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提出了要转变学生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完成学习任务.这就意味着学生学习的过程不再是学生被动地吸收课本上的现成结论,而是一个由学生亲自参与的丰富而生动的思维活动,并且经历构建与反思的过程.由此可见,反思教育也是课堂教学的一个方面,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反思意识和反思习惯,并着力于指导学生反思什么,如何反思,从而提高学生的反思能力,在反思中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为了让学生的反思能在数学课堂上占一席之地,笔者在教学中总结了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2.
培养学生反思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数学反思能力是学习者在数学学习活动中对自己数学认知过程的自我意识,自我监控能力,它对数学认知活动起指导、支配、决定、监控的作用.荷兰著名数学家和数学教育家弗赖登塔尔(Hans Freudenthal)教授精辟指出:"反思是数学思维活动的核心和动力","没有反思,学生的理解就不可能从一个水平升华到更高的水平".  相似文献   

3.
在数学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反思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7  
“教会学生学习”已成为当今世界教育改革的重要口号 .教学的实质就是引导学生学习 ,教师要让学生理解学习过程 ,让学生不仅明确学习什么 ,而且明白应该怎样去学习 .那么 ,教学中应如何促进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过程 ,认真学习数学呢 ?引导学生正确反思就是一种很好的方法 .在数学学习中 ,反思是发现的源泉 ,是训练思维、优化思维品质的极好方法 ,是促进知识同化和迁移的可靠途径 .荷兰著名数学教育家弗赖登塔尔指出 ,“反思是重要的数学活动 ,它是数学活动的核心和动力” .所谓反思 ,就是从一个新的角度 ,多层次、多角度地对问题及解决问题的思…  相似文献   

4.
反思是一种积极的思维活动和探究行为,是与数学核心素养密切关联的重要内容.笔者对《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和《上海市中小学数学课程标准(2004年版)》中的“反思”进行了研究,重点讨论概念学习和问题解决过程中如何进行有效的反思性学习,即培养学生在概念学习和问题解决过程中的反思能力.  相似文献   

5.
反思是解题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费赖登塔尔指出:“反思是数学思维活动的核心和动力.”波利亚说:“如果没有了反思,就错过了解题的一次重要而有效益的方面.通过回顾所完成的解答,通过重新考虑和重新检查这个结果和得出这一结果的思路,学生们可以巩固他们的知识和发展他们的解题能力.”  相似文献   

6.
解题教学是数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包含了大量的思维活动,而且这些思维活动并不是盲目的、没有控制的.思维从产生到发展的过程中要借助直观感觉不停地进行调节、反思,也就是要对其进行监控.对学生而言,这种思维监控能力对学习效率起着  相似文献   

7.
荷兰数学教育家弗赖登塔尔指出:“反思是重要的思维活动,它是思维活动的核心和动力.”在习题教学中,教师要认真看待学生的错误,把学生的错误当作一种宝贵的教学资源.通过习题的教学设计,引导学生反思解题出错的原因,通过探究纠错的方法,拓展解题的思路,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探究学习的热情,驱动学生积极思考,使学生的数学能力思维水平得以更大提升.  相似文献   

8.
解后而三思     
解题反思是指数学解题后,反思解题过程,优化解题方法,推广解题结论,提炼解题规律,积累解题经验,拓宽解题视野的一系列思维活动.著名数学教育家波利亚曾说:“通过回顾所完成的解答,通过重新考虑检查这个结果和得出这一结果的路子,学生可以巩固他们的解题能力.”解题反思在数学解题教学中的重要性不容置疑,而要让解题反思真正落实到学生的解题活动之中,使反思行动成为学生解题的自觉行动,就必须让学生知道怎样反思,思什么.  相似文献   

9.
反思作为一种隐性的教育资源,是对过去的学习活动过程的再认识、再思考、再审视,并由此产生观念自律和策略的调整.学生思维活动具有明显的内隐性和自动化的特点,大多数学生在思考问题时很少意识到自己的思维过程.由于反思意识和反思能力的缺乏,加之他们很难控制自己的思维过程,导致不少学生认为数学难学!学生在学习中只有通过不断的自主反思,并在自主反思中不断创新,  相似文献   

10.
浅谈解题教学中反思意识的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反思是对自己的思维过程、思维结果进行再认识和检验的过程.一个数学问题的解决并不是解题思维活动的结束,而是深入认识的开始.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反思在其间起到的是重要的作用.为了充分发挥每一道数学题的作用,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注意引导学生回顾反思解题过程...  相似文献   

