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汉黄芩素(wogonin,5,7-二羟基-8-甲氧基黄酮)是传统中草药黄芩的有效成分之一,其抗肿瘤活性显著,且对肿瘤细胞的杀伤作用有其独特的机制.目前报道的化学合成法大多总收率较低,反应条件苛刻或原料来源困难.笔者以2,4-二苄氧基-6-羟基苯乙酮与苯甲醛为原料,经Claisen-Schmidt缩合、氧化关环得到5,7-二苄氧基黄酮,通过对5,7-二苄氧基黄酮的8-位碘代、硼酸酯化和氧化从而高效引入8-位羟基,再经甲基化和脱苄基保护完成汉黄芩素的克级合成,总收率大于70%,且反应条件温和、无需柱层析,适合规模化生产.为该类化合物的进一步结构修饰、活性和机制研究提供了保障.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3,4,5-三甲氧基苯酚与对甲氧基肉桂酰氯为原料,在三氟化硼-乙醚络合物催化下,发生Friedel–Crafts反应,生成9-羟基-5,6,7,4’–四甲氧基查尔酮;然后9-羟基-5,6,7,4’–四甲氧基查尔酮在碘的二甲基亚砜溶液中发生分子内环合得到5,6,7,4’-四甲氧基黄酮;最后在酸性条件下,5,6,7,4’-四甲氧基黄酮发生去甲基化水解反应制得野黄芩素,总产率达到54%。化合物结构经IR,1H NMR和MS表征。该方法简单易行,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
为寻找更为有效的抗肿瘤药物,改善汉防己甲素的抗肿瘤活性,本文以汉防己甲素为原料,经过Suzuki反应设计并合成了6个新的双苄基异喹啉类衍生物。新化合物经过质谱(MS)、核磁共振氢谱(~1H NMR)、核磁共振碳谱(~(13)C NMR)等技术手段进行了结构确证。采用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法初步评价了6个新化合物对人肺癌细胞(A549)和小鼠白血病细胞(P388)的抗肿瘤活性。结果表明,化合物均有不同程度的抗肿瘤活性,其中化合物H1、H4、H6对A549细胞的抗肿瘤活性(IC5010μmol/L)明显优于阳性对照汉防己甲素。  相似文献   

4.
用毛细管区带电泳 -电化学检测法测定了黄芩及其制剂中黄芩素和黄芩甙的含量。研究了电极电位、电解液酸度和浓度、电泳电压及进样时间等对电泳的影响 ,得到了较为优化的测定条件。以直径为300μm的碳圆盘电极为检测电极 ,电极电位为0.90V(vsSCE) ,在100mmol/L硼酸盐缓冲液(pH9.0)中 ,上述两组分在8min内完全分离。黄芩素和黄芩甙浓度与电泳峰电流分别在5.0×10 -7~1.0×10 -3mol/L和1.0×10 -6~1.0×10 -3mol/L范围内呈良好线性 ,检出限分别为2.24×10 -7mol/L和5.48×10 -7mol/L。7次测定分别含5.0×10 -4mol/L黄芩素和黄芩甙试样溶液 ,峰高的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3.53%和4.03%。  相似文献   

5.
卫笑  杨义芳  赵正保 《合成化学》2016,24(3):192-197
以汉防己甲素为原料,经溴代反应制得关键中间体5-溴汉防己甲素(2); 2与硼酸衍生物经Suzuki反应合成了6个新型的汉防己甲素衍生物(4a~4f),其结构经1H NMR, 13C NMR和ESI-MS表征。采用CCK-8法初步考察了4a~4f对人早幼粒白血病细胞(HL60)和人肺癌细胞(A549)的抑制活性;并采用MTT法对活性较好的化合物进行复筛。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考察4a~4f对多种受体酪氨酸激酶的抑制活性。结果表明:4b, 4c和4e对HL60和A549有一定的抑制活性; 4b和4c对受体酪氨酸激酶FGFR1的抑制活性大于50%。  相似文献   

6.
使用β-二酮和一种醛类和铵盐在无水二甲基亚砜溶液中共热,并通入干燥的空气做为氧化剂,可一步得到相应的嘧啶类化合物。实验中已用此法合成了五  相似文献   

7.
黄芩素A环的结构修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传统中药黄芩的主要活性成分黄芩苷及其乙酰化产物6,7-二乙酰氧基黄芩素为原料,通过碘代、硝化及硝基还原胺化反应在A环的C-8上引入碘原子、硝基及胺基,并对黄芩素A环上的3个酚羟基进行了选择性二甲醚化及全甲醚化,制备了A环修饰的6种黄芩素衍生物,表征了它们的结构,讨论了合成方法的特点。  相似文献   

8.
用毛细管区带电泳-电化学检测法测定了黄芩及其制剂中黄芩素和黄芩甙的含量。研究了电极电位、电解液酸度和浓度、电泳电压及进样时间等对电泳的影响,得到了较为优化的测定条件。以直径为300μm的碳圆盘电极为检测电极,电极电位为0.90V(vsSCE),在100mmol/L硼酸盐缓冲液(pH9.0)中,上述两组分在8min内完全分离。黄芩素和黄芩甙浓度与电泳峰电流分别在5.0×10  相似文献   

9.
黄芩素和黄芩苷与人血清白蛋白相互作用的光谱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荧光光谱、紫外-可见光谱和表面增强拉曼光谱研究了黄芩素和黄芩苷与人血清白蛋白的相互作用, 得到了分子间的结合状态和吸附形态方面的信息. 通过比较黄芩素和黄芩苷的普通拉曼和表面增强拉曼光谱, 确立了黄芩素和黄芩苷的正常构象, 同时考察了结合上人血清白蛋白后不同浓度黄芩素和黄芩苷的吸附方式差别.  相似文献   

