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医院作为应对“非典”“新型冠状病毒疫情”等类似城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主要阵地,其空间分布格局直接影响突发卫生事件的防控速度。为分析医院的空间地理分布特征,借助GIS、SPSS等分析工具,从宏观格局、省域布局等视角对2001—2016年我国医院(不含港、澳、台)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医院建设形成了以中西部地带、东部沿海地带为首的带状增长结构,并呈东高中低西高的整体增长趋势,远西地带和东北地区增速缓慢;呈明显的向行政中心省会城市集聚的特征。(2)中西部地带的医院具有多而不精、大而不强的特点;医院点密度重心随医院等级的提高逐渐向东部地区移动,东西部地区城市的优质医院数量差距较大;三甲医院的空间结构呈单核心状,扎堆现象明显。(3)具有单中心集聚、高区位熵轴线集聚、中区位熵带状集聚、低区位熵成片集聚4种集聚特征。(4)城市户籍人口、建成区面积、固定资产投资以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对医疗资源分布有影响。  相似文献   

2.
基于浙江省第六、七次人口普查数据,使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和空间计量模型分析2010—2020年浙江省县域尺度人口老龄化的空间格局演变及其驱动机制.研究结果发现:(1)浙江省人口老龄化程度整体加深,老龄化空间格局由“团带式”转变为“团点式”,各县级单元之间老龄化存在正向空间相关性,其中低-低集聚区主要分散分布在西南部,零星分布于北部和东部,高-高集聚区主要分布在西部地区,且范围有所增大;(2)以出生率和死亡率为主的人口变化因素是影响浙江省老龄化空间格局的直接原因,教育水平、医疗资源和经济水平等地区社会经济发展差异是根本原因.因此,浙江省应从完善基础设施、优化人口政策等方面应对老龄化社会.  相似文献   

3.
利用1998~2013年中国大陆30个省区外商直接投资(FDI)和入境商务旅游(IBT)的面板数据,基于重力模型和空间错位指数模型研究了二者的空间错位现象、特征及动力机制.结果发现:FDI与IBT存在空间错位且空间错位距离S逐年增加,预测至2018年S将达702.42 km;二者的空间错位具有空间差异性,呈现出一定的地带差异(东部的空间错位态势较中西部更为显著)和省际差异(广东和江苏SMI排名前两位,甘肃和吉林SMI排名后两位);东部的空间错位格局决定了全国的空间错位格局.结合FDI与IBT空间错位的发展趋势,进一步分析了二者空间错位的动力机制,发现:FDI和IBT的属性特征是二者产生空间错位的内驱力,交通的迅速发展是直接动力,东西部的地区差异性是外部动力,政府政策支持是助力.  相似文献   

4.
采用偏离-份额模型,评价区域经济结构优劣和自身竞争力的强弱,说明新疆区域经济发展和衰退的原因,研究改革开放后新疆区域产业结构和区位因素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作用及其类型和空间分布.结果表明,新疆绝大部分区域的经济增长水平低于全疆平均水平;由产业结构特征和区位因素所确定的不同经济发展类型的区域在空间分布上呈相对集聚趋势;接近80%的区域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受区位因素限制,导致经济增长缓慢、充分体现了区位因素对新疆经济发展的阻碍作用;具有较高的发展水平和带头作用的县市都具有明显的产业结构优势,说明在恶劣的区位条件大背景下,合理的产业结构组织是实现经济快速增长的重要驱动因素.  相似文献   

5.
本文首先采用统计分析法对新疆128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类型结构分析,然后运用ArcGIS10.3空间分析工具中的核密度、变异系数等方法,对其空间分布进行研究,最后分析空间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得出以下结果:新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拥有九大类型,以传统音乐、传统技艺和民俗为主,没有传统戏剧.空间分布呈现为以伊犁哈萨克自治州(直属县市)、喀什地区和乌鲁木齐市为主的集聚,区域差异明显;由变异系数得出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离散程度高,无明显集聚.非物质文化遗产空间分布主要受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的影响.自然因素:在湖泊水系上,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多分布在水资源丰富的区域;在地形地貌上,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多分布于平原和盆地周边,总体呈现为绿洲集聚、山区零散分布的格局.人文因素: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多分布在各民族聚居的地区;在旅游资源上,A级旅游景区多的地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数量也多;在人文社会上,新疆非物质文化遗产分布与人口规模有关,与经济水平和区域面积关系不大.  相似文献   