11.
王薇 《数学之友》2013,(24):62-64
数学家弗赖登塔尔曾指出“反思是思维活动的核心和动力.”解题反思是提高解题能力的一个重要环节.当学生只埋头于茫茫题海,却未养成解题反思的思维习惯,无疑是“遨游在宝山之中却空手而回”.引导学生进行解题反思,培养学生的解题反思思维习惯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12.
张曦 《中学数学》2021,(1):52-53
数学领域中认为解决数学问题往往仅是解决一半问题,而另一半则是对问题的反思,通过反思思考命题立意、题目中的陷阱、易混淆的知识点,吸取解题经验,避免在解决相同类型问题中频繁出现同类错误.为此,在新课改后,数学学科教学中将培养学生解题反思能力作为一项重要内容,利用解题反思对学生综合能力的锻炼,强化学生的反思意识,形成向高层次知识进阶学习的能力.  相似文献   

13.
近些年,对学生数学应用能力的培养一直是上海课程改革与高考中的一个热点问题.那么数学应用能力培养的教育功能对学生的能力要求是什么呢?在数学应用能力培养的过程中有什么是值得我们反思的?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对这些问题的思考.  相似文献   

14.
郑绯 《数学之友》2023,(19):23-26
学生提出问题一直以来是数学课堂教学的难题,学生怎样在课堂上产生问题、怎样在课堂上提出问题一直以来是一线教师困惑的问题.文章从数学课堂教学的三个环节,即教师设计恰当的数学课堂情境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教师组织科学合理的课堂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教师充分利用教学总结,在教学反思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等三个方面以教学实例加以述评.  相似文献   

15.
<正>《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指出:要选择能引发学生思考的教学方式,改变单一讲授式教学方式,注重启发式、探究式、参与式、互动式教学,让学生在实践、探究、体验、反思、合作、交流等学习过程中感悟基本思想,积累基本活动经验,促进核心素养的发展.数学探究活动就是在表达、质疑、探究、讨论、理解等一系列过程中形成的一种主动探求知识以及重视解决问题的学习方式,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有效手段,可见探究活动在数学学习中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16.
由于解题后的反思要对解题过程进行回顾,对解题方法进行概括,所以它实际上是一个解题学习的强化过程,一个由简单模仿和机械操作上升到解题能力的过程.教师在解题教学中为避免学生陷入“题海”,解题后的反思是对学生不可缺少的要求之一.那么,怎样才能较好地培养学生解题后反思的能力,提高反思的质量呢?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体会,谈点看法.1培养学生反思的习惯教学中对解题的要求首先是学生能按部就班地进行逻辑推理,寻求最常规的解题思路,以求问题的解决.同时,教师要求并引导学生在问题“解决”后立即进行反思(而不是急于做下…  相似文献   

17.
在数学学习中,解题是深度学习的重要途径.学生在解题过程中进行反思性学习是深度学习的有效方式.由于“反思”难以自发形成,故教师应在解题教学中发挥主导作用,努力将“反思”融入主体思维活动中.  相似文献   

18.
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反思的习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所谓反思 ,是指主动地对已完成的思维过程进行周密且有批判性的再思考 ,是对已形成的数学思想、方法和知识从另一角度 ,以另一方式进行再认识以求得新的深入认识 ,或提出疑问作为新的思考起点 .数学自身的研究和发展就是一个不断反思的过程 ,反思推进了数学的进步 .反思能促使学生从不同方面多角度观察事物并寻求不同思路 ,善于在学习中质疑问难 ,解决问题时不满足于常规的思考方法 .这样有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 ,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形成 .教师通过引导学生积极反思自己的学习活动并逐渐使这种反思成为自觉的学习习惯 ,就能达到培养学生…  相似文献   

19.
<正>初中数学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要立足于教材的基础来激发学生的思维理解能力与创造能力,这是让学生养成解题习惯和提高学生解题能力的重中之重.反思作为学习思维中最重要的活动之一,主要是指学生基于已学得的数学知识,深刻剖析数学对象进而得到反馈,再根据反馈进行调整学习思路和方法的一整套过程[1].  相似文献   

20.
数学离不开解题.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呈现给学生的往往是经过深思熟虑和严密组织的解题演示,是一种静态的解题呈现.实际上,教师在课前准备的思维过程是动态的,有一个不断反思、不断调整的过程.而对于学生,经常一道题这次错下次还错;上次不会做。学过了仍然不得要领,答非所问.种种迹象表明,解题反思是绝大多数学生的弱项.没有反思的习惯,不知道如何反思、反思什么是很多学生的共同点.如果在教学中,教师能将自己的反思过程展现出来。告诉学生反思的策略。带领学生共同反思,相信能使学生的解题活动更加自觉、自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