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变式教学是利用变式方式进行教学,一般有概念性变式和过程性变式.概念性变式是利用概念变式和非概念变式揭示数学概念的本质属性和非本质属性,使学生获得对数学概念的多角度理解,进而建立新的概念与已有概念的本质联系;过程胜变式是通过变式展示知识的发生、发展、形成的过程,从而理解知识的来龙去脉,形成知识网络,使学生抓住问题的本质,加深对问题的理解.因此,变式教学是对学生进行数学技能和思维训练的重要方式,通过对数学问题进行多角度,多方面的变式探索研究,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从“变”的现象中发现“不变”的本质,从“不变”的本质中探索“变”的规律,从而优化学生思维品质,培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素质.  相似文献   

2.
黄坪 《数学通报》2012,51(2):20-23
顾泠沅等学者把变式教学分为概念性变式和过程性变式教学两类.概念性变式教学突出对概念内涵的理解,注重概念的情景引入、语言转换等,逐步从概念的"标准变式"转向概念的"非标准变式",使学生获得对概念的多角度的理解;过程  相似文献   

3.
数学概念是反映一类数学对象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正确理解概念是学生学好数学的基础.高中数学"内容多,时间紧",许多教师在概念教学上不肯多花时间,导致对概念的本质内涵及外延理解不透彻,课堂教学效率低下.如何有效地实施概念教学,是数学教学急需解决的重要课题.而"变式教学"是提高数学概念课教学有效性的途径之一,可以让学生在变式比较中加深对数学概念本质的理解. 一、变式和概念性变式 变式是使提供给学生的各种直观材料和事例不断变换呈现的形式,以便其中的本质属性保持恒在,而非本质属性则不常出现(成为可有可无的东西).变式教学是运用不同的知识和方法,对有关数学概念、定理、习题等进行不同角度、不同层次、不同背景的变化,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从"变"的现象中发现"不变"的本质,从"不变"中探求规律,完善学生的认知结构.  相似文献   

4.
变式教学,是指师生通过对已研究的某个数学问题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变形,由此得到新的数学问题再引领学生探究的过程.这种教学手段已被教师广泛使用,但变式的“有效性”往往成为大家忽视的问题,使得有些变式有碍于教学效能的提升.有效的变式,要求变式贴近学生思维的最近发展区,能够使学生从“变”的现象中发现“不变”的本质,从“不变”的本质中探求“变”的规律,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探究学习的热情,驱动学生积极思考,使学生的数学能力、思维水平得以更大的提升.笔者在讲授“向量复习课”时,从一个简单的向量问题着手,通过有效变式引领学生探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变式教学初探四川省科学城一中邓才明在数学教学中,变式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途径和方式之一。运用不同的知识和方法,借鉴数学题的编拟手法,对课本上的题目从不同角度变式,有意识引导学生从“变”的现象去发现“不变”的本质,从“不变”中寻找“变”的规律,逐步培养...  相似文献   

6.
为了促进学生的理解并迁移,需要在基本问题的引领下进行恰当变式,关注动态变化,突出问题本质,激发知识间的联系,引导学生在积极参与知识的"再创造"过程中理解和感悟数学,本文结合案例说明变式促进迁移能力形成的几种策略.  相似文献   

7.
数学课堂中的变式教学,即指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对概念、性质、定理、公式、问题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不同情形、不同背景做出有效的变化,使其条件或形式发生变化,而其本质特征不变的一种教学方式.变式教学是中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经常运用的重要方法之一,它既是一种教学手段,也是一种教学思想,可以起到减负增效的作用,为学生提供一个求异、思变的空间,引导学生透过现象发现本质,探求问题的规律和不同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8.
张超 《中学数学》2022,(24):28-29
<正>数学概念是数学知识的核心内容,也是掌握其他数学知识的基础,学好数学概念可以使知识的运用更加灵活,使学生更加能够理解数学的本质.然而数学概念具有抽象性和复杂性的特点,常常使很多学生望而生畏,无法理解其内涵,影响了其他数学知识的学习.因此,数学概念的教学效果对于数学课堂的学习效能有着重大影响.在教学中,教师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重视数学概念的生成和学生的感悟,不能采用让学生强行记忆的方式进行数学概念的教学,只有这样才能提升数学概念的教学效果.笔者拟以“锐角三角函数”一课为例,从分析数学概念教学的问题出发,探讨有效推进数学概念教学的策略.  相似文献   

