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柔软肉芝软珊瑚中的新二萜内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肉芝软珊瑚Sarcophytum是珊瑚纲,八放珊瑚亚纲,软珊瑚目中的一个属,软珊瑚肉质柔软而不被海洋中的动物所吞食,这被认为是与其次生代谢产物中含有能驱赶其它生物的化学防御物质有关,从而引起了化学家和药物学家的重视^[1,2],例如从乳白肉芝软珊瑚Sarcophytum glaucum和第氏肉芝办珊瑚Sarcophyton decasyi中均分离得到细胞毒活性相当强的二萜内脂Sarcophine^[3-5],Bernstein^[3]认为这类物质可能是软珊瑚的化学防御物质之一,最近我们在研究柔软肉芝软珊瑚Sarcophyton molle Tix.Dur.的次生代谢产物过程中,分离到两个在生源上与Sarcophine有密切关系的二萜内酯 Sarcophinone(1)^[6,7]和iso-Sarcophinone(2),其中2是新化合物。体外的生理活性试验显示,化合物1和2对艾氏腹水瘤细胞和水鼠S180肿瘤细胞均有显著抑制作用,本文报道了Sarcophinone(1)和iso-Sarcophinone(2)的分离和结构测定。  相似文献   

2.
前文~[1,2]曾从豆荚属软珊瑚中分离出两种大环二萜内酯,最近又在喀里多豆荚软珊瑚(Lobophytum caledonense Tix Dur)中分离出一种罕见的新型结构的次生代谢产物豆荚软珊瑚酮Lobocalone(1)].本文报道了1的结构测定结果.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海洋微生物作为许多活性次级代谢的源泉而受到世界范围内的天然产物和药理学家的广泛关注[1],特别是来自海洋真菌的次级代谢产物具有巨大的潜力,因为其次级代谢产物往往具有新颖的骨架[2].我们实验小组已从中国南海红树林内生真菌的次级代谢产物中分离到大量新颖的有活性结构的化合物[3-5].  相似文献   

4.
圆裂短足软珊瑚Cladiella krempfi中的甾醇苷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软珊瑚中富含各种萜类、甾类和糖苷[1~ 3] .Christopher[4 ] 和 Bheemasankara[5] 等先后对圆裂短足软珊瑚 Cladiella krempfi中的次生代谢产物进行了研究 ,先后分离得到 5个西松烷二萜 .本文报道从广西涠洲半岛采集的圆裂短足软珊瑚 Cladiella krempfi中首次分离得到 2个甾醇苷 1和 2 ,其中 1是新化合物 .化合物 2曾从南中国海的豆荚软珊瑚 Lobophyton sp.中分离得到 ,它对人体鼻咽癌 (Cne 2 )和肝癌 (Pep-G2 )细胞生长有抑制作用[6 ] .化合物 1和 2的结构如下 :1 结果与讨论化合物 1经 Liebermann-Burchard试验呈甾醇正颜色反应 ,M…  相似文献   

5.
(- ) - 7,8- Epoxycembrene- C[( - ) - 7,8- ECC,1 ]是 Bowden等 [1] 于 1 980年首次从澳大利亚软珊瑚Sarcophyton crassocaule中分离得到的新的环氧西松烯 .其化学结构经光谱数据证实为 ( 1 E,3E,1 1 E) -1 -异丙基 - 4,8,1 2 -三甲基 - 7,8-环氧 - 1 ,3,1 1 -十四碳环三烯 ,但 C- 7,C- 8位环氧的立体化学未被确定 . Shin等 [2 ] 也从未鉴定属名的加勒比海域的软珊瑚 Eunicea sp.中分离得到过该天然产物 . 1 997年 ,饶志刚等 [3] 报道了从中国南海肉芝软珊瑚 ( Sarcophyton molle)中分离得到一环氧西松烯天然产物 ,确定其结构为天然…  相似文献   

6.
珊瑚属腔肠动物门 ( Clelenterata) ,海鸡冠目 ( Alcyonacea) ,是一种热带与亚热带海洋中广泛分布Scheme 1  Structure of cervicoside(1 )的低等海洋生物 .软珊瑚的次生代谢物中含有萜类和甾体类等各类生理活性物质[1~ 5] .我们在对鹿角短指软珊瑚的次生代谢产物研究中 ,分离到一个新三糖甙 ,命名为 Cervicoside( 1 ) ,结构见 Scheme 1 .该化合物具有较强的体外抗癌活性 .1 实验部分1 .1 样品 鹿角短指软珊瑚采自海南岛三亚海域 .样品储藏于中山大学化学与化学工程学院天然有机化学研究室 ,编号为 98- SY- 3.种属由中国科学院南海…  相似文献   

