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003年夏季江南异常高温天气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NECP1948-2003年月平均资料,主要分析了2003年夏季长江流域以南高温天气形成过程的天气特征和物理过程,对比分析了膏藏高压和海温两个异常因子与夏季江南高温发生的关系.结果表明:夏季高层青藏高压的稳定、持续、加强和向东、西的不断扩张,有利于长江流域以南和华南地区产生高温天气,可作为一个异常强信号来预测江南高温干旱短期气候变化;副热带中太平洋和赤道东太平洋关键区在高温发生前一冬季海温有异常加热,尤其是赤道东太平洋地区,说明关键区海温与江南地区高温呈6个月的相关;东亚季风指数与江南夏季地面温度距平呈负相关,即当东亚夏季风偏弱时,长江流域及以南地区,夏季地面温度呈正距平。  相似文献   

2.
以2012年2月下旬至3月上旬浙江省的一次长连阴雨过程为研究对象,利用客观资料对连阴雨形成的环流特征、水汽条件和动力条件进行了研究分析,得到:(1)2012年连阴雨期间乌拉尔山地区的阻高明显偏强,冷空气、南支槽与副高的稳定维持且20 d基本没变,为浙江省形成连阴雨天气提供了必要的环流背景;(2)从孟加拉湾和南海吹来的偏南风为连阴雨的形成提供了充足的水汽条件;(3)动力结构呈低层辐合、高层辐散配置,气流的上升运动和涡度式抽吸作用的强弱在雨势变化中起主导作用,低层辐合区和高空辐散区的强度变化与雨势变化相一致.  相似文献   

3.
利用常规探测资料和逐日模式预报资料分析台州市夏季高温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其短临预报方法,结果表明:(1)台州各地夏季高温日数呈现了一定的年际、地域变化特征.年际变化南部小,中北部大;20世纪50年代以来,台州高温日先减少后增加,夏季高温日存在10~16 a的年际振荡周期,南部洪家、温岭2站90年代后期以来出现明显的2~5 a周期振荡;高温日数由西北向东南递减,极端高温分布总体上由内陆向沿海递减.(2)浙江省气象台数值预报系统平台提供的WRF、NCEP、T639、ECMWF和JAPAN5家模式,以ECMWF和NCEP为最佳;各家模式预报都习惯性偏低,其中最高温预报偏低比最低温预报偏低明显;低温、高温预报应分别根据月份和日照情况调整模式误差.(3)根据模式预报和当日实况气温建立线性回归方程预报当天高温,预报误差较小,即在上午8:00就可较准确地判断当日最高气温.  相似文献   

4.
基于两广地区44个气象站夏季日最高气温资料,运用相关性分析、IDW插值等方法,研究了1960-2015年两广地区夏季高温热浪变化趋势.结果表明:(1)近56 a,两广地区高温日、高温热浪频次、强高温热浪频次均呈增加趋势,其中广东省增长率远高于广西壮族自治区.(2)在空间上,高温日数南部少北部多,由沿海向内陆递增;危害高温日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增;强高温热浪频次自2省交界处向四周递减,且沿海地区较低,内陆较高.(3)在空间变化上,高温日变化率以增加趋势为主,且自桂平-罗定-广宁-罗宁-广州-增城-连平一带向四周递减;危害高温日变化率自罗定-高要-广宁-八步-连州一带向四周递减;广东省高温热浪变化率增加趋势更为明显;强高温热浪变化率由罗定-广宁-连州一线向四周递增.(4)两广高温热浪事件与西藏高原指数、印缅槽强度指数相关性较强,高温热浪事件在广西壮族自治区与广东省具有显著的正相关性.  相似文献   

5.
从1981、1982和1984三年中6月历史天气图发现,长江流域附近24小时大于100毫米以上的降雨区位于高空200hPa南亚高压北缘的气流发散区中。这种气流发散有两种类型:一类是槽后发散型;另一类是槽前发散型。分析得出与这种高空气流发散相联的高空辐散是梅雨锋上雨带形成和暴雨发展的促发因素。诊断判明200hPa的辐散主要由惯性平流风的散度所决定,而850hPa的辐合主要是对流风散度起支配作用。由于惯性平流作用是地转平衡破坏的因素,而垂直运动是流场与质量场调整到地转适应的因素,由此证明,暴雨区中低层的辐合是对高层辐散的响应,也表明暴雨发展的促发因素是高层的辐散。作者也发现,暴雨出现前,高层等压面的高度有明显下降,这是由高空辐散引起空气柱质量的减少所致。本文提议,梅雨发生发展的预报应着眼于梅雨锋云带上空由高空气流发散引起的辐散。  相似文献   

