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马鞍型环八四噻吩(COTh)与1,3,5-三嗪为构筑模块,通过Kumada类型反应有效地制备了三种分别含有1~3个COTh结构单元的环八四噻吩-三嗪衍生物,即2,4-二甲氧基-6-(5,8,11-三甲基硅基)-环八[1,2-b:4,3-b':5,6-b':8,7-b'']四噻吩-1,3,5-三嗪(1),2-甲氧基-4,6-二{(5,8,11-三甲基硅基)-环八[1,2-b:4,3-b':5,6-b':8,7-b'']四噻吩}-1,3,5-三嗪(2)和2,4,6-三{(5,8,11-三甲基硅基)-环八[1,2-b:4,3-b':5,6-b':8,7-b'']四噻吩}-1,3,5-三嗪(3).理论计算表明了该类化合物的长波长的两个吸收峰来自于分子内的电荷转移(CT)吸收.在溶液相它们发射分子内电荷转移(ICT)态荧光,峰位在560~570nm.而在冻结态下呈双荧光发射,即短波长的环八四噻吩本征态发光(400 nm)与长波长的ICT发光(480~500 nm).在四氢呋喃(THF)-H2O二元溶剂体系中,该类化合物产生聚集诱导发光(AIE)现象,可能与化合物分子同时受分子内旋转受阻(RIR)与分子内振动受阻(RIV)机制控制有关.单晶数据表明,化合物1分子内噻吩环与三嗪环之间呈现近平面构象.相邻分子之间噻吩环上的碳原子与三嗪环上的碳原子存在C-C相互作用,制约着连接分子内噻吩环与三嗪环之间单键的自由旋转,从而一定程度上制约了非辐射失活过程,有利于AIE现象的产生.  相似文献   

2.
芘衍生物发光行为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闫正林  张宝文  曹怡 《化学学报》1997,55(5):423-429
本工作合成了新型的芘衍生物-芘基查尔酮(PD), 研究了其在溶液及胶束中的稳态光物理行为。结果表明: 即使在较低浓度条件下, PD分子间也容易生成基态电荷转移配合物(Inter-CT), 其荧光光谱表现为芘单体荧光、分子内电荷转移态(Intra-CT)荧光以及Inter-CT荧光, 并且具有较好的溶致变色效应、浓度效应以及温度效应, 是一良好的探针分子化合物。  相似文献   

3.
由于环八四噻吩具有独特的"马鞍形"空间结构和光电性质,因此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环八四噻吩(COThs)共有14种同分异构体,其中COTh-1是一类特殊的聚集诱导发光体系,但仅在四氢呋喃等少数有机溶剂中有一定的溶解度,发光强度较弱,限制了这类材料的应用.多孔二氧化硅纳米材料具有比表面积大、孔体积大、粒径可调、生物相容性好...  相似文献   

4.
环戊并二噻吩衍生物作为一类具有刚性平面的类芴骨架结构的分子,其光电材料衍生物由于具有带隙低、电导率高和良好的电荷传输性能等优点在塑料电子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同时由于其易于进行结构修饰,能够方便、快捷地引入各种功能基团,可拓展合成多种衍生物.依据环戊并二噻吩上噻吩S原子的位置不同,可以将其分为6种构造异构体.在这些构造异...  相似文献   

5.
含噻吩环恶二唑衍生物的合成及电化学性能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合成了新的化合物2,5-双「2,2′-双(5-取代苯基)-1,3,4-恶二唑」噻吩(R-OXD)(R=H,CH3O,CH3,F,CN),用^1H NMR和元素分析对其进行了表征,同时,采用循环伏安法对其电化学性能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除了F-OXD外,这一系列化合物的电子亲和势高于常用电子传输材料PBD,说明它们的电子传输材料性能优良。  相似文献   

6.
以3-溴噻吩为原料,通过格氏试剂卤锂交换,在过渡金属催化下双环侨联、烷基取代,合成一种液态状双烷基-二噻吩衍生物材料,正丁基锂与三溴噻吩投料比为2:1时收率最高,达80%以上。通过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和荧光光谱对其光线发射、吸收及理论计算做了系统性研究,循环伏安(CV)实验对分子内电荷转移情况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双烷基噻吩衍生物的紫外吸收与3,3-双噻吩相比表现出较宽的光谱吸收范围优势,荧光光学能隙值及量子产率均优于3,3-双噻吩,推测衍生物中噻吩邻位增加的烷基侧链作为有效供电子基团,与主环体的Π电子体系共轭发生了明显的电子离域现象,使得双烷基噻吩衍生物具有较好的紫外-可见吸收和荧光发射响应。双烷基噻吩衍生物在不同非质子溶剂中出现随溶剂极性增大发生的吸收及发射波长红移现象,推测化合物分子与不同极性溶剂产生了相互作用,且在特定光源激发后分子内平面共轭结构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偶极矩变化。最后利用伏安特性曲线验证了双烷基噻吩衍生物良好的光反应活性和导电优势,为光电材料进一步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7.
采用固相合成法,分别用4,7-二噻基-2,1,3-苯并噻二唑, 1,4-二噻基-苯和3,6-二噻基-哒嗪与三联噻吩反应合成了三种三联噻吩与噻吩衍生物共聚物(2a~2c),其结构和电化学性质经 UV-Vis, IR, SEM和CV表征。结果表明:与均聚物相比,2a~2c的最大吸收峰无明显红移;氧化电位(0.53~0.51 V)较均聚物负移。  相似文献   

