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等离子体引发丙烯酰胺水溶液聚合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用两种等离子体引发丙烯酰胺水溶液聚合的方法 ,制备了线性超高分子量聚丙烯酰胺 .研究了放电时间、放电功率、单体的初始浓度及溶液的pH值等对聚合产物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等离子体引发丙烯酰胺的反相悬浮聚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等离子体引发技术进行了丙烯酰胺的反相悬浮聚合研究,考察了后聚合时间,放电时间,放电功率,单体浓度,分散剂浓度及溶剂极性对聚合物分子量和转化率的影响。结果发现:延长后聚合时间有利于反应的进行,而在聚合反应中存在着一个最佳的单体浓度值,增加溶剂的极性有利于反应进行,降低体系中空气残留量也有利于反应进行。  相似文献   

3.
等离子体引发聚合的机理初探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等离子体引发聚合与常规自由基聚合存在许多不同之处。本文从等离子体引发聚合物一些现象,如较强的溶剂效应、极高的单体选择性、主成超高分子量聚合物等方面,系统介绍了等离子体引发聚合的机理研究成果,并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4.
二甲基苯胺等离子体聚合及聚合物结构与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外部电容耦合式等离子体聚合装置,研究了二甲基苯胺等离子体聚合规律,找到了最佳的聚合条件。通过热失重,红外光谱、X-射线衍射、电子衍射和接触角测定等,研究聚合物结构与性能。电导率测定表明二甲基苯胺等离子体聚合物具有半导体性质。  相似文献   

5.
应用外部电容耦合式等离子体聚合装置,研究了苯胺等离子体聚合规律,找到了最佳的聚合条件。通过红外光谱、X射线衍射、电子衍射和接触角测定等研究了聚合物结构与性能。电导率测定表明苯胺等离子体聚合物具有半导体性质。  相似文献   

6.
聚N-烷基丙烯酰胺因表现出温度敏感的特殊性能而成为高分子领域的研究热点,具有非常好的应用潜力。本文评述了线性和聚凝胶化N-烷基丙烯酰胺温敏聚合物的合成研究进展,分别介绍了水溶液自由基聚合合成线性N-烷基丙烯酰胺温敏聚合物的研究进展和化学交联、物理交联、辐射交联聚合凝胶化N-烷基丙烯酰胺温敏聚合物的合成研究进展,并对线性温敏聚合物和凝胶化文敏聚合物合成方法优缺点、单体选择、应用范围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7.
N-烷基取代丙烯酰胺共聚体系热敏性质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N 烷基取代丙烯酰胺共聚体系热敏性质研究祝黔江(贵州农学院基础部贵阳550025)陶朱马培华刘敏(贵州大学化学系应用化学研究所贵阳550025)关键词共聚N 烷基取代聚丙烯酰胺,浊化温度,浓度,共聚比具有透明 白浊热可逆性质的高聚物在三十年前就已有...  相似文献   

8.
聚N-烷基丙烯酰胺具有温度敏感的特殊性能、其良好的应用潜力成为高分子领域的研究热点。决定该类聚合物温度敏感性的关键因素是聚合物本身的结构,而且与聚合物所处的外界环境也有紧密关系。利用该类聚合物的温敏特性来适应油气田开发中的高温高盐地层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本文综述了聚N-烷基丙烯酰胺结构对聚合物性能的影响,如亲疏水单体比例、温敏单体共聚方式、改性单体种类等;总结了聚N-烷基丙烯酰胺聚合物水溶液性能的影响因素,如不同种类表面活性剂、溶剂、离子强度、剪切速率等。  相似文献   

9.
我们曾经报道过硫酸盐和脂肪族六元环胺可以组成氧化还原引发体系用于烯类单体水溶液聚合,并且证实环仲胺如吗啉(MP)和哌啶(PD)被氧化后生成氮自由基参与了引发反应。本文对过硫酸盐和五元环胺吡咯烷(PyD)组成的引发体系进行了研究。 1 实验部分  相似文献   

10.
铈离子与氨基甲酸酯类化合物引发丙烯酰胺聚合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本文对铈离子与苯基氨基甲酸酯类化合物在H_2O-CH_3CN(3∶1,V/V)及H_2O-HCONH_2(1∶2,V/V)两种介质中引发丙烯酰胺的聚合进行了研究。考察了不同结构的苯基氨基甲酸酯对聚合的影响。苯基氨基甲酸酯类化合物对铈离子引发聚合均有促进作用,其中对-甲苯基氨基甲酸酯的促进作用最为显著。测定了聚合反应表现活化能及聚合动力学方程,并提出了聚合反应机理。  相似文献   

11.
在等离子体引发的液态丙烯酸酯类单体聚合体系中加入大量链转移剂乙硫醇,得到了端基带有引发活性种的低聚物,利用气相色谱-质谱的多离子检测手段,测定了活性种的结构,结果表明:引发活性种是单体在等离子体区裂解生成的酯基碎片[-C—O—R].进而解释了丙烯酸酯类单体可以由等离子体引发聚合,而苯乙烯不能引发聚合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表面引发聚合反应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表面引发聚合反应作为一种新的聚合反应可广泛应用于固体基底的表面修饰与改性。结合分子自组装技术,几乎各种类型的聚合反应都有可能在固体基底表面进行。本文对表面引发聚合反应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对反应类型、实验方法、研究动向以及在合成聚合物刷、形成图案化聚合物薄膜等方面的应用与发展前景作了介绍与讨论。  相似文献   

