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利用纯氧、球形干燥管、细铁丝团等设计的一体化实验装置,解决了铁生锈实验时间长的问题,能让该实验在很短的时间内快速完成,从而提高了实验效率和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课本中"铁钉锈蚀条件的探究"的案例分析,从反应物、生成物、定性和定量等角度改进设计了该实验,在对问题的再探究中引导学生自主设计、自主实验、自主评价,形成科学探究的方法和能力。 相似文献
3.
4.
阐述了验证白磷燃烧条件演示实验的改进方法,从实验的设计意图、实验装置的准备、实验的具体操作与实验现象、实验过程中应注意的事项等方面作了完整的介绍。 相似文献
5.
改进课本中铁的吸氧腐蚀的实验,优化实验环节,对某些细节进行改造,使实验在最短的时间内高效完成,以保障课堂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6.
利用油膜法制造水中无氧环境,常常在化学教学中使用。通过手持技术数据可视化的优点,以大豆油为例从定性和定量角度展开对大豆油能否隔绝氧气再探究,得出大豆油油膜法不能制造水中无氧环境的结论,最后提出改进的方案。 相似文献
7.
基于初中化学有关"二氧化碳性质"教学的素材, 各种版本化学教科书、教参以及期刊中对实验的改进, 遵照教学大纲或课标要求, 优化了二氧化碳物理性质(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和化学性质(不能供给呼吸、能与水反应等)的实验方案, 例如:实验设计的呈现方式、对比性、简约性、成功率、化解学生疑惑的效果等。 相似文献
8.
9.
设计了一个不同纳米铁氧化物(α-FeOOH、γ-FeOOH、α-Fe2O3、Fe3O4)合成的简单方法,该方法可用于中级无机化学实验中,使学生掌握纳米材料常见的合成方法及表征手段,有利于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10.
分析教材中铁的吸氧腐蚀实验的影响因素,围绕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困惑,通过改进传统的实验方法,结合先进的数字化实验系统,运用正交试验法进行定量研究,对铁的吸氧腐蚀实验提供探究建议,从而更有效地用实验解释吸氧腐蚀的原理。 相似文献
11.
针对析氢腐蚀实验中出现的异常现象,依据金属电化学腐蚀原理,通过实验探究确定影响析氢腐蚀实验的主要因素——氧气。在此基础之上,设计出演示吸氧腐蚀、析氢腐蚀的套管实验以及析氢腐蚀的微型化实验方案。 相似文献
12.
传统的铁吸氧腐蚀实验耗时长,现象不明显,课堂演示效果差。利用U型管及灵敏电流表等装置对教材中铁的吸氧腐蚀实验进行改进,并且结合原理分析完整地呈现了铁的吸氧腐蚀的宏观现象、微观本质和符号表征,丰富了学生对该部分知识的认知。研究结果表明基于三重表征的实验教学能够促进学生成绩的提高。 相似文献
13.
由教材中吸氧腐蚀原理的解读引发思考, 对相关铁吸氧腐蚀实验再研究, 从溶液中的氧气参与吸氧腐蚀反应的角度设计吸氧腐蚀实验器, 用数字化实验技术中的溶解氧传感器进行实验, 能直观形象地看到溶解氧参与反应, 且有电流产生, 还探究了氯化钠溶液进行实验时的最佳浓度。 相似文献
14.
2019年人教版普通高中化学必修一新增了“检验食品中的铁元素”实验,按照该实验方案检测菠菜中的铁元素,由于色素干扰不能观察到明显的实验现象。鉴于此,采用提取液显色后的色度透过率作为评价指标,以控制变量法为实验方法,对常见含铁食品、铁元素提取方法、提取时间、提取剂中盐酸浓度和提取剂用量等条件进行了研究和优化。优化后的实验结果表明:采用2 g豆筋、20 mL浓度为4 mol/L的盐酸、破壁机搅拌提取5 min后的提取液显色,其色度值为62%,显示很明显的血红色。此实验方案能够有效证明食品中铁元素的存在,具有明显的实验现象,能应用于教师演示实验和学生分组实验。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现行初中化学教材中燃烧条件探究实验的理性分析,以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化学知识为基础,选择学生所熟知的可燃物--纸条和木炭作实验物品,对燃烧条件探究实验进行了绿色化改进。从根本上解决了教材实验的污染问题,将氧气、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与性质实验及一氧化碳的可燃性等前后几部分教学内容紧紧地联系在一起,降低了学生的学习难度,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降低了实验成本,提高了教学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6.
针对沪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教材中的“铁钉锈蚀实验”存在反应时间长、课堂操作难、可视化程度低、控制变量难等问题,结合数字化传感技术对该实验进行一系列的探究与改进,设计了2组对比实验,通过定量测定还原铁粉在生锈过程中的耗氧量,探究钢铁锈蚀的条件以及影响钢铁锈蚀速率的因素. 相似文献
17.
借助手持技术,利用电压传感器和pH传感器测定不同酸碱性环境下金属铁发生电化学腐蚀的模拟原电池电压变化情况,探究金属铁发生析氢腐蚀和吸氧腐蚀对应的pH范围,帮助学生深入理解铁的电化学腐蚀原理,感受化学定量实验的魅力。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