8.
邓君  傅相锴  王刚  黄静  吴柳  邹晓川 《有机化学》2012,32(6):1051-1059
2,5-二噻吩基吡咯衍生物具有良好的环境稳定性和电化学性质,在光电子领域有广泛的应用前景.综述了2,5-二噻吩基吡咯衍生物中噻吩环和吡咯环上不同位置取代衍生物的合成方法,并对2,5-二噻吩基吡咯衍生物在电致变色器件、光电子器件、传感器等方面的应用进行了概述.  相似文献   

9.
合成了新的化合物2,5-双[2,2-双(5-取代苯基)-1,3,4-( )二唑]噻吩(R-OXD)(R=H, CH3O, CH3, F, CN), 用 1H NMR和元素分析对其进行了表征. 同时, 采用循环伏安法对其电化学性能进行了测试. 结果表明, 除了F-OXD外, 这一系列化合物的电子亲和势高于常用电子传输材料PBD, 说明它们的电子传输材料性能优良.  相似文献   

10.
以α-活性亚甲基腈和2,5-二羟基-1,4-二噻烷为原料,通过爪哇毛霉脂肪酶催化的Gewald反应合成了一系列2-氨基噻吩类化合物.该方法与传统的化学催化方法相比,具有反应条件温和、催化剂可生物降解、底物适用范围较宽泛等优点.  相似文献   

11.
本文合成了一系列新的芘衍生物,用紫外光谱和稳态荧光光谱方法研究了它们的光物理性质。结果表明,取代烷基几乎不影响芘的吸收光谱,而使芘的荧光光谱振动精细结构消失或部分消失;取代甲酰基的芘衍生物的荧光发射强烈依赖于溶剂的性质,极性溶剂中荧光光谱无精细结构,且荧光发射峰随介质极性的增加而红移。  相似文献   

12.
用Suzuki偶合反应制备了一系列N-(2-乙基己基)-3,6-咔唑(Cz)与4,7-二(4-己基噻吩)-2,1,3-苯并噻二唑(DHTBT)的共聚物, 研究该类聚合物的电化学、光学和电致发光性能. 在薄膜状态下, 即使DHTBT含量为1%的聚合物也发生了从Cz链段到DHTBT单元的有效的能量转移. 光致发光光谱随着DHTBT含量的增加, 从645 nm红移至690 nm. PCzDHTBT1获得了71%的薄膜光致发光效率. 以该类聚合物为发光层的器件的EL光谱也随着DHTBT含量的增加从635 nm红移至680 nm. 由PCzDHTBT15制作的结构为ITO/PEDOT:PSS/polymer/Ba/Al的器件得到了0.61%的外量子效率.  相似文献   

13.
芴与噻吩发光共聚物的合成及其电致发光性能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采用Suzuki偶合方法合成出了一系列新型的 9,9 二辛基芴 (DOF)和噻吩 (Th)的共聚物 .其中 ,DOF与Th的投料比 (摩尔比 )分别为 95∶5 (PTF5 )、90∶1 0 (PTF1 0 )、85∶1 5 (PTF1 5 )、70∶3 0 (PTF3 0 )、5 0∶5 0 (PTF5 0 ) .所有的聚合物均可溶于常用的有机溶剂 ,如THF,CHCl3等 ,其分子量在 60 0 0~ 5 3 0 0 0之间 .当在聚芴主链中引入噻吩后 ,其发光波长发生了红移 ,最大发光波长由PTF5时的 490nm红移到PTF5 0时的 5 41nm .随着聚芴主链中噻吩含量的增加 ,最大电致发光和光致发光效率都逐渐降低 由这些聚合物所制得的器件 ,最大电致发光效率为PTF5和PTF1 0的 0 45 %.由此表明 ,在聚芴主链中引入少量的低带隙单体噻吩可以调节聚芴的发光颜色及发光效率  相似文献   

14.
噻吩并嘧啶酮衍生物是一类具有良好生物活性的稠杂环化合物.文献中已报道了多种这类杂环的合成方法,然而2-氨基取代的噻吩并嘧啶酮衍生物却缺乏有效的制备方法.最近,氮杂Wittig反应广泛地应用于氮杂环的合成,该反应原料易得、条件温和、反应选择性好,已成为一种合成氮杂环的有效手段.我们曾报道应用氮杂Wittig反应合成咪唑啉酮和喹唑啉酮杂环的新方法,这里进一步报道应用该法合成噻吩并嘧啶酮杂环.  相似文献   

