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芳香性质子规则:定义和单环体系的芳香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树坤 《化学通报》1991,(10):44-46
芳香性 Hückel 规则最初表述为“平面、单环、含(4n+2)π电子的共轭体系具芳香性”。首先,(4n十2)π电子数条件的必要性通过 Hückel 分子轨道理论可获得满意的解释,也获得大量实验证实。但是却不能用来解  相似文献   

2.
芳香性的PMO判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芳香性的判据”一文讨论了芳香性的几个判据。实际上,“二倍规则”(通常称之为闭壳层电子结构)和单电子共振能规则是(4N 2)规则的理论阐述,即说明了为什么具有(4N  相似文献   

3.
全充满、半充满态稳定性实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无机化学和结构化学教学中,对于多电子原子中电子填充规则,除遵循保里不相容原理、能量最低原理和洪特规则外,通常对不符合轨道填充顺序的填充,如铬(Cr)原子的结构不是3d~44S~2而是3d~54S~1;铜(Cu)原子的结构不是3d~94S~2而是3d~(10)4S~1(还有许多其他实例,如钼(Mo)、银(Ag)、金(Au)、钆(Gd)、锔(Cm)、钯(Pd)等)常归纳为一条“半充满、全充满态比较稳定”的规则。但对其稳定性内在物  相似文献   

4.
刘建源  陆宗鹏 《分析化学》1993,21(9):1022-1027
本文研究了鸟瞟呤(Gua)和次黄嘌呤(Hxa)铜络合物在悬汞电极(HMDE)上的吸附作用和电极反应机理,溶液中形成的1:1络合物有强烈吸附性,通过分子结构的比较,推断出Cu~(2+)与Gua和Hxa的咪唑环N(7)和外环氧O(6)原子结合形成封闭的五元环。嘌呤环的π-电子有使分子呈平面吸附的趋势,但是Gua络合物分子优先取“倾斜”定向;随着表面吸附浓度增加,Hxa络合物分子存在从“平面”向“垂直”的再定向作用。本文测定了单层吸附浓度、包含的电量和每个分子占据的面积。络合物吸附得到S形等温线,它与Frumkin吸附等温线接近。本文还列出有关吸附参数B、a、△G_A~O和θ~*的计算结果。  相似文献   

5.
采用B3LYP/def2-TZVP优化和在耦合簇方法(CCSD)单点水平下, 将$B_{6}S^{n}_{5}$ (n=0, +1, +2)作为基础结构研究证实了S原子对于形成B平面多配位结构具有良好的作用. 研究发现, $B_{6}S^{n}_{5}$ (n=0, +1, +2) 3种价态下最稳定和次稳定结构均为纯平面结构, 仅在不同电子数下两者的能量次序发生改变. 中性的B6S5因满足18电子规则其最稳定结构具有D5h对称性, 且中心B为平面五配位. 在$B_{6}S^{+}_{5}$和$B_{6}S^{2+}_{5}$中, 其17电子和16电子时的最稳定结构中的所有B均为平面四配位. 18电子的B6S5更为稳定.  相似文献   

6.
环辛四烯为一不平面分子,一般相信,理论中的平面环辛四烯需要将一对不成对电子填入两个简并不成键轨道,因而引起之伪扬-泰勒效应,可使带 D_(8h)对称性之平面环辛四烯非平面化而成“船”形的结构。本文简单介绍加减电子法、带张力环稠合法、键长缩短法和金属螫合法四种可使不平面之环辛四烯成为平面方法。然而,随有机合成方法之不断进展,在将来可能出现更多改变环辛四烯不平面结构的方法。我们在此文章提出化合物98即为一个可使环辛四烯成为平面的例子。98之合成将成为有机合成化学家的一个新的挑战。  相似文献   

7.
用CNDO/2法计算了二[2-(邻羟苄叉胺基)酚]二(Ⅱ)铁双核铁(Ⅱ)配合物分子片模型的电子结构,研究了该配合物中平面结构单元与结晶水的相互作用。几何结构优化结果表明,结晶水与平面结构单元之间存在3种可能相对取向,“伞式”模型最稳定;这3种相互作用导致体系能级移动,并出现新的能级结构;从原子定域态密度分析看到,这种定域相互作用主要在结晶水分子和平面结构单元中的氧原子之间,具有最近邻相互作用的特征。  相似文献   

8.
原子中的电子其电子云常有节面(Is 电子云除外)。例如处于2p_x 态的电子其电子云被 yz 平面分为两块,在 yz 平面上电子出现的几率为零,即 yz 平面为节面。于是常被提出下列问题:既然在节面上电子出现的几率为零,那么电子是怎样从一块电子云跑到另一块去的?对这个问题有各种不同回答。例如(1)有人认为这问题的提法本身就是欠妥的,也就是说这样的问题只能在经典力学中提出而不应在量子力学中提出;(2)另有人认为由于电子本身是有体积的,所  相似文献   

9.
采用密度泛函方法研究了含有平面六配位碳(PhC)和平面六配位氮(PhN)的第二和第三过渡系金属夹心化合物(B6X)2M(X=C, N; M=Ru, Rh, Pd, Os, Ir, Pt)的几何结构和电子性质. 具有6个π电子的B6C2-及B6N- 结构单元体是ⅧB 族过渡金属的良好配体, 它们与过渡金属中心M形成符合18 电子规则的交错型夹心化合物D6d(B6X)2M, 其中PhC(或 PhN) 与M共线, 形成体系的六重对称轴. 具有近似单位负电荷的非金属中心X满足八隅律规则, 其Wiberg键级约为WBIPhC≈4 及WBIPhN≈3.  相似文献   

10.
在结构化学的教学中,常常要讨论二硼烷(B2H6)等“缺电子分子”的几何结构和化学键的性质.二硼烷的几何结构已早有定论,因为无论是它的化学性质,还是包括电子衍射、核磁共振、X-射线在内的广泛物理化学研究,都表明两个硼原子与四个端氢原子共平面,另外两个氢原子在平面的上下(如图所示).而且,该分子结构中存在三中心双电子化学键也为大家普遍接受.然而,关于B2H6分子中三中心化学键的解释在教科书中却各持己见,甚至同一本书中有两种不同的观点[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