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吡啶-2,6-二羧酸作为配体,在水热条件下合成了一种新的钴配合物:[Co(Hpdc)(bpy)Cl]·C2H5OH(H2pdc=吡啶-2,6-二羧酸,bpy=2,2′-联吡啶),并对其进行了红外和X射线单晶衍射表征。为了深入揭示该配合物的电子结构,采用密度泛函理论来研究其电荷分布、静电势、前沿分子轨道以及在溶液条件下的相关电子性能。我们采用溴化噻唑蓝四氮唑(MTT)法测试了该配合物对慢性粒细胞白血病(K562)和食管癌(OE-19)细胞的抗肿瘤活性,其IC50值仅为(0.22±0.05)μg·mL^-1和(0.82±0.16)μg·mL^-1(即(0.48±0.11)μmol·L^-1和(1.77±0.35)μmol·L^-1),表明该化合物对这2种癌细胞系具有较强的细胞毒性。  相似文献   

2.
在水热条件下以吡啶-2,6-二羧酸和哌嗪作为配体合成了一种新的镨(Ⅲ)配合物:(H_2pipz)_(1.5)[Pr(pdc)_3]·7H_2O(1,pdc~(2-)=吡啶-2,6-二羧酸根;pipz=哌嗪),并借助红外光谱、元素分析和X射线单晶衍射对其进行了结构表征,进而采用密度泛函理论(DFT)方法探究了配合物1的基本结构单元的电子结构。此外,抗肿瘤实验表明配合物1对K562(IC_(50)=(61.3±10.20)μg·mL~(-1))和OE-19细胞(IC_(50(=(15.9±3.24)μg·mL~(-1))均表现出较强的细胞毒性,尤其是对OE-19细胞具有更强的抑制效果。  相似文献   

3.
通过回流冷凝法和低温固相法制备了5种稀土、钨酸、1,3-二苯基-4-吡唑甲醛缩异烟肼三元配合物,并通过元素分析,摩尔电导,IR,UV,TG-DTA,TC-ICP,XPS等对其结构和化学组成进行表征,确定其化学组成Na[RE(HL)(WO4)2]·6H2O(HL:1,3-二苯基-4-吡唑甲醛缩异烟肼).采用MTT比色法研究了配合物对K562肿瘤细胞的细胞毒性,结果表明:三元配合物的IC50在25μg/mL左右,并进行了形态学观察.流式细胞术结果表明:配合物对癌细胞最佳凋亡浓度为12.5μg/mL,细胞被配合物阻滞在S期,抑制了细胞的有丝分裂过程.  相似文献   

4.
合成了两种吲哚醌类Schiff碱配体及其过渡金属Cu(Ⅱ)、Zn(Ⅱ)、Mn(Ⅱ)、Co(Ⅱ)、Ni(Ⅱ)的配合物,并用电子光谱、红外光谱、1H NMR加以表征。采用MTT比色法测定了配合物的体外抗肿瘤活性。经电子光谱、红外光谱、1H NMR所研究的结构与所预测的基本一致,并获得了L1·Zn、L2·Cu、L2·Zn、L2·Mn、L2·Co、L2·Ni等配合物的体外抗肿瘤活性测试结果。L1·Zn配合物对肺癌细胞SPCA-1、舌癌细胞Tb、胃癌细胞MGC以及白血病细胞K562的抑制作用较弱,吲哚醌单Schiff碱配体及金属Zn均可能是导致L1.Zn配合物抗肿瘤活性较弱的因素。L2的配合物对癌细胞都有一定的杀伤作用,尤其是Cu(II)的配合物,其对这几种细胞的抑制作用明显好于其他配合物。  相似文献   

5.
汤昆  徐俊  付丽娜  贾春辉  张付利 《化学通报》2012,(11):1036-1039
合成了2-吡啶甲醛缩苯二胺双席夫碱Zn(Ⅱ)配合物,通过元素分析和IR对配合物进行了表征。采用MTT法评价配合物体外抗肿瘤细胞增殖活性,通过光谱法和粘度测定法研究生理pH条件下Zn(Ⅱ)配合物与DNA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2-吡啶甲醛缩苯二胺双席夫碱Zn(Ⅱ)配合物对人白血病细胞(K-562)、人肝癌细胞(SMMC-7721)、人乳腺癌细胞(MCF-7)均有较强的体外抗肿瘤细胞增殖活性,配合物以部分插入方式与DNA结合。  相似文献   