15.
用于电子传输材料的含噻吩环噁二唑衍生物的合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相似文献   

16.
在有机电致发光器伯研究中,电子传输材料占有特殊重要的地位。但现存在的材料存在着不同的缺点。因噁二唑环的高的电子亲和性,噁二唑衍生物是常见的电子传输材料,如:2-(4-叔丁苯基)-5-联苯基噁二唑(PBD),但容易结晶和低的电子? 缀托韵拗屏怂挠τ谩N说玫叫碌挠行У牡缱哟洳牧希疚囊脏绶晕鹗挤从ξ锞獯Ⅳ人峄Ⅴセ苯獾炔街韬铣闪肃绶远k拢偻ü绶远k掠胂嘤Φ娜〈郊柞B人鹾稀⒐鼗返姆椒ń坏缱拥泥绶曰泛透叩缱忧缀托缘泥绶曰吠币耄铣闪巳中碌暮绶曰穱f二唑衍生物2,5-双[2,2'-双(5-取代苯基)-1,3,4-噁二唑]噻吩(R-OXDR=H,OCH~3,CH~3)。同时,采用循环伏安法对其电? 阅芙辛瞬舛āU馊只衔锒荚诟悍较虺鱿至艘欢钥赡娴难趸乖澹纱说玫狡涞缱忧缀褪?EA)分别为-3.10eV,-3.07eV和-3.08eV,其EA值都高于常用? 牡缱哟洳牧螾BD。R-OXD的高电子亲和势有利于电子从阴极注入。并且由时间渡? 椒?TOF)测得R-OXD的电子迁移率达到10^-^4cm^2/V.S(E=10^6V/cm)。所以R-OXD有可能是好的电子传输材料。  相似文献   

17.
噻唑环及其衍生物广泛存在于具有生物活性的分子中[1]可用于抗生素和消炎药的制备[2]。本文合成的几种噻唑基衍生物—类以HIV蛋白酶为靶点的新型抗艾滋病药物利托那韦的重要中间体[3-5],对其合成工艺的研究具有较实际的意义。噻唑环衍生物可通过α-卤代羰基化合物与硫代酰胺缩合而成[6],α-巯基酮与腈缩合反应得到,也可采用醛与半胱氨酸缩合,再与二氧化锰作用得噻唑类化合物[7]。本文采用α-氯代羰基类化合物与硫代酰胺缩合而得三种噻唑类化合物,产率较为理想。1合成路线设计合成路线设计可表示如下图1图1目标化合物的合成路线F ig.1 The …  相似文献   

18.
以四三苯基膦钯(Pd(PPh3)4)作为催化剂,通过Stille偶联反应,2-二异丙基氨基-4,6-二氯均三嗪分别与2,5-二(三丁基锡)噻吩和2,5-二(三丁基锡)-3,4-乙撑二氧噻吩共聚合成了含2-二异丙基氨基均三嗪的两种新型π-共轭聚合物聚(2-异丙基氨基三嗪噻吩)(P1)和聚(2-异丙基氨基三嗪3,4-乙撑二氧噻吩)(P2)。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核磁共振氢谱(1 HNMR)、紫外-可见光谱(UV-Vis)、荧光光谱(PL)、循环伏安(CV)、X射线粉末衍射(XRD)和凝胶渗透色谱(GPC)等测试手段对共聚物P1、P2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所得聚合物P1、P2都有一定的结晶性,在氯仿、四氢呋喃、三氟乙酸等常用有机溶剂里有一定的溶解性。P1、P2的紫外-可见最大吸收波长分别出现在354nm和374nm处。在CHCl3溶液中,P1与P2的最大发射峰分别出现在454nm和442nm处;P1和P1薄膜的最大发射峰分别为513nm和493nm。与P2相比,P1在0~-1.8V出现明显的n-掺杂峰。  相似文献   

19.
噻吩并噻吩的合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耿蓉霞  周成合 《有机化学》2008,28(1):163-168
噻吩并噻吩自1886年以来一直是化学研究的对象, 综述了经典稠合噻吩并噻吩的合成方法. 对一般的合成方法及原始地制备某一类特定化合物的方法都作了简要讨论.  相似文献   

20.
3-芳基取代噻吩大多是电致发光材料的前体化合物. 催化剂摩尔分数为0.5% 的二茂铁亚胺环钯化合物在DMF/K3PO4/80 ℃条件下, 能够有效地催化3-噻吩硼酸同芳基碘和芳基溴的Suzuki反应, 方便地合成系列3-芳基噻吩衍生物. 此方法操作简便, 不需要加入过量的3-噻吩硼酸, 催化剂用量小. 化合物3b, 3c和3d的发射光谱和激发光谱表明, 此类化合物具有潜在的发光应用性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