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5-(对-β-D-葡萄糖氨基苯基)-10,15,20-三苯基卟啉的合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崔玉民  李早英 《合成化学》2006,14(4):408-409,412
以1-溴-2,3,4,6-O-乙酰基-β-D-葡萄糖和5-(对-氨基苯基)-10,15,20-三苯基卟啉为原料,制备了5-(对-β-D-葡萄糖氨基苯基)-10,15,20-三苯基卟啉,其结构经UV,1H NMR,IR及元素分析表征。  相似文献   

2.
利用氧化石墨烯(GO)、PtCl62-、AuCl4-作为前驱体,在-0.4 V条件下,采用一步电化学还原法对GO和金属前驱体进行同时还原,成功制备了花瓣状的Pt-Au-GO纳米结构;同时利用伏安法研究了该催化剂对葡萄糖氧化的电催化性能,结果表明,此纳米结构对葡萄糖氧化反应表现出很好的电催化性能;据此构建了无酶葡萄糖传感器,该传感器在较低的电位下(-0.1 V)对葡萄糖的线性检测范围为1.0~25.0 mmol/L,响应灵敏度为26.3μA cm-2(mmol/L)-1,检出限为4.0μmol/L(S/N=3),且传感器具有很好的重现性、稳定性和选择性,可用于实际样品的分析检测。  相似文献   

3.
王智聪  沙跃兵  余笑波  梁月荣 《色谱》2015,33(9):974-980
采用ACQUITY UPLC HSS T3色谱柱,以含0.1%(v/v)甲酸的乙腈-水为流动相,梯度洗脱,建立了超高效液相色谱-二极管阵列检测-串联质谱(UPLC-PDA-MS/MS)联用技术测定茶叶中黄酮醇糖苷类化合物的方法。结合色谱保留时间、紫外光谱、一级和二级质谱参数等信息,在绿茶和红茶中共识别了15种黄酮醇糖苷类化合物,包括3种杨梅素糖苷、6种槲皮素糖苷和6种山柰素糖苷类化合物。定量分析中采用串联四极杆质谱检测,以槲皮素-3-葡萄糖-鼠李糖二糖糖苷(Q-GRh)为标准品,其他黄酮醇糖苷进行相对定量。结果表明,绿茶和红茶中黄酮醇糖苷类化合物的含量和分布差异显著,绿茶中的黄酮醇糖苷总量是红茶的1.7倍,绿茶中的黄酮醇糖苷主要以杨梅素-3-半乳糖糖苷(M-Ga)、杨梅素-3-葡萄糖糖苷(M-G)、槲皮素-3-葡萄糖-鼠李糖-葡萄糖三糖糖苷(Q-GaRhG)、槲皮素-3-半乳糖-鼠李糖-葡萄糖三糖糖苷(Q-GRhG)、山柰素-3-半乳糖-鼠李糖-葡萄糖三糖糖苷(K-GaRhG)和山柰素-3-葡萄糖-鼠李糖-葡萄糖三糖糖苷(K-GRhG)为主,而红茶中主要以Q-GRh、槲皮素-3-葡萄糖糖苷(Q-G)、山柰素-3-葡萄糖-鼠李糖二糖糖苷(K-GRh)和山柰素-3-半乳糖糖苷(K-Ga)为主。本方法简单快速,准确性好,可用于茶叶中黄酮醇糖苷类化合物的分析。  相似文献   

4.
先以氧化石墨烯(Graphen oxide,GO)为阴离子掺杂剂,采用电化学聚合法制备了聚吡咯-氧化石墨烯复合膜(PPy-GO)。分别在0.10 mol/L Na Cl和0.10 mol/L NaOH溶液中对其进行还原和过氧化处理,制得过氧化聚吡咯-还原氧化石墨烯复合膜(OPPy-ERGO)。再以此OPPy-ERGO复合膜为载体,采用电化学沉积法制备了氧化铜-过氧化聚吡咯-还原氧化石墨烯复合膜修饰电极(CuO-OPPy-ERGO/CCE)。通过扫描电镜和电化学方法对此电极进行表征,研究了葡萄糖在此修饰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结果表明,此电极对葡萄糖的电氧化过程表现出高的催化活性和良好的抗干扰能力。在0.20 mol/L NaOH溶液中,安培法检测葡萄糖的线性范围为5.0×10~(-7)~1.0×10~(-3)mol/L,检出限(3Sb)为2.0×10~(-7)mol/L,灵敏度为121.8μA/(mmol·L~(-1))。该电极用于血清中葡萄糖含量的测定,加标回收率为96.0%~110.1%。  相似文献   