6.
立足新发展阶段,统筹平安和发展,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法治文明城市。以昆明市呈贡区为例,综合运用核密度估计法、犯罪集中度、空间自相关分析、标准差椭圆法等GIS方法,分析2015、2017、2019年的犯罪数量与犯罪危害程度空间分异规律。结果表明:(1)犯罪数量的空间格局以城市核心区集聚为主,高密度和较高密度集聚区主要分布于交通便捷、经济活动频繁、人员密集的老城区、商业中心及大学城周围居住区。犯罪危害程度在空间上形成龙城片区“单核心”的格局并未被打破,且高密度集聚区的空间分布与犯罪数量的空间分布相似,较高密度集聚区相对分散,较低密度集聚区渐呈“散点状”分布。(2)犯罪数量和犯罪危害程度均表现出显著的集中分布和空间集聚格局。二者空间集中差异逐渐加大,犯罪危害日趋集中的态势更强烈;空间集聚差异变化明显。(3)犯罪数量与犯罪危害程度热点区存在明显的空间分布差异,随新区建设的发展,各犯罪热点区逐渐破碎化。犯罪数量与犯罪危害程度热点重合区位于呈贡区中部,沿城市主干道和地铁线路分布;犯罪数量热点区分布于学校、医院及商业中心附近;犯罪危害程度热点区分布于城郊乡镇、城中村、工业园区、物流园区、施工工地等区域。(4)犯罪数量和犯罪危害程度的扩散方向与城市空间扩展方向密切相关,且随城市发展逐渐趋于一致,其中,犯罪危害程度扩散更明显,更易随城市空间结构变化而改变。  相似文献   

7.
浙江海洋企业时空集聚区位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海洋经济日益成为滨海国家和地区经济新的增长点,其主体是海洋企业及其形成的各种群落.基于信用浙江获取2万余家浙江滨海地区海洋企业数据,采用核密度、热点、缓冲区和邻近分析等方法刻画浙江滨海地区海洋企业的结构、空间集聚及其演化,以期从微观视角揭示浙江滨海地区海洋产业集聚-扩散的区位特征,进而诊断浙江海洋经济发展态势,以服务于浙江海洋战略决策.研究结果:(1)通过集聚区位识别发现,浙江省海洋企业总体呈明显的中心集聚和外围分散的空间分布特征,且集聚分布程度较高.其中宁波市三江口、舟山本岛西南部滨海地区、杭州市区为海洋企业分布的核心集聚区,嘉兴市区、温州市区、台州市区、绍兴市区形成了22个次级海洋企业分布集聚区;(2)浙江省不同类型海洋企业的集聚特征存在差异,但均以宁波、舟山、杭州3市区为核心集聚区,其他滨海市形成不同产业的次一级集聚区;(3)浙江省海洋企业表现出明显的区位指向性,即海洋企业多分布于海岸线、工业园、港口、城市中心邻近地.  相似文献   

8.
信息服务业是伴随信息技术广泛应用逐渐兴起的新兴产业, 成为当今中国产业创新发展的重要方向. 文中系统阐释了信息服务业范畴, 厘清了信息服务业的经济地理学研究内容与方法体系. 运用主成分、多元回归、空间相关分析等方法分析浙江省2004年、2008年经济普查数据, 探究浙江信息服务业重点行业空间分布及其影响因素. 研究发现: (1)全省信息服务业重点行业空间分布格局趋于分散; 市域层面沿海及中部地区集聚水平高; 浙北、浙西南以及舟山的集聚水平较低. (2) 影响信息服务业发展因素中,人才、技术、政府支持等最为重要.  相似文献   

9.
基于宁波市海曙区农村低效建设用地调查数据,从农村低效建设用地不同类型出发,运用密度分析、标准差椭圆以及全局空间自相关分析3种方法,定量研究宁波市海曙区农村低效建设用地空间格局特征.结果表明:(1)农村宅基地低效用地呈"三片区,多核心"的分布格局,农村公共管理低效用地呈现"大分散"分布格局,农村经营性低效用地呈现"小集聚,多核心分散"的分布格局,农村其他低效用地高密度区域呈现"串珠式"分布格局.(2)各类农村低效建设用地的分布方向基本为"东北-西南",农村宅基地低效用地与农村公共管理低效用地空间离散程度大,方向性明显.(3)各类农村低效建设用地都表现出全局空间正相关特性,但空间正相关性较弱.在0.7~6 km范围内,各类农村低效建设用地的空间正相关性随着距离的增加而逐渐减弱,不同农村低效建设用地类型的空间自相关性衰减程度不同.  相似文献   

