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 毫秒
1.
陶承业  杨占旭  李玥 《应用化学》2020,37(9):1056-1061
研究了一种先通过机械球磨和水热法制得的亚微米红磷,再通过球磨亚微米红磷与石墨得到的块状亚微米红磷/石墨复合材料(smRP/G),并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衍射(XRD)、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XPS)、循环伏安法(CV)等手段其进行了表征。 相对比普通红磷,亚微米红磷更容易通过球磨与石墨复合,能有效提升石墨材料的储锂容量。 为红磷在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上的应用提供了一种思路。 在少量添加红磷的条件下,当红磷质量分数为3%时smRP/G表现最佳(3%smRP/G)。 在100 mA/g电流密度下展示出了1417 mA·h/g的首次放电容量,首次库伦效率67.4%。 并在循环200圈后依然保持着700 mA·h/g的可逆循环容量。  相似文献   

2.
在天然石墨(NG)中掺杂不同比例的碳纳米管(CNT)得到纳米碳与石墨碳的复合材料.电化学测试结果表明,在NG中掺杂质量分数为10%的CNT所得复合材料的电化学性能最好.经过20次充放电循环,该复合材料的放电容量比同样条件下的石墨提高15.9%.纳米碳管的中空式结构和不易塌陷的特点使复合材料的充放电容量和循环稳定性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3.
锂离子电池Sn负极材料有较高的比容量,但其容量随周期循环急剧衰减. 若Sn与Sb形成SnSb合金可以改善其循环性能. 本文采用有机液相还原方法制备了球形Sn-SnSb合金纳米粒子,其首周期循环充电容量1235.9 mAh·g-1,放电容量为785.9 mAh·g-1,经过50周的循环之后其放电容量保持在409.2 mAh·g-1,表现出较好的循环性能.  相似文献   

4.
赵春宝  刘振  熊珍  韩敏 《化学通报》2019,82(5):431-435
以废旧手机锂离子电池回收的负极石墨粉制备的氧化石墨烯(GO)和苯胺单体为原料,利用GO活化H_2O_2产生的·OH为氧化剂,采用原位复合法制备了不同质量比的石墨烯/聚苯胺复合材料,通过FTIR、XRD和SEM对其进行了表征,并利用循环伏安、交流阻抗、恒电流充放电等对其电化学性能进行测试。结果表明,该类石墨烯/聚苯胺复合材料具有良好的电化学性能,当电流密度为100mA/g时,质量比为1∶10制备的石墨烯/聚苯胺复合材料(rGO/PANI-10)的比电容达到481F/g,较石墨烯比容量(161F/g)提高了199%,较聚苯胺比容量(351F/g)提高了37%;在500mA/g电流密度下,rGO/PANI-10充放电循环1000圈后,电容保持率为77%,表现出较好的循环稳定性。  相似文献   

5.
纳米Sn-Co/石墨复合材料的制备、结构和电化学性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化学沉积法制备Sn-Co合金纳米粒子/石墨复合材料,XRD和Ram an光谱表征物相结构,SEM观察表面形貌.结果显示,500℃高温热处理的Sn-Co/石墨复合材料,其颗粒密集均匀地分散于石墨载体上.Sn-Co合金纳米粒子颗粒直径100 nm左右.Sn-Co/石墨电极具有较高的比容量和循环寿命,这可能是该合金纳米粒子与棒状石墨间的亲合能有效地阻止Sn的脱落,Sn-Co的颗粒间隙缓冲锂嵌脱过程的结构张力,防止合金的膨胀与粉化.  相似文献   

6.
以沥青为碳前驱物,通过加热分解法制备了具有不同热解碳含量的硅-热解碳-石墨复合材料,并测试及分析了材料的形貌、结构及电化学性能。结果表明,沥青质量在320~560℃的温度区间内迅速减小,沥青质量的减小是由于氢元素的去除。经过高温分解制得的热解碳与沥青的质量比率为65%。在硅-热解碳-石墨复合材料中,硅颗粒分散在石墨表面,热解碳覆盖在硅颗粒表面,热解碳增强了硅颗粒与石墨间的界面结合力。适当含量的热解碳增大了复合材料的放电比容量且改善了循环稳定性;过量的热解碳不能进一步提升复合材料的放电容量。  相似文献   