7.
肉芝软珊瑚Sarcophyton sp中次生代谢产物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中国海南岛三亚附近海域采集的肉芝软珊瑚Sarcophyton sp中,分离得5个结晶化合物。通过化学和波谱方法鉴定出他们的结构分别是:24亚甲基胆甾-1α,3β,5α,6β-四醇(1);24-亚甲基胆甾14-烯-3β,6β-二醇(2);2.十六碳酰胺基-十八-4(E),8(E)-二烯-1,3-二醇(3);(2S,3S,5R)-2-十六碳酰胺基-十八-1,3,5-三醇(4);柳珊瑚甾醇(5)。生理活性试验表明,化合物1对人体鼻咽癌(CNE2)和胃癌(NGC-803)细胞有强抑制活性;化合物2对P-388肿瘤细胞有强抑制活性;柳珊瑚甾醇(5)有明显的抗心律失常和减慢心率等作用。  相似文献   

8.
南海软珊瑚Sarcophyton molle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从中国南海软肉芝软珊瑚(Sarcophyton molle)中分离到七个化合物, 经紫外光谱(UV), 红外光谱(IR), 质谱(MS)和核磁共振光谱(1H NMR, 13C NMR)分析, 确定了其化学结构。它们是: 异新西松烯(1), (E, E, E)-7, 8-环氧-1-异丙基-4, 8, 12-三甲基-十四环-1,3, 11-三烯(2), 正十八烷酸(3), 鲨肝醇(4), 神经酰胺(5), 胸腺嘧啶(6), 胸腺嘧啶脱氧核苷(7)。其中化合物(2)为新化合物。本文是第一次报道软珊瑚Sarcophyton molle的化学成分。  相似文献   

9.
南海肉芝软珊瑚中的次生代谢产物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从采自海南岛三亚湾的一种肉芝软珊瑚Sarcopyton sp中分离到1个新的对苯二甲酸二酯衍生物,通过波谱方法和化学转变测定其结构为对苯二甲酸-1-异丁基-4-(2′-乙基-正己基)-二酯(1);另外,还分离鉴定得2个多羟基甾醇,24α-甲基一胆甾-5(6)-烯-3β,7α-二醇(2),24-亚甲基-胆甾-3β,5α,6β-三醇(3)和α-十六酸-鲨肝醇酯(4);化合物2和3对肿瘤细胞有明显抑制作用,4具有升白血球作用。  相似文献   

10.
徐效华  官智  曾陇梅  苏镜娱 《色谱》1999,17(3):225-228
从西沙群岛海区采集的小刺豆荚软珊瑚(Lobophytummicrospiculatum)中,通过乙醇提取、乙酸乙酯-水分配、硅胶色谱分离和GC/MS分析等方法,分离、鉴定出11种甾醇。其中柳珊瑚甾醇(11)的质量分数占65.6%。22,24-二甲基-胆甾-5,22(23)-二烯-3β-醇(4)是首次从自然界发现的新化合物,它的发现为柳珊瑚甾醇的生源假说提供了进一步佐证。  相似文献   

11.
肉芝软珊瑚 Sarcophyton富含二萜 ,从这类软珊瑚生物体中已经分离出许多含十四元环结构的西Scheme 1  Sturcture of Sarcophydiol 1松烷二萜内酯 ,例如 Sarcophinone[1] ,iso-Sarcophinone[2 ] ,Sarcophine[3,4 ] ,Sartrochine[5] 和 iso-Sarcophine[6 ,7] .这些西松烷二萜内酯均有较强的细胞毒性 .在对采自南中国海的一种肉芝软珊瑚 Sar-cophyton sp.次生代谢产物的研究过程中 ,我们分离得到一个在生源上与 iso- Sarcophine有密切关系的新西松烷二萜内酯 Sarcophydiol 1 (结构见Scheme 1 ) .本文报道其分离方法及结构测定结果 .1 …  相似文献   

12.
柳珊瑚酸的分子结构和绝对构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首次应用X射线单晶衍射法证实了一种新的倍半萜骨架,并测定了柳珊瑚酸的分子结构和绝对构型。柳珊瑚酸的晶体属于正交晶系,空间群:D_2~ -P2_12_12_1,晶胞参数:a=16.135,b=13.189,c=12.901,α=β=γ=90°。单胞中分子数为8,不对称单位含两个分子,用直接法导出全部非氢原子位置,经最小二乘法修正后,最终偏离因子R=0.056。文中还对柳珊瑚酸分子的结构进行了讨论,并对核磁共振溶剂效应有关理论进行了较深入的讨论,初步探讨了分子结构与其毒性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首次从白蕙软珊瑚Nephthea sp.中分离得到含硒元素的已知化合物二苯基硒醚(1),同时分离得到已知化合物生物碱(2-7)通过对其质谱、一维和二维核磁共振谱结构信息进行分析,确定其化学结构.  相似文献   