5.
1,2,3,4,6-五-O-乙酰基吡喃葡萄糖有两种异构体:α-异头物(α-anomer)和β-异头物(β-anomer),它们是合成吡喃葡萄糖衍生物的重要原料。制备这两种异头物的方法一般是以相对应的纯α-D-葡萄糖或β-D-葡萄糖为原料,在低温(0℃左右),无水氯化锌或吡啶存在下,与乙酸酐反应而制得。本文介绍制备这两种异头物的简便方法:  相似文献   

6.
通过电化学沉积将壳聚糖、葡萄糖氧化酶和碳纳米管固定到镀铂金电极上,制备了一种新型葡萄糖生物传感器.探讨了铂的电沉积时间、壳聚糖化学沉积时间、缓冲溶液pH和工作电位等对该牛物传感器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该生物传感器线性范围为1×10~(-6)1.2×10~(-2)mol/L,相关系数为0.9974,检测限为5.0×10~(-7)mol/L,响应时间≤8 s;血清中的尿酸、抗坏血酸等对葡萄糖的测定无干扰.利用该生物传感器测定了人血清中的葡萄糖,回收率在97%~105%之间.该生物传感器线性范围较宽,灵敏度高,响应迅速,抗干扰能力强,有望成为一种可推广的新型葡萄糖检测器.  相似文献   

7.
利用6-(4-卤代苯基)-3(2H)-哒嗪酮的银盐(2)与2,3,4,6-四-O-乙酰基-1-溴-1-脱氧-α-D-吡喃葡萄糖(3)发生Koenigs-knorr反应, 合成了3-O-(2,3,4,6-四-O-乙酰基-β-D-吡喃葡萄糖-1-基)-6-(4-卤代苯基)哒嗪(4),4用干燥的氨气在0℃~-5℃下处理脱乙酰基保护基得相应的3-O-(β-D-吡喃葡萄糖-1-基)-6-(4-卤代苯基)哒嗪(5).其结构经元素分析,IR及1H NMR证实.  相似文献   

8.
杨家振  袁长波 《化学学报》1993,51(9):849-853
在278.15~318.15K和一定离子强度范围内,测定了无液接电池Pt,(1-x)H~2+xCO~2│NaHCO~3(m~1),NaCl(M~2),.CO~2(m~3),葡萄糖(m~4)│AgCl-Ag的电动势,利用改进的Harned外推法和我们提出的多项式拟合法确定了二氧化碳在15%葡萄糖水溶液中的一级酸常数K 两种方法所得PK 值在实验误差范围内一致.PK 随温度变化符合经验方程PK =A~1+A~2/T+A~3T,并计算了二氧化碳在葡萄糖水溶液中解离过程的各热力学量.  相似文献   

9.
利用愈创木酚的荧光特性,将其导入葡萄糖-葡萄糖氧化酶(GOD)-辣根过氧化物酶(HRP)的荧光猝灭反应体系,并与荧光毛细分析技术结合,开发了一种能测定微量葡萄糖的新方法.本方法的的最佳测定条件为:反应时间15 min,反应温度30C,GOD和HRP的浓度分别为4500U/L、2500U/L,愈创木酚浓度为150μmol...  相似文献   

