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针对商场中央空调的节能控制问题,首先建立了基于空调运行模式、经验值的冷负荷计算模型,给出了4种计算方法,并得出了人体冷负荷和照明电气设备冷负荷值的范围;然后对人流量分布进行合理假设,得出了商场冷负荷的函数表达式,讨论了冷负荷的误差范围,并用最小二乘方法对表达式进行了修正;再根据冷负荷的表达式建立了基于能量需求的空调节能模型,得出了制冷机组的控制策略,并给出了节能效果;最后计算出了基准冷负荷的值以及当商场温度升高1度基准冷负荷的减少比例.  相似文献   

2.
中央空调系统节能设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商场的冷负荷平衡公式,求得商场的平均客流量;利用数据拟合、插值等算法对商场的逐时客流量进行了优化,并建立了以人流量和外部环境温度为变量的商场冷负荷模型;采用模糊控制策略建立了保持商场内部温度稳定的数学模型,可以实现对中央空调系统供冷量的逐时控制;运用微积分原理建立了基准冷负荷的数学模型,为直接基于基准能耗的控制策略提供了可行性依据.  相似文献   

3.
中央空调系统节能控制的全局优化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首先通过分析得出商场内各产热单元的冷负荷,给出商场内总冷负荷关于人流量和商场温度的表达式;然后分别用优化方法和解超定方程方法求出商场内人流量随时间的变化;最后采用全局优化原理对中央空调系统的节能控制进行建模,实现了整个中央空调系统的能耗最小化.  相似文献   

4.
通过分析中央空调系统的工作原理,针对中央空调系统节能设计中的几个关键问题做了探讨和计算.在已有数据欠缺的条件下,通过拟合恢复部分原始数据,利用双目标规划建立了符合维持温度和节能要求的数学模型,基于冷负荷控制算法给出了相应控制策略.  相似文献   

5.
充分考虑了风电并网和负荷预测不确定性,引入净负荷的概念,实现对风电和负荷预测误差发生概率的综合考虑。通过场景概率的研究,以包括确定性成本和随机性成本在内的综合调度成本最小化为目标函数,构建安全经济运行模型。算例分析表明,本文构建的随机安全运行计划模型相比于传统的确定性模型能够更有效地降低系统运行成本,结果同时显示,根据系统容量和负荷需求合理配置风电装机容量,是减少弃风量、提高供电可靠性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6.
校车安排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如何安排校车运行使得教师和工作人员尽量满意的问题.首先建立动态规划模型和选址规划模型,求出合理站点位置及其总距离.然后用归一法定义满意度与距离的函数关系,考虑各区域人数,建立选址规划模型.得到合理站点位置和总满意度.之后建立双目标非线性规划模型,利用量纲分析法给出权重,以此求出合理乘车位置和满意度.最后对问题进行推...  相似文献   

7.
主要研究了单/多列车运行优化控制问题.首先建立了面向节能的单列车能耗优化模型,采用节能控制策略对模型进行求解,得出节能运行的速度距离曲线;其次对多列车多区段的节能运行进行优化控制设计,以再生能量利用最大化为目标,分别建立多列车能耗优化通用模型和高峰/非高峰情形下优化模型,利用模拟退火算法求解模型,得出使总能耗最低的列车运行方案;最后针对晚点情况下追踪运行的多列车运行优化控制问题,分别建立随机和非随机晚点情况下实时控制模型,求解得到耗能最少的列车运行曲线.  相似文献   

8.
空调冷热源方案评选数学模型的建立及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空调冷热源设计的实际需要出发 ,建立了层次分析法数学模型作为方案评选依据 ,并采用了一种构造良好一致性判断矩阵的新建模方法 ,以保证所建立的数学模型具有较强的工程实用性 ,更有利于在计算机上实现 .使用该模型对某大厦中央空调系统冷热源设计的具体实例进行了计算 ,得出了合理的结论  相似文献   

9.
研究的是以能耗最低为目标的单、多列车优化调控方案问题.首先根据列车运行的各个阶段的分析,构建以运行能耗最低为目标的非线性规划模型,采用逐步迭代算法进行求解,得到的最佳运行模式为无惰行运行,相应的最小能耗为12.47kwh.对于无高峰期的多列车节能运行控制问题,建立了以回收能量最多为目标的0-1非线性规划模型,得到发车间隔为578.86s、575.59s和760.89s,并以此规律循环33轮的发车间隔时间表,使得能量回收最大为250.57kwh,回收率为19.66%.对于存在早晚高峰的情形,建立了以回收能量最多为目标的5阶段0.1非线性规划模型,求出了全天的最优发车方案.  相似文献   

