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4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应用丝束电极技术测量浸在10%NaC l溶液中的混凝土内铁丝束的自腐蚀电位和极化电阻分布,研究裂纹对混凝土中铁丝腐蚀的影响和乙醇胺的缓蚀作用.结果表明,裂纹加速了水、氧和氯离子向两侧混凝土中扩散,增加了铁丝腐蚀的不均匀性.乙醇胺扩散到混凝土中,吸附在铁丝表面,基本不改变铁丝的自腐蚀电位,但显著降低了铁丝腐蚀速率,有效抑制了裂纹引起的不均匀腐蚀.  相似文献   

2.
一维阵列电极法研究钢筋在混凝土中的腐蚀行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一维阵列微电极技术,通过对阵列电极腐蚀电位、极化曲线以及微电极之间宏电流的测量,研究在腐蚀环境作用下钢筋混凝土腐蚀过程中宏电池电流和微电池电流的形成、发展及其相互作用.结果表明,腐蚀发生早期,腐蚀宏电池和微电池在不同区域优先形成而且并存.随着腐蚀的发展,受氧扩散控制,在腐蚀宏电池区域出现微电池,而某些腐蚀微电池区域与阴极区耦合,也形成腐蚀宏电池.腐蚀宏电池与微电池电流大小最终趋于一致.  相似文献   

3.
评价混凝土中钢筋腐蚀的恒电量技术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赵永韬  吴建华  赵常就 《电化学》2001,7(3):358-366
本文综述了恒电量技术在混凝土中钢筋腐蚀上的应用研究 ,和其他化学技术相比较 ,可以认为恒电量技术具有测量速度快、反应灵敏、无损检测和近乎原位的腐蚀测量以及不受介质阻力影响等优点 .恒电量技术在研究钢筋的腐蚀中有着良好的应用前景 ,同时这种方法目前也还存在着有待解决的几个难点  相似文献   

4.
应用电化学噪声技术,结合电化学阻抗谱研究了干湿循环条件下3种不同pH值的3.5%NaCl溶液中混凝土钢筋的腐蚀过程.结果表明,钢筋的腐蚀分为3个阶段:钝化膜的溶解期、腐蚀活化期和腐蚀产物的累积期.在pH1的溶液中经过30个干湿循环后主要以均匀腐蚀为主,而对pH3和pH7溶液,则主要以点蚀为主,散粒噪声分析证实了混凝土中钢筋在强酸性溶液中更容易发生腐蚀.电化学阻抗谱分析也进一步说明了混凝土中钢筋的腐蚀经历了3个阶段:第1阶段Nyquist谱图中出现两个时间常数,高频区为混凝土层的容抗性质,低频区为钢筋与混凝土界面的电荷转移电阻;第2阶段,中频区增加一个时间常数,这与腐蚀产物的累积有关;第3阶段,随着腐蚀产物向混凝土中的扩散,中频区容抗弧有所减小,特别是pH1体系,中频弧几乎消失.SEM形貌表征观察到随着溶液酸度的增加钢筋表面的锈层明显增多.  相似文献   

5.
胡融刚  杜荣归  林昌健 《电化学》2003,9(2):189-195
应用电化学阻抗谱(EIS)研究环境介质中氯离子对混凝土中钢筋腐蚀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测量的频率范围内,钢筋混凝土体系的阻抗谱图包含两个时间常数,分别对应于界面的双电层和钢筋表面的混凝土保护层.其低频段的半圆有些压扁,表明界面双电层的充放电行为偏离理想电容器,可归因于钢筋表面的不均一性.在浸泡后期,低频段出现拖尾,同时电荷转移电阻Rct减小了近两个数量级,这是由于钢筋表面的钝化膜已经破裂,发生活性腐蚀,况且氯离子浓度的增大加速了腐蚀发展过程.讨论了混凝土中在钢筋腐蚀发生,发展的过程中,其腐蚀电位Ecorr以及等效电路中的Rct和Warburg阻抗等元件的变化特征.  相似文献   

6.
氯离子侵蚀下钢筋在混凝土中腐蚀行为的EIS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应用电化学阻抗谱(EIS)和氯离子探针技术,研究在氯化物侵蚀作用下混凝土中钢筋的腐蚀行为.结果表明,钢筋混凝土体系的阻抗谱中包含两个时间常数,分别对应于界面的双电层和钢筋表面的混凝土保护层.自行研制的氯离子探针可连续、无损地测量钢筋/混凝土界面的氯离子浓度.根据腐蚀反应电阻Rct、Warburg阻抗等元件参数和界面氯离子浓度的变化,讨论了混凝土中钢筋腐蚀发生、发展各阶段界面化学环境及钢筋腐蚀参数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7.
线性极化方法测量混凝土中钢筋的腐蚀速度(英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尝试用线性极化的方法对埋置于混凝土内部的钢筋的腐蚀速度进行测量 .自行设计了一组特殊结构的辅助电极 ,制备了不同尺寸和保护层厚度的混凝土试样 .通过改变辅助电极 ,调整电位的分布 ,使线性极化方法的测量误差降低到腐蚀速度测量允许的误差范围内 .确定了两种适用于混凝土中钢筋腐蚀速度测量的辅助电极 .  相似文献   