9.
一、问题提出 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许多教师的教学以解题为中心,新授课的教学匆匆而过,转而进行习题训练,企图通过解题来理解知识、掌握知识、提升能力.而对概念的提出过程、概括提炼过程,公式、定理、法则的形成过程,解题思路的发现过程,解题方法的总结提炼过程等重要知识的来源匆匆带过.其结果是学生通过模仿可能会解一些简单、基础的题,但由于缺乏对数学思维过程的理解、数学思想方法的领悟、数学本质的揭示,因而学习兴趣不浓,数学思维能力不强.长此以往,数学思维能力就得不到提升.数学教学应如何展示思维过程,让学生领悟数学思想,揭示数学本质?笔者通过“数学归纳法”这节课的教学设计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0.
变式教学应服务于课堂教学目标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变式教学是在教学中用不同形式的直观材料或事物说明事物的本质属性,或变换同类事物的非本质特征以突出事物的本质特征[1].通过变式教学能让学生对概念、定理、公式有多角度的理解;同时通过对问题的多层次的变式构造,可以使学生对问题解决过程及问题本身的结构有一个清晰的认识,也能有效地帮助学生积累问题解决的经验和提高解决其他问题的能力[2].  相似文献   

11.
我国传统的数学教学较为注重“变式教学”,它在教学中用不同形式的直观材料或事例说明事物的本质属性.广大教师正是运用了“变式教学”,使学生的基础知识变得扎实,基本技能变得熟练.通过变更数学问题的呈现形式,围绕中心、主动变式,使其本质特征逐渐凸显.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围绕核心问题,主动变式,引导学生将知识和方法各自“串珠成线”,掌握题目的变化规律,以不变应万变.笔者以“正弦定理与余弦定理的应用”一课为例,阐释笔者在教学中如何做到围绕中心问题,主动变式,引导学生掌握变式规律,将知识和方法融合一体.  相似文献   

12.
在高三复习教学过程中,例题讲解课一直占据重要的地位.其中例题变式探究教学是我们在教学过程中经常使用的教学形式,它是在教师的指导下,以例题为载体,以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讨论为前提,以变式为主要学习手段,为学生提供自由表述、质疑、探讨问题的机会,强调多向互动,教学相长的一种教与学的操作体系.教学中教师有意识地对数学例题作多层面、多角度的变式与探究,引导学生从"变"的现象中发现不变的本质,从"不变"中探求规律,将教学活动营造为开放、宽松、愉悦、和谐的师生探究与合作交流的过程.……  相似文献   

13.
在高三复习教学过程中,例题讲解课一直占据重要的地位·其中例题变式探究教学是我们在教学过程中经常使用的教学形式,它是在教师的指导下,以例题为载体,以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讨论为前提,以变式为主要学习手段,为学生提供自由表述、质疑、探讨问题的机会,强调多向互动,教学相长的一种教与学的操作体系·教学中教师有意识地对数学例题作多层面、多角度的变式与探究,引导学生从“变”的现象中发现不变的本质,从“不变”中探求规律,将教学活动营造为开放、宽松、愉悦、和谐的师生探究与合作交流的过程.逐步培养学生灵活多变的创新思维品质,完善学生的认知结构,提高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和探索创新的能力·如何设计例题变式探究教学,使例题变式探究教学与高三复习有效地结合,既涉及知识与技能,又兼顾过程与方法,更关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本文结合课堂案例谈谈对高三例题变式探究教学的三维设计·图1题目椭圆x92+y42=1的焦点为F1,F2,点P为其上的动点,当∠F1PF2为钝角时,求点P横坐标的取值范围·T:复习相关的知识点,如定义、几何特征量、焦半径|PF1|=3+35x0=m,|PF2|=3-35x0=n,焦点三角形F1PF2的周长为2a+2c,焦点三...  相似文献   

