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通过十八烷基聚氧乙烯和环氧氯丙烷的封端反应制备了α-环氧基-ω-十八烷基聚氧乙烯大单体.并采用BF3·Et2O引发THF和大单体共聚合,得到了梳状的十八烷基聚氧乙烯接枝共聚醚.以该共聚醚为软段合成了十八烷基和聚氧乙烯复合修饰的聚氨酯(PEU-g-PEO-C18).通过血小板粘附试验对材料的体外抗凝血性实验结果表明,采用具有选择性吸附白蛋白功能的十八烷基和PEO复合修饰聚氨酯,材料表面血小板粘附量明显减少.材料血液相容性的改善可能来源于疏水性的十八烷基和亲水性聚氧乙烯的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2.
采用大分子单体技术合成了以聚甲基丙烯酸甲酯为主链,聚氧乙烯链为侧链,末端为白蛋白诱导吸附基团的十八烷基功能聚合物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接枝十八烷基聚氧乙烯.采用变角X光电子能谱和表面接触角研究了该功能聚合物在空气和水界面的性质.结果表明,在聚合物-空气界面,十八烷基聚氧乙烯(SPEO)的表面含量随表面层厚度的降低而升高,并在表面发生高度富集.在聚合物-水界面,聚合物表面重组行为较弱,形成了高SPEO含量的疏水表面,该SPEO尾形结构表面预期可发挥聚氧乙烯和十八烷基的协同作用,形成白蛋白原位复合的生物医用功能材料.  相似文献   

3.
采用125I放射标记技术研究了血浆白蛋白和纤维蛋白原在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接枝-十八烷基聚氧乙烯(PMMA-g-SPEO)、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接枝-乙基聚氧乙烯(PMMA-g-EPEO)和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十八酯共聚物(PMMA-co-SMA)表面的竞争吸附行为.结果表明,十八烷基聚氧乙烯复合修饰的PMMA-g-SPEO可高选择性地形成白蛋白可逆吸附层,有效地阻抗血小板的粘附,延长材料的凝血时间,是一种理想的白蛋白原位复合的生物医用功能材料.  相似文献   

4.
通过十八烷基聚氧乙烯和环氧氯丙烷的封端反应制备了α-环氧基-ω-十八烷基聚氧乙烯大单体。并采用BF3·Et2O引发THF和大单本共聚合,得到了梳状的十八烷基聚氧乙烯接枝共聚醚。以该共共聚醚为软段合成了十八烷基和聚氧乙烯复合修饰的聚氨酯(PEU-g-PEO-C18)。通过血小板粘附试验对材料的体外抗凝血性实验结果表明,采用具有选择性吸附白蛋白功能的十八烷基和PEO复合修饰聚氨酯,材料表面血小板粘附量  相似文献   

5.
采用大分子单体技术合成了以聚甲基丙烯酸甲酯为主链,聚氧乙烯链为侧链,末端为白蛋白诱导吸附基团的十八烷基功能聚合物--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接枝十八烷基聚氧乙烯。采用变角X光电子能谱和表面接触角研究了该功能聚合物在空气和水界面的性质。结果表明,在聚合物-空气界面,十八烷基聚氧乙烯(SPEO)的表面含量随表面层厚度的降低而升高,并在表面发生高度富集。在聚合物-水界面,聚合物表面重组行为较弱,形成了高SPEO含量的疏水表面,该SPEO尾形结构表面预期可发挥聚氧乙烯和十八烷基的协同作用,形成白蛋白原位复合的生物医用功能材料。  相似文献   

6.
RGD改性聚醚氨酯及其内皮细胞相容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氢键稳定的溶液互穿技术对聚醚氨酯(PEU)进行改性.用ATR-FTIR对十八烷基-聚氧乙烯-4,4'-二苯甲烷二异氰酸酯-聚氧乙烯-十八烷基(MSPEO)与PEU共混膜表面进行研究,结果表明,MS-PEO中的氨基甲酸酯链段与PEU基材之间发生了氢键缔合的作用.通过水化处理PEO及十八烷基自发地富集在基材表面.根据氢键缔合和表面自迁移原理,设计了两种RGD改性聚醚氨酯的方法:(1)将含RGD端基的聚氧乙烯-4,4'-二苯甲烷二异氰酸酯-聚氧乙烯偶联物(MPEO-RGD)与PEU进行共混改性,利用RGD端基及PEO的自迁移特性获得RGD富集的表面;(2)将含甲磺酸酯端基的聚氧乙烯-4,4'-二苯甲烷二异氰酸酯-聚氧乙烯偶联物(MPEO-mesyl)与PEU共混成膜,并对膜片进行水化处理,使甲磺酸酯端基富集在PEU表面,浸泡于RGD的PBS溶液中,在膜片表面成功地原位接枝了RGD.对两种RGD改性方法获得的表面进行了内皮细胞的培养,结果表明,两种改性方法均大大提高了PEU的细胞相容性,其中方法(1)共混改性的表面细胞相容性略优于方法(2)的接枝改性表面.  相似文献   

