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镉污染对红壤微生物生态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预培红壤中加入不同浓度和固定浓度的Cd,分别在25℃培养14d和30d,前者测定14d后土壤微生物生物量C(Cmic)及土壤微生物对碳素利用状况,后者连续监测土壤微生物基础呼吸强弱,结果表明,Cd对土壤中微生物生物量的毒害作用随着Cd浓度的增加而增强,土壤Cmac随Cd浓度的的增加而降低。Cd污染导致碳源测试盘平均吸光值下降。说明土壤微生物对碳素利用能力下降,同时典型变量分析表明Cd污染导致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发生变化。Cd污染使土壤微生物基础呼吸作用在污染早期相对下降。之后逐渐恢复。但代谢熵明显随着Cd污染而增加。  相似文献   

2.
Zn是典型的人类活动源元素之一,工业化进程加剧了Zn对农田生态系统污染的威胁犤1犦。最初,重金属是否污染判断标准采用X+2S(X为该元素背景值,S为标准偏差)犤2犦,国际通用土壤质量标准界定之后,将生物量下降60%作为重金属元素的临界浓度犤3犦。一些研究表明,Cu、Pb、Cd、Hg等进入土壤之后,微生物群落多样性发生改变犤4犦,导致微生物生物量和呼吸速率降低或显著增加犤5犦,酶的活性受严重损害犤6犦,微生物生态参数Cmic/Corg降低,代谢熵qCO2则明显升高犤7犦。对Zn2+的研究侧重于生物毒理作用犤8犦,Zn2+…  相似文献   

3.
外源稀土对土壤微生物特征的影响及时间效应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采用微生物生物量、Cmic/Corg、呼吸速率、代谢熵qCo2及BIOLOG等方法分析稀土对土壤微生物活性及群落结构的影响和时间效应。结果表明,低浓度稀土进入土壤的早期阶段对土壤微生物具有刺激作用,但随时间的推移逐渐不显著。高浓度稀土对土壤微生物具有抑制作用,随时间的延长有减少的趋势。BIOLOG分析显示,稀土施用之后,土壤微生物对碳源的消耗量增加,速度加快,群落结构发生了改变且具有长期性。  相似文献   

4.
镧对土壤微生物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通过南非马唐盆栽试验研究了La对红壤-牧草系统中土壤微生物的剂量效应和时间效应. 结果表明,高浓度La对土壤细菌、放线菌、 真菌和自生固氮菌均有毒害作用,而且土壤细菌、放线菌和自生固氮菌对La的敏感性均大于真菌. 对La浓度-土壤微生物数量的生物学参数模拟的计算结果表明,La对土壤细菌、放线菌以及真菌的EC50(半效应浓度)值随时间延长而增加,说明随着时间的延长,La对土壤微生物的影响具有减弱的趋势.  相似文献   

5.
特选榨菜对铀污染土壤的修复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通过两种不同的加铀方式,加入不同种类及浓度的螯合剂,以及土壤改良剂(有机肥、微生物肥料、腐殖酸、尿素)的方法,研究了不同因素对特选榨菜修复铀污染土壤的影响。结果表明:在pH=5时把UO_2(NO_3)_2·6H_2O溶液喷洒入土壤,使土壤中铀污染浓度为100 mg·kg~(-1)时,特选榨菜地上部铀富集的浓度最大可以达到1103.42 mg·kg~(-1),根部为1909.49 mg·kg~(-1),去除率为7.81%;上述含铀土壤放置2年后制备成模拟铀污染的土壤,进而栽种特选榨菜进行修复,在100 mg·kg~(-1)铀污染浓度下,植物上部铀富集浓度最大为295.83 mg·kg~(-1),根部为268.42 mg·kg~(-1),年去除率为2.52%。用Tessier五步连续提取法测定两次修复土壤中铀的形态,发现模拟铀污染土壤比铀喷洒于土壤中有效态的铀(交换态和碳酸盐结合态)要低52.7%;加入柠檬酸、苹果酸等螯合剂以及有机肥、微生物肥料、腐殖酸、尿素等土壤改良剂,在模拟铀污染土壤修复时发现有机肥会降低植物上部对铀的富集;而柠檬酸和微生物肥会增强植物上部对铀的富集。  相似文献   

