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选用自制的双氰胺甲醛作为絮凝脱色剂处理高浓度印染废水,并与硫酸铝、三氯化铝作了对比实验。考察了投加量、pH值、反应温度等因素对絮凝效果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用量较少并且其它操作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双氰胺甲醛制备的脱色絮凝剂具有很好的絮凝脱色效果及COD_(Cr)去除率。在最佳的操作条件下(投加量120 mg/L,pH=7,反应温度25℃),此脱色絮凝剂对分散、酸性、活性印染废水的COD_(Cr)去除率分别为79.1%、78.5%、79.0%,对分散、酸性、活性印染废水的脱色率分别为94.0%、97.1%、72.9%,减轻了后续处理难度。在与无机絮凝剂的对比试验中,在相同的条件下有机絮凝剂的处理效果总体比无机絮凝剂的处理效果好。  相似文献   

2.
以淀粉(strach)为原料,3-氯-2-羟丙基三甲基氯化铵(CHPTMAC)在碱性条件下进行醚化改性制备阳离子淀粉絮凝剂(MSF),采用正交单因素实验对反应条件进行优化。用环境扫描电子显微镜(ESEM)、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热分析仪(TGA)对样品结构及性能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季铵化淀粉絮凝剂的制备条件为40%Na OH的添加量5 m L,m(starch)∶m(CHPTMAC)=1∶1,水浴温度为55℃条件下反应5 h制备出的MSF絮凝性能最好,当MSF用量为50mg·L-1对油墨废水CODCr去除率为84.6%,并且此时的絮凝剂表征结果显示其结构规整,排列致密且拥有良好热稳定性。  相似文献   

3.
考查了一种两性高分子絮凝剂P(FA/NVP/DMC)对钻井废水的絮凝性能。试验显示,在pH=7、投加量为186.94mg/L条件下,CODCr去除率达到90.2%,浊度去除率达到98.9%;对钻井废水絮凝处理后的絮体进行电镜扫描,运用非线性数学分形理论计算絮体空隙分维数,结果表明,理论计算与试验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4.
采用水溶液聚合方法制备两种两性高分子絮凝剂p(DMDAAC-co-FA)和p(DMC-co-DMAEMA-coAMPS)。对两种共聚合产物进行了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结构表征。用两种絮凝剂对印染废水进行絮凝试验的结果显示,絮凝剂p(DMDAAC-co-FA)在pH~7、投加量120 mg·L~(-1)时,CODCr去除率79.2%,色度去除率95.0%;絮凝剂p(DMC-co-DMAEMA-co-AMPS)在pH~7、投加量140 mg·L~(-1)时,CODCr去除率75.3%,色度去除率92.0%。通过对絮凝试验的絮体进行电镜扫描分析,采用非线性数学分形理论盒子法计算絮体形貌的空隙分维数Df,结果表明,絮体形貌的空隙分维数理论计算值与试验结果相符。  相似文献   

5.
以甲醛、双氰胺、醋酸钠、氯化铵、氯化铝等为原料制备了一种印染废水脱色絮凝剂T-1。采用福州某纺织印染有限公司的印染废水为处理对象,以脱色率为主要考核指标,讨论了T-1的投加量、pH值、废水温度等对絮凝效果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双氰胺-甲醛缩聚物对印染废水具有优良的脱色絮凝效果,当投加量为100mg/L,废水温度为30℃,pH=8时,处理效果最佳,色度去除率达70%,COD去除率为78.3%。而且其絮凝性能明显优于聚合氯化铝(PAC)、聚合硫酸铝(PAS)絮凝剂。  相似文献   

6.
制备了无机高分子复合絮凝剂聚硅酸硫酸铁(PFSS)和助凝剂壳聚糖(CTS),考察了影响合成及絮凝剂应用的因素,探讨了其组成、投加量以及pH值对城市废水絮凝效果的影响,通过对模拟废水和城市废水絮凝试验,得出最佳的合成和应用条件:n(Fe)∶n(Si)=1∶1,PFSS的碱化度为1.5,聚合硫酸铁(PFS)的pH=2,聚硅酸(PS)的活化时间为1.5 h;n(PFSS)∶n(CTS)=5∶1,投加量为(20+4) mg/L,pH值的范围为6~9,沉降时间为15 min。 复合絮凝剂(PFSS-CTS)在最佳条件下浊度、色度、COD的去除率分别达到95.04%、91.26%和83.45%。  相似文献   

