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4 毫秒
1.
卢兴梁  高虹  宁苟栓 《有机化学》1985,5(2):120-124
本文使用十二羰基三铁催化黄樟油素,丁香酚异构化反应,它的催化性能比 其它羰基铁化合物优良,而且合成方便,不必经过光照反应,因此开辟了异黄樟油,异丁香酚可在加热条件下使用羰基铁催化合成的途径.  相似文献   

2.
本文报道了异黄樟油素、异丁香酚的新合成途径,即在羰基铁光催化下或多核羰基铁加热催化下,使黄樟油素、丁香酚异构化。其转化率几乎是定量的。反应产物经GC,GC/MC分析及UV,IR,NMR,折光率的鉴定,证明合成过程中发生了异构化反应,而且产物以反式异构体为主。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羰基铁催化黄樟油素、丁香酚异构化反应的机理及动力学进行了初步的研究,提出以下可能的反应机制:羰基铁在光照或加热下,首先形成配位不饱和羰基铁;随后,配位不饱和羰基铁与烯烃(如黄樟油素、丁香酚)生成络合物;络合物中的烯烃因电子离域作用而异构化;环境中的烯烃再取代络合物中的异构化烯烃,从而产生异构烯烃。此机制模型与五羰基铁光催化黄樟油素、丁香酚异构化反应的一级动力学一致。  相似文献   

4.
本文进一步研究了羰基铁络合物光催化黄樟油素(1)和丁香酚(2)异构化反应的机理。催化剂Fe(CO)_4(butadiene)和Fe(CO)_3(butadiene)对1和2具有几乎相同的活化能以及动力学参数(m,n),这说明反应可能经过同一类型的过渡态。在320~610 nm间进行光异构化反应时,只要光的波长能分解催化剂,则反应就能进行,这说明反应的关键是配位不饱和羰基铁与烯烃络合物的生成。  相似文献   

5.
固载聚乙二醇催化合成异黄樟油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兆刚  朱凯 《有机化学》2008,28(2):293-296
以聚乙二醇和固载聚乙二醇作为相转移催化剂, 在无溶剂条件下, 黄樟油素经催化异构合成异黄樟油素. 通过正交实验, 得到固载PEG-X (polyethylene glycol-X)催化最优工艺条件为: m(88.5%黄樟油)∶m(KOH)∶m(PEG-X)=1∶0.2∶0.25, 反应温度90 ℃, 反应时间 5 h, 在此工艺条件下, 异黄樟油素得率为99.9%. 固载PEG-X催化剂循环使用10次后其催化活性未见下降. 结果显示, 固载聚乙二醇催化工艺具有操作简便、反应温度低、时间短、产率高以及对环境友好等优点. 用1H NMR, GC-MS对异构黄樟油素结构进行了表征, 研究了固载聚乙二醇作为相转移催化剂合成异黄樟油素的反应机理.  相似文献   

6.
利用循环伏安法(CV)研究了异黄樟油素在铂电极上的电氧化行为,当在-0.55~1.95 V(vs Ag/AgCl电极)电位范围内进行扫描时,其CV图有两个氧化峰和一个还原峰出现;比较了异黄樟油素和黄樟油素这对异构体在铂电极上的电氧化行为;探讨了异黄樟油素在铂电极上的电氧化反应机理.同时,通过开展原位表面增强拉曼光谱实验,确定了异黄樟油素的电氧化发生在烯丙基的碳碳双键上.  相似文献   

7.
采用循环伏安(CV)法和原位表面增强拉曼光谱(SERS)技术, 研究了非水体系中反应物异黄樟油和目标产物胡椒醛在粗糙铂电极上的电氧化行为, 发现胡椒醛在电位≥1.50 V时将进一步氧化, 而且从分子水平证实, 在胡椒醛的氧化电位(≥1.50 V) 下, 波长为632.8 nm的激光对胡椒醛的氧化有助催化作用. 由异黄樟油直接电氧化合成胡椒醛的电位(E)应控制在1.20 V相似文献   

8.
应用循环伏安法(CV)研究非水体系中异黄樟油素在铂电极上的电氧化行为,发现在-0.5V~1.95V电位区间内,CV曲线显示两个氧化峰和一个还原峰,确定了各峰之间的相互关系;同时,研究了异黄樟油素在铂电极上的吸附现象.  相似文献   

9.
通过水热法及沉淀法,合成了纳微尺度铜金属有机框架催化剂。 通过FT-IR、TG及TEM等技术手段对其性能和结构进行了表征。 系统考察了催化剂、溶剂种类及用量、反应时间等因素对异丁香酚氧化制备香草醛的影响。 结果表明,用均苯三甲酸根(BTC)作配体时制备的催化剂Cu-BTC性能较佳。 以Cu-BTC为催化剂、30%(质量分数)H2O2为氧化剂、乙腈为介质,当n(异丁香酚):n(H2O2)=1:2.4时,50 ℃,反应8 h,异丁香酚转化率为94.4%,香草醛产率达到81.8%。 纳微尺度(粒径30~300 nm)Cu-BTC催化剂体现了良好的重复使用性能,连续反应5次,异丁香酚转化率保持在90%左右。  相似文献   

