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国际隔震与消能减震控制学会(ASSISi)公布了新一届主席副主席名单,中国工程院院士、广州大学工程抗震研究中心主任周福霖当选该学会主席.这是我国科技界的又一重大要事,也是我国科学家在国际科技领域的话语权不断提高的重要体现.  相似文献   

2.
朱玉尊 《广东科技》2011,20(23):37-39
2011年1月13日下午,省委省政府召开全省人才工作会议。会上对广东省首届南粤功勋奖创新奖获得者进行了隆重表彰。在荣获“南粤创新奖”的3名个人中,就有中国工程院院士、广州大学工程抗震研究中心主任周福霖教授。这可以说是周福霖院士近期继当选广州市市科学技术协会主席、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之后,迎来的又一巨大喜讯。  相似文献   

3.
隔震技术首先在新西兰进行开发,后来相继在日本、台湾得到发展。中国是在六十年代出现沙垫层基础隔震方法,并广泛应用在建构筑物、设备、桥梁、电器仪表、大型计算机系统等领域,在经历大地震的考验后,人们确认隔震技术在减轻地震灾害中发挥了抗震技术不可替代的作用。隔震技术的开发应用是抗震设计的补充和发展。  相似文献   

4.
何晗欣 《科技信息》2008,(14):113-113
地震历来是严重危害人类的自然灾害之一,一次大型的地震对城市和建筑物所带来的危害是巨大的,给国家和人民所带来的物质上和心里上的创伤也是无法估量的。因此如何准确的对桥梁和其他大型的建筑物进行抗震设计和计算成为十分重要的问题。桥梁作为生命线工程,其抗震设计更是不容忽视的。  相似文献   

5.
马克俭,生于1934年11月,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一级注册结构工程师、贵州省勘察设计(结构)大师、贵州省荣誉核心专家、结构工程资深专家、贵州省土木建筑学会常务理事、贵州省建设厅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空间结构委员会委员、中国钢协预应力钢结构委员合理事、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评审委员会成员等。1958年毕业于湖南大学土木系,毕业后在贵州大学任教,2007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现担任贵州大学空间结构研究中心主任、兼任贵州大学勘察设计研究院总工程师,湖南大学客座教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相似文献   

6.
钢材料是一个古老的课题。从君王显贵佩带的宝剑,到蓝天上翱翔的雄鹰;从古代冷兵器到现代热核武器,钢凝聚着古今中外几千年来人类智慧的结晶。大凡搞材料的人都知道,一个新钢种的诞生有多么艰难,从成分摸索到成熟应用大约需要经历10年~20年。正因为如此,航空结构材料专家赵振业和他的课题组在超高强度钢领域里研究探索取得的成果特别令人振奋。  相似文献   

7.
不是所有的活断层都会发生破坏性地震(5~6级以上),只有其中的极少数在未来数十年、数百年内有可能发生强震,特称之为强震发生断层。这种断层有一定宽度,一般为数米、数十米到数百米或更多。在断层范围内,地震波峰值加速度陡增,烈度可增加2°~3°或更多,抗震设计很困难。断层范围外,烈度随着离震中距离的增大而减弱,抗震按常规设计即可;台湾集集地震的观测数据却提示,0.15g的抗震设计,竟能抵御0.5g的破坏,抗震设计采用的地震动参数,蕴藏着巨大的抗震潜能,这使建筑物抗震达到人员零死亡的目标成为可能。强震发生断层的识别和圈定,从地震构造学的角度解决了地震预报的时、空、强三个要素。城市规划中在采用诸多有关抗震规范时,应考虑强震发生断层的有无及其增震作用,提请有关部门对规范作必要的修改和补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