7.
以氯化钨和氧化石墨烯(GO)为原料,乙醇为溶剂,一步合成了WO3纳米棒/石墨烯纳米复合材料(WO3/RGO).将WO3/RGO纳米复合材料用于锂离子电池负极,并通过充放电测试、循环伏安(CV)和电化学阻抗谱(EIS)技术综合考察了该材料的储锂性能.结果显示,在0.1C(1C=638 mA?g-1)倍率下,复合物的首次放电比容量达到761.4 mAh?g-1,100次循环后可逆容量仍保持在635 mAh?g-1,保持率为83.4%.即使在5C倍率下容量仍高达460 mAh?g-1.由此说明,WO3/RGO纳米复合物具有优异的循环稳定性及倍率性能,可望用于高性能锂离子电池.  相似文献   

8.
采用液相法,以SnCl2·2H2O、石墨、活性炭为原料,在油浴中共热合成石墨/氧化锡/活性炭复合材料.通过XRD和电化学测试对材料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样品中含有石墨和金红石SnO2·这种材料作为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具有良好的充放电循环性能.  相似文献   

9.
张光辉  沈培康  桑革  熊仁金 《电化学》2013,19(2):184-188
通过球磨及高温固相法制得了Si/C复合材料,并氧化合成聚苯胺包覆于硅碳复合材料的表面. 采用XRD、SEM、红外和热重分析观察复合材料形貌、分析样品结构,循环伏安法和充放电测试表征PAni/Si/G/C电极电化学性能. 结果表明,PAni/Si/C复合材料表面覆盖了较为完整的片层状结构的聚苯胺膜,可逆容量高达784 mAh.g-1,50次周期循环后,嵌锂容量保持在690 mAh?g-1.  相似文献   

10.
针对硅氧基负极材料的主要缺陷,在SiOx/石墨基负极材料中巧妙地引入了Si-Fe、SnO2合金化合物,以改善其电化学性能,并通过机械球磨、喷雾干燥和高温热解策略制备了一系列硅氧基复合负极材料。采用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能谱仪(EDS)和恒流充放电测试仪对复合材料的物相、微观形貌及电化学性能进行了表征。电化学测试结果表明,复合质量分数5% Si-Fe的目标材料充电容量高达443.4 mAh·g-1,首次库仑效率达75.2%,循环310圈之后容量仍有369.1 mAh·g-1,容量保持率为81.0%(相对第11圈);同时,经Si-Fe复合之后,锂离子扩散速率得到了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1.
以球形天然石墨为原料,柠檬酸为碳源,通过喷雾造粒及高温热处理得到了高容量石墨复合(G/C)负极材料.利用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高分辨率透射电子显微镜(HRTEM)对样品物相和微观形貌进行表征,并通过恒流充放电及循环伏安(CV)研究了不同热处理温度对G/C材料电化学性能的影响.2 900 ℃制得样品既具有石墨负极电压曲线特性,又可释放出远高于商品化石墨负极的比容量:首次循环活化后充电比容量为423 mAh·g-1,100次循环后仍高达416 mAh·g-1,容量保持率为98%.  相似文献   

12.
以球形天然石墨为原料,柠檬酸为碳源,通过喷雾造粒及高温热处理得到了高容量石墨复合(G/C)负极材料。利用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高分辨率透射电子显微镜(HRTEM)对样品物相和微观形貌进行表征,并通过恒流充放电及循环伏安(CV)研究了不同热处理温度对G/C材料电化学性能的影响。2900℃制得样品既具有石墨负极电压曲线特性,又可释放出远高于商品化石墨负极的比容量:首次循环活化后充电比容量为423mAh·g-1,100次循环后仍高达416mAh·g-1,容量保持率为98%。  相似文献   

13.
Silicon-carbon nanocomposite materials are widely adopted in the anode of lithium-ion batteries (LIB). However, the lithium ion (Li+) transportation is hampered due to the significant accumulation of silicon nanoparticles (Si) and the change in their volume, which leads to decreased battery performance. In an attempt to optimize the electrode structure, we report on a self-assembly synthesis of silicon nanoparticles@nitrogen-doped reduced graphene oxide/carbon nanofiber (Si@N-doped rGO/CNF) composites as potential high-performance anodes for LIB through electrostatic attraction. A large number of vacancies or defects on the graphite plane are generated by N atoms, thus providing transmission channels for Li+ and improving the conductivity of the electrode. CNF can maintain the stability of the electrode structure and prevent Si from falling off the electrode. The three-dimensional composite structure of Si, N-doped rGO, and CNF can effectively buffer the volume changes of Si, form a stable solid electrolyte interface (SEI), and shorten the transmission distance of Li+ and the electrons, while also providing high conductivity and mechanical stability to the electrode. The Si@N-doped rGO/CNF electrode outperforms the Si@N-doped rGO and Si/rGO/CNF electrodes in cycle performance and rate capability, with a reversible specific capacity reaching 1276.8 mAh/g after 100 cycles and a Coulomb efficiency of 99%.  相似文献   