13.
The deposition of polyallylamine (PAA) adlayers by pulsed plasma polymerization on various types of polymeric substrates has been explored as a general route to amino functionalized polymeric surfaces. These amino groups are highly suitable for anchoring an atom transfer radical polymerization (ATRP) initiator via a robust amide linkage. Subsequent surface initiated ATRP (SI‐ATRP) of monomethoxy oligo(ethylene glycol) methacrylate (MeOEGMA) resulted in polyMeOEGMA brush grafted polymer surfaces. This combined strategy of pulsed plasma polymerization with SI‐ATRP was demonstrated for five different polymeric substrates namely polyether ether ketone (PEEK), 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 (PET), polyimide (PI), polypropylene (PP), and polytetrafluoroethylene (PTFE). Analysis of brush layers by attenuated total reflection infrared (ATR‐IR) spectroscopy as well as X‐ray photoelectron spectroscopy (XPS) fully corroborated the success of the proposed strategy for all substrate types.

  相似文献   


14.
Self‐initiated photografting polymerization is used to couple the polymerizable initiator monomer 2‐(2‐chloropropanoyloxy)ethyl acrylate to a range of polymeric substrates. The technique requires only UV light to couple the initiator to surfaces. The initiator surface density can be varied by inclusion of a diluent monomer or via selection of initiator and irradiation parameters. The functionality of the initiator surface is demonstrated by subsequent surface‐initiated atom transfer radical polymerization. Surfaces are characterized by x‐ray photoelectron spectroscopy (XPS), ellipsometry, and atomic force microscopy (AFM), and UV‐induced changes to the initiator are assessed by 1H NMR and gel permeation chromatography (GPC). This is the first time this one‐reactant one‐step technique has been demonstrated for creating an initiator surface of variable density.

  相似文献   


15.
辣根过氧化物酶酶促体系引发丙烯酰胺聚合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辣根过氧化物酶(HRP)、H2O2和乙酰丙酮(ACAC)组成的三元醇促体系引发的丙烯酰胺(AAM)聚合进行了研究。在膨胀计中考察了反应温度和HRP、ACAC、H2O2及AAM初始浓度对酶促体系引发AAM聚合动力学行为的影响,确定了适宜的反应条件。用FTIR和GPC对聚合产物进行表征,得到的聚丙烯酰胺的数均分子量为10^5-10^6,分子量分布指教DI为2-3。  相似文献   

16.
本文着重综述了烃,含氮、氧的有机化合物,碳氟化合物以及有机硅化合物的等离子体聚合。同时还系统地介绍了等离子体聚合物在制备反渗透膜、分离膜、材料表面的涂层等方面的国内外的最新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17.
研究了以海藻酸钠/壳聚糖/海藻酸钠为囊壁材料的胶囊固定化辣根过氧化物酶的制备及其影响因素,并将肢囊固定化辣根过氧化物酶/乙酰丙酮/H2O2酶促体系用于引发丙稀酰胺的聚合。结果表明,作为囊壁材料之一的壳聚糖的平均分子量以1万左右为宜,以柠檬三酸钠溶液为溶芯荆的溶芯时间控制在2~4min时,固定化率可达60%,相对于游离酶,其相对活力约为60%。胶囊固定化辣根过氧化物酶/乙酰丙酮/H2O2酶促体系可引发丙稀酰胺的聚合。  相似文献   

18.
EHP引发AM/DMMC反相微乳液聚合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油酸失水山梨醇酯Span80和壬基酚聚氧乙烯醚OP-10为乳化剂,白油为连续介质,过氧化二碳酸(2-乙基已酯)(EHP)为引发剂,进行丙烯酰胺/(2-甲基丙烯酰氧乙基)三甲基氯化铵(AM/DMMC)反相微乳液共聚合反应。研究了ωM=0.25-0.50范围内单体总浓度[M]、引发剂浓度[I]、乳化剂浓度[E]对聚合速率Rp和共聚物分子量M^-V的影响,得到Rp∝[M]^2.47[I]^0.76[E]^0.19,M^-v∝[M]^2.05[I]^-0.37[E]^-0.47。测定了AM/DMMC反相微乳液共聚合中单体的竞聚率,得到rAM=0.44,rDMMC=1.31。  相似文献   

19.
采用等离子体引发的衰减链转移(DT)接枝聚合法,以丙烯酸(AA)为单体,碘仿为链转移剂,对聚丙烯(PP)薄膜进行表面改性。研究了水和N,N-二甲基甲酰胺(DMF)对等离子体引发聚合及等离子体引发DT聚合动力学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等离子体引发的方法可以实现DT可控-活性聚合,DMF介质中的可控性优于水介质,等离子体引发DT聚合的溶剂效应明显减弱,接枝量与转化率成正比关系并与FT-IR、接触角的表征结果相符。  相似文献   

20.
StudiesontheMechanismofMethylMethacrylatePolymerizationinitiatedbyVolatileandNonvolatileProductsofMethylMethacrylatePlasmaLIU...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