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蓝英 《重庆三峡学院学报》2013,(2):24-28
中国西部地区1997—2010年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调整互动符合配第—克拉克定理和库兹涅茨法则。从就业结构对产业结构的影响关系看:第一产业还有大量富裕劳动力急需转出,第二产业将来吸纳劳动力潜力较大,第三产业未来吸纳劳动力空间有限。将来要继续优化第一产业产业结构;努力挖掘第二产业;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加大财政支持力度,鼓励创新,努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 相似文献
2.
3.
选取了1996—2011年西部12省区的相关数据,采用个体固定效应面板数据模型,研究了货物进出口贸易对区域产业结构调整的影响效应.结果表明:在短期内,进出口贸易会对非贸易部门产生正向技术溢出效应,推动西部地区产业结构调整,但长期内进出口贸易的促进作用并不显著;国际贸易规则的引入,导致进口部门比出口部门的技术溢出效应更为显著,并影响到第二、第三产业的产值结构. 相似文献
4.
蒋彬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2004,(2)
中国未来 2 0年的主要目标是建设一个惠及十几亿人的全面小康社会 ,而这必然离不开幅员辽阔的西部民族地区的小康。西部民族地区由于其受到种种原因的限制 ,在全面小康建设中面临着更加艰巨的任务。其中城镇化的滞后在许多方面制约了西部民族地区的小康建设。因此加速推进城镇化进程是西部民族地区全面小康社会建设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5.
6.
《平顶山学院学报》2018,(5):96-103
产业结构、人力资本是影响区域经济增长的两个重要因素.以2005—2015年我国28个省的面板数据构建个体固定效应模型,探讨与验证产业结构变迁、人力资本水平以及两者交互项对我国不同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1)相比于物质资本,人力资本的经济增长效应更大.2)产业结构合理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均表现为正效应;产业结构高级化对东部地区经济增长有促进作用,对中、西部地区则表现出抑制性.3)总体上,在东、中部地区,产业结构变迁有助于经济增长;在西部地区,产业结构变迁不利于经济增长.因此,提出政府在制定产业发展战略时,要特别注重产业结构的合理性,积极突破制约结构红利的限制条件,实现人力资本及其构成与产业结构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7.
本文采用 2011~2016 年中国京津冀经济圈的面板数据,利用固定效应模型测算京津冀经济圈城镇化的影响因素并对其进行分析,以期为京津冀经济圈城镇化建设提出针对性建议。实证结果表明:京津冀经济圈城镇化影响因素中第三产业产值比重、城镇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医院床位数以及地方财政教育支出对京津冀经济圈城镇化发展产生一定影响,而客运量、货运量、中小学数量、城市污水日处理能力、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以及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等指标对京津冀经济圈城镇化发展没有形成显著作用,因此可以通过调整产业结构、加强医疗协同发展和教育协同推进来加快京津冀经济圈城镇化发展。 相似文献
8.
《南阳理工学院学报》2015,(5):30-34
中国经济转型是一个区域统筹、循序渐进的过程,新型城镇化建设有助于构建城乡一体、区域互动、协同发展的区域经济一体化格局。结构转变与城镇化发展是经济增长与结构转型的两个方面,产业结构服务化与新型城镇化之间存在着互动关系。两者互动模型表明的政策含义是:先发展地区要积极推动产业结构服务化并以此提高城镇化质量,发展中地区要积极借力区域经济一体化以推动工业化与城镇化。 相似文献
9.
庞跃辉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3):63-66
现代经济社会的发展变化表明,局部经济社会的发展变化,离不开全局经济社会发展变化的牵引;全局经济社会的发展变化,离不开局部经济社会发展变化的支撑,两者是辩证统一的有机关系。因此,互动机制效应是现代经济社会发展的变化的一个重要特征,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我国面对经济社会发展变化的客观现实,为了促进经济的持续、快速、协调发展,提出了全面实施西部大开发的方针,就是一项蕴含互动机制疚的总揽全局的重 相似文献
10.
田洪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5)
按照国家西部开发战略规划,西部开发的核心是城镇化建设,城镇化建设指标是衡量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依据。近年来,国家对旅游业的发展越来越重视,旅游业已经成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也是构建现代服务业的基础。本文基于西部城市旅游业发展视角,对旅游业促进西部城镇化建设的作用进行了深入分析,根据城市旅游业发展的模式和条件,从经济效应、社会效应和环境效应3个方面对旅游业促进西部城镇化建设进行研究,最后以昆明市为例,提出了城市旅游业推动西部城镇化建设发展的策略。 相似文献
11.
以我国27个省(区、市)2005-2011年经济增长、能源消费及产业结构数据为基础,利用结构方程模型,分析三者之间的影响效应.结果表明:经济增长是能源消费结构的重要影响因素,影响效应达到0.633;产业结构对经济增长和能源消费结构也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影响效应分别为1.019和0.322.为实现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重点在于优化能源消费结构,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保障经济社会与环境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2.
城市化进程与产业结构的演进关系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杨燕红 《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6,16(18):117-118
分析了城市化进程与产业结构层次变迁的同步关系,以具有代表性的辽宁省的实际数据为基础,建立了量化模型,定量描述了两者的同向协调关系程度。 相似文献
13.
以省际面板数据为例,对我国教育经费投入与经济发展进行了实证分析。首先对两组序列分别进行面板单位根检验表明二者都是一阶单整的,其次再进行协整检验,最后在协整的基础上建立面板误差修正模型并判断因果关系。实证表明教育经费投入与经济发展之间存在着双向的反馈作用,即两者互为因果关系。 相似文献
14.
采用全国29个省份1978~2006年的面板数据,在柯布一道格拉斯生产函数的基础上引入财政支出作为解释变量,就我国财政支出总量和结构对产业升级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文教、科学、卫生事业支出对三次产业的推动作用十分明显;而基本建设支出、挖潜改造资金和科技三项支出、支农支出和行政管理支出对三次产业的贡献则各不相同,有些甚至阻碍了三次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16.
陶文彩 《黔西南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4):8-11
文章在回顾西部地区城市化进程的基础上,对西部地区城市化进程严重滞后带来的问题、西部地区城市化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认为西部地区“十五”期末将步入城市化的加速发展时期。 相似文献
17.
西部产业结构分析与战略调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对西部地区GDP构成和就业结构的研究的基础上 ,分析了西部产业结构发展的现状及趋势、问题和成因 ,并结合其它国家和地区的成功经验 ,探讨了西部产业结构的调整战略。 相似文献
18.
19.
陈永平 《重庆三峡学院学报》2007,23(5):97-100
城镇化建设对于促进我国西部地区经济的发展,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过程中,在对西部实施大开发战略的同时,必须对西部地区的城镇化问题引起足够的重视。认真分析,制定合理的西部城镇化建设的发展战略,促进城镇化与西部经济的健康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20.
广州市产业结构演变与城市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产业结构演变与城市化是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内容,二者之间存在密切关系.文章在分析广州市产业结构演变和城市化进程的基础上,借助SPSS软件建立回归模型,定量分析产业结构演变与城市化两者的相互作用关系,并且提出广州市产业结构升级与城市化协调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