10.
基于浙江省县域单元城市人口数据, 运用位序—规模法则、分形理论、GIS等计量方法从时、空间角度分析浙江省城市规模体系演化特征. 研究结果表明, (1)浙江省城市规模结构总体不断调整优化, 问题在于特大城市、大城市数量稍显不足; (2)浙江省城市规模体系发育经历了小城镇快速发展和大城市加速发展两个阶段, 杭州市的首位度也呈现出下降和上升两个阶段; (3)空间演变上, 沿海和内陆城市区域差异显著; 环杭州湾地区、温台沿海地区、金华—义乌地区日益显现出圈层集聚特性.  相似文献   

11.
运用1990~2015年浙江省6期土地利用数据, 使用扩展速率、扩展强度、分形维数等指标分析浙江省城镇建设用地空间格局. 结果表明 (1)1990~2015年, 浙江省城镇建设用地增长在5个时期呈现“W”趋势, 从不同行政等级来看, 扩展速度的发展趋势具有一致性, 2000~2005年是浙江省不同行政等级的城市城镇用地扩展速度的最快阶段. (2)从扩展强度来看, 浙江省在2000~ 2005年对城镇用地扩展最大, 其他时期基本维持稳定. 地势平缓的城市往往开发强度大, 丘陵地区的城市处于缓慢扩展阶段. (3)浙江省城镇用地空间结构的分形维数和稳定性特征存在波动性. 城镇用地的空间结构特征与城镇用地增长过程和发展阶段具有一定的联系. (4)浙江省城镇用地重心受到地形限制明显. 西南地区受到丘陵地形影响, 重心移动方向大多数与斜长的峡谷平行; 北部平原区域的城镇用地的重心变化往往受到经济等社会因素影响较大. (5)浙江省城镇建设用地空间扩展的影响因素上存在一定规律, 可看出1995年、2010年、2015年主要倾向于社会经济的影响, 在2000年、2005年则倾向于自然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服务贸易正在成为全球自由贸易的重点和焦点, 受疫情影响, 传统服务贸易更面临着转型与重构. 以2020年疫情初期发展阶段为参照, 采用区位熵值法测算浙江省与京、沪、广、深四大城市在三大产业上的发展差异, 以服务业区位熵值对浙江省内10个地级市进行产业空间结构分析. 结果表明: (1)浙江省第三产业发展水平较发达地区仍存在一定差距, 产业数字化为服务贸易转型升级提供新的机遇与挑战. (2)浙北地区数字贸易创新、浙南地区传统服务贸易数字化转型、浙东自由贸易区升级均表现出明显的新兴服务贸易空间集聚态势. (3)疫情后以贸易链衍生策略优化浙江省服务贸易空间结构, 能够为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提供持续健康发展动力.  相似文献   

13.
"城市化、城市现代化,都是一种经济现象,也是一种经济过程",而作为促进经济发展的产业结构调整,则表现出更多的空间特征,随着产业周期的变动,区域结构具有内生性的振荡,如何适时转变便成为一个关键性的课题.以日本为例,探究区域城镇结构变动的内涵.在宏观层次上,分析国际经济环境、产业区位、城市产业集聚动力机制变动所引致的空间变化.在微观层次上,分析公司(企业)的空间组织与效应、产业技术升级与区域城市空间等.  相似文献   

