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基于劳动力区位选择理论,采用中国营养健康调查微观(CHNS)数据,通过修正劳动力区位选择偏误处理效应模型(Treatment Effect Model)实证研究了劳动力转移对于农村居民收入的影响及其变迁.首先,劳动力转移增加了农村居民的收入,劳动力转移的增收效应1993年最高,随后增收效应出现了下降趋势.2004年出现民工荒后,增收效应开始逐渐上升,反应了劳动力转移与收入差距的互动关系.其次,劳动力区位自选择对于收入的影响是显著地,说明了从微观角度分析劳动力转移的各种效应时修正自选择偏误的重要性.最后,高中和职业教育是农村居民收入的重要影响因素,且对收入的影响力逐渐上升.  相似文献   

2.
运用陕西省2000-2018年的数据,构建新型城镇化评价指标体系,并利用熵值法计算得到其发展水平,分别选取专利授权量和产业结构水平系数作为科技创新和产业结构升级的衡量指标,利用单位根检验、协整检验、向量误差修正模型及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深入探讨新型城镇化和科技创新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研究表明陕西省新型城镇化与科技创新均...  相似文献   

3.
《数理统计与管理》2019,(4):580-590
基于浙江西部山区农户的贫困脆弱性对劳动力迁移的定量数据进行计量验证,探索了参与不同的务工方式对农户选择参与各类生产活动的影响。研究发现:家庭劳动力参与外地务工虽然有利于家庭的资金积累,但在一定程度上会阻碍流出地非农生产活动的参与和劳动力供给;本地务工在促进资本积累的同时,对参与林(经济)作物种植、养殖和自营等生产活动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但过多的劳动力迁移仍然会减少本地其他活动的收入水平。  相似文献   

4.
本文基于西部少数民族地区农户转移的微观调查数据,根据西部民族地区劳动力转移的实际情况和相关的劳动力转移理论,构建了一个两水平的Logistic回归模型,并利用该模型定量分析了农户的家庭因素、所处行政村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自然环境等对红河州农户家庭劳动力转移的影响程度,最后据此提出了促进西部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数理统计与管理》2018,(1):146-154
利用熵权法构建新型城镇化的评价指标,基于2004到2014年的30个省域数据,在增长模型的基础上引入新城镇化指标,选取短面板动态空间误差模型对新型城镇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及区域差异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新型城镇化对经济增长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且存在区域差异,对中部及西部的影响比东部更大;初期收入对全国以及区域经济增长符合收敛水平,且对东部区域的影响更大;人口增长率对全国及中部地区经济增长有显著促进作用;储蓄率对全国及东部区域的经济增长存在显著的正影响;基于研究结果给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有效的环境治理符合新型城镇化的特定要求,能够体现以人为本的基本思想.基于数据包络分析法对中国大陆30个省市区2007-2011年环境治理的财政支出效率进行动态测度与评价,并对其收敛性进行检验.结果表明:我国环境治理的财政支出效率总体呈现下降的趋势,区域之间差距逐步缩小,但区域内部差距逐步扩大;全国处于生产前沿面的省区数量不断减少且空间分布也发生了变化,同时,全国范围和东部地区存在σ收敛和β收敛,通过引入控制变量,全国、东、中、西部地区均实现了条件β收敛,对外贸易水平、经济发展水平和产业结构分别成为促使东、中、西部区域财政支出效率条件收敛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7.
基于煤炭资源富集区特点和新型城镇化建设要求,从人文发展、产业转型、基础设施、资源环境、基本公共服务和社会经济发展六个方面构建了多层次新型城镇化水平评价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和熵权法确定指标权重,对陕西省煤炭资源富集区新型城镇化水平进行综合测评.结果表明,陕西煤炭资源富集区新型城镇化水平由高到低划分为三个层次.其中,神木县综合评价值排在首位,城镇化水平最高;韩城和榆阳位于第二层次;耀州、子长、彬县和黄陵排名靠后.依据测评结果,提出加强煤炭资源富集区城镇化建设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区域劳动力结构演进的随机模型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胜达  杜文忠 《经济数学》2010,27(3):105-110
采用具有吸收态的Markov过程刻画劳动力流动转移这一随机过程,利用劳动力的转移概率,得到了劳动力个体转移到各个产业间的平均工作时间及方差;同时也给出了在整个生产活动中劳动力个体的工作时间总和的均值及方差,本文也推导了劳动力个体在整个生产活动中创造的地区生产值分布,并由此给出地区生产总值计算方法.本文最后给出了一个数值计算实例.  相似文献   

9.
邸晓东  张园 《经济数学》2019,36(3):79-83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不断加重,养老金短缺状况日益严重.通过构建城镇化建设对养老金的影响机制,并采用31个省市自治区2009-2018年的统计数据,采用系统广义矩估计方法,分析新型城镇化建设对养老金收支水平的影响作用,发现城镇化对养老金收入的促进作用大于对养老金支出的影响,说明新型城镇化的建设可以有效缓解养老金缺口,实现养老金的累积效应.  相似文献   

