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 毫秒
1.
创新能力是发展知识经济的核心,也是素质教育的归宿。高等学校要加快教育改革,优化教育资源,更新教育方法,大力推进素质教育,为发展知识经济培养人才,做出知识贡献。  相似文献   

2.
简要论述了实施素质教育的现实意义及深远的历史意义并提出了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途径。  相似文献   

3.
认真贯彻落实江泽民同志《关于教育问题的谈话》精神,努力适应师范教育改革的要求,积极为基础教育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师资队伍,这是学校生存和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4.
文章从高校化学教学的四个方面阐明培养跨世纪人才,素质教育是根本。  相似文献   

5.
国际竞争的实质是人才的竞争。加强素质教育,培养创新人才是时代赋予教育的神圣职责。教育工作者要更新教育观念,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性。  相似文献   

6.
实施素质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它有赖于内外部多种因素的协调和保障。在党和国家一定政策保证的前提下,切实从教育的管理体制、培养模式、评价体系、教师队伍建设等关键点进行改革,方可更好地落实素质教育。  相似文献   

7.
素质教育是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人才迫切需要,是教育改革的必然结果,也是新时期教育方针的具体体现,素质教育包括道德素质教育,文化素质教育,身体素质教育及心理素质教育,目前,我国实施素质教育的最大阻力来自传统的“应试教育”但只要我们全力支持新的教育思想,合理调整教育结构,改革考试制度和考试方法,就会使我国的素质教育结构丰硕之果。  相似文献   

8.
介绍了信息素养的含义,分析了信息素养和图书馆的关系,论述了新世纪信息素质教育对创新人才的重要作用,探讨了图书馆对读者实施信息素养教育的功能。  相似文献   

9.
没有创新就没有发展,不发展就没进步,"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纵观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和现实表明,哪一个民族和国家重视创新、善于创新,就充满活力,就会发展,就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培养学员的创新能力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是部队实践发展的需要。本文主要从改革教育目标、更新教育模式、丰富校园文化三方面阐述了培养学员创新能力的途径。  相似文献   

10.
21世纪的今天,国际间综合国力的竞争,归根到底是科技的竞争、人才的竞争.邓小平同志曾明确指出:"我们国家国力的强弱、经济发展后劲的大小,越来越取决于劳动者的素质………".因此,全面推行学生素质教育是时代发展的要求,也是教育事业发展的生命力所在.  相似文献   

11.
人类正处在社会经济形态的转型之中,新的时代呼唤创新教育和教育创新。科学地确定两者的内涵、理清两者之间的内在联系,在深入推进教育创新的今天尤其重要。  相似文献   

12.
论素质教育与创新人才的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创新人才的选拔和培养工作是知识经济时代一项紧迫而又严峻的课题,实施以创新精神为重点的素质教育是培养创新人才的关键环节.新时期应进一步转变教育观念,着力构建符合时代特征的人才培养模式;深化教育改革,着力培养具有竞争优势的复合型人才;建设高品位校园文化,着力增强学生的开拓进取意识和动手实践能力;优化教师队伍结构,着力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和学术创新的浓厚氛围.  相似文献   

13.
注重素质教育培养创新人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创新是高等教育的灵魂,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素质教育的重点和核心。从转变教育观念、强化思想政治教育、优化创新人才的外部环境等几个方面,论述了如何以学生管理工作为切入点,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复合型人才。  相似文献   

14.
阐述了主体性教育思想与信息素质教育的关系及高校加强信息素质人才培养应关注的4个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素质教育与科技创新人才的培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从素质教育入手,着重阐述了科技创新人才培养的几点思路  相似文献   

16.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十六大的灵魂,“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思想路线是十六大的精髓,“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十六大确立的奋斗目标。我们就是要把我们的国家建设成为经济发展、生活殷实、政治民主、社会安定、文化繁荣、环境优美、人口适量、人民安居乐业和综合国力强盛的美好的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社会主义文明。高等教育就是要坚持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导各项工作,坚持教育创新,培育民族精神,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而发挥作用,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贡献力量。  相似文献   

17.
新时期对经济类人才的素质有了新的要求。高职院校要担负起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高素质的经济类人才的历史使命,必须更新教育观念,深化教育改革,构建新型经济类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18.
文章阐述了知识经济的内涵和特征,指出为迎接知识经济的挑战,必须提高我国的科技支撑力,培养出一批高素质的创新型人才,并改革、完善现行的人才使用与管理制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