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正>2017年10月23-27日,由国防科技大学前沿交叉学科学院承办的第十一届全国高功率微波学术研讨会于昆明胜利闭幕。参加本届研讨会的有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西北核技术研究所、电子科技大学、西南交通大学、清华大学、西安交通大学、信息工程大学、东文高压电源(天津)股份有限公司等22个单位,参会人数300余人,大会共收录论文200余篇。参会单位、参会人数、投稿数量、均为历届最高。国防科技大学前沿交叉学科学院高功率微波技术研究所所长张军研究员主持会议,国防科技大学前沿交叉学科学院钟辉煌教授、西北核技术研究所副所长黄文华研究员、中物院流体物理研究所副所长谢卫平研究员作为大会主席依次致辞。致辞指出,  相似文献   

2.
由中国核学会脉冲功率技术及其应用分会主办、西北核技术研究所及高功率微波技术重点实验室承办的第二届全国脉冲功率会议于2011年9月19日至23日在西安成功举办。  相似文献   

3.
由中国核学会脉冲功率技术及其应用分会主办、西北核技术研究所及高功率微波技术重点实验室承办的第二届全国脉冲功率会议于2011年9月19日至23日在西安成功举办。  相似文献   

4.
由国家863计划高功率微波专题主办、北京应用物理与计算数学研究所承办的第四届全国高功率微波学术研讨会于 8月 5 8 至 10日在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召开。 会议组织者共收到文章100篇,涉及内容基本涵盖了高功率微波领域的各个主要研究方向。具体包括脉冲功率技术、高功率微波源及器件、高功率微波传输与发射技术、高功率微波测量技术、高功率微波电子系统效应及生物效应、高功率微波应用等。这些论文集中体现了近两年来我国高功率微波领域的主要研究成果,将收录在《第四届全国高功率微波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中。 参加会议的代表共…  相似文献   

5.
闪光二号—一台太瓦级脉冲电子束加速器及其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邱爱慈  吕敏 《物理》1995,24(6):325-331
简要评述了高功率脉冲相对论电子束加速器国内外发展情况,指出西北核技术研究所研制成功的闪光二号加速器是我国在这一领域的重大进展,描述了闪光二号加速器的Marx产生器水介质同轴线和二极管的工作原理、结构及其参数,介绍了1990年以来,在这台加速器上,在电子不对材料结构的热力学效应,泵浦准分子激光和产生高功率微波等方面所进行的实验研究。  相似文献   

6.
正第七届欧亚脉冲功率会议暨第二十二届高功率粒子束国际会议(EAPPCBEAMS 2018)于2018年9月16日在湖南长沙世纪金源大酒店拉开帷幕,会议由国防科大高功率微波技术研究所承办。此次两会合办的联合盛会,主要围绕脉冲功率科学与技术以及高功率粒子束展开讨论与交流,主题覆盖脉冲功率技术、高功率微波、辐射物理与粒子束技术等多个领域,是一次大规模的多学科、综合性和高水平的国际学术活动。  相似文献   

7.
邓力 《计算物理》2004,21(3):304-304
第八届全国蒙特卡罗学术会议于2004年3月28日至4月2日在云南省昆明市举行,会议由中国计算物理学会蒙特卡罗专业委员会主办,西北核技术研究所承办.会议共收到论文近60篇,经审稿录用48篇,收入文集《蒙特卡罗方法及其应用》(第四卷),由陕西科技出版社出版.60多名来自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的专家、学者和青年学生参加了本次大会.大会安排报告41篇,报告人数37人,全部以大会报告方式进行.  相似文献   

8.
激光与物质相互作用国家重点实验室依托于西北核技术研究所(陕西西安)和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吉林长春),主要面向信息、材料、能源等重要学科领域,开展激光与物质相互作用的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主要研究方向:激光辐照效应与机理研究高功率激光等离子体物理研究燃烧流场激光诊断技术研究高功率重频气体激光技术研究  相似文献   

9.
由西北核技术研究所建造的闪光Ⅱ号加速器具有低阻抗、强流束的特点,整台装置长17m,宽6.5m,高5.2m,主要用于热击波效应等研究(详细介绍见本期p.340)。其方案论证始于1983年,1988年12月首次出束,1989年底达到第一期指标。目前,该加速器正为X射线效应模拟、XeCl准分子激光和高功率微波等实验研究提供强流电子束泵浦源。  相似文献   

10.
四川省第四届高能电子学学术交流会于2005年12月25日在美丽的西双版纳落下帷幕。本次会议由四川省电子学会高能电子学专业委员会主办,由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应用电子学研究所承办,协办单位有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流体物理研究所、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科协、国家863-807专家组、国家863计划强辐射重点实验室和四川省电子学会曙光分会。会议共收到论文100余篇,范围涵盖了强流脉冲加速器及应用研究;脉冲功率技术及应用研究;高能、强流电子束的产生及应用;高功率微波技术及其应用;射频加速器及自由电子激光技术研究;强流、微波、高压相关领…  相似文献   

