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钟健 《化学教育》2015,36(11):62-63
中学化学实验操作中, 取用"少量"试剂这一说法, 常用在定性实验以及定量实验的一些定性步骤中。根据过量的反应物能否与反应的生成物发生反应, 可将化学反应分为连续反应和非连续反应2种类型, 分别规范"少量"试剂的取用, 使得"少量"试剂的取用较为规范、合理、环保且实验现象明显。  相似文献   

2.
“甘油与氢氧化铜反应”的实验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志信 《化学教育》2010,31(2):73-74
在实验的基础上探讨用不同方法制得的"新制Cu(OH)2"与甘油反应以及Cu(OH)2粉末在一定条件下与甘油反应,根据实验现象的分析,从而得出要让本实验现象明显,应如何配制"新制Cu(OH)2"的结论,以及通过实验揭示了"新制Cu(OH)2"与甘油反应的实质。  相似文献   

3.
分析了教科书上"二氧化碳灭火"实验和"二氧化碳与水反应"实验的不足之处,并将这2个实验结合在一起进行了设计.新设计的实验成功率高、效果明显、趣味性强.  相似文献   

4.
现行高中化学教科书中钠与水的反应实验未提供验证反应所产生气体的实验装置。为使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现象,直观地认识和理解钠与水反应产生的气体是氢气,在已设计"钠与水反应的实验装置"的基础上,从普通玻璃尖嘴导管焰色反应的干扰、煤油蒸气的干扰2个维度进行分析,最终设计出可以观察到氢气燃烧呈淡蓝色火焰的实验。  相似文献   

5.
设计3套"氢氧化钠溶液与二氧化碳气体反应"的实验装置,依据实验现象和二氧化碳气体的溶解度,很容易得出2者发生化学反应的实验结论。  相似文献   

6.
曹广雪 《化学教育》2011,32(2):64-64
在高中化学教材[1,2]中多次出现钠与水反应及钠与无水乙醇的反应:钠与水在烧杯中进行的反应;钠与水在培养皿中进行的反应;钠与无水乙醇在试管中进行的反应。高考中以钠及其化合物为考点的题目常常出现, 其中好多是基于钠与水的反应。教材上面的3个实验用到了3种反应容器: 烧杯、培养皿和试管, 没有专门的反应容器。并且前2个实验验证了其中的产物NaOH, 而对另外的产物H2, 采用的是推测和讲解, 有的老师也用试管收集并进行验证; 后一个实验虽然也验证了H2, 但是需要"收集并验纯气体, 然后点燃。"笔者在长期的实验教学中, 对钠的相关实验做了多次探索和改进, 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正利用液封的集气瓶,对高中教材中"乙炔的制备与性质检验实验"进行一体化设计,改进后的实验具有反应容器装置简单、试剂用量少、环境友好等优点。1实验探究乙炔的制备和性质检验实验,选自高中《有机化学基础》~([1]),该实验装置搭建复杂;反应剧烈,易堵塞导管;试剂用量较大;Br_2的CCl_4溶液敞口放置,挥发有毒气体。针对以上问题,参照刘媛媛~([2])的实验方案,采用新型反应容器液封的集气瓶  相似文献   

8.
针对初中化学教材中"分解H_2O_2制O_2的反应中MnO_2的作用"实验存在的缺陷,对教材实验进行了有效地改进,为建立正确的催化剂概念提供必要的化学实验支撑,凸显化学实验的实证价值。  相似文献   

9.
吴丹  马宏 《化学教育》2007,28(11):54-54
指出了现行教材中"Na2CO3和NaHCO3与稀盐酸反应"实验中的不太严密之处,并给出实验的改进方法及优缺点分析.  相似文献   

10.
周勇  赵军霞 《化学教育》2011,32(2):59-59,63
1 提出问题 在现行人教版高中化学教材中叙述到"加热时,铁还能与硫反应" [1].对该实验的研究资料比较多,但这些研究结果中存在反应物铁与硫的质量比不清楚[2,3]、混合物质量不准确[2,4]、实验的危险性描述过度[2,3,5]等问题.为此,在参考他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在对这个实验进行验证和研究的过程中,发现实验中取用的铁与硫混合物质量较大和反应结束后的冷却方式是引起试管炸裂的主要原因,而SO2的产生来自试管的炸裂.笔者从减少实验药品的用量出发,使反应能够在普通小试管中进行,克服了该实验过程中试管炸裂和产生SO2等"危险",取得了很好的实验效果.  相似文献   

11.
郑子辂  谢碧玉 《化学教育》2014,35(19):68-69
正高一年级化学课本"氮的循环"[1]一节中,涉及了NO2的产生及其与H2O反应的2个实验。教材中,NO2的制取采用试管作反应器,产物NO2(一种有毒气体)直接排放到空气中,造成环境污染,危害师生健康,这不是一个绿色化的教学实验。笔者经过系统的研究、探讨及数百次的实验[2],研制出"二氧化氮的制取及与水反应实验器"[3](以下简称实验器)。实验器已获得国家发明专利,专利号:201120472676.2,图2所示的实验器已在本校  相似文献   

