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设计合成了六种新型的适用于新一代肿瘤治疗法--光动力学疗法研究的5-氟尿嘧啶(5-Fu)光敏性偶联衍生物. 目标化合物的结构经过1H NMR, 13C NMR, IR和元素分析确证, 并通过HPLC法测定了它们及5-Fu的表观油水分配系数. 其中四种化合物2a, 3a, 1b和4b分别采用四氮唑盐法(MTT法)对白血病细胞株HL-60和磺酰罗丹明B蛋白染色法(SRB法)对肝癌细胞株BEL-7402进行了体外抗癌活性测试. 结果表明, 噻吩一取代产物2a的表观油水分配系数大于二取代产物3a, 与生物活性测试结果表明的2a和3a对HL-60和BEL-7402的抑制率呈正相关性|而由于N-C键过于稳定不易断裂, 导致两种硝基苄基衍生物1b和4b对HL-60和BEL-7402的抑制率都比较低.  相似文献   

2.
肟醚类化合物往往表现出很好的杀虫、除草、抗菌、抗病毒以及抗肿瘤等生理活性,因而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从胆甾醇、豆甾醇出发,通过不同的合成路线,制备得到系列3-取代、6-取代及22-取代甲氧基肟醚和苄氧基肟醚甾体化合物,通过IR、NMR及MS等现代分析方法对合成物进行了结构表征.同时,分别采用人胃癌细胞(SGC-7901)、人肝癌细胞(Bel-7404)和鼻咽癌细胞(CNE-2)对合成产物及部分合成中间体进行了体外抑制肿瘤细胞生长增殖活性研究.结果表明,某些具有22-取代结构的甲氧肟醚及苄氧肟醚甾体化合物对这些肿瘤细胞株表现出较好的抑制活性,其中22-降-3β-羟基-22-苄氧肟基-豆甾-6-缩胺硫腙(15)对人鼻咽癌细胞CNE-2的IC50值为5.7μmol/L.  相似文献   

3.
合成了2-甲酰噻吩缩氨基硫脲化合物L1,L2和它们的芳基钌配合物[(η6-p-cymene)RuII(TSC)Cl]Cl(1:TSC=L1,2:TSC=L2),其结构经1H NMR,MS和元素分析确认.通过单晶培养得到了1的晶体,并测定其晶体结构.凝胶电泳实验表明,L1和L2与1和2对pBR322质粒DNA存在不同的作用机理.采用MTT法测定了这些化合物对3种人体肿瘤细胞株(SGC7901,BEL7404和CNE-1)的细胞毒活性.其中化合物1对人鼻咽癌细胞株(CNE-1)的有较好的抑制活性,其IC50值为27.8μmol L-1.  相似文献   

4.
以去氢枞酸为原料,通过不同的长度碳链与硫化氢供体4-羟基硫代苯甲酰胺偶联,合成了5个新型硫化氢供体型去氢枞酸衍生物,所得化合物结构经1H NMR、 13C NMR和HR-MS表征。以阿霉素为阳性对照药,采用MTT法测定目标化合物对HepG2、 MGC803、 T24、 A549和LO2的细胞抑制作用。结果表明:大部分化合物对4种肿瘤细胞株的抑制活性优于母体化合物去氢枞酸,其中化合物4c对HepG2、 T24和A549细胞株的IC50值分别为4.63±0.18、 6.06±0.49和5.79±0.14 μmol·L-1,优于或接近阳性对照药阿霉素(5.44±0.87、 3.69±0.78和3.75±0.11μmol·L-1)。  相似文献   

5.
陈玉  柏舜  贺红武  杨光忠 《有机化学》2014,(11):2362-2369
以环己酮为原料,利用Gewald反应合成了6个3-烷基-5,6,7,8-四氢苯并[4,5]噻吩并[2,3-d]嘧啶-4-酮衍生物和17个3-亚苄基胺基四氢苯并[4,5]噻吩并[2,3-d]嘧啶-4-酮衍生物,通过1H NMR、13C NMR、IR和MS对所合成的化合物进行了结构表征,并对所合成化合物进行了抗肿瘤活性的筛选.结果表明4个化合物对人鼻咽癌细胞株(KB)和鼻咽鳞癌细胞株(CNE2)两种肿瘤细胞株表现出一定程度的抑制活性.  相似文献   