7.
为探讨聚合物-水界面十八烷基聚氧乙烯链(SPEO)空间结构和白蛋白选择性吸附行为的内在联系,本文采用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接枝十八烷基聚氧乙烯(PMMA-g-SPEO),通过不同热处理方式获得了具有“环形链”(A)和“尾形链”(B)结构的两种模型表面.在A表面,水相接触角随水化时间的延长而迅速降低,最终亲水性的界面可同时有效阻抗白蛋白和纤维蛋白原的吸附,但不呈现对白蛋白的选择性吸附;而在B表面,水相接触角随水化时间的延长变化不大,最终疏水性的界面可在有效阻抗纤维蛋白原的吸附同时,有效诱导白蛋白的选择性吸附,具有聚氧乙烯(PEO)阻抗非特异性吸附和十八烷基选择性吸附协同作用的特点.  相似文献   

8.
本文报导了用聚氧乙烯类表面活性剂作为相转移催化剂,以环戊二烯与卤代烷反应合成烷基取代环戊二烯的方法。反应在固-液相条件下进行,其难易程度取决于卤代垸的反应活性。以该法合成了九个烷基取代环戊二烯衍生物。  相似文献   

9.
聚氧乙烯-聚氧丙烯-聚氧乙烯三嵌段共聚物因其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蛋白抗性,近年来在生物医用材料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聚氧乙烯-聚氧丙烯-聚氧乙烯水溶液具有温度敏感的胶束化和热可逆凝胶化特点,被认为是一种具有许多优点的药物传输载体,药物与胶束的核心结合增加了药物的溶解性、代谢稳定性和体内循环时间.本文对聚氧乙烯-聚氧丙烯-聚氧乙烯在生物医用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并重点介绍了其在药物传输载体,组织工程等方面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0.
利用座滴法研究了两性离子表面活性剂支链十六烷基(聚氧乙烯)n醚羟丙基羧酸甜菜碱(n = 0, 3)和阳离子表面活性剂支链十六烷基(聚氧乙烯)n醚羟丙基季铵盐溶液在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表面上的润湿性质,考察了表面活性剂类型、结构及浓度对接触角的影响趋势。研究发现,表面活性剂浓度低于临界胶束浓度(cmc)时,分子通过氢键以平躺的方式吸附到PMMA界面,亲水基团靠近固体界面, PMMA表面被轻微疏水化;表面张力和粘附张力同时降低,导致此阶段接触角随浓度变化不大。浓度高于cmc时,表面活性剂通过疏水作用吸附,亲水基团在外, PMMA表面被明显亲水改性,接触角随浓度升高显著降低。由于具有相同的支链烷基,表面活性剂类型变化和聚氧乙烯基团的引入对接触角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1.
浓度为100倍临界胶团浓度(cmc)的月桂醇聚氧乙烯(23)醚的1H NMR自旋-晶格弛豫时间、自旋-自旋弛豫时间和核-核Overhauser效应谱表明,处于胶团核外面的亲水聚氧乙烯链呈卷曲收缩状均匀地堆积在胶团核的表面,在结构上形成了一个包含一定量水分子的厚而疏松的亲水网络层.亲水网络层是和溶剂(即水)相溶合的,这样可以作为一个过渡层保持胶团溶液的稳定.1H NMR弛豫时间表明亲水聚氧乙烯链的运动和疏水烷基链的运动一样,都是受阻的.2D NOESY实验所观察到的胶团核外亲水链和它内部的疏水链质子间的相互作用,直接证明了Brij-35胶团亲水部分和疏水部分质子间距很短.  相似文献   

12.
烷基聚氧乙烯酸是非离子表面活性剂中的一个重要品种,它具有优良的乳化、润湿、分散等性能,广泛应用于纺织、印染、化妆品、石油工业等各方面。工业上除了应用某种烷基聚氧乙烯醚外,更多的情况是应用多种烷基聚氧乙烯醚的混合物。有关鉴定某种烷基聚氧乙烯醚结构报道较多,采用的鉴定方法也各有  相似文献   

13.
通过表面张力的测定研究了皂荚素(GS)的表面活性及其热力学性质随温度的变化.测定了皂荚素分别与十二烷基磺酸钠、十二烷基聚氧乙烯醚硫酸钠、全氟辛酸钠、十二烷基脂肪醇聚氧乙烯(9)醚、辛基酚聚氧乙烯(10)醚及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等复配的表面张力-浓度对数关系(γ~lgc)曲线,并用二维晶格模型及正规溶液理论计算了含皂荚素的二元表面活性剂溶液表面吸附层的组成、分子相互作用参数及分子交换能.结果表明,皂荚素主要呈现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的性质,与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复配呈微弱的离子性.复配后分子交换能均小于零,复配增效.增效顺序为GS/阳离子>GS/非离子>GS/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复配体系).  相似文献   