8.
唐聿明  张杰  左禹 《电化学》2009,15(2):152
腐蚀电位监测、线性极化和交流阻抗测试等方法研究混凝土中添加萘系减水剂对钢筋腐蚀行为的影响.发现添加萘系减水剂的混凝土,其电阻和极化电阻大幅增加,其中以添加0.2%萘系减水剂的增幅最明显.适量的萘系减水剂有利于改善混凝土的孔隙结构,增强混凝土的密实性和抗渗透性能,从而减缓混凝土的钢筋腐蚀.  相似文献   

9.
应用循环伏安法和现场椭圆偏光法研究了弱碱性介质中铜的腐蚀、钝化过程,并用二组分有效介质模型对光学实验结果进行了拟合。结果表明金属铜在腐蚀达到稳态时其表面氧化膜具有一定的组成和厚度;反应生成的CuO比Cu2O更为致密,因而对基体具有更好的保护作用;CuO的阴极还原过程可能会涉及到还原中间产物Cu^+的岐化反应,该岐化反应的进行有助于铜耐蚀性的提高;CuO的还原可以在小于-0.45V(vs.SCE)的电位范围内与Cu2O的还原同时进行,椭圆偏光实验不仅与电化学和光电化学实验的结果一致,还能定量地确定膜的厚度、折射率等性质;并根据有效介质模型,可以计算得到不同时刻电极表面膜组成的改变;从而为研究电极反应机理提供新的证据。  相似文献   

10.
氯离子对模拟混凝土孔隙液中钢筋腐蚀行为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刘玉  杜荣归  林昌健 《电化学》2005,11(3):333-336
应用动电位扫描法研究钢筋在模拟混凝土孔隙液中的腐蚀电化学行为以及氯离子的影响作用,并根据阳极极化曲线的变化揭示钢筋表面钝化膜的击穿电位及其变化规律,得出当溶液pH值分别为12.50和12.00时,由氯离子侵蚀引起的钢筋局部腐蚀,其钝化膜击穿电位突降的浓度临界值.  相似文献   

11.
刘玉  杜荣归  李彦  林昌健 《分析化学》2006,34(6):825-828
应用扫描微参比电极法,测量钢筋在模拟混凝土孔隙液中的表面微区电位分布;考察在一定pH值时氯离子浓度对溶液中钢筋腐蚀行为的影响。采用逐步逼近法,测试引起钢筋发生点腐蚀的氯离子临界浓度。当溶液pH为12.0时,可以观察到氯离子浓度变化引起钢筋点腐蚀的变化过程,从而确定氯离子浓度临界值为0.04~0.05 mol/L。  相似文献   

12.
应用电化学技术, 结合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测, 研究D-葡萄糖酸钠、钼酸钠和硫脲三组分复合缓蚀剂对模拟混凝土孔隙液中钢筋腐蚀行为的影响及其阻锈作用. 结果表明: 在含3.5% (w) NaCl的模拟混凝土孔隙液中, 复合缓蚀剂具有协同效应, 对钢筋有良好的阻锈作用. 当D-葡萄糖酸钠、钼酸钠和硫脲浓度分别为750、250和500 mg·L-1时, 对钢筋的缓蚀效率可达到94.5%. 应用软硬酸碱(HSAB)理论分析缓蚀机理, 可认为三组分复合缓蚀剂在钢筋表面共同形成保护膜而阻止钢筋的腐蚀.  相似文献   

13.
分别应用电化学阳极氧化法和高温碳酸盐法制备了Ag/AgCl电极和IrO2-pH电极,组成测定Cl^-和pH值的复合探针,用于埋置于钢筋混凝土试样中,原位测定钢筋/混凝土界面或混凝土中的Cl^-和pH值。两种电极的电位分别对介质溶液中Cl^-浓度的对数和pH值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探针的稳定性好,可应用于定量检测试样中钢筋/混凝土界面或混凝土内部的Cl^-和pH值。  相似文献   

14.
炔醇类缓蚀剂对铁在硫酸溶液中保护作用的光电化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含不同缓蚀剂的0.5mol/L H2SO4的电解质溶液中,用光电化学方法研究了氧化铁钝化膜的电子传递过程;缓蚀剂的加入在金属表面形成的沉积膜是非光电化学活性的,基本上对光电流的瞬态性质不造成影响;在硫酸溶液中测得两个明显的光电流峰,其禁带宽度值Eg^dir=3.7eV(对应300nm处的弱峰),Eg^ind=1.95eV(380到500nm范围的强峰),加入不同缓蚀剂后测得Eg^ind值略有减小;测定电位阶跃下发生的电流瞬态引起电荷量的改变,表明在恒定电位下延长钝化时间会减少膜中羟量和水的含量,而缓蚀剂的加入减少了膜中OH^-和H2O的含量,说明缓蚀剂沉积膜与钝化膜之间存在着化学作用,造成了钝化膜表面附近的化学组成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