6.
以芳基乙酸和取代邻羟基苯甲醛为起始原料,经Perkin缩合和关环反应合成了16个新型的3-芳基香豆素类化合物(3a~4h),其结构经1H NMR,IR和EI-MS表征。采用MTT法测定了3和4对人鼻咽癌细胞株(KB)、人气道平滑肌细胞株(KV)、人乳腺癌细胞株(MCF-7)、人乳腺癌多药耐药细胞株(MCF-7/ADR)的细胞毒性。结果表明:部分化合物表现出较强的细胞增殖抑制活性,其中7,8-二乙酰氧基-3-(4'-甲氧基苯基)香豆素(3e)对KB细胞的活性最强(IC505.88μmol·L-1)。  相似文献   

7.
ATRP法合成聚去氢枞酸丙烯酸乙二醇酯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从歧化松香中提取的去氢枞酸(DHA)出发,经酰氯化后与丙烯酸(2-羟基)乙酯反应,合成了去氢枞酸丙烯酸乙二醇酯(DHAAGE);并以此为单体,2-溴-异丁酸乙酯(EBr-iB)为引发剂,CuBr/2,2'-联吡啶(2,2'-bipyridine)为催化体系,在90 oC下,利用原子转移聚合(ATRP)法制备了聚去氢枞酸丙烯酸乙二醇酯(PDHAAGE).利用FT-IR、1H-NMR和GPC对所制备的单体和聚合物进行了表征,同时考察了单体转化率随聚合反应时间的变化.结果表明,聚合反应动力学曲线呈良好线性关系,表观聚合速率常数kp′为3.6 ×10-7 s-1;所得聚合物的分子量分布很窄.  相似文献   

8.
以2-氯-6肼基吡啶、丁炔二酸二甲酯和乙酸酐为原料,设计合成了5-乙酸-1-(6-氯吡啶)-1-氢-吡唑-3-甲酸甲酯(化合物1)和1-(6-氯吡啶)-5-羟基-1-氢-吡唑-3-甲酸甲酯(化合物2).其结构通过单晶X-射线衍射、1 H NMR、13 C NMR、IR和元素分析等进行表征.采用MTT法测试了所合成的化合物对人肝癌细胞HepG2、人肺癌细胞NCI-H460、人肝癌细胞BEL-7404、人结肠癌细胞HCT-116 4组细胞株的增殖抑制活性.结果表明,它们对所测试的部分人体癌细胞株表现出了较好的抗肿瘤活性.其中化合物1对NCI-460癌细胞表现出较好的抑制作用,而化合物2对HepG2,BEL-7404癌细胞具有一定的抑制效果.  相似文献   

9.
以去氢枞酸为原料,经酰化后与水合肼反应合成去氢枞酰肼3,再与芳基异硫氰酸酯反应,得到中间体1-去氢枞酰基-4-取代基氨基硫脲4,4在Hg(OAc)2/EtOH条件下关环,合成得到一系列新型2-取代氨基-5-去氢枞基-1,3,4-噁二唑化合物5.采用IR,MS,1HNMR,13C NMR和元素分析等方法对中间体4和目标产物5进行了分析和表征.初步的除草活性测试表明,化合物4和5对油菜的胚根生长以及对稗草的幼苗生长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其中化合物4d在浓度为100mg/L时对油菜胚根生长的抑制率达88.2%.  相似文献   

10.
以去氢枞酸(1)为原料,经氢化铝锂还原得到去氢枞醇(2),2与氯乙酰氯在氮气保护和DMAP催化条件下反应合成中间产物去氢枞醇氯乙酸酯(3),3与杂环化合物经亲核取代反应合成了12个新型去氢枞醇杂环类化合物(4a ~41).利用IR、1H NMR、13C NMR和HR-MS等对目标化合物的结构进行表征,采用MTT法测试目...  相似文献   

11.
从毛姜花(Hedychium villosum Wall.)中分离得到1个新二萜(1)和1个已知二萜(3). 新二萜命名为Villosumcoronarin, 该化合物在氯仿或甲醇溶液中发生异构化, 部分转化为其差向异构体1'; 其平面结构经质谱、红外光谱、氢谱、碳谱及无畸变极化转移增强技术(DEPT)、氢氢相关谱(1H-1H COSY)和异核多键相关谱(HMBC)等方法确证; 其相对构型由氢谱、ROESY及量化计算确证. 化合物3用琼斯试剂氧化后得到化合物4. 生物活性筛选结果表明, 化合物1对人白血病细胞株(HL-60)和肝癌细胞株(SMMC-7721)具有强的细胞毒活性, 其活性超过阳性对照顺铂(DDP). 化合物4对HL-60和SMMC-7721细胞具有显著的细胞毒活性.  相似文献   