6.
合成了三种2, 6-双(N-乙基苯并咪唑)吡啶炔基铂(Ⅱ)配合物(2-4),其中配合物2的炔基配体为抗癌药物埃罗替尼.利用紫外-可见(UV-Vis)吸收光谱,圆二色(CD)光谱,荧光共振能量转移(FRET)等方法研究了铂(Ⅱ)配合物与人体端粒(Hetelo)和c-myc原癌基因(c-myc)G-四链体的相互作用.实验结果表明,所合成的铂配合物与G-四链体具有较强的相互作用(Ka > 106 L·mol-1),在无碱金属离子存在条件下能诱导G-四链体的形成.含苯乙炔基团的配合物2、3能使c-myc G-四链体的熔解温度上升24 ℃以上,而含丙炔基团的铂配合物4仅使c-mycG-四链体的熔解温度升高9.0 ℃,表明炔基结构对铂(Ⅱ)配合物与G-四连体的作用有较大影响.配合物2对人肺癌细胞A549的细胞毒性明显高于埃罗替尼及其他两种配合物3、4.  相似文献   

7.
替莫唑胺是临床上治疗胶质瘤的一线药物。我们将替莫唑胺进行化学修饰,作为配体引入到四价铂配合物中,合成了2种新型四价铂配合物P1T和P2T,并利用核磁共振氢谱及碳谱对其进行了基础表征。研究结果表明,配合物具有良好的脂溶性和较快的水解速率。进一步使用MTT法、流式细胞术、共聚焦成像及蛋白免疫印迹法对P1T和P2T的抗肿瘤活性及诱导肿瘤细胞死亡机制进行了深入的探究。结果发现,配合物P1T和P2T对胶质瘤细胞株A261表现出了较高的细胞毒性,而对正常神经细胞HT-22毒性较小,表现出了较好的细胞选择性。流式细胞术揭示配合物P1T和P2T将细胞周期阻滞在G2/M期,导致DNA损伤,最终诱导肿瘤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8.
设计合成了系列吖啶-多胺类衍生物(ACP1~ACP6), 并通过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染色法研究了化合物对K562(人白血病细胞)、 A549(人肺癌细胞)和Hela(人宫颈癌细胞)细胞株的体外抗肿瘤活性. 结果显示, 化合物对肿瘤细胞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尤其是化合物ACP2的抗肿瘤活性优于阳性对照顺铂. 通过UV-Vis光谱、 荧光光谱、 圆二色谱和热变性实验研究了合成化合物与小牛胸腺DNA(Ct-DNA)的键合作用. 结果表明, 三乙烯四胺修饰的化合物ACP2具有较好的抗肿瘤活性, 与DNA分子具有较强的结合能力.  相似文献   

9.
本工作设计合成了6种新型氨·环己胺·羧酸根合铂!类配合物[Pt(NH3)(NH2)X2](a ̄f){其中,X=CH3COO-(乙酸根),CH2ClCOO-(氯乙酸根),C6H5-COO-(苯甲酸根),p-CH3O-C6H4-COO-(对甲氧基苯甲酸根),p-CH3-C6H4-COO-(对甲基苯甲酸根),p-NO2-C6H4-COO-(对硝基苯甲酸根)}。通过元素分析、摩尔电导、红外光谱、紫外光谱和1H核磁共振谱对配合物进行了表征。通过MTT法研究了配合物的体外抗肿瘤活性,通过流式细胞仪以及等离子体质谱研究了配合物对细胞周期的影响以及与细胞DNA的键合量;体外抗肿瘤活性测试表明,配合物(c ̄f)对EJ和HL-602种肿瘤细胞表现出好的活性,而且配合物(c),(d)和(e)对EJ和HL-602种肿瘤细胞的活性高于临床用药顺铂;配合物(a ̄f)对MCF-7、HCT-8和BGC-8233种肿瘤细胞的活性低于顺铂;它们能阻止HL-60和EJ细胞G2 M→G1期的进行;配合物(a ̄f)与HL-60和EJ细胞的DNA键合量从大到小的顺序为:c>d>e>cisplatin>f>a>b。  相似文献   