11.
前言     
第三届全国粒子加速器技术学术交流会于2007年9月15—19日在浙江省杭州市召开,会议由中国物理学会、中国核学会粒子加速器分会的加速器技术委员会主办。来自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兰州近代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西北核技术研究所、核工业西南物理研究院、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四川大学、国防科技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武汉大学、复旦大学和四川大学等单位的专家、学者和研究生等共计219人参会。学术交流以学术报告和专业组讨论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内容包括:加速器总体和调试、控制和束流诊断、高频和微波、磁铁  相似文献   

12.
向内发射同轴虚阴极振荡器实验研究   总被引:11,自引:8,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同轴型虚阴极振荡器是一种较有发展潜力的虚阴极振荡器,对西北核技术研究所近期的同轴型虚阴极振荡器实验的结果进行了介绍。实验结果表明,在不带有阳极反射板的同轴虚阴极振荡器中,产生微波的主模为TE11模,与常规的轴向发射虚阴极振荡器相比,其主频稳定且带宽较窄;在二极管电压300kV,电流18kA条件下,获得了功率约为200MW的高功率微波脉冲,效率约为3.6%,工作频率为2.7GHz。  相似文献   

13.
第四届全国高功率粒子束学术交流会于1990年11月2日至5日在西安举行。到会代表共50人,他们来自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中国原子能科学院、中国科学院电工所、中国科学院电子所、西北核技术研究所、国防科技大学等18个单位。我国的高功率粒子束研究近几年取得了重要的技术进展,继闪光—Ⅰ之后,相继建成了4MeV感应电子直线加速器和双“0.9”装置(即0.9MV,0.9MA)。最近,这台双“0.9”装置被正式命名为闪光—Ⅱ号,实现了“闪光闪光,再放新光”的宿愿  相似文献   

14.
2008年9月16~19日,由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应用电子学研究所承办,流体物理研究所及科学技术协会协办的全国第七届高功率微波学术研讨会在四川峨嵋召开。会议邀请了国家专题专家组13位专家莅临并参会。来自中电集团、中科院电子所、国防科技大学、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等17个国家重要研究单位及院校的140余位代表出席了本次大会。  相似文献   

15.
王涛 《强激光与粒子束》2012,(12):2919-2919
2012年9月21日至24日,2012年"高功率微波技术研究进展"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在国防科学技术大学成功举办。本次学术论坛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教育部学位管理与研究生教育司批准,由国防科学技术大学研究生院主办,光电科学与工程学院承办,该院高功率微波技术研究所协办。  相似文献   

16.
高功率微波技术重点实验室2011~2012年度学术交流会拟于2012年6月19日~21日举办。会议主题:侧重于实验室四个研究方向的基础技术和前沿技术,本次交流会议高功率微波源技术研究为重点。会议日期:2012年6月19日~21日(18日报到)  相似文献   

17.
马寅国 《物理》2000,29(5):318
国家高技术激光技术主题和惯性约束聚变技术主题专家组 ,在中国物理学会、中国光学学会激光专业委员会和西北核技术研究所的大力协办下 ,于1999年 6月 15— 18日在古城西安隆重召开了第五届全国激光科学技术青年学术交流会 ,会议取得了圆满成功 ,达到了“交流成果、相互学习、共同提高、增进友谊”的目的 .本次会议是“86 3”计划激光技术领域青年科技工作者本世纪最后一次盛会 ,也是对激光技术和惯性约束聚变技术主题下世纪青年科技后备人才的一次大检阅 .会议共收到论文 10 8篇 ,特邀报告 4篇 .参会人员共计 145人 ,其中青年代表 111人 ,…  相似文献   

18.
会议于2008年12月17日至19日在美丽的海滨城市海南省三亚市召开。出席会议的院士有:《强激光与粒子束》顾问陈能宽院士和胡仁宇院士、中国工程院副院长杜祥琬院士、中科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范滇元院士、电子科技大学刘盛纲院士、中科院光电技术研究所姜文汉院士、中国科技大学何多慧院士、西北核技术研究所邱爱慈院士、清华大学李家明院士、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桑凤亭院士;来自主办单位的领导有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副院长谭志昕和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科技委副主任汪小琳;  相似文献   

19.
1992年5月25日至29日在美国华盛顿由美国海军研究实验室和马里兰大学联合举办了第九届高功率粒子束国际会议(Beams’92)。参加会议的300余名代表分别来自美、日、前苏联和中国等15个国家和地区,其中美国代表约占一半,前苏联代表80余人(全部费用由美国提供),我国代表8人。会议总共公布了393篇论文,大会报告48篇。会议的宗旨是交流上届会议以来与高功率粒子束科学及应用有关的新思想和新进展,包括高功率粒子束物理和技术、脉冲  相似文献   

20.
韩学安 《计算物理》2004,21(6):557-557
中国计算物理学会陕西分会第四届计算物理学术会议,于2004年8月25日至29日在宁夏回族自治区首府银川市召开,会议由中国计算物理学会陕西分会主办,西北核技术研究所承办,宁夏大学数学计算机学院协办.参加本次会议的有来自陕西、北京、宁夏等省市自治区的专家、学者共40多位代表.从2004年2月初,分会理事会工作会议决定召开这次学术会之后,会议筹备组经过半年多的努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