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用于相位突变界面的广义的反射定律和折射定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孙彦彦  韩璐  史晓玉  王兆娜  刘大禾 《物理学报》2013,62(10):104201-104201
考虑到位于两物质界面上的Metasurface对光线传播行为的影响, 从费马原理和边界条件连续两种角度出发, 推导了可用于相位突变界面的广义反射与折射定律. 该定律在界面对光波的相位改变量为零的情况下, 回归为通常的反射定律和折射定律. 利用广义的折射定律和反射定律讨论了介质折射率、界面上的相位梯度等因素对光传播行为的影响, 发现利用广义的折射定律和反射定律很容易实现反常反射和反常折射行为, 并给出了出现反常反射和反常折射的条件, 以此为基础可以实现对光波的随意控制. 依据广义的折射定律和反射定律分析了一维相位掩模板对光场传播行为的影响. 关键词: 超材料 相位突变界面 反射定律 折射定律  相似文献   

2.
谢涛  南撑峰  旷海兰  邹光辉  陈伟 《物理学报》2009,58(6):4011-4019
提出了一种计算反常波海面参数及色散关系的数值方法.将反常波海面看成变幅变频的波列,在各个具体时间、空间点用不同参数的延拓正弦波进行插值.在具体的时间、空间点处,根据海面及其一阶、二阶导数关系,求出相应的延拓正弦波各个参数.数值模拟出的振幅结果表明该方法有效,利用该方法计算的反常波海面参数进行海面重构的结果与原海面完全符合.比较非线性海面波数和角频率的关系式ω2/k与重力加速度g值,发现反常波海面的主要非线性色散区域不是位于反常波区域,而是位于 关键词: 反常波 非线性 色散  相似文献   

3.
林方  包景东 《计算物理》2009,26(3):461-466
基于连续时间随机行走(CTRW)理论,实现反常扩散条件下对跳跃步长和等待时间分布函数的抽样,改进Metropolis抽样判定方法以适用于存在非线性势的情况.数值研究布朗粒子在亚稳势下的逃逸速率.结果显示,稳定逃逸速率γst随反常指数α非单调变化,在超扩散条件下存在极大值和位垒相消现象.  相似文献   

4.
本文给出了18-8,21-6-9和K-55等几种奥氏体不锈钢4.2—300K电阻率的测量结果,在磁化率极大温度Tm附近电阻率均有反常,本文对反常性质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5.
林方  包景东 《物理学报》2008,57(2):696-702
基于连续时间无规行走(CTRW)理论,数值研究了布朗粒子的欠扩散、正常扩散和超扩散三种扩散行为.解决了CTRW模型的跳跃步长和等待时间分布函数的可实现化问题,对Metropolis抽样方法进行了改进以适用于周期势.探讨了布朗马达依靠闪烁棘轮和摇摆棘轮整流反常扩散所获得的定向速度,结果显示,闪烁布朗马达定向流极大值出现在超扩散条件下;摇摆布朗马达定向流最大值出现在弹道扩散条件下. 关键词: 无规行走 反常扩散 Metropolis抽样 棘轮势  相似文献   

6.
讨论了一类特殊的反常积分,称为反常Frullani积分,它们形似Frullani积分,然而不满足Frullani积分存在条件.从两个基本的反常Frullani积分出发,导出了一系列的方程Frullani积分.  相似文献   

7.
利用有限光束在薄介质板结构中多次反射及其重构揭示有限波束透射光束反常侧向位移产生的物理机制;证明了物理上有限光束出现反常侧向位移的限制条件与稳态相位法成立的数学条件是一致的.通过数值模拟表明,透射光束的反常侧向位移是因为有限光束在薄介质板结构中每个经过多次反射后具有不同相移的平面波分量重构的结果.对于整个波束而言,透射光束的反常侧向位移是薄介质板结构中多次透射或反射的波束相干叠加产生的.  相似文献   

8.
本文研究了slide-away放电条件下的等离子体约束性能;分析了充气对等离子体约束性能以及反常多普勒共振不稳定性的影响.研究了等离子体密度的提升对slide-away放电过程中逃逸电子辐射行为的影响.研究结果发现:slide-away放电充气可以抑制逃逸电子反常多普勒不稳定性,但是使得等离子体约束状态变差,逃逸电子辐射增强.  相似文献   

9.
董绍静 《中国物理 C》1989,13(3):226-233
在正态模糊格点费米子方案中,一个合理的自洽的Fourier变换显示了动量空间中周期性的破缺,从而避免了多余的费米子模.本文并讨论了弱耦合极限下模糊格点的费曼规则,计算了轴矢流反常的单圈微扰结果,获得了标准的Adler-Bell-Jackiw手征反常项.  相似文献   

10.
饶冰洁  刘圣  赵建林 《物理学报》2017,66(23):234207-234207
空间频率模式的光子带隙反映了光波在周期性结构中的线性传输特性.以这种线性传输特性为基础,研究了蜂巢光子晶格中光波的无衍射和反常折射.通过详细分析带隙结构第一通带上的衍射与折射特性,得出了光波发生反常衍射和折射的入射条件.匹配不同的入射条件,数值模拟了光波的无衍射传输和反常折射现象.结果表明:将入射光束的波矢设置在蜂巢晶格布里渊区中正常、反常衍射区的交界处,可使高斯光束沿x轴、y轴方向的衍射得到有效抑制;以多光束干涉场作为入射光场,可对蜂巢晶格进行模式匹配,激发第二布里渊区的传输模式;进一步将模式匹配后入射光场的波矢设置在反常折射区,可实现光波的反常折射.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超声波泵现象进行预实验,判断出毛细管内液面反常上升的高度与毛细管、液体和超声波的诸多性质相关.从挤压模效应和空化效应分别对超声毛细效应进行理论分析,判断出了影响超声波作用下毛细管内液面反常上升的因素,并通过实验测量结果验证了此理论的自洽性.  相似文献   