12.
通过均相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法(ATRP)将生物质基疏水性松香单体(脱氢枞酸(2-甲基丙烯酰氧基乙基)酯,MAEDA)接枝到纤维素骨架上合成了全生物质基两亲性的纤维素-g-聚脱氢枞酸接枝共聚物(cellulose-g-PMAEDA).ATRP反应过程动力学研究表明cellulose-g-PMAEDA接枝共聚物的合成过程是活性可控的;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核磁共振氢谱(1H-NMR)、凝胶色谱(GPC)和X射线衍射(XRD)结果证实了cellulose-g-PMAEDA接枝共聚物的成功合成;由于聚脱氢枞酸侧链的引入,cellulose-g-PMAEDA接枝共聚物的热稳定性,疏水性能明显提高,并且具有紫外吸收性能;动态光散射仪和透射电镜结果表明两亲性cellulose-g-PMAEDA接枝共聚物能够在水溶液中自组装成平均粒径约为200 nm左右的纳米微球,并且该纳米微球具有以纤维素为壳,聚脱氢枞酸酯为核的核壳结构.  相似文献   

13.
通过活性追踪的方法,从一株来源于药用红树尖瓣海莲的内生真菌Phomopsis longicolla HL-2232中分离鉴定了5个生物碱类化合物、1个色原酮类化合物以及4个甾醇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6-氨基嘌呤-9-羧酸甲酯(1),腺嘌呤核苷(2),尿嘧啶核苷(3),N,N'-二苯基尿素(4),(2S,2'R,3R,4E,8E,3'E)-2-(2'-羟基-3'-十八碳烯酰胺)-9-甲基-4,8-十八碳二烯-1,3-二醇(5),2-(2'S-羟丙基)-5-甲基-7-羟基对氧萘酮(6),fortisterol(7),(22E)-5α,8α-表二氧麦角甾-6,22-二烯-3β-醇(8),啤酒甾醇(9),β-谷甾醇亚油酸酯(10).其中化合物1为新化合物,化合物5为新天然产物,其碳谱数据至今未曾报道.细胞毒活性表明化合物1~3对肿瘤细胞A549,B16F10,HL-60,MCF-7具有不同程度的抑制活性.其中新化合物1对乳腺癌细胞(MCF-7)的IC50值为14.9μmol·L-1、化合物3对肺癌细胞(A549)的IC50值为8.6μmol·L-1,两者活性强于阳性对照药顺铂.  相似文献   

14.
分别由2-[(2Z)-3-羧基-1-氧代-2-丙烯基]氨基-2-脱氧-1,3,4,6-四-O-乙酰基-β-D-吡喃葡萄糖(1a), 2-[(2-羧基苯甲酰基)氨基]-2-脱氧-1,3,4,6-四-O-乙酰基-β-D-吡喃葡萄糖(2a)和氧化二正丁基锡反应合成了两个新化合物双-{2-[(2Z)-3-羧基-1-氧代-2-丙烯基]氨基-2-脱氧-1,3,4,6-四-O-乙酰基-β-D-吡喃葡萄糖}-二正丁基锡酯(1)和双-{2-[(2-羧基苯甲酰基)氨基]-2-脱氧-1,3,4,6-四-O-乙酰基-β-D-吡喃葡萄糖}-二正丁基锡酯(2), 并经红外光谱、核磁共振(1H, 13C NMR)、质谱初步确定了其结构. 体外抗肿瘤活性结果表明, 化合物1对人肺癌细胞株A-549和人肝癌细胞株BEL-7402的细胞毒活性显示为强效; 而对小鼠白血病细胞株P388和人白血病细胞株HL-60的细胞毒活性为弱效. 化合物2对肿瘤细胞株HL-60, A-549和BEL-7402具有强效的细胞毒活性; 而对肿瘤细胞株P388的作用则为弱效. 克隆基因分析表明化合物12在3.82×10-6 和 3.02×10-6 mol/L均具有造血细胞毒性.  相似文献   

15.
根据拼合原理, 设计并合成了21个未见报道的新的二芳醚基哌嗪类衍生物, 其结构用1H NMR, ESI-MS, HRMS进行了确证, 初步生物活性测定实验证明部分目标化合物具有良好的细胞毒活性. 化合物4i分别对人食管癌(Eca109)细胞株和人鼻咽癌(CNE)细胞株的IC50为7.13和4.54 μmol•L-1, 与对照品顺铂(DDP)相近. 化合物5d对人鼻咽癌细胞株也表现较好的活性, 其IC50为8.49 μmol•L-1.  相似文献   