14.
数学教学就是数学活动的教学.但是,我们对此还缺乏足够的重视,正如一些数学家所指出的:“当前,把数学教学作为数学活动结果的教学,把学生作为接受知识的口袋,实行塞、灌的办法,使学生的学习成为纯粹复现式的学习仍较为普遍.”这种倾向在概念教学中尤为突出。要加强概念思维活动教学,只对既定概念作逻辑分析是不够的,还应对形成概念的认识过程作一些动态的考察.形成和理解概念大致通过三种途径,其一、从经验中抽象出概念,参照直观  相似文献   

15.
寻找变式     
<正>数学中的变式,一般是指转换数学概念、定理、方法以及问题的非本质特征表现形式,从而使我们能更好地理解和揭示它们的本质和规律.因此,在数学学习中,重视对数学概念、性质、方法以及问题的变式理解与挖掘,对学好数学是不可或缺的一环.  相似文献   

16.
变式教学在课堂上展示知识发生、发展、形成的完整认知过程,有利于培养学生研究、探索问题的能力,体现着现代教育理念的气息,成为“问题、变式、反思、体验”教学模式的精彩片断.1.由特殊到一般的变式,理解与掌握问题的数学本质案例1在某次数学考试中,学号为i(i=1,2,3,4)的同学的考试成绩f(i)∈{85,87,88,90,93},且满足f(1)≤f(2)相似文献   

17.
<正>数学概念的形成离不开实际生活,初中阶段的数学知识大多反映了实际生活中的数量关系.因此,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引入数学概念时要将其与学生生活实际密切联系,使学生能够更好地体会数学概念的应用场景,以便于理解概念的实质并加以灵活运用.下文将以“一元一次方程”为例,探究数学概念的教科书呈现方式.1 数学概念的教科书呈现方式设计理念数学概念在教科书中呈现方式的设计要充分体现数学概念的抽象、归纳过程,从而在学生理解性掌握数学概念的基础上,  相似文献   

18.
集合的含义是数学学科中的一个重要而基本的概念,是学生进入高中数学学习的第一个数学概念。教师教学时,常常是采取一个概念加几个注意,接着就是按概念应用的几个步骤进行教学,导致学生不能从本质上认识和理解集合的含义。究其原因主要有四方面:一是教师缺乏必要的数学学科素养,只知道原始概念不能用数学语言加以定义,而不知道描述也是一种概念的定义方式;二是教师对集合概念教学的认识不足,没有真正弄清集合概念在学生学习后继内容中的重要作用;三是教师没有读懂《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以下简称《课标》)中“通过实例,了解集合的含义”[1]的要求,教学目标的把握存在问题;四是教师不能从整体上把握中、小学数学教材,只是教教材而不是用教材。为帮助教师弄清《课标》要求,准确把握教学目标,理解教材和“用好”教材,促进教师的过程性教学,使学生从本质上理解集合概念,现仅选取笔者对集合概念教学的一个引入片段,以教学设计的方式给出,同时附上相应的教学评述,希望对大家教学集合的概念有所启迪和帮助。  相似文献   

19.
概念教学在数学教学中处于核心地位,是数学教学的重中之重.数学概念的形成是一个归纳、概括、抽象的过程,而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思维永远都是从问题开始的.本文中笔者以“离散型随机变量”教学为载体,说明在数学概念教学中如何将知识问题化,使学生在设问与释问的过程中经历知识的自我建构过程.  相似文献   

20.
变式教学是在中学数学教学中经常运用的重要方法之一,是中学数学教师必须掌握的教学基本功.变式教学是指在教学中用不同形式的直观材料或事例说明事物的本质属性或变化同类事物的非本质特征,以突出事物的本质特征的一种授课方式.变式教学既是一种教学手段,也是一种教学思想,在数学教学中合理运用这种方式,可以起到减负增效的作用,为学生提供一个求异、思变的空间,引导学生透过问题的现象发现本质,探求问题的规律和不同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有助于对数学这门学科形成科学概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