14.
以石墨烯复合粉末为添加剂,采用一步水热法制备了一种SnS2/GCP微米复合材料。在所得到的复合材料中,SnS2纳米片相互缠绕组成多孔球状SnS2颗粒,石墨烯复合粉末均匀的包裹在球状SnS2颗粒表面。将所制备的SnS2/GCP微米复合材料用作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测其电化学性能。结果显示,在0.1 A·g-1的电流密度下可逆比容量为795.6 mAh·g-1,循环100次后比容量损失不到1%。相比于SnS2其比容量和循环稳定性得到了明显改善,主要是由于石墨烯复合粉末的加入,不仅缓解了SnS2颗粒在充放电过程中的团聚和体积膨胀,而且还提高了SnS2颗粒的电导率。  相似文献   

15.
以石墨烯复合粉末为添加剂,采用一步水热法制备了一种SnS2/GCP微米复合材料。在所得到的复合材料中,SnS2纳米片相互缠绕组成多孔球状SnS2颗粒,石墨烯复合粉末均匀的包裹在球状SnS2颗粒表面。将所制备的SnS2/GCP微米复合材料用作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测其电化学性能。结果显示,在0.1 A·g-1的电流密度下可逆比容量为795.6 mAh·g-1,循环100次后比容量损失不到1%。相比于SnS2其比容量和循环稳定性得到了明显改善,主要是由于石墨烯复合粉末的加入,不仅缓解了SnS2颗粒在充放电过程中的团聚和体积膨胀,而且还提高了SnS2颗粒的电导率。  相似文献   

16.
采用无表面活性剂回流法制备了蜂窝状TiO2/石墨烯(GNs)复合材料.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及透射电子显微镜(TEM)表征结果表明,TiO2颗粒约5~10 nm,均匀地分散在石墨烯的表面.锂电池测试显示,1C充电容量稳定在240.1 mAh.g-1;30C充电容量为169.5 mAh.g-1;当电流调回1C时,其充电容量仍可完全恢复(241.7 mAh.g-1);10C 300周期循环电极容量保持率为89.8%.  相似文献   

17.
锂离子电池用多孔硅/石墨/碳复合负极材料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两步高能球磨和酸蚀条件下制得了多孔硅/石墨复合材料,并对其进行碳包覆制成多孔硅/石墨/碳复合材料。通过TEM,SEM等测试手段研究了多孔硅材料的结构。作为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电化学测试结果表明多孔硅/石墨/碳复合材料相比纳米硅/石墨/碳复合材料有更好的循环稳定性。同时,改变复合体配比、热解碳前驱物、粘结剂种类和用量也会对材料的电化学性能产生较大的影响。其中使用质量分数为10%的LA132粘结剂的电极200次循环以后充电容量保持在649.9 mAh·g-1,几乎没有衰减。良好的电化学性能主要归因于主活性体-多孔硅颗粒中的纳米孔隙很好地抑制了嵌锂过程中自身的体积膨胀,而且亚微米石墨颗粒和碳的复合也减轻了电极材料的体积效应并改善了其导电性。  相似文献   

18.
以高活性、低熔点金属锂为还原剂,在惰性气氛保护下分别将一氧化硅和氧化亚锡还原为单质硅和锡。通过调节球磨参数并加入适量助磨剂有效抑制因金属锂熔化导致的物料结块现象,得到将纳米硅、锡颗粒均匀分散在含锂化合物基体中的二元储锂母体复合材料。通过该方法得到的复合材料中硅、锡颗粒粒径明显小于商品化的纳米硅和纳米锡,不仅能最大限度降低硅、锡颗粒的体积效应,避免纳米粉体的分散工序,且能大大降低材料的制备成本。交流阻抗和充放电循环测试显示,金属锡作为另一种储锂母体既能为复合材料提供部分可逆容量,也能有效降低活性物质颗粒之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