6.
利用NCEP/NCAR再分析资料对2013年6月6~8日发生在浙江地区的暴雨过程进行了分析,从环流背景、湿度场、风场及动力热力等方面研究了该暴雨过程中干侵入的机制和特征,以及对暴雨发生、发展和维持的影响.结果表明,这次暴雨过程是在高空槽和低空低涡的有利形势下配合干冷空气入侵产生的.干侵入主要有2种表现形式: 对流层高层向下的干空气侵入和对流层中层由北向南的干空气侵入.中低层30°N 以北的下沉支向暴雨区输送干冷空气.干侵入对干层的形成和维持有重要作用,干层有利于加强对流的不稳定性,对暴雨的发生和发展有重要作用.暴雨过程中存在明显的锋区,冷空气活动强烈.对湿位涡的分析表明,干侵入对应高层湿位涡的下传.  相似文献   

7.
本文利用文献 〔 7 〕 提出的方法,用等熵面坐标将等压面坐标系中的垂直运动 ω 分解为绝热部分和非绝热部分 . 本文用这个分解分析的方法,研究了第一次全球GARP试验年中非绝热加热对夏季季风爆发的影响 . 分析结果表明 ,在热带地区的垂直运动场中,非绝热加热的影响是主要的 .夏季季风的建立与非绝热加热关系密切 .在夏季风风区,非绝热加热的变化导致夏季季风的建立,并决定季风特性. .  相似文献   

8.
采用动态高压微射流技术处理乳清蛋白溶液,研究其分子量、巯基含量以及二级结构的变化。结果表明:动态高压微射流处理前后的乳清蛋白的分子质量几乎没有发生改变;而其巯基含量及紫外吸收基团的含量随着微射流压力的增大表现为先增后减;红外光谱分析表明动态高压微射流处理后乳清蛋白在3 295.2cm-1处的吸收峰发生红移,1 650cm-1处的吸收峰强度有所降低,说明其二级结构发生了变化,但变化幅度不大。  相似文献   

9.
Al对Ti1-xAlxN涂层高温氧化动力学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不同Al含量的Ti Al热压粉末冶金烧结靶 ,通过多弧离子镀方法制备了Ti1 xAlxN涂层 .用AES等手段研究了涂层的抗高温氧化特性 ,着重研究了不同Al含量涂层的高温氧化动力学 .研究表明 ,一定量Al元素的加入提高了涂层的抗高温氧化温度 ,Ti0 .7Al0 .3 N涂层的抗高温氧化能力最好 ,其最高温度达 80 0℃以上 ;随着涂层中Al含量的不同 ,各涂层的抗高温氧化性能从优到劣依次为 :Ti0 .7Al0 .3 N >Ti0 .5Al0 .5N >Ti0 .93 Al0 .0 7N >TiN .  相似文献   

10.
基于中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据,运用标准差椭圆、平均最邻近分析和核密度估计等多种空间统计方法,对2006,2009,2012和2015年浙江省对美投资民营企业空间分异格局进行测度,并运用地理探测器分析影响民营企业空间分布的地理因子。结果表明:(1)浙江省对美投资的民营企业呈沿标准差椭圆长轴方向集聚和沿短轴方向扩散分布,分布中心呈向西北方移动的态势,且中心始终处于绍兴市境内;(2)最邻近指数一直在减小,企业空间布局集聚特征逐渐加强;(3)高密度核心区主要分布在浙江东北部经济发达区域,以杭州市区、宁波市区、“慈溪-余姚”为核心集中分布,其次是温州市区,其余经济相对落后区域分布较少;(4)浙江省对美投资民营企业空间布局的影响因素呈现从单一因素主导向多因素共同作用的格局,经济发展水平、技术创新能力和外商直接投资水平是影响力最大的因素。  相似文献   

11.
利用1971~2013年永嘉县夏季高温资料,建立高温过程的时间序列,分析了夏季高温天气的气候特征,并对出现危害性高温时的预警指标作了进一步探讨.研究表明:永嘉县夏季高温天气具有显著的局地性特征,且高温多集中在7月中下旬和8月上旬;副热带高压是影响本地夏季高温的主要天气系统,当本站处在副高脊线附近,高空下沉气流明显,低层在暖脊或暖中心附近,中高层为西南(或偏西)气流时,容易出现危害性高温;危害性高温出现时,天况稳定、云量偏少、日照时数较长、能见度较好、风速较小,且以西南风居多.  相似文献   

12.
将1980~2014年浙江省天然能耗氮排放过程分为3个阶段:1980~1990,1991~2000,2001~2014,采用Kaya扩展恒等式并结合LMDIM,研究了1980~2014年浙江省天然能耗氮排放的主要推动因子.并通过分析1980年以来浙江省社会经济发展趋势和排氮量变化特征,定量分析了经济产出、人口规模、能源强度、能源结构和能源替代效应分别在3个阶段的贡献.得到:(1)氮排放增长的首要正影响因子为经济产出,其次为人口规模.(2)改革开放以来,能耗强度的降低抑制了氮排放,能源强度为负效应.(3)能源结构效应和能源替代效应也为负效应,但在第3阶段,二者均由负效应转变为正效应.  相似文献   