16.
以异丁香酚为原料,经氧化银催化的自由基仿生氧化偶联反应,一步合成了天然苯并二氢呋喃新木脂素licarin A(1),然后经2,3-二氯-5,6-二氰基对苯醌(DDQ)氧化脱氢反应得到另一苯并二氢呋喃新木脂素化合物2-(3'-甲氧基-4'-羟基)苯基-3-甲基-5-甲酰乙烯基-7-甲氧基-2,3-苯并二氢呋喃(2).以苯并二氢呋喃新木脂素1和2为底物,以甲醇为溶剂,分别与甲醛、二级胺在酸性介质中发生微波协助的Mannich反应,合成了11个新的苯并二氢呋喃新木脂素Mannich碱衍生物3~13.所合成的化合物通过1HNMR、13CNMR和MS等进行了结构确证,并采用CCK-8法测试了所合成化合物对人宫颈癌Hela细胞株的体外抑制活性.结果表明大部分化合物对Hela细胞增殖具有良好的抑制作用,其中化合物2(IC50 0.438μmol/L)和化合物9(IC50 8.358μmol/L)具有最强的Hela细胞增殖抑制活性.  相似文献   

17.
格尔德霉素(geldanamycin,GA)是第一个天然产物来源的强效热休克蛋白90(heat shock protein 90,Hsp90)抑制剂,但临床应用受到其肝毒性的限制.前期构效关系研究表明,在GA的C-17位通过一个烷二胺基连接基团,引入保肝基团肉桂酰基可以降低肝毒性.报道以戊二胺为连接基团,26个17-[5-(取代肉桂酰基)戊二胺]-17-去甲氧基GA新颖衍生物的合成和活性评价.活性测试结果表明,所有的化合物都有较强的抗乳腺癌细胞株MDA-MB-231活性,IC50值在0.12~1μmol·L-1之间.其中,3a和3u是抗肿瘤活性最高的化合物,IC50值均为0.12μmol·L-1,优于阳性对照17-N-烯丙基氨基-17-去甲氧基GA(17-AAG)(IC50=0.27μmol·L-1),并且3u的肝细胞毒性较低.该类衍生物的初步构效关系研究,为GA类Hsp-90抑制剂和抗肿瘤先导化合物的结构优化提供了有参考价值的基础.  相似文献   

18.
合成了12个带支链/环链烷氧基乙酸为离去基团的顺铂类配合物,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核磁共振氢谱和质谱对配合物进行了表征。研究了所有化合物对人非小细胞肺癌A549、人肝癌细胞BEL-7402和人乳腺癌细胞MCF-7细胞系的体外抗肿瘤活性。测试结果表明,12个配合物中有5个对人乳腺癌细胞系MCF-7有较好的体外活性。其中化合物2(顺-二(异丙氧基乙酸根)·二氨合铂(Ⅱ))在所有的化合物中显示最高的活性,对所测3个细胞系都是如此。  相似文献   

19.
利用药物设计中的生物活性基团拼接原理,设计合成了13个含吲哚的吡唑并[3,4-d]嘧啶衍生物.目标化合物均经核磁共振氢谱(1H NMR)、核磁共振碳谱(13C NMR)和高分辨质谱仪(HRMS)进行了结构确证.对4株肿瘤细胞(HeLa、MGC-803、MCF-7、BEL-7404)的体外抗增殖活性实验结果表明,目标化合物均表现出一定的抗肿瘤活性,MCF-7、MGC-803肿瘤细胞株敏感度高于HeLa和BEL-7404.其中, 6-[(6-甲氧羰基吲哚-3-基)硫基]-1-苯基-吡唑并[3,4-d]嘧啶-4-酮(5m)表现出较好的体外肿瘤抑制活性,对MCF-7、MGC-80和HeLa细胞的IC50均小于30μmol·L^-1,对MCF-7的IC50值为(4.02±0.92)μmol·L^-1,优于对照药物依托泊苷(10.1±0.62μmol·L^-1)和羟喜树碱(5.93±0.56μmol·L^-1).拓扑异构酶抑制实验结果表明,此类化合物对TopoII有选择性抑制活性,所有化合物对TopoⅡ表现出不同程度抑制活性,对Topo Ⅰ未表现出抑制活性.  相似文献   

20.
为开发高效低毒的抗肿瘤天然产物衍生物,依据药物拼合原理设计并合成了10个新型小檗碱衍生物。将盐酸小檗碱与含单硫醚、单硒醚和二硫键脂肪链片段通过缩合反应得到目标化合物,其化学结构均经过核磁共振氢谱、碳谱以及高分辨质谱确证。采用噻唑蓝(MTT)法考察其体外抗肿瘤活性,结果表明,7个化合物针对不同的癌细胞株的抑制活性优于盐酸小檗碱,同时对人正常肝细胞L02的毒性较低。化合物3e的体外抗肿瘤活性最佳(针对BEL-7402的IC50值为8.70μmol/L,选择性指数为3.61),可对其深入研究用以开发高效低毒的抗肿瘤药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