10.
主要研究了以节能为目标的单/多列车优化控制问题.对于单列车,建立了以最小化牵引耗能为目标的优化控制模型.采用了逐步修正法对模型进行求解,计算结果表明每公里牵引耗能仅为7.8 kWh.对于多列车,建立了以停车时间为决策变量,最大化再生能量利用为目标的多列车优化控制模型,并采用遗传算法进行了求解.计算结果表明,模型能够节省大约25%-30%的牵引耗能.最后对实际运行中可能出现的延误,给出相应的调整策略,并对其进行了蒙特卡罗模拟.  相似文献   

11.
在详细分析线性流量阀工作原理的基础上,应用平面解析几何、微积分等相关概念,给出了不存在呈严格线性的流量阀的数学论证.在设计近似线性流量阀时,首先构造了"线性误差函数"用以刻画"过流面积"与角度之间的线性误差.之后在分析内孔为对称直线、对称1/2次曲线的基础上,设计出内孔为倒"S"形内孔曲线图,通过最小化线性误差函数,得到内孔曲线的最佳参数.最后针对外孔有磨损时,给出了设计方案.  相似文献   

12.
以《福建省工程招标代理机构信用等级评定暂行办法》、《黑龙江省工程招标代理机构信用评价暂行办法》等为依据,建立了招标代理机构绩效考核的三级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AHP法确定绩效考核指标的主观权重值.然后,利用信息熵理论与模糊数学建立了熵权优化的绩效考核模糊综合评价模型.最后进行实例计算与分析,表明用此方法对招标代理机构进行绩效考核是科学的、合理可行的.通过将招标代理机构的收入与绩效考核结果挂钩,有利于促进其规范招标代理行为、提高服务质量.  相似文献   

13.
卡托普利缓释片释放过程的灰色数学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用灰色理论研究卡托普利缓释片的体外释放过程.方法:采用羧甲基纤维素钠为骨架材料制备缓释片,通过体外释放试验,根据灰色数学模型,预测卡托普利缓释片的体外释放过程.结果:预测值与实测值的平均绝对误差E为0.532,平均相对误差为1.059%.结论:为卡托普利缓释片的临床合理化用药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在用"索洛余值法"估计技术进步贡献率研究的基础上,将多项式分布滞后模型和半参数回归模型引入"索洛方程",对"索洛余值法"估计进行改进,避免前提假设未得到满足而直接对参数进行估计,并以山西省为例进行实证分析.  相似文献   

15.
"追捧效应"、"市场锁定"一直是电信产业技术选择的奇特现象,突发性的变化后是持续性的稳定,电信技术市场突发性的变革令传统经济分析难以找到解释的途径.系统理论的最新研究成果同时表明,以均衡分析研究经济是不足以反映客观现实的.电信技术的迅猛发展,动态化特征加剧,更使均衡分析没有用武之地.以系统论的观点分析电信产业技术的市场化突变是本文的主要内容.通过建构电信技术选择管制的突变模型,得出电信技术选择突变产生的系统条件.  相似文献   

16.
有关自然数方幂和公式系数的一个新的递推公式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研究了自然数方幂和的表示公式 ,给出了其系数的一个递推关系式 ,利用递推公式很容易得到幂和的各项系数 ,为计算机解题提供了依据 .  相似文献   

17.
西部开发中能源配置模型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开发西部丰富的能源资源,解决东部地区能源紧缺的矛盾,是东西部经济合作、优势互补、东西联动双赢战略研究的一项重要课题.在国家投资主体和市场经济条件下,以能源消费效益最大为目标,建立了基于边际效益均衡的能源空间配置优化模型;兼顾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的能源部门配置优化模型.结果显示,各地区、部门要获得更多的能源,就必须提高能源的使用效率,提高能源消费的边际效益,降低污染排放水平.  相似文献   

18.
主要通过建立组合优化的模型,将原问题等价为一个TSP问题,运用遗传算法来求解.问题一:以到达场列车解体次序为决策变量,车辆"中时"最小为目标,分阶段建立组合优化模型;问题二:在问题一的基础上将含有军用车辆的列车和含有去向目的站点S1车辆的列车优先考虑解体,得到解编方案;问题三,将待解编列车的范围向后延伸2小时;问题四,将到达场列车中去向目的站点S1和S2以远的车辆分别排在目的站点E 3和E 4以南之间;问题五,由于编组完成的列车都能及时发出,当排完前一时段留下的车辆后,对于当前时段到达的列车采用随到随解策略进行解编;问题六,给出改进编组调度方案的建议和意见.  相似文献   

19.
网络概率模型的建立与特征量概率公式的推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网络系统状态的设置,建立起该系统网络可靠性概率模型.按再生过程给出可靠性特征量tw的初步估计式,通过定理进一步推证出tw的概率估计与极限分布公式.并在两种条件下论证故障概率θ(1θ和θ2)的估计公式,又以两种极限监理情况为例分别对θ进行双侧估计,给出该估计的上下限.同时在两种条件下分别提出可靠性特征量twk(tw′k,t″wk)概率估计的极限定理.最后评价了网络系统概率估算的主要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