6.
城市生活垃圾焚烧飞灰重金属的浸出特性   总被引:18,自引:3,他引:18  
对用流化床焚烧炉混烧垃圾和煤的布袋飞灰进行了重金属的TCLP(Toxicity Characteristic Leaching Procedure)浸出特性实验,探讨了液固比、初始pH值及浸出时间对飞灰中重金属Pb、Cr、Cd、Ni、Cu、Zn的浸出影响。结果表明,重金属的浸出量都随着液固比的增加而增加,其中Cr、Cu一般呈上升趋势,Cd、Ni、Zn在液固比大于20时曲线变化较平缓,Pb的浸出规律比较特殊,有一个明显的波峰和波谷。重金属在浸取液的pH≤2.90时的浸出浓度远远大于pH≥4.03时的浸出浓度。Pb、Cr、Zn随着浸出时间的增加,浸出浓度下降,而Cd、Ni上升,Cu是先上升后下降。在液固比、初始pH值及浸出时间这三个影响因素中,pH值对重金属的浸出影响较大,重金属在酸性环境下较易浸出。  相似文献   

7.
利用分子动力学模拟方法研究了不同浓度下葡萄糖水溶液的氢键结构和氢键生存周期. 分析了参与i个氢键(分子内、分子间、所有类型)的葡萄糖分子和水分子的百分比分布. 研究发现存在一个特征数N, 参与N个氢键的分子的比例最高, 当iN时, 参与i个氢键的分子的比例随着浓度的增加而减小. 还分析了不同类型氢键(葡萄糖分子内、葡萄糖分子间、水分子间、葡萄糖分子与水分子间、所有类型)的连续和截断自相关函数, 并计算了对应的氢键生存周期.  相似文献   

8.
镧对红壤微生物碳、氮及呼吸强度的影响   总被引:20,自引:1,他引:19  
室内培养试验表明,La对红壤微生物碳氮及呼吸强度均表现为抑制作用,并随浓度增加,抑制作用增强,在100mg/kg^-1时达到显著水平,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La对微生物碳氮和呼吸强度的有减少的趋势,但短期内抑制作用难以消除,水稻盆栽试验表明,在低浓度时,La对土壤微生物碳氮和呼吸强度有少量刺激作用,但随着浓度的增加,则产生抑制作用并不断增强,在300mg.kg^-1时达到显著水平,土壤微生物量和呼吸强度可以作为评价稀土污染土壤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9.
杭州西郊茶园土壤重金属的积累特点与来源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选择了杭州市西部近郊、远郊和农村等3个受人为不同程度影响的区块,分析了同为第四纪红土母质发育的茶园与附近林地土壤剖面中重金属垂直分布的特点,探讨了茶园土壤重金属的来源。结果表明,相同区块的茶园与附近林地土壤重金属Pb、Cd和Hg剖面分布相似,均随剖面深度下降,表土Pb、Cd和Hg含量随离城市距离增加而下降,说明研究区茶园土壤中重金属Pb、Cd和Hg的积累主要与大气沉降有关;茶园与附近林地土壤重金属Cu和Zn也随剖面深度而下降,但同一区块中茶园表土重金属Cu和Zn含量明显高于附近林地土壤,说明施肥等农业措施对茶园土壤Cu和Zn的积累有较大的影响;茶园土壤中Cu和Zn的积累与地理位置关系不大。茶园土壤中Cr和Co的积累不明显,并有淋失的趋势。  相似文献   

10.
助剂Cu、K对F-T合成铁基催化剂作用的表征研究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采用连续共沉淀和喷雾干燥技术相结合的方法制备了一组Cu、K助剂单独或同时加入的微球状Fischer-Tropsch(F-T)合成铁基催化剂,借助低温N2吸附、MES、XRD、H2-TPR、CO-TPR研究了Cu和K助剂对催化剂织构、还原性能以及还原和炭化过程中的物相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K助剂的加入能明显提高催化剂的比表面积和铁物相在催化剂中的分散程度,增加了Fe2O3与SiO2间的相互作用;当催化剂在H2和合成气中还原时,Cu助剂的加入有利于催化剂的还原和Fe3O4的生成,在CO中还原时,Cu助剂的加入则有利于α-Fe的生成和稳定化。在H2和合成气中,单独K助剂的加入会抑制催化剂的还原或炭化,而Cu和K助剂的同时加入在H2、CO和合成气下均可使催化剂的还原或炭化能力明显提高,表明Cu和K助剂间存在一定的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1.
Abstract

In the past decade, the problem of soil and groundwater contaminations has emerged as a crucial one and has received renewed attention from the scientific community. Although still incomplete, our knowledge of the phenomena governing the fate and transport of pollutants in the soil environment has improved significantly.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sub-surface phenomena is adsorption on soil particles. Because adsorption is very much dependent on the type of chemical involved (organic, metal, ionic compound), this review only focuses on the adsorption of volatile organic contaminants on soil and soil constituents. The current understanding and hypotheses pertaining to this subject are discussed for single component adsorption and multicomponent adsorption.  相似文献   