10.
人口老龄化对经济的直接影响体现为劳动力老化对劳动生产率的影响.本文在基于标准C-D生产函数的计量经济模型框架下,采用省级面板数据和固定效应估计方法,深入探究全国以及不同区域劳动力老化对劳动生产率的影响.实证结果显示,我国劳动力老化对劳动生产率有显著的消极影响,且沿海地区劳动力老化对劳动生产率的消极影响比非沿海地区更强烈.要缓解劳动力力老化对劳动生产率的消极影响,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首先,稳定低生育水平,适当放宽人口政策;其次,大力发展教育事业,特别是对老年劳动力的教育和培训;第三,合理引导人口流动,实现地区间劳动力年龄结构的优势互补.  相似文献   

11.
邵全  赵奭  刘娜  冯凯 《运筹与管理》2019,28(5):175-181
在工作场所应用AI技术进行劳动监控对构建与发展和谐劳动关系提出了新的挑战。本文首先分析了不完全信息环境是造成劳动关系不和谐的主要根源,然后在AI背景下组建政府、企业、员工三方构成的劳动合作联盟,采用经典的Shapley Value方法对工作联盟的收益进行配置,从而实现联盟的帕累托效率。最后,引入一个算例进行了模拟计算,模拟结果说明了AI背景下社会劳动关系中需要形成基于政府、企业、员工的一个可持续的、稳定的劳动联盟,它可以有效地解决AI劳动监控所引发的道德伦理问题,更加公平地进行联盟的社会收益分配。  相似文献   

12.
在Becker时间配置模型基础上,构建农村居民在城镇化进程中的行为决策模型,农村入口时间资源分配在农村活动、城市活动、教育活动和闲暇上,根据福利水平最大化的基本原则,分析农村人口城市化决策中影响因素.解释了农村人口城镇化和逆城镇化现象,发现城乡差异、教育影响、时间间接成本等因素是影响人们时间效率的主要因素,为提高全民福利水平,政府的农村政策应以增加农民收入为主,城市政策集中于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布局合理性方面.  相似文献   

13.
在现有文献研究的基础上,对估算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工日法又作了进一步深入研究,给出了该方法的计算模型,指出了工日法存在的不足,即没有考虑农业生产的季节性、阶段性和气象因素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按照工日法估算的农业劳动力需求数量与农业生产实际需要量有较大的偏差,会出现在作业高峰期劳动力不够用,在农闲季节,本无劳动任务,却认为在劳动的情况,并通过示例计算,对其进行了验证.在此基础上,研究给出了一种改进方法,即作业高峰期法,同时给出了该方法的数学模型.该方法不仅考虑了农业生产的季节性和阶段性,同时也考虑了气象因素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因此能够较好地反映农业生产实际.最后探讨了估算不同区域范围农村剩余劳动力的估算方法,同时提出了在研究全国的农村剩余劳动力数量时,应根据农业生产、地域和气候等特点,将全国划分成若干个类型区,然后在不同的区域上分别进行抽样调查,获取相应的数据,分别进行计算,最后加总得出全国的数据.而在研究一个地区或一个县的剩余劳动力则一般可不进行分区.  相似文献   

14.
使用辽宁省统计局2008年"城乡居民医疗保障与健康"调查数据,重点围绕逆向选择效应,考察了农村居民的健康需求和参合意愿影响因素.研究发现,拥有保险者健康状况不佳的概率更高,表明新农合存在明显的逆向选择效应.收入、医疗服务可及性、信息认知程度、教育水平等因素对健康需求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参合行为和参合意愿的影响因素差异较大,努力促使有参合意愿者转变成实际的参与者,提高居民收入和医疗服务可及性是制度改进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利用DEA方法计算出2009-2013年5年间全国31个省份财政民生支出资金配置的综合技术效率、纯技术效率、规模效率三种效率值,分析出各省份政府财政民生支出所处规模报酬阶段.结果显示:大部分省份的政府财政民生支出DEA得分在0.9以上,说明虽然效率没有达到最优水平,但是总体来说效率水平还是比较高的.另外,各省市财政民生产出存在较大的差异,东部地区综合产出水平高于中西部地区,其中,西部地区效率最低,改进空间最大.  相似文献   

16.
四阶R-K方法中一类新算法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满喜 《大学数学》2004,20(1):72-76
对常微分方程初值问题数值计算中的四阶R-K方法首次具体给出了一般格式中的参数所满足的方程,并提出了新的计算格式,这些新算法对某些初值问题其整体截断误差有明显的减少.这对常微分方程初值问题在社会、经济、生态等领域中的广泛应用将提供有益的新算法.  相似文献   

17.
基于物理随机地震动模型和切球选点法生成3组不同容量地震动样本,以此作为外激励输入,采用概率密度演化方法分别对结构进行随机地震反应分析,并对分析结果进行比较,以研究代表点数目对分析精度的影响.数值分析结果表明,基于切球选点法生成的少量代表样本能够对目标总体的一、二阶统计特性进行较为准确地估计;当样本容量较小时,结构随机动力响应在各时刻的概率分布分析结果具有一定的误差.因此,应根据随机动力系统中随机变量的数目、所采用的选点方法以及预期的计算精度合理确定概率密度演化方法中样本的容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