14.
首次报道柔弱短指软珊瑚(SinulariatenellaLi.)的化学成分。从中国南海采集的柔弱短指软珊瑚中分离得到5个西松烯二萜内酯。根据波谱数据分析,推导出它们的结构:dihydroflexibilide(1),flxibilide(2)sinulariolide(3),(1R,4R,5R,8S,9S,12S,13S)-9-acetoxy-5,8:12,13-diepoxy-cembr-15(17)-en-16,4(olide(4)和(1R,4R,5S12S,13S)-5-acetoxy-12,13-epoxy-cembr-8E,15(17)-dien-16,3-olide(5)。还利用1^H-1^HCOSY,HMQC,HBMC二维谱首次对dihydroflexibilide(1)所有的1^HNMR和13^CNMR信号归属作了指定。测定了1、2和3的细胞毒性。  相似文献   

15.
二聚西松烷型二萜(biscembranoid)是一类骨架新颖、结构复杂、罕见的海洋天然产物,主要存在于肉芝软珊瑚属珊瑚生物中.这类化合物多具有显著的生物活性,尤其表现为抗炎、抗肿瘤等.对近年来报道的肉芝软珊瑚属中的二聚西松烷型二萜化合物的化学及生物活性进行综述,并对其药用前景作出展望.  相似文献   

16.
从中国南海针小月柳珊瑚(Menella Spinifera Kukenthal)中分离到一种长链甘油醚,其结构经UV、IR、MS、~1H NMR、~(13)C NMR、~1H-~1H COSY以及元素分析确定为3—十八烷氧基—1,2—丙二醇鲨肝醇(Ⅰ)。本文是第一次报导它存在于该种属柳珊瑚之中。 (Ⅰ)的化学结构  相似文献   

17.
首次从柳珊瑚Verrucella sp.中分离纯化得到无色结晶化合物,根据NMR和MS谱推知其为具有西松烷型骨架的萜类,为含有4个乙酰氧基,2个末端双键,1个六元环醚,1个γ-内酯的二萜--Junceellin,普通命名法命名为(1R,2R,3S,4R,6S,7R,8R,9S,10S,14S)-四乙酰氧基-6-氯代-4,8-环氧-5(16),11(20)-二烯-18,7-内酯.通过晶体X-射线衍射技术研究了其立体结构.  相似文献   

18.
综合运用多种现代色谱学分离方法对白芍中内生真菌Penicilliummariae-crucis的次生代谢产物进行了研究,从其发酵液的乙酸乙酯萃取部位中分离得到了10个化合物,采用多种现代波谱技术确定了这些化合物的化学结构,分别鉴定为:penicmariae-crucis A (1)、penicmariae-crucis B (2)、penicmariae-crucis C (3)、penicmariae-crucis D (4)、(E)-2-甲基己-3-烯二酸(5)、2-乙酰基-3-羟基-5-甲氧基苯乙酸(6)、2-乙酰基-3-羟基-5-甲氧基苯乙酸甲酯(7)、2-乙酰基-3,5-二羟基苯乙酸甲酯(8)、β-谷甾醇(9)、过氧化麦角甾醇(10);其中化合物1~4为新化合物,化合物5为新天然产物,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内生真菌P. mariae-crucis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9.
Nephthea属软珊瑚中19-羟基甾醇Nephalsterol A及B的结构测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南海软珊瑚Nephthea albida及N.tiexieral verseveldt中分离到2个含19-羟基的多羟基甾醇Nephalsterol A(1)及 B(2),通过波谱方法测定了1及2的结构依次为:24-亚甲基-胆甾-3β,5α,6β,19-四醇及24-亚甲基-胆甾-5-烯-3β,7β,19-三醇。  相似文献   

20.
研究了红树林植物尖瓣海莲叶内生真菌Penicillium sp.B21次级代谢产物。 用硅胶柱层析、制备薄层层析和重结晶等方法,从该菌发酵液的乙酸乙酯萃取相中首次分离获得5个单体化合物,运用现代波谱技术、单晶X射线衍射以及文献数据对照,鉴定其结构分别为8-羟基-6甲基-1-甲氧羰基酮(1)、大黄素(2)、ω-羟基大黄素(3)、(3R,4S)-6,8-二羟基-3,4,5-三甲基-3,4-二氢异香豆素(4)和3,6,8-三羟基-3,5,7-三甲基-3,4-二氢异香豆素(5)。 首次获得了sclerotinin B单晶结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