12.
13.
14.
外源镧对红壤、水稻土肥力参数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采用土柱模拟研究了La对红壤,水稻土阳离子交换量,溶液组成,交换性酸等肥力参数的影响,随着外源La浓度的增加,积累在红壤,水稻土中的La呈交换态的比例增加,红壤比水稻土含有更多的水溶性La和交换态La,且当La浓度大于600mg.kg^-1时,呈交换态比例基本保持不变,当La浓度小于1200mg.kg^-1时,对红壤阳离子交换量没有显著影响,但La浓度达1200mg.kg^-1时,对水稻土阳离子交换量产生极显著影响,La增加土壤酸度,并主要为交换性Al, La导致土壤胶体表面交换性Ca,Mg减少,土壤溶液中Ca,Mg增加,但当La浓度小于150mg.kg^-1时,对红壤,水稻土阳离子交换量,交换性Ca,Mg和交换性H,Al不会造成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5.
五种不同类型土壤中有机化合物土壤吸附系数的预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验证土壤柱液相色谱法测定农药的土壤吸附系数的普遍适用性和预测的准确性,采用了5种组成及性质差异较大、具有一定代表性的土壤样品,对在甲醇 水流动相条件下测定的保留因子与土壤吸附系数间的相关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土壤柱液相色谱法是预测农药的土壤吸附系数的一种有效方法,适于多种类型土壤中农药土壤吸附系数的预测。  相似文献   

16.
铅污染土壤的修复技术   总被引:23,自引:1,他引:22  
综述了铅对土壤的污染及其修复技术。目前应用于污染土壤的修复技术可分为物理化学修复技术和生物修复技术。物理化学修复技术又可分为隔离包埋技术,固化稳定技术,Pyrometalluryical separation,化学稳定技术,电动修复技术等;生物修复技术可分为微生物修复技术和植物修复技术等。以期进一步推动铅污染土壤的治理和修复工作。  相似文献   

17.
土壤粒级和酸度对硒吸附固定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用砖红壤样品和亚硒酸钠进行实验,结果表明,土壤粒级和酸度对硒的吸附固定有明显影响,土样粒径越小和酸度增加,对硒的固定作用加强。〉1mm粒级对硒几乎没有固定能力,〈1.0mm粒级固定作用显著增大。当pH2 ̄3时,粘土矿物(经电镜和X射线监定绝大多数为高岭石)固定硒的量最大,当pH〉3时,固定硒的量随PH值的增加而逐步降低,至pH6 ̄8时,固定能力变化不明显。  相似文献   

18.
金华市土壤磁化率与重金属的空间变异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工业化、城市化的进程对城市土壤产生了巨大的环境压力。以浙江省金华市为典型区,采用地统计学方法对表层土壤的磁化率和Cr、Co、Ni、Cu、Pb等5种重金属结构特征和空间分布格局进行了分析,并从空间上寻找磁化率与重金属的关系。结果表明,(1)低频磁化率总体较低,频率磁化率总体偏高,都属于强变异,两者呈负相关。重金属Cu、Pb、Ni含量大多在土壤背景值之内,Cr、Co则有较多土样超过背景值。(2)从总体上看,磁化率与5种重金属相关性较弱。(3)低频磁化率、Pb、Co具有很强的空间相关性,频率磁化率、Ni、Cu具有中等的空间相关性,Cr的空间相关性较弱。(4)在空间上,低频磁化率与频率磁化率负相关明显;在城区西部和西北部,重金属Cr、Ni、Pb、Cu含量均相对较高,在城市中心,重金属Pb、Cu含量较高;Cr、Co与低频磁化率从空间上更多地表现出负相关,Co与频率磁化率在空间上正相关较明显。  相似文献   

19.
Abstract

A new spectrophotometric method is described for the determination of thallium in soil by extraction of Tl(III) with a toluene solution of N,N′-diphenylbenzamidine after acidification with 0.2–4.0 M HCl, and reaction of the extract with Crystal violet in the presence of 0.01–0.8 M HCl. The value of molar absorptivity of Tl(III)-X-CV complex (where X = Cl or Br; CV = Crystal violet) in toluene is 7.00 × 104 1 mole?1 cm?1 at the absorption maximum of 610 nm. The detection limit of the method is 20 ng ml?1. The present method is free from interference of almost metal ions commonly associated with Tl. The method has been applied for analysis of the metal to soils.  相似文献   

20.
建立了土壤基质中不同浓度的路易氏剂的测定方法,即液液萃取-气相色谱法(LEE-GC)和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法(SPME-GC)。两种方法对5种土壤基质回收率均大于70%;相对标准偏差均小于1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