酰胺结构中,设计了13个未见文献报道的含异噁唑的二氟甲基吡唑酰胺类化合物,通过1H NMR,MS和HRMS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并对目标产物进行了初步的生物活性测定.结果表明,在剂量为200 mg/L时,大部分化合物均表现出较高的杀菌活性.  相似文献   

6.
设计合成了16个新型的含哌嗪的吡唑酰胺衍生物,所有化合物结构经1 H NMR、13C NMR、IR和元素分析表征.初步生物活性测试表明,在试验浓度下,部分目标化合物表现出一定的抗菌活性和较好的抗TMV活性.  相似文献   

7.
董浩  侯梅芳  国媛媛  刘成霖 《化学通报》2017,80(2):146-150,138
吡唑类化合物是一类重要的药物合成中间体,在抗肿瘤、抗病毒、抗抑郁等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综述了吡唑类衍生物的合成方法,包括1,3-亲电化合物与肼类的环化、1,3-偶极体系的环加成等。  相似文献   

8.
以1-取代苯基-3-甲基-5-吡唑酮为起始原料,合成了6个具有肟醚结构的新吡唑化合物,其结构经^1H NMR,IR和元素分析确认。  相似文献   

9.
运用活性亚结构拼接的原理,以杀虫剂氯虫苯甲酰胺为先导结构,引入异噁唑环单元,合成了16个含异噁唑环取代的新型吡唑酰胺化合物,采用1H NMR、13C NMR、元素分析等方法对其目标物的结构进行了表征.初步生物活性测试数据显示,大多数化合物在500μg/m L浓度下对粘虫呈现出100%的杀死率.其中3个化合物在100μg/m L浓度下对粘虫的杀死率达80%~100%,在浓度降至20μg/m L时,3个化合物对粘虫仍表现出40%~50%的杀虫活性.3个化合物在500μg/m L浓度下对蚜虫显示出100%的杀虫效果,在100μg/m L浓度下对蚜虫仍有70%~100%的杀虫活性.另外2个化合物在500μg/m L时对朱砂叶螨的防效为90%~100%.  相似文献   

10.
设计,合成了8个新的含N-吡啶基吡唑杂环的邻氨基苯甲酸酯类化合物,结构经FTIR, MS, 1H NMR 和元素分析确证,并且采用X-射线衍射分析方法确证了具有较好生物活性的化合物14d的结构。并且对这些化合物进行了杀虫活性测试,结果表明目标化合物在200 µg·mL-1对粘虫 (Mythimna separata Walker)具有一定的杀虫活性,其中14d,14f,14h在1 µg·mL-1对淡色库蚊(Culex pipiens pallens)具有很好的杀幼虫活性。  相似文献   

11.
刘志雷  胡继文 《合成化学》2013,21(5):619-622
报道一种氨基酸酰胺类化合物的简便合成方法。以氨基酸和酰氯为原料,利用酰氯与氨基反应速率比与水反应快的原理,将氨基酸溶于0.2 mol·L-1NaOH溶液中,于0℃直接加入酰氯,高产率(约85%)地合成了三个氨基酸酰胺类化合物,同时保留的羧基功能基可以进一步反应。其结构经1H NMR,13C NMR,MS及元素分析等确证。  相似文献   

12.
章炜  徐亮 《合成化学》2016,24(1):43-46
N-三甲硅甲基苯甲醛亚胺为非稳定型亚甲胺基叶立德前体,在磷酸催化下与取代噁唑烷酮烯烃经1,3-偶极环加成反应合成了10个具有cis-trans立体结构的新型2,3,4-三取代四氢吡咯-3-羧酸衍生物(3a~3j),收率65%~75%,其结构经1H NMR, 13C NMR和HR-MS表征。3b的立体结构经X-单晶衍射确证。  相似文献   