12.
报道了三种剩余电阻率约为100μΩcm,Al 含量不同的 FeMnAl 合金30K 以下电阻率的负温度系数反常行为.参照样品磁阻,比热,M(?)ssbauer 谱的测量数据,经典的理论模型难于解释本文观察到的结果.所观察到的反常可能来源于在弱局域范畴内电子间库仑相互作用的效应.  相似文献   

13.
通过观察可见光波段品红溶液的色散,绘制色散曲线,分析品红溶液在可见光波段出现的反常色散现象,验证关于反常色散的理论.并主要针对出现反常色散的波段进行研究,得出出现反常色散的波段范围.  相似文献   

14.
利用等效折射率概念分析了SiO2单层膜反常色散出现的原因,并在1.1 m镀膜机上证明了理论分析的合理性.结果表明,理论分析与实验结果一致,沿薄膜厚度方向折射率的对称周期变化使薄膜的等效折射率变化在可见光波段与致密膜层的变化不一致,表现出反常色散的现象.膜厚方向折射率变化周期越大,等效折射率随波长增加的趋势就越大,薄膜表现出的反常色散特性越明显.沿膜厚方向折射率变化幅度的对色散特性影响次之.  相似文献   

15.
多频声光互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赵启大 《光学学报》1989,9(2):28-134
本文推导出包括正常和反常声光互作用在内的多频声光耦合波方程的普适形式,并得出两个独立超声波信号时布拉格状态下方程的解.分析了多频声光互作用的各种线性和非线性效应,包括衍射效率、压缩、交叉调制和各级互调制强度等,并指出反常与正常多频声光衍射的差异.结论是反常多频声光互作用情况下,各级互调制模强度与主衍射模强度的比值小于正常多频声光互作用情况下的相应比值.实验结果与理论分析相符.  相似文献   

16.
本文研究了电磁涨落场产生的反常自举电流,得到了在低等离子体碰撞频率下该电流的一些重要特征。我们将所得到的反常自举电流与新经典理论预言的结果进行了比较,并讨论了反常自举电流与实验观测之间的可能联系。  相似文献   

17.
黄水平  钱小青 《物理与工程》2024,(1):143-147+152
本文根据拟合得到的gF因子大小,确定了光磁共振实验中的反常共振信号;用数字示波器测量了反常共振射频信号的频谱,计算了反常共振射频信号各高次谐波的大小;通过线性拟合,得到了正常共振信号幅度与射频信号幅度的关系。利用此关系,计算了各高次谐波产生的反常共振信号大小,计算结果与测量值基本一致。频率计连接射频信号源后,射频信号波形和频谱发生明显变化,反常共振信号随着射频信号频谱的变化发生相应改变,进一步证明了反常共振信号由射频信号的高次谐波共振所引起。这些结果表明,用数字示波器探究光磁共振实验中反常共振信号的机理不仅可行,还能定量估算和预测射频信号波形对反常共振信号大小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李任重  武振伟  徐莉梅 《物理学报》2017,66(17):176410-176410
绝大多数物质的液态密度随温度降低而增大,即常见的热胀冷缩现象.但存在一类物质,如水及第四主族的硅、锗等,其液态密度在一定温度范围内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即密度反常现象.此外,该类物质还存在动力学反常(密度越大粒子运动越快)、热力学反常(热力学量的涨落随温度降低而升高)等其他反常特性.这类材料的化学性质千差万别,但却具有相似的物理反常特性.进一步的理论研究发现部分材料具有两种液态,即高密度液态和低密度液态,两者之间存在一级相变.因此,反常特性与液体-液体相变是否有直接关联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课题.本文主要介绍了具有液体-液体相变的一类材料及其反常特性,包括高温高压下氢的液体-液体相变及其超临界现象,镓的反常特性及其与液体-液体相变的关联等.  相似文献   

19.
文章从平常霍尔效应出发,介绍了反常霍尔效应及其内秉物理机制,并在此基础上介绍了其量子化版本——量子化反常霍尔效应.然后从拓扑有序态的角度,重点讨论了量子化反常霍尔效应与量子霍尔效应、量子自旋霍尔效应、拓扑绝缘体等之间的区别与内在联系.最后介绍了通过在拓扑绝缘体(Bi2Se3,Bi2Te3和Sb2Te3)薄膜中掺杂过渡金属元素(Cr或Fe)实现量子化反常霍尔效应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由清华大学薛其坤院士领衔,清华大学、中科院物理所和斯坦福大学的研究人员联合组成的团队在量子反常霍尔效应研究中取得重大突破,从实验上首次观测到量子反常霍尔效应,在美国物理学家霍尔于1880年发现反常霍尔效应133年后终于实现了反常霍尔效应的量子化.这是我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