10.
以聚乙烯醇缩丁醛为固定葡萄糖氧化酶 (GOD)的载体 ,将GOD附在铂丝电极上并采用高氯酸·三_2,2′_联吡啶合钴(Ⅲ)[Co(bpy)3(ClO4)3]作为电子媒介体制得了电流型葡萄糖酶电极。讨论了溶解性媒介体Co(bpy)3(ClO4)3 的浓度、溶液的 pH值和温度对该电极电流响应的影响。该介体型葡萄糖传感器在优化的实验条件下 ,对葡萄糖表现出良好的响应特性 ,如响应快、重复性和稳定性好 ,传感器线性范围为6.0×10 -6~1.1×10 -4mol/L ,检出限为3.0×10 -6mol/L。将该电极用于人血清中葡萄糖测定 ,其结果与传统方法测得的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11.
13-顺维甲酸与溴代-2,3,4,6-四-O-乙酰基-α-D-吡喃葡萄糖在4-二甲氨基吡啶催化下合成了13-顺维甲酸葡萄糖酯(5),以二氧化锰为氧化剂,5经氧化成功地合成了新化合物13-顺-4-羰基维甲酸葡萄糖酯(6)。5和6的结构经1H NMR,13C NMR,IR和MS表征,结果表明5和6均为β-构型糖酯。  相似文献   

12.
278.15-313.15 K下糖-水二元体系的介电常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测定了D-(-)-果糖、D-(+)-葡萄糖、D-(+)-半乳糖、D-(+)-木糖和D-(-)-核糖五种糖的水溶液在不同质量摩尔浓度和不同温度下的介电常数(D). 结果表明, 在一定温度下, 这些糖的水溶液介电常数对数值都随糖浓度的增大而减小; 在一定糖浓度时, 介电常数值随温度升高而减小. 果糖、葡萄糖、半乳糖和木糖水溶液的介电常数(D)随温度的变化均满足关系式: lgD=A1-B1(T-298.15), 而核糖水溶液则符合: lgD=A2-B2(T-298.15)+C2(T-298.15)2. 此外, 这五种糖的水溶液的介电常数与摩尔分数(x)满足关系式: lg(D/D0)=-B3x. 在相同温度和浓度时, 介电常数的大小顺序通常为: 水>半乳糖-水>果糖-水>葡萄糖-水≥木糖-水(而核糖较特殊).  相似文献   

13.
采用循环伏安(CV)、微分脉冲伏安(DPV)和计时电位法研究了碳纳米管/纳米TiO2-聚苯胺膜载Pt(CNT/nanoTiO2-PAn-Pt)复合电极对葡萄糖的电催化氧化作用。结果表明,在碱性介质中CNT/nanoTiO2-PAn-Pt复合电极对葡萄糖的电氧化具有高催化活性。当葡萄糖浓度为1.25×10-2mol/L时,氧化峰电流密度达到32.8 mA/cm2,且有很高的灵敏度和稳定性;当葡萄糖浓度为1.0×10-5mol/L时,其响应电流密度为13.8mA/cm2。大电流氧化时未发生振荡现象,是葡萄糖传感器的高活性催化电极。  相似文献   

14.
本文利用~(13)C-NMR方法测量由葡萄糖通过葡萄糖异构酶的作用,在不同的条件下,在转化为果糖的过程中葡萄糖和果糖的相对含量。同时~(13)C-NMR技术也是直接测定各种构型糖含量的有效方法。实验结果表明,Gd-DPTA弛予试剂能够使自旋-晶格弛豫时间(T1)缩短。同时对NOE效应的消除也作了描述。本法测定的相对误差低于±0.5%。  相似文献   

15.
(4-苄氧基苄基)-2,3-二-O-苄基-β-D-吡喃葡萄糖苷的合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谢予朋  赵毅民 《化学通报》2006,69(2):119-122
为合成酚酸取代的葡萄糖苷类天然产物,以全乙酰溴代葡萄糖为起始物,与4-苄氧基苄醇反应成苷,脱乙酰基后,选择性地在葡萄糖4,6-位形成亚苄基,2,3-位羟基用苄基保护,脱去亚苄基得到裸露葡萄糖4,6-位羟基的化合物(4-苄氧基苄基)-2,3-二-O-苄基-β-D-吡喃葡萄糖苷(7),该化合物可作为合成4,6-位选择性取代的葡萄糖衍生物的有效中间体。  相似文献   