14.
不同空间分辨率的DEM会对地理可照时数模拟结果产生显著影响。为了分析DEM尺度效应对我国不同区域地理可照时数的影响,选取小兴安岭、太行山区、秦岭、青藏高原弧形山区、横断山区和东南丘陵6个实验区,基于3种空间分辨率的DEM和地理可照时数分布式模型,利用GIS的多层面复合分析功能,模拟了典型月份不同空间尺度的地理可照时数,定量分析了典型地形因子与模拟结果的关系,并探讨了DEM尺度效应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我国地理可照时数差异明显,1月、7月及其差异主要受剖面曲率、海拔、纬度、地形阴影和地形起伏度等因子的影响;(2)我国地理可照时数与典型地理和地形因子之间极显著相关,复相关系数在0.610 0~0.804 3,正相关因子为海拔高度和水平曲率,负相关因子为坡度、地形起伏度、剖面曲率和地表粗糙度;(3)不同地形因子的空间尺度效应存在差异,平面曲率和剖面曲率均非常敏感,坡度和地形起伏度次之,海拔、地表粗糙度和地形阴影相对较弱;(4)地理可照时数模拟结果随空间分辨率的减小而增大,1月增幅在8.2%~38.9%,7月增幅在5.9%~17.6%,标准差和冬夏季节差异值均随空间分辨率的减小而减小,空间异质性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15.
以巫山县为研究区域,运用GIS技术,以乡镇和行政村为节点单元,采用公路网密度、乡镇间直达性指数、乡镇内直达性指数、居民点道路临近性、乡镇间节点可达性指数、乡镇内节点可达性指数、干线衔接距离、地形位指数8项指标,引入熵权-TOPSIS模型,综合分析和评价巫山县乡村地区公路网通达性及其空间分布格局。研究表明,各项指标对巫山县乡村公路网的影响程度由高到低为:公路网密度>地形位指数>干线衔接距离>居民点临近性>乡镇内直达性指数>乡镇间节点可达性指数>乡镇内节点可达性指数>乡镇间直达性指数;除中心城区外,各乡镇贴近度为0.170 0>0.831 9,区域差异明显,其中铜鼓最高,当阳最低;整体上,巫山县乡村公路通达性以中等、较好等级为主,通达性空间格局总体以铜鼓、建平、三溪为核往外围扩散,与交通干线骨架吻合度较高,呈现“三核、一环、一域”的空间格局。研究成果对巫山县山区乡村公路网建设和优化有一定的指导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完善了乡村地区公路网通达性分析和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16.
以巫山县为研究区域,运用GIS技术,以乡镇和行政村为节点单元,采用公路网密度、乡镇间直达性指数、乡镇内直达性指数、居民点道路临近性、乡镇间节点可达性指数、乡镇内节点可达性指数、干线衔接距离、地形位指数8项指标,引入熵权-TOPSIS模型,综合分析和评价巫山县乡村地区公路网通达性及其空间分布格局。研究表明,各项指标对巫山县乡村公路网的影响程度由高到低为:公路网密度>地形位指数>干线衔接距离>居民点临近性>乡镇内直达性指数>乡镇间节点可达性指数>乡镇内节点可达性指数>乡镇间直达性指数;除中心城区外,各乡镇贴近度为0.170 0>0.831 9,区域差异明显,其中铜鼓最高,当阳最低;整体上,巫山县乡村公路通达性以中等、较好等级为主,通达性空间格局总体以铜鼓、建平、三溪为核往外围扩散,与交通干线骨架吻合度较高,呈现“三核、一环、一域”的空间格局。研究成果对巫山县山区乡村公路网建设和优化有一定的指导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完善了乡村地区公路网通达性分析和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17.
随着国内区域经济联动的加强,产业布局的调整升级,以及大区域交通条件的改善,我国城市化经济已经进入了一个"全球化-区域化"的新发展时期.东南部欠发达地区的城市化、工业化发展面临着若干重大机遇.通过分析县域城乡空间发展存在的一般性问题和制约因素,提出:东南部欠发达地区的发展应以空间规划作为切入点,通过空间规划与行动集成,将城乡统筹概念落实到县域空间层面上,构建一个综合的发展战略与行动规划.  相似文献   

18.
空间知觉是对物体距离、形状、大小、方位等空间特性的知觉.空间知觉失认的患者往往会出现写字左右颠倒、间架结构处理混乱、对数量关系不易理解等缺陷,从而无法准确地感知物体的各种特性,难以形成良好的推理能力.对ADHD儿童空间知觉的研究目前还存在很大的空缺,虽已有学者将视觉本顿图形测试运用于ADHD儿童的空间知觉研究中,证明了ADHD儿童存在空间认知失认,但这是唯一一项应用于该领域的研究,尚缺乏普遍性.本文通过分析现有的视觉空间研究理论和实验方法,指出今后在ADHD儿童空间知觉研究中还需使用更多的实验方法,使对ADHD患儿在空间知觉失认的研究具有普遍性.笔者将研究内容进行了细化,分别从形状知觉、长度-距离知觉、方位知觉、大小知觉等方面进行具体、深入的论证.  相似文献   

19.
现行常用的金字塔模型构建矢量瓦片方法普遍未考虑空间对象的分布特征,导致同一层级矢量瓦片之间的数据量不均衡,引起瓦片数据加载渲染效率差异和并发一致性问题.为此提出一种顾及要素空间分布特征的稠疏矢量瓦片构建方法.该方法在保证矢量瓦片金字塔模型多分辨率特性的同时,对每一层级中要素数据量大的瓦片进行层次分解,形成了稠疏空间格网,从而实现同一层级矢量瓦片间的数据量相对均衡.实验表明,该方法实现了矢量瓦片访问时的负载均衡,提升了矢量瓦片的加载渲染效率,获得了更好的用户体验.  相似文献   

20.
通过扩散系数(C)、聚集指数(I)、聚集度指标(L)、K值、CA值五种聚集度指标对樱桃虎象甲(Rhynchites auratusScop)卵期的空间格局和抽样技术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樱桃虎象甲卵在林间的分布呈聚集分布.在空间分布型的基础上提出了理论抽样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