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用电化学石英晶体微天平(EQCM)研究酸性和碱性介质中甘氨酸在Pt电极上的吸附和氧化过程,结果表明,甘氨酸的解离吸附和氧化行为与溶液的酸碱性密切相关,酸性溶液中甘氨酸吸附软弱,碱性溶液中则产生强吸附物,且当电位低于0V(vs.SCE)时可吸附于Pt电极表面,此外,碱性溶液中甘氨酸还表现出较高的电氧化活性,通过EQCM定量检测上述过程中Pt电极电极表面的质量变化,测定了不同电位区间(氢区、双电层区和氧区)每传递一个电子所对应的电极表面吸附物的平均摩尔质量。 相似文献
2.
运用电化学循环伏安、原位FTIR反射光谱和石英晶体微天平(EQCM)等方法研究了碱性介质中甲醇在Pt电极表面吸附和氧化行为. 结果表明: 甲醇电氧化与溶液酸碱性有密切的关系. 酸性介质中甲醇在Pt电极上的CV曲线有两个正向氧化峰, 而碱性介质中只有一个正向氧化峰, 第二个氧化峰的消失可能是由于碱性介质中Pt电极在高电位下形成高氧化态的氧物种毒化其表面引起的. 碱性介质中甲醇解离吸附产物的数量比酸性介质的明显减少, 对甲醇氧化的第一个氧化峰表现出更高的电催化活性. 目前实验条件下, 原位FTIR反射光谱检测到: 碱性介质中甲醇电氧化的最终产物是CO2和CO32-, 反应中间体主要为HCOO-物种. 从电极表面质量定量变化的角度提供了甲醇反应机理的新数据. 相似文献
3.
Pt和Sb、S吸附原子修饰的Pt电极上正丙醇氧化的CV和EQCM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运用电化学循环伏安法和石英晶体微天平研究了正丙醇在Pt电极和以Sb、S吸附原子修饰的Pt(Pt/Sbad和Pt/Sad)电极上的吸附和氧化过程.从电极表面质量变化角度指出正丙醇的氧化与电极表面氧物种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Pt电极表面Sb吸附原子能在较低的电位下吸附氧,可显著提高正丙醇电催化氧化活性,与在Pt电极上相比较,正丙醇氧化的峰电位负移了0.29 V,峰电流增加了近2倍.相反,Pt电极表面S吸附原子的氧化会消耗表面氧物种,饱和吸附S原子的Pt电极上正丙醇的电氧化受到抑制.本文从表面质量变化提供了吸附原子电催化作用的新数据. 相似文献
4.
运用电化学循环伏安和石英晶体微天平 (EQCM )研究了 0 .1mol·L- 1H2 SO4 溶液中甲醇在Pt电极和以Sb ,S不可逆吸附原子修饰的Pt(Pt/Sbad和Pt/Sad)电极上的吸附和氧化过程 .结果表明甲醇的氧化与电极表面氧物种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 .Pt电极表面Sb吸附原子能在较低的电位下吸附氧 ,可显著提高甲醇电催化氧化活性 .与Pt电极相比较 ,Sb吸附原子修饰的Pt电极使甲醇氧化的峰电位负移了 0 .13V .相反 ,Pt电极表面S吸附原子的氧化会消耗表面氧物种 ,抑制了甲醇的电氧化 .本文从表面质量变化提供了吸附原子电催化作用的新数据 相似文献
5.
运用原位红外反射光谱研究了碱性介质中甘氨酸在Pt电极上的解离吸附和氧化反应行为,并利用纳米Pt膜电极的异常红外效应鉴定反应过程中生成的表面吸附物种.结果表明:甘氨酸在Pt电极上极易发生解离,生成强吸附于电极表面上的氰基负离子,该吸附物种在低于0V电位下能稳定存在,并抑制甘氨酸的进一步反应.当电位高于0.2V时,氰基负离子被氧化为氰酸根离子进入溶液,使甘氨酸发生氧化反应,生成氰酸盐和碳酸盐等产物. 相似文献
6.
碱性介质中甘氨酸在纳米金膜电极上的吸附和氧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运用原位红外反射光谱(in situ FTIRS)和电化学石英晶体微天平(EQCM)在分子水平上研究了碱性介质中甘氨酸在纳米金膜电极上的解离吸附和氧化过程.结果表明,甘氨酸在很低的电位下(-0.8 V, vs SCE)就可发生解离吸附.其解离产物氰基(CN-)与电极表面存在较强的化学吸附作用,形成AuCN-物种(红外吸收谱峰位于2100 cm-1附近).吸附在纳米金膜表面的CN-给出红外吸收显著增强、红外谱峰方向倒反和半峰宽增加的异常红外效应特征.吸附态CN-在低电位抑制H2O和OH-的吸附,当电位高于0.2 V可氧化产生OCN-;进一步升高电位到0.3 V则形成.溶液相物种OCN-和对应的红外吸收峰分别为2169 cm-1和2145 cm-1.实验结果指出,金以的形式溶解是导致电极表面质量显著减少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7.