10.
铂类抗肿瘤药物是临床上使用广泛的化疗药物,具有近40年的研究和使用历史.本文对临床上使用和处于临床研究中的铂类药物进行了简单介绍,总结了进入临床研究阶段被淘汰的铂类药物,针对目前铂类药物所处形势重点介绍了新一代铂类药物的设计开发方法.新一代铂类药物包括修饰和改进的经典构型的Pt(II)配合物、反式Pt(II)配合物、药物前体Pt(IV)配合物、单功能铂配合物、配位饱和的铂配合物和多核铂配合物等.通过列举最新研究成果,分析药物作用机制,提出铂类药物的设计开发方法,让读者了解铂类抗肿瘤药物的发展历程和未来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1.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顺铂作为抗肿瘤药物在临床上的广泛使用,使无机过渡金属配合物的抗肿瘤活性成为生物医药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随后研究者在数千个铂系金属配合物中又筛选出了毒性相对较低的广谱抗肿瘤药物卡铂和环硫铂[1].但是临床上化疗药物的疗效、毒副作用和肿瘤细胞的耐药性等问题仍是生物医药领域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之一.钌和钌配合物在生物体内易于吸收和代谢,属于低毒性的化合物;而且钌配合物具有与铂配合物相似的分子结构,能够以插入方式、沟结合方式和静电作用方式与DNA分子交联,干扰核酸的生物功能.国际上已普遍认为,钌配合物将成为最有前途的抗肿瘤药物之一[2].  相似文献   

12.
建立了一种基于超高效液相色谱-离子阱-飞行时间质谱(UPLC-IT-TOF MS)联用的非靶标代谢组学方法,研究了人慢性髓系白血病细胞及其阿霉素耐药细胞(K562和K562-ADM)之间的代谢物差异。考察了细胞破碎方法、提取溶剂体系和溶剂体积对细胞代谢物提取效果的影响,实验发现采用超声破碎法,以800μL的80%甲醇提取时可得到较多的代谢特征峰,方法重复性和稳定性较高。将建立的方法应用于K562及K562-ADM细胞的代谢组差异研究,对所得数据进行主成分分析(PCA)和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OPLS-DA)。结果显示2种细胞的代谢特征存在显著差异,并发现40个对分类有显著贡献的代谢物,差异代谢物主要参与氨基酸代谢、鞘脂代谢、嘌呤代谢和嘧啶代谢等通路。该方法可用于K562和K562-ADM细胞的代谢组差异研究,可望为白血病细胞耐药性的代谢组学研究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3.
郑梅花  甘莹  谢松强  王超杰  赵瑾 《有机化学》2009,29(9):1445-1449
设计合成了4个8-黄酮甲基哌嗪和4个8-黄酮甲基多聚异戊二烯哌嗪类化合物, 产物结构均经1H NMR, ESI-MS和元素分析确认. 使用MTT法测试了8个化合物对Bel-7402 (人肝癌细胞)和K562(白血病细胞)两种肿瘤细胞的体外抗肿瘤活性. 结果表明哌嗪单黄酮和双黄酮体外生理活性并不理想, 但在黄酮骨架上引入多聚异戊二烯哌嗪基后的产物对K562细胞表现出比N,N-二(8-黄酮甲基)香叶基胺(1)更好的体外抗肿瘤活性.  相似文献   

14.
设计合成7个蒽醌-多胺缀合物,化合物结构经1H NMR,APCI-MS和元素分析确认.利用MTT(噻唑蓝)法测试7个目标化合物对K562,HepG2,MB231,Hela,HCT-116五种肿瘤细胞的体外细胞毒性,结果表明所合成的化合物对测肿瘤细胞均具有明显的生长抑制作用.DNA结合实验表明11b和14c以嵌入方式作用于DNA,使鲱鱼精DNA-EB体系的荧光产生猝灭现象.  相似文献   

15.
盖爽爽  江名 《化学通报》2018,81(3):253-257
Cu(II)配合物很有可能成为下一代的抗肿瘤药物。本文以2-氨基-5-氯苯酚和2-喹啉甲醛合成的席夫碱作为配体,与Cu(II)络合形成配合物1。分别对配合物1和其与人血清白蛋白(HSA)的复合物HSA-1进行体外抗肿瘤测试,发现HSA能提高配合物1的抗肿瘤活性,并降低了对正常细胞的毒性。通过线粒体膜电位等实验,可以推断出配合物1是通过线粒体通路诱导癌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16.
β-氢醌-四(对羟基苯基)卟啉的合成及其抗肿瘤活性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合成并初步研究了新型β-取代卟啉光敏剂2-氢醌-5,10,15,20-四(4-羟基苯基)卟啉锌(II)(Zn(II)P)、2-氢醌-5,10,15,20-四(4-羟基苯基)卟啉铜(II)(Cu(II)P)的抗肿瘤活性。结果表明,2-氢醌-5,10,15,20-四(4-羟基苯基)卟啉锌(II)的合成总产率60%,该光敏剂对慢性骨髓性白血病肿瘤细胞(K562)具有很好的光敏毒性,Zn(II)P的浓度为320mmol/L时,就能抑制90%以上的白血病肿瘤细胞的生长。  相似文献   