13.
液晶性芳香酰胺化合物的合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合成了一系列炖粹以酰胺基为中心桥键的刚性芳香酰胺小分子化合物,并对其作了表征,发现其中有些化合物具有液晶性。酰胺键之间能形成很强的分子间氢键,使芳香酰胺小分子化合物的熔点很高,难于形成液成液晶态。研究发现,如果在这类化合物的中心苯环上引入合适的取代基以减弱分子间氢键,同时引入合适的末端基时,则可使芳香酰胺化合物生成液晶相的能力增强。  相似文献   

14.
1H-吲唑-3-羧酸的合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燕  黄海洪  饶尔昌  张曼云 《合成化学》2005,13(1):16-21,28
综述了1H-吲唑-3-羧酸的合成方法,并评述了其优缺点;同时介绍了作者在寻找其新合成方法中的一些探索。参考文献28篇。  相似文献   

15.
以BINOL-3,3′-二羧酸为原料,经外消旋化合物的拆分和缩合反应,合成了7个新型的联二萘骨架手性酰胺类化合物,收率51%~70%,其结构经1H NMR, 13C NMR, FT-IR, HR-MS(ESI)和元素分析表征。  相似文献   

16.
N-杂环油酰胺、亚油酰胺的合成及抑菌活性测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具有天然活性的植物源成分油酸、亚油酸为先导化合物,经过酰氯化、酰胺化,引入高活性的含氮杂环,合成了7个新化合物,经核磁共振氢谱、红外光谱和元素分析测定,确认了新化合物的结构.初步进行了防治中草药半夏、太子参病害的抑菌活性测试.结果表明,部分化合物对半夏枯萎病、太子参轮纹病有一定的抑菌活性.  相似文献   

17.
邓兰青 《合成化学》2014,22(5):643-646
以甲醇为溶剂,以醛、胺、硫代乙酸和3-(二甲氨基)-2-异氰基丙烯酸甲酯为原料,经四组份一锅法反应合成了9个新型的2-取代噻唑-4-甲酸衍生物,产率25%~54%,纯度90.3%~100%,其结构经1H NMR,13C NMR和LC-MS表征。  相似文献   

18.
张贤  朱雪松  柳敏  谢艳  王忠波  薛伟 《合成化学》2015,23(11):993-999
以氨基硫脲和二硫化碳为起始原料,合成了15个新型的1,3,4-噻二唑衍生物(6a~6o),其结构经1H NMR,13C NMR,IR,ESI-MS和元素分析表征。生物活性测试结果表明:大部分化合物对水稻白叶枯细菌有良好的抑制活性,其中,N-[5-(2,4-二氯苄基)硫醚]-1,3,4-噻二唑-2-(2-N-甲基哌嗪)-乙酰胺(6b)和N-[5-(4-三氟甲氧基苄基)硫醚]-1,3,4-噻二唑-2-(2-N-甲基哌嗪)-乙酰胺(6e)的EC50分别为17.5 μg·mL-1和19.8 μg·mL-1; N-[5-(3-甲基苄基)硫醚)-1,3,4-噻二唑-2-(2-哌嗪)-乙酰胺(6k)在浓度为500 μg·mL-1时,对烟草花叶病毒有一定的抑制活性。  相似文献   

19.
Catalyzed by Rhodococcus erythropolis AJ270, a nitrile hydratase and amidase containing microbial whole-cell catalyst, at 10 ℃ and with the use of methanol as a co-solvent, nitrile and amide biotransformations produce 2S-1,4-benzodioxane-2-carboxamide and 2R-1,4-benzodioxane-2-carboxylic acid in high yields with excellent enantioselectivity.  相似文献   

20.
Ursolic acid was modified at C3 and C28 position to obtain fourteen derivatives including twelve novel compounds, and their chemical structures were characterized by IR, ^1H NMR and MS. Cell growth inhibitory effects of the derivatives against Hela cell were evaluated by MTT assay. All these derivatives were found to have stronger cell growth inhibitory than their parent compound, ursolic acid. The derivatives with a substituted acetyl group at C3 hydroxyl group show better activities than those with an unsubstituted hydroxyl group.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