硫酸溶液中Pt电极表面过程的EQCM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应用电化学循环伏安和石英晶体微天平(EQCM)方法研究了0.1mol·L-1硫酸溶液中Pt电极表面的吸附和氧化过程.从电极表面质量变化的结果分析,可认为正向电位扫描时氢区表面质量的增加是由于水分子取代Had引起的,而双电层区的质量增加则是由于水的吸附模式逐渐由氢端吸附转向氧端吸附所致.根据频率变化和电量数据,进一步推算出水在双电层区是以低放电吸附形式出现的,1molPt原子和水分子只发生0.054mol的电荷转移.本文结果可为认识Pt电极表面过程提供定量的新数据. 相似文献
8.
运用电化学循环伏安和石英晶体微天平研究了1,4-丁二醇(1,4-BDL)在Pt电极及以Sb和S吸附原子修饰的Pt(Pt/Sbad和Pt/Sad)电极上的吸附和氧化过程.结果表明,1,4-丁二醇的氧化与电极表面氧物种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表面质量变化提供了吸附原子电催化作用的新数据.Pt电极表面Sb吸附原子能在较低的电位下吸附氧,可显提高1,4-丁二醇电催化氧化活性.与Pt电极相比,1,4-丁二醇在饱和吸附Sb原子的Pt电极上氧化的峰电位负移了0.20V,峰电流增加了1.5倍.相反,Pt电极表面S吸附原子的氧化会消耗表面氧物种,饱和吸附的S原子抑制了1,4-丁二醇的氧化. 相似文献
9.
运用原位红外反射光谱研究了碱性介质中甘氨酸在Pt电极上的解离吸附和氧化反应行为,并利用纳米Pt膜极的异常红外效应鉴定反应过程中生成的表现吸附物种。结果表明,甘氨酸在Pt电极上极易发生解离,生成强吸附于电极表面上的氰基负离子。 相似文献
10.
运用电化学循环伏安、原位FTIR反射光谱和石英晶体微天平(EQCM)等方法研究了碱性介质中异丙醇在Pt电极表面吸附和氧化行为. 结果表明:碱性介质中异丙醇电氧化过程不存在自毒化现象. 虽然电化学原位FTIR反射光谱未能检测到CO等毒性物种, 但EQCM结果证明异丙醇或其解离产物吸附于铂电极上. 在实验条件下, 碱性介质中异丙醇在铂电极上氧化的最终产物只有丙酮, 预示着碱性介质中异丙醇通过脱氢步骤氧化成丙酮. EQCM研究还从电极表面质量定量变化的角度提供了异丙醇吸附和电氧化反应机理的新数据. 相似文献
11.
《Electroanalysis》2006,18(11):1105-1113
We report for the first time the effective catalytic electrooxidation of nicotinamide adenine dinucleotide (NADH) on the pencil 8B‐scrawled gold electrode of an electrochemical quartz crystal microbalance (EQCM). The EQCM allowed us to quantitatively evaluate the catalytic activity of the pencil‐scrawled Au electrode. With increasing the mass of modified pencil powders, the peak potential for NADH oxidation shifted negatively, with maximum shift of ?0.35 V at saturated pencil modification; the NADH‐oxidation peak current density (jp) was also notably increased, and the jp at saturated pencil modification was found to be larger than those at conventional pencil 8B and bare Au electrodes. Sensitive amperometric detection of NADH was achieved at the gold electrode with saturated pencil modification, with low detection potential (0.4 V versus SCE), low detection limit (0.08 μmol L?1) and wide linear range (0.2–710 μmol L?1). The fluoroelectrochemical measurements of NADH at bare and pencil‐modified gold electrodes were also conducted with satisfactory results. The convenient and low‐cost modification of pencil powders on the Au electrode may have presented a new functional surface of the EQCM, which is recommended for wider applications to bioelectrochemical studies, especially in view of the EQCM's capability of providing abundant in situ information in relevant processes. 相似文献
12.
通过电沉积方法在镀铂石英晶片上制备了导电聚苯胺(PANI)膜,采用电化学石英晶体微天平(EQCM)技术探讨了苯胺聚合机制及在苯酚溶液中的氧化还原特性.在0.5 mol/L硫酸溶液中结合循环伏安法考察了PANI膜在完全还原态(L)-半氧化态(E)-完全氧化态(P)之间的电活性和稳定性;在不同浓度的苯酚溶液中结合恒电压阶跃... 相似文献
13.
14.
利用电化学石英晶体微天平(EQCM)研究了鸟嘌呤、鸟苷和鸟苷酸在金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结果表明,三种生物活性分子均能在1.1V电位被氧化,对应于它们所含的共同基团嘌呤环中CN键的氧化,根据氧化反应电量和质量的变化,求得电子转移数为4.氧化电流的大小次序为鸟苷酸>鸟苷>鸟嘌呤,这可能与三者在电极上的吸附量不同有关. 相似文献
15.
利用电化学石英晶体微天平(EQCM)研究了含有防冻添加剂(甲醇、 乙醇)的高氯酸钠水溶液中的Na+离子在活性炭表面的吸附过程. 根据EQCM数据估算了电极/溶液界面上与Na+络合的甲醇、 乙醇分子的数量, 研究了Na+的溶剂化效应随本体溶液中防冻添加剂浓度的变化趋势, 以及对活性炭电极比容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