10.
正可抗病毒淬灭活性氧抑制肿瘤细胞英国约翰英纳斯中心教授Cathie Martin和中科院上海生科院植物生理生态所研究员薛红卫及中科院院士陈晓亚等组成科学家团队,在解析中国传统药用植物黄芩中天然产物合成途径方面取得新进展。相关研究成果已于近期在线发表于《科学进展》。  相似文献   

11.
以腺苷为原料经原酸酯环化和乙酰溴水解原酸酯、自由基还原脱溴及水解乙酰基等3步反应合成了虫草素——3'-脱氧腺苷,总收率29.8%,纯度95%,其结构经1H NMR和MS确证。  相似文献   

12.
以中药黄芩中的主要活性成分黄芩苷为原料,在醋酸钾、吡啶催化回流条件下,用醋酐为乙酰化试剂,以67.6%的收率一步实现了6,7-二乙酰氧基黄芩素的合成,6,7-二乙酰氧基黄芩素经K2CO3/丙酮-水条件下的水解反应或Me2SO4/K2CO3/丙酮中的甲醚化反应以良好收率及高选择性得到6-乙酰氧基黄芩素或7-甲氧基-6-乙酰氧基黄芩素.  相似文献   

13.
黄芩素在一定的电位范围内具有明显的电化学信号,Al3+的加入对于黄芩素的电信号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且氧化峰电流的降低值ΔI p与Al3+浓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基于此建立了方波伏安法测定Al3+的新方法。通过对支持电解质、黄芩素的浓度、加入顺序等条件进行优化,发现在2.0×10-8~5.0×10-7mol/L和5.0×10-7~8.0×10-6mol/L范围内,ΔI p与Al3+浓度成正比,检出限为2.2×10-8mol/L;并对油条中的Al3+进行了检测。同时,利用循环伏安法、紫外光谱法等初步探讨了黄芩素与Al3+的作用机理,研究发现黄芩素在玻碳电极上发生了2电子2质子的电化学转移行为,且其电极氧化过程受到吸附作用控制;加入Al3+后,二者生成了一种新型络合物,导致黄芩素的电化学活性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14.
黄芩素可通过电子转移效应猝灭聚乙烯亚胺(PEI)包覆的锰(Mn)掺杂硫化锌(Zn S)量子点(PEIMn/Zn S QDs)的室温磷光。基于上述原理,建立了一种简单、快速测定黄芩素含量的室温磷光检测方法,PEI-Mn/Zn S QDs以水相共沉淀法获得。结果表明:当pH=8.0,反应时间为10 min时,量子点的磷光猝灭程度与黄芩素浓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线性范围为0.07~0.60 mg·L~(-1),方法检出限为0.039 mg·L~(-1),相关系数(r)为0.997,相对标准偏差为4.1%,实际样品的检测回收率为96.0%~100.7%。所建立的方法可有效避免常见离子和氨基酸等的干扰,适用于黄芩饮片及血清中黄芩素含量的快速测定,有望应用于医药行业中黄芩素含量的测定分析,也为其他药物基于量子点电子转移机制的检测提供了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15.
在模拟人体生理条件下,利用荧光光谱法研究了黄芩素(Bcl)与人血清白蛋白(HSA)的相互作用。研究结果表明,黄芩素能够猝灭人血清白蛋白的内源荧光,其猝灭机理为静态猝灭。热力学参数ΔHθ(-70.8 kJ/mol),ΔSθ(-133 J·mol-1·K-1)的值均小于0,表明氢键和范德华力是维持基态复合物稳定性的主要作用力。位点竞争实验表明site I是黄芩素在HSA上的结合部位。三维荧光光谱实验结果表明黄芩素与人血清白蛋白相互作用后,改变了人血清白蛋白的构象。  相似文献   

16.
汉防己甲素是防己科千金藤属植物粉防己中分离提取的双苄基异喹啉类生物碱,已作为临床药物用于抗风湿及阵痛、抗肺癌、抗矽肺。基于粉防己产量的限制及汉防己甲素的需求量增加,深入开展汉防己甲素的全合成研究势在必行。本文按照合成策略,对汉防己甲素的全合成方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7.
本文报道了天然昆虫拒食剂茼蒿素的一些新类似物的合成。整个工作以取代的呋喃丙醇为前体, 经间氯过氧苯甲酸氧化、Luche还原、双键环氧化、酸催化的螺环缩酮化以及自由基媒介的脱水反应给出目标产物。  相似文献   

18.
汪晶  马丹钰  陈旺 《化学通报》2021,84(8):787-792
虫草素是从蛹虫草中分离得到的脱氧腺苷结构类似物,具有抗菌、抗病毒、抗肿瘤、免疫调节等广泛的生物活性.虫草素的来源稀缺、价格昂贵,已有许多报道对虫草素的合成进行了研究.本文对这一领域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相关研究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19.
丹参素衍生物的合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取代苯甲醛为原料,经达参缩合、还原、水解反应合成了24个丹参素衍生物,其结构经1H NMR和MS表征。有7个是新化合物。  相似文献   

20.
冬凌草甲素葡萄糖苷的合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研究冬凌草甲素的构效关系,合成生物活性更高的化合物,以冬凌草甲素为先导化合物,通过对其进行选择性保护,再进行糖苷化,最后脱保护,经五步反应,以23.0%的总收率,合成了冬凌草甲素-6-O-β-D-葡萄糖苷,并得到一系列冬凌草甲素衍生物,它们的结构经IR,1H NMR,MS和元素分析确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