12.
张新平  陈晓利  李兰 《化学教育》2010,31(10):90-92
从理论与实验2个方面,探讨了乙烯、乙炔分别与酸性高锰酸钾溶液的反应。由于乙烯、乙炔结构的不同,决定了其还原能力不同,除表现为褪色的快慢不同外,更重要的还是表现为反应过程中的"过渡色"明显不同。实验证实,从过渡色这点看,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是可以鉴别乙烯和乙炔的。  相似文献   

13.
针对大多数化学发光反应选择性差的缺陷,建立了一种基于外参比校正的化学发光新技术,从而实现了化学发光法对待测物的选择性识别.区别于以前常用的单个化学发光反应,偶合两个相似的化学发光反应,进行样品中叠氮化钠的选择性识别.两个相似的化学发光反应所用的氧化剂和催化剂相同,但化学发光增强剂不同.实验结果证明:偶合下列两个反应:H2O2-CH3CN-四环素(工作反应)和H2O2-CH3CN-N-乙酰-5-甲氧基色胺(参比反应),我们能够从多种相似的自由基淬灭剂中选择性地识别出叠氮化钠.这是因为叠氮化钠仅淬灭"工作反应"的化学发光信号,而其它的自由基淬灭剂则同时淬灭"工作反应"和"参比反应"的化学发光信号.作为应用示例,已利用该技术选择性识别并定量分析了商品化胰岛素试剂盒中各种试剂、人血清白蛋白和羊抗人IgG抗体样品中的叠氮化钠.  相似文献   

14.
廖旭杲 《化学教育》2008,29(11):72-73
1 问题提出 高中化学新课程苏教版<实验化学>(2006年2月第1版)第25页课题"乙醇和苯酚的性质"中"实验一乙醇、苯酚与金属钠的反应"内容为:"在2支干燥的试管里各加入2 mL乙醚,向其中一支试管中加入1 mL乙醇,向另一支试管中加入约1.5 g苯酚,振荡.  相似文献   

15.
介绍了一种处理基础无机化学实验数据的方法,即用Microsoft Office系列中的Excel软件自动完成数据的分析和图表的处理.以"化学反应速率"及"碘化铅溶度积常数的测定"的实验内容为例,通过实验测得的反应速率和c(I-) 标准曲线吸光度及PbI2饱和溶液的制备.用Excel进行数据分析、公式计算和图表处理,找出了线形拟合关系,确定了反应级数,计算出了速率方程、速率常数、活化能和溶度积常数,以完整详实地实验记录将处理的结果完整地展示出来.方法具有方便快捷、精确度高、操作简便等优点.减少人工处理数据带来的误差.是本科生学习处理专业实验数据的基本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6.
高分子化学是一门实验性很强的学科,是高分子材料合成、加工和应用的基础,也是高分子专业研究生入学考试必考的科目之一,但如何提高学生们的实验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成为近些年来各高校培养学生的重点课题。而在高分子化学实验合成方法中,悬浮聚合方法由于反应温度低、操作方便、反应过程容易散热、聚合物粒度容易控制、水为分散介质廉价等优点,在橡胶、塑料等高分子材料合成工艺中被广泛应用。本文以高分子化学悬浮聚合实验为例,从"看"、"听"、"摸"、"嗅"多个角度向学生们展示了高分子化学反应在不同反应条件下及不同反应阶段所表现出的实验现象及反应结果,旨在提高学生们的综合实验能力,使之早日踏上科研探索之路。  相似文献   

17.
马燕  刘辉 《化学教育》2015,36(6):27-30
设计了一个简单易行的综合化学实验,该实验以水合氧化铁催化分解H2O2反应构建研究系统,通过测定不同温度下反应的速率常数获得反应的活化能、活化焓和活化熵数据,使学生初步了解异相催化的基本知识。实验者可以自主改变环境因素进行实验,也可选用α-Fe2O3、α-FeOOH或γ-FeOOH等铁氧化物开展研究,并比较铁氧化物的晶体结构和晶化状态对催化分解H2O2反应的影响,具有探究性的实验内容设置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综合实验能力和科研能力。  相似文献   

18.
<正>化学反应的发现大多依赖于化学家的经验和反复的实验尝试~1。毫无疑问,这个发现过程需要大量的投入。在实验探索的基础上,化学家常常借助量子化学计算,得到反应的最优途径和反应活化能,获得化学反应的微观机理。在这种"先实验、后计算"的研究模式中,已经体现了理论计算的重要性。但"先计算、后实验"才是理论化学家追求的、实验化学家期盼的研究模式。近  相似文献   

19.
"三氯化六氨合钴(Ⅲ)的制备及其实验式的确定"是基础化学实验中的一个综合实验。该实验以活性炭为催化剂,CoCl_2与氧化剂H_2O_2、过量氨水、NH_4Cl反应制备三氯化六氨合钴(Ⅲ),通过测定产物中的氨、钴、氯含量,求出整数比,从而来确定其实验式。本文对氯的测定方法进行了改进研究,比较了电位滴定法和莫尔法测定产物中氯含量的效果。实验证明电位滴定法精密度高、重现性好、结果更可靠、教学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20.
孙丹儿  占小红  王祖浩 《化学教育》2010,31(2):13-16,25
从实验研究的角度出发,对"争议"化学实验进行了界定;以化学实验系统组成要素为研究对象,展开对"争议"化学实验来源的探讨,分析了中学化学中较为关注的源自药品或试剂、反应原理或机理、实验装置、实验操作以及实验现象的"争议",从而引出对中学化学实验研究的相关思考和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