17.
在制得三个前体配合物 cis-Pt(CH3NH2 ) 2 I2 、[Pt(CH3NH2 ) I2 ]2 和 cis-Pt(NH3) (CH3NH2 ) I2 的基础上 ,成功地获得一种新的混胺丙二酸合铂 ( )类配合物 (NH3) (CH3NH2 ) Pt[(O2 C) 2 CH2 ]· 0 .5 H2 O。用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紫外光谱、氢核磁共振谱及摩尔电导等方法对其进行了性质表征 ,通过 Dicvol91指标化程序对配合物的 X射线粉末图进行了指标化 ,确定该晶本属单斜晶系 ,晶胞参数 :a=8.744 0 ,b=1 1 .5 90 2 ,c=4.40 96 ,β=96.2 3 3°,z=2。同时采用 MTT法测定了配合物对人的三种白血病细胞 HL-60、K5 62和 U93 7的抗癌活性。  相似文献   

18.
合成了2个相似的多吡啶类双核镍配合物[Ni_2(L)_2Cl_2](ClO_4)_2·3H_2O (1)和[Ni_2(L)_2Cl_2](PF_6)_2 (2)(L=N,N-bis(pyridin-2-ylmethyl)-4-(4-((pyridin-2-ylmethyl)amino)benzyl)aniline),通过X射线单晶衍射对其结构进行测定并解析,并利用元素分析、红外光谱对其进行表征。另外,通过噻唑蓝(MTT)比色法检验了 2个配合物对HeLa细胞、BGC-823细胞、NCI-H460细胞以及HepG-2细胞的体外毒性作用,结果表明2个配合物均对NCI-H460细胞表现出良好的毒性作用,IC_(50)值分别为(26.0±2.2)μmol·L~(-1)(1)和(31.3±2.7) μmol·L-~1 (2)。进一步通过Hoechst 33342染色、活性氧水平检测、线粒体膜电位的测定和分析探究了配合物1的抗肿瘤作用机制,结果表明,该配合物可能通过线粒体途径来诱导细胞凋亡从而对癌细胞产生致死作用。  相似文献   

19.
本文合成了9种含有由天然D(+)-樟脑衍生的1R,3S-1,2,2-三甲基-1,3-环戊二胺(A)为配体的铂(Ⅱ)配合物[Pt(Ⅱ)AX]{其中,X=(CH2)3C(COO-)2(1,1-环丁烷二羧酸根),2CH3OCH2COO-,2CH3CH2OCH2COO-,2CH3(CH2)3OCH2COO-,[OCH(CH3)COO]2-(乳酸根),(OCH2COO)2-(乙醇酸根),2CH3OCH2CH2OCH2OO-,2CH3CH2OCH2CH2OCH2COO-和2CH3(CH2)3OCH2CH2OCH2COO-).通过元素分析、热重分析、红外光谱、1H核磁共振谱和电喷雾质谱等对配合物进行了表征.体外生物活性测试表明,部分配合物对A549人肺癌细胞和HCT-116人结肠癌细胞具有较强的抗肿瘤活性.  相似文献   

20.
以萘普生(NPX)为前体,分别与芳基钌(Ru)、锇(Os)及铱(Ir)二聚体反应制备了3个单核配合物[Ru(η6-p-cymene)(NPX-bpy) Cl]Cl (1),[Os (η6-p-cymene)(NPX-bpy) Cl]Cl (2)和[Ir(η5-Cp*)·(NPX-bpy) Cl]Cl(3)。利用元素分析、电喷雾质谱和核磁共振波谱对3个配合物的组成和结构进行了表征,并研究了其细胞毒性。结果表明,3个配合物对几种肿瘤细胞株均无毒性(IC50>100μmol/L),仅配合物1对NB-4细胞有中等程度的毒性(IC50=45. 2μmol/L),且毒性大于配合物2和3,这可能与配合物1在细胞核内具有更高的富集量有关。此外,3个配合物均可有效抑制COX-2的表达,保留了萘普生的抗炎性质,实现了金属配合物抗癌及抗炎的多功能化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