7.
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DMDAAC)、甲基丙烯酰氧乙基三甲基氯化铵(DMC)、衣康酸(IA)、富马酸(FA)以不同配比共聚合成絮凝剂P(DMDAAC/DMC/IA/FA),得到絮凝剂I和II。研究了絮凝剂I和II对印染废水、钻井废水絮凝效果;由电镜扫描观察得到絮体的形貌图,非线性分维计算了絮体形貌的空隙分维数。结果表明,絮凝剂I在p H~8、投加量为0.75g/L时,对印染废水的CODCr去除率是45.9%;絮凝剂II在p H~10、投加量0.25g/L,对钻井废水的CODCr去除率为73.4%。不同合成条件得到的絮凝剂处理不同的废水效果不同。非线性分维数计算与试验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8.
采用PFSS絮凝-膜分离法处理炼油废水.通过对PAC、PFS和PFSS的除油、CODcr、SS性能比较,确定了PFSS为较好的絮凝剂,探讨了絮凝剂用量、絮凝时间对絮凝效果的影响.通过对膜材料的分析,确定了聚氯乙烯-聚丙烯腈膜对炼油废水有较好的处理效果,探讨了进料流量、操作压力、温度对膜通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当PFSS用量为50-70mg/L、反应时间为8min、进料流量为60L·h-1、操作压力为1.6Mpa、温度为40℃时,通过絮凝沉降、膜分离处理过程,炼油废水中的油、CODcr、SS的去除率分别达到98%、95%、93%以上.出水水质达到国家一级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9.
采用絮凝-漂白粉催化氧化法,筛选出硫酸镁催化剂,提高难生化处理的印染废水对色度、COD的去除效果。实验结果表明,对COD_(Cr) 592 mg/L、色度625倍、pH 9.82、SS 150 mg/L的某印染废水,当废水p H为6时,投加Al_2(SO_4)_3·18H_2O 400 mg/L、聚丙烯酰胺(PAM)2 mg/L,催化剂硫酸镁80 mg/L,有效氯30%的漂白粉1.0 g/L,CODCr最终去除率达到88.2%,色度去除率98.4%,浊度去除率86.6%,出水pH为6,达到国家二级排放标准。催化氧化的脱色速率提高近一倍,结果对印染废水的处理研究和实际应用具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10.
混凝/絮凝工艺是去除废水中悬浮胶体颗粒、降低浊度的有效手段.本研究以一种常见的天然高分子材料——淀粉为原材,以丙烯酰胺和甲基丙烯酰氧乙基三甲基氯化铵为共聚单体,采用接枝共聚技术,开发了一系列接枝链分布相同、但电荷密度及平均接枝链链长不同的接枝型阳离子淀粉改性絮凝剂:淀粉接枝共聚丙烯酰胺-聚甲基丙烯酰氧乙基三甲基氯化铵(St-G).并以一种具有高浊度特征的行业废水——石材废水为研究对象,详细讨论了St-G的结构因素(电荷密度与平均接枝链链长)及环境因素(絮凝剂投加量和pH等)对其絮凝性能的影响,结合絮凝后上清液Zeta电位、絮体结构的动态监测结果以及扩展DLVO(Derjguin-Landau-Verwey-Overbeek)胶体稳定理论等,详细探究了其絮凝机理.研究结果表明, St-G对石材废水的絮凝性能明显优于传统无机混凝剂聚合氯化铝, St-G对石材废水的除浊作用主要是电荷碎片机制为主导,且与黏结架桥作用协同作用的结果.随着St-G电荷密度的增加,其浊度去除率增加而对应最佳絮凝剂用量减少,且絮体破碎后恢复因子增加;而絮体尺寸、絮体生长速度及其破碎因子均与St-G平均接枝链链长呈正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