14.
将长链烷基季氮和非高于烷氧链引入同一个分子中,合成了兼有阳离子和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特点的低聚合表面活性剂聚氧化丙烯-α-十六烷基二甲基氯化按(PPOCA)和聚氧化丙烯-α-十四烷基二甲基氯化铵(PPOTA)。研究了其基本性质,并试用作光度分析胶束增敏试剂。  相似文献   

15.
王晨  陈新远  朱湛  肖进新 《化学学报》2009,67(13):1425-1429
研究了阳离子碳氢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三烷基溴化铵[C12H25N(CnH2n+1)3Br, n=1, 2, 3, 4]和阳离子碳氟表面活性剂F[CF(CF3)CF2O]2CF(CF3)CONH(CH2)3N(C2H5)2CH3I (FCI-2)分别与中性高聚物聚氧乙烯(PEO, 分子量20000)和聚氧乙烯-聚氧丙烯三嵌段共聚物[(EO)76(PO)29(EO)76, F68]的相互作用. 结果表明, 所用的碳氢阳离子表面活性剂与PEO和F68均无相互作用, 但碳氟阳离子表面活性剂FCI-2与PEO和F68均具有明显的相互作用, 而且F68与FCI-2的相互作用强于PEO与FCI-2体系. 结果也初步表明碳氟表面活性剂与高聚物的相互作用强于碳氢表面活性剂-高聚物体系.  相似文献   

16.
将3,4,5-三(十六烷基氧基)苯甲酰氯先后与分子量为1000的聚乙二醇、甲基丙烯酰氯反应合成了一种新的可聚合两亲性树形-线团大单体——3,4,5-三(十六烷氧基)苯甲酰氧基聚氧乙烯甲基丙烯酸酯(6).通过核磁、红外、元素分析等对产物进行了表征.然后将其与甲基丙烯酸、丙烯酸乙酯进行乳液共聚合,制备了一种疏水树形侧链改性...  相似文献   

17.
在第一部份的工作中,作者发现了一条新的2-取代环戊-2-烯酮的合成路线。自环戊二烯出发,以聚氧乙烯类衍生物为相转移催化剂,固体氢氧化钾为碱,制得一系列取代环戊二烯;将烷基取代环戊二烯在甲醇溶液中与溴加成后接着酸性水解,得到纯度为95%以上的2-取代环戊-2-烯酮。检测并讨论了反应中间体和产物的生成机理,对戊基取代环戊二烯的  相似文献   

18.
以混合表面活性剂为模板可控合成MCM-48和MCM-41分子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阳离子和三嵌段共聚物混合表面活性剂为模板,在水热条件、碱性介质中可控合成出MCM-48和MCM-41分子筛。在固定P123(聚氧乙烯-聚氧丙烯-聚氧乙烯三嵌段共聚物):TEOS(正硅酸乙酯)(物质的量的比)为0.01875的体系中,调节CTAB(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TEOS(正硅酸乙酯)物质的量比值m,当m在0.12~0.13范围合成出MCM-48分子筛;当m在0.04~0.08范围合成出MCM-41分子筛。通过XRD,TEM,N2物理吸附,IR等方法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聚氧乙烯-聚氧丙烯-聚氧乙烯三嵌段共聚物(P123)的加入可以更大程度地降低合成介孔材料所需阳离子表面活性剂的用量;可控合成的介孔材料具有高比表面积、高度有序的孔道结构、较集中的孔径分布。  相似文献   

19.
采用含α-双键的4种不同结构的聚氧乙烯型单体:丙烯酸聚氧乙烯酯(PAA)、丙烯酸端甲氧基聚氧乙烯酯(PEA)、甲基丙烯酸聚氧乙烯酯(PMA)和甲基丙烯酸端甲氧基聚氧乙烯酯(PMEM)接枝改性线性低密度乙烯(LLDPE)和低分子量聚乙烯(LMPE).采用核磁共振波谱及红外光谱分析了接枝共聚物的结构,并研究了接枝单体中聚氧乙烯基团对接枝共聚物性能的影响.相同单体浓度下4种单体的接枝效率大小顺序为PAAPEAPMAPMEM.对产物流变性能的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接枝率的增加,单体复合黏度和剪切变稀行为增加;示差量热扫描结果显示了接枝率较低时接枝单体起到异相成核作用而加速结晶.为了进一步观察接枝单体对聚乙烯链段微观结构的影响,通过偏光显微镜观察发现LMPE为短棒状结构,而接枝LMPE通过支链极性基团的相互作用而形成星形或树枝状的微胶束结构.接触角测试表明,与LLDPE相比,高接枝率的LMPE改善亲水性的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20.
刘尔嘉  杨海峰  齐耀春 《色谱》1989,7(6):364-366
聚氧乙烯化脂肪醇RO(CH_2CH_2O)nH是一种广泛使用的表面活性剂,其性能与结构关系密切。目前,测定烷基R的链长分布多用化学降解一色谱法,手续繁琐费时。测定n值可用化学法或核磁共振法,但须已知烷基的平均链长。本文采用裂解色谱(PGC)法测定该类化合物的环氧乙烷乎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