10.
黄樟油素制备洋茉莉醛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反应温度、氧化剂用量及添加剂的筛选,找出了一个成本低、产率高和产品质量好的由黄樟油素合成洋苿莉醛的方法。在实验室试验中洋茉莉醛产率可达59%,中间试验产率为57%。  相似文献   

11.
合成了系列均苯三甲酸氧钒配合物催化剂,并进行了FT-IR、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DR UV-Vis)及TG表征。 系统考察了催化剂、不同种类的离子液体助剂、离子液体用量和反应时间等因素对异丁香酚氧化制备香草醛的影响。 结果表明,n(VO2+)∶n(BTC(均苯三甲酸根))=1∶1时制备的催化剂VO(BTC)-1性能较佳。 以VO(BTC)-1为催化剂、氯化1-十二烷基-3-甲基咪唑([C12mim]Cl)为助剂、丙酮为介质,当n(异丁香酚)∶n(H2O2)∶n([C12mim]Cl)=1∶2∶0.01时20 ℃反应24 h,异丁香酚可转化完全,香草醛收率达到87.2%。 基于离子液体介入的催化剂光谱特征及反应结果,推测[C12mim]Cl/VO(BTC)-1与H2O2形成了高效的氧化反应体系从而有利于异丁香酚的温和转化。  相似文献   

12.
王剑波 《有机化学》2001,21(11):980-985
本项工作应用物理有机化学的经典方法-Hammett线性自由能相关,对在有机合成中已得到广泛应用的Rh(Ⅱ)-卡宾分子内C-H插入反应的机理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在α-重氮羰基化合物的合成应用方面,发现了Cu(acac)2可以有效地催化α-重氮羰基化合物分解并发生选择的分子内N-H键插入反应。此外,应用α-重氮羰基化合物在Ag(Ⅰ)催化剂的作用下的Wolff重排反应可以有效地合成光学纯的α-内酰胺。  相似文献   

13.
近十年来,异核金属羰基簇(heteronuclear metal carbonyl clusters或mixed-metal carbanyl dusters,以下简称异核簇)有了很大的进展。这不仅是由于异核簇的合成在结构化学上的意义,而且它在以下三个方面对催化研究有其特殊的作用。其一,异核簇可作为研究双金属或多金属多相催化剂表面的模型,推动对合金催化剂认识的深化;其二,利用异核簇可制备出具有  相似文献   

14.
异戊烯金属有机化合物与羰基化合物加成反应是合成含α-羟基异戊烯结构单元的天然化合物最简便的方法,但该反应通常生成α-加成和γ-加成两种异构体。不同金属对反应的区域选择性有很大影响。本文综述了异戊烯金属有机化合物与羰基化合物加成反应的区域选择性及其在天然产物合成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5.
多核羰基钴配合物对很多有机化学反应有良好的催化作用,从而引起人们很大关注.但这类配合物由高压反应得到,因此给实用带来不便. 我们通过各种含膦配体的氯化钴,在锌粉存在下,与一氧化碳在常温常压下反应,得到了一系列通式为:(PR_3)_mCo_n(CO)_x的多核羰基钴配合物,讨论了它们的结构,并对这些配合物在由十四碳烯羰基合成作为表面活性剂原料的十五碳伯醇反应中的催化性能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6.
羰基铁催化乙炔羰化合成丙烯酸甲酯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胡斌 《分子催化》2015,29(2):97-102
通过对羰基金属催化乙炔羰基化反应的研究,发现羰基铁具有合成丙烯酸甲酯的催化活性.并分别考察了五羰基铁的用量、CO与C2H2的摩尔比、温度、初始压力等因素对反应的影响,进而,对Fe(CO)5催化反应的活性物种进行了推测.结果表明,以甲醇为溶剂,在140℃,CO压力为4.2 MPa、n(Fe(CO)5)/n(C2H2)=0.26条件下,单一的Fe(CO)5能够催化乙炔羰化,丙烯酸甲酯的选择性可达97%.其中,n(CO)/n(C2H2)值越高,产物丙烯酸甲酯的选择性越高.  相似文献   

17.
氯化铁催化合成苯甲酸异丁酯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蒋雁峰  俞善信 《合成化学》1998,6(1):100-102
用氯化铁水合物催化苯甲酸与异丁醇的酯化反应,探讨了氯化铁催化合成苯甲酸异丁酯的反应条件。  相似文献   

18.
雷耀辉  李弘  何炳林 《有机化学》2000,20(4):464-469
评述了近年来手性金属配合物催化的前手性羰基化合物的不对称硅氢化反应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9.
关于对称型双烃硫六羰基二铁的膦、肿取代物的合成及结构已有文献报道,然而关于非对称型双烃硫六羰基二铁迄今只报道过它们的三苯基膦衍生物,而且R和R′皆为一般烃基。我们通过Michael反应,用加成-醇解等方法合成了一些含氰基、酯基或酮羰基的双烃硫六羰基二铁络合物,这为进一步研究在硫桥烃基中含官能团的这类络合物的取代反应  相似文献   

20.
王浩龙  万伯顺 《催化学报》2011,32(7):1129-1132
以邻溴苯甲醛为原料合成了一系列的羰基磷氧化物,用作铜催化的C-S偶联反应的新配体.在较温和的反应条件下可成功催化碘代芳烃或溴代芳烃与硫醇的偶联反应,收率最高达99%.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