16.
以茄呢醇为起始原料和茄呢基哌嗪为关键中间体合成了 4个N 酰基 N′ 茄呢基哌嗪 ( 4a~ 4d) ,以及 2个含葡萄糖单元的N ( 2 全乙酰葡萄糖基苯甲酰基 ) N′ 茄呢基哌嗪 ( 5 )和N ( 2 葡萄糖基苯甲酰基 ) N′ 茄呢基哌嗪 ( 6) ,共 6个新茄呢基哌嗪衍生物 .其结构经元素分析 ,IR ,1HNMR和MS确证 .测试了化合物 4c ,5 ,6对三种人癌细胞 (Bel 740 2 ,KB ,HCT 8)的体外生理活性 ,初步结果表明化合物 6比 4c和 5对三种所测细胞有更好的抑制效果  相似文献   

17.
利用6-(4-卤代苯基)-3(2H)-哒嗪酮的银盐(2)与2,3,4,6-四-O-乙酰基-1-溴-1-脱氧-α-D-吡喃葡萄糖(3)发生Koenig’s-knorr反应,合成了3-0-(2,3,4,6-四-O-乙酰基-β-D-吡喃葡萄糖-1-基)-6-(4-卤代苯基)哒嗪(4),4用干燥的氨气在0℃~-5℃下处理脱乙酰基保护基得相应的3-O-(β-D-吡喃葡萄糖-1-基)-6-(4-卤代苯基)哒嗪(5)。其结构经元素分析,IR及1H NMR证实。  相似文献   

18.
建立了多壁碳纳米管(MWNTs)负载铂二二氧化钌纳米颗粒的液相化学还原法.以Nafion为固定剂,将Pt-RuO2/MWNTs复合材料修饰于玻碳电极的表面,制备了一种无酶型葡萄糖传感器.实验表明:复合材料修饰的电极对葡萄糖响应电流明显,并且受抗坏血酸(AA)、多巴胺(DA)和尿酸(UA)的干扰小.本实验采用安培法测定葡萄糖,线性范围为2 0×10 3~1.0×10-2 mol/L(R~0.9965);灵敏度为119.26 μA cm-2(mmol/L)-1;检出限为1.25×10 -5 mol/L(信噪比为3);响应时间为4.8 s.PtRuO2/MWNTs修饰电极可作为性能良好的无酶型葡萄糖传感器.  相似文献   

19.
张树金  郑一雄  袁林珊  杨卫华 《化学学报》2013,71(12):1676-1682
通过酸腐蚀去合金法处理热扩散制备的铜基表面铜锌合金得到纳米多孔铜(NPC)材料. 以NPC为载体,采用超声辅助化学镀制备Ni-B/NPC合金电极. X射线衍射(XRD)和扫描电镜(SEM)表明Ni-B/NPC电极呈现由高分散纳米颗粒组成的非晶态结构. 计时电流法(CA)结果表明化学镀5 min制备的Ni-B/NPC电极具有最大的电化学活性表面积(EASA). 循环伏安法(CV)结果表明,与块状镍电极相比,碱性介质中在Ni-B/NPC电极上葡萄糖起始氧化电位负移39 mV,氧化峰电流提高了18.9倍. 采用线性扫描伏安法(LSV)、CA和电化学阻抗谱(EIS)测定Ni-B/NPC电极对葡萄糖电催化氧化的电子转移系数(β)、电催化氧化反应速率常数(k)和葡萄糖的扩散系数(D)等动力学参数. 结果表明高分散Ni-B/NPC非晶态合金电极对碱性介质中葡萄糖的氧化具有较高的电催化活性和稳定性.  相似文献   

20.
在278.15~318.15K和一定离子强度范围内,测定了无液接电池Pt,(1-x)H_2+xCO_2|NaHCO_3(m_1),NaCl(m_2),CO_2(m_3),葡萄糖(m_4)|AgCl-Ag的电动势,利用改进的Harned外推法和我们提出的多项式拟合法确定了二氧化碳在15%葡萄糖水溶液中的一级酸常数K_1~0,两种方法所得pK_1~0值在实验误差范围内一致.pK_1~0随温度变化符合经验方程pK_1~0=A_1+A_2/T+A_3T,并计算了二氧化碳在葡萄糖水溶液中解离过程的各热力学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