13.
综合考虑预报因子的季节特征和时域特征,基于高分辨率数值产品(T639)的二次计算,选取对流有效位能CAPE、K指数、沙氏指数SI等对区域性雷电有较好的指示意义的若干对流参数和物理量,融合消空法和多格点指标叠加法,开发了用于浙江中部金华地区3~9月未来24 h的雷电潜势预报方法,试报效果良好,并且对区域性雷雨大风和冰雹有较好的指示意义,自动化运行后具有重要的业务参考价值.   相似文献   

14.
本文将浙江省水平分布的现状森林植被分常绿阔叶林(以红楠林;甜槠、木荷林;细柄蕈树、青冈、红楠林为代表),常绿,落叶阔叶林(以青冈,麻栎林;苦槠,枫香林;石栎,化香林为代表)及落叶阔叶林(以化香,黄连木、麻栎林;白栎,短柄枹林,枫杨林为代表)并以西天目山,括苍山及龙泉风阳山的森林植被的垂直分布为例,说明浙江省的森林植被的垂直分布. 最后提出,植被的分布,因受人为及小环境的多种因子的影响,不能机械地以当地的大气候条件,作出绝对的界限划分的见解,以及恢复浙江山地植被的的办法.  相似文献   

15.
浙江西部山区珍稀雉类生态学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浙西山区雉类栖息地的植被类型、分布高度存在差异,其主要活动地有季节性变化,并和月降水量相关。黄腹角雉在浙江西部分布于金衢盆地以南,白颈长尾雉、白鹇和勺鸡在浙西山区均有分布。对该山区秋季和春季的雉类密度进行调查,秋季捕获率以勺鸡最高(4.58‰),白颈长尾雉次之(1.42‰),白鹇最低(0.39‰)。春季遇见率勺鸡为0.15只/小时,白鹇为0.175只/小时,白颈长尾雉仅0.063只/小时。白颈长尾雉和白鹇存在正关联的种间关系,而其他雉类间不存在关联。植被群落的演替可导致雉类群落的变化,主要表现在雉类的种类组成和数量的波动等几方面。70年代至80年代浙西雉类资源持续下降。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浙江省2014年2月2次降雪的高低空形势、物理量和雷达回波的诊断分析,以及实况与模式预报的对比,结果表明:2次过程都是冷暖气流交汇产生的降雪,都有充分的水汽和上升运动配合,不同的是第1次过程中低层存在逆温,范围广;第2次过程虽然集中在浙中北地区,但中低层存在切变,降雪强度更强.通过对前期天气形势数值模式与实况的对比,修正模式对影响系统的强度和移动路径的预报偏差.除了常规探测手段,多普勒雷达可以辨识低层急流、切变、冷暖平流以及水汽情况,可以作为探空资料的有力补充.降雪带来的道路结冰对现代城市影响越来越大,对低层温度的预报可以为道路结冰预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普查1951~2012年台风资料,对期间影响浙江台州的台风年月际变化、生成源地及常见影响路径、降水量地理分布特点及不同台风路径的降水量空间分布等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表明:影响台州的台风有较明显的年、月际变化特征;台风生成源地主要集中在3个区域,主要影响路径类型有5种;复杂的地形地貌,导致台风降水量分布差异较大;降水量分布与台风登陆前后的移动路径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8.
本文根据1949-199。年的气象、水文和农业资料,从利弊两方面分析了台风对浙江农业的影响,包括对水情旱情的影响;对秋粮产量的影响,对农作物种植业产值的影响和对农业生态环境的影响.在此基础上,从农业气象角度提出了若干趋利避害的对策.  相似文献   

19.
本文针对浙江省人增地减,土地资源特别是耕地资源十分紧缺,土地的总需求与总供给间矛盾十分突出的现实状况,为使今后全省国民经济得到持续、稳定、协凋的发展,满足人民生活对农副产品需求量不断增长的客观要求,作者提出了缓解上述矛盾的战略性建议:(1)切实保护耕地资源,主攻中、低产田的单产提高,是近、中期内土地资源利用的战略重点,(2)严格控制非农业建设占用耕地,城乡建设用地应走以内涵挖潜为主的道路,(3)开发低丘缓坡地资源,是增加耕地,扩大园地,提高社会曾供给能力的主要方向,(4)丘陵山区应大力提倡林收结合农牧结合,不断提高资源利用率,这是发展节粮型畜牧业的潜力所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