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张雪昀  申扬帆 《化学教育》2018,39(24):59-62
随着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实践中不断融合,翻转课堂在职业教育教学中也得到广泛运用。以有机化学课程为例,探讨了抛锚式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教学设计流程,主要包括:微课题的设计、“锚”设计、目标设计、内容设计、资源设计、互动设计、评价设计等。旨在推动职业教育教学新理念、新模式,探析教学设计思路,提升职业院校教师教育教学能力。  相似文献   

2.
濮江  伍晓红 《化学教育》2013,34(4):11-14
课程资源包是课程资源的集合体,它具有容量大、活动性、适用性强和应用范围广等特点,在有效教学过程中被广泛应用。积极开发、利用和更新课程资源,不仅对于有效教学本身是一种促进,更是学生能力培养和教师专业发展的必要途径。在已有研究基础上,对化学课程资源的定义与类型、课程资源包的设计开发的途径和步骤等进行了探讨,并以人教版高中《有机化学基础》中“羧酸酯”为例就如何开发和利用化学课程资源包作了案例分析。  相似文献   

3.
张春  莫尊理  冯超  王君 《化学教育》2011,32(5):36-37,46
从全新的角度提出了教师在课程资源开发过程中,如何将自身打造成一种能更加适应现代教育模式的"课程资源超市",分析了教师不仅可从外界摄取知识和营养,还应视自身为一种课程资源.结合化学教学实例,从课程资源开发的出发点、开发策略、教师综合发展等方面,论述了现代教育模式下教师如何进行自我素质的提高和课程资源的选择性利用.  相似文献   

4.
黄学梅  刘建伟 《化学教育》2015,36(17):55-59
随着教师职业的不断发展,教师进行有效教学的核心就是发展他们的TPACK,化学教师的TPACK主要包括:扎实科学的化学学科知识、信息技术与化学教学整合目的的统领性观念、信息技术与化学教学整合的课程资源和课程组织知识、关于信息技术与化学教学整合的学生理解和学生误解知识、信息技术与化学教学整合的教学策略和教学表征知识。化学教师TPACK建构的基本策略有:形成TPACK的教学意识、观摩培训、亲自参与教学、提升整合转化能力、多渠道多种方式丰富TPACK资源。  相似文献   

5.
高师化学教学论课程多媒体组合案例教学理论与实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后雄 《大学化学》2008,23(4):19-23
在高师化学教学论课程改革实践中,运用链接网络课程资源、收集资深教师教学设计范例和优质教学竞赛录像、制作师范生微格教学录像范本等多媒体组合教学技术,实施生动的案例教学方法,创新了教学论课堂教与学模式,着力培养高师生从教综合能力和教师的专业素质。  相似文献   

6.
针对在线课程易于浅层化的挑战,本研究创造性地引入虚拟角色对话用于在线课程的资源建设。研究以“分析化学实验”课程为例介绍了课程资源开发过程、“师问-生答”等多种师生对话设计以及学习者抽样访谈的质性评测。研究发现,相对于常见的独白讲授式教学方式,虚拟角色对话式教学方式能够显著提升在线课程学习者的积极情感因素,引发兴趣和维持注意力,分解认知负荷;教学对话给学生的代入感和认知冲突可以促进“冲突-反思-生成建构”的深度学习过程和高阶思维发展。初学者对虚拟角色对话教学方式的在线课程资源表现出了显著偏好,有利于其在学科入门课程和翻转课堂中应用。质性测评阶段的研究结论在课程投入使用后也得到了初步的量化验证,未来“师问-生陷入沉思”“生问-师难以定论”等对话设计有助于创新思维培养,是课程资源的改进方向。  相似文献   

7.
袁振东  张锦 《化学教育》2012,33(7):32-34,38
从化学课程资源的开发入手,选取典型的食品安全问题进行案例分析,分别从资源本身以及设计思路等方面研究如何将食品安全教育融入高中化学教学,提出了在高中化学教学中进行食品安全教育的可操作的教学方案。  相似文献   

8.
刘江田 《化学教育》2011,32(9):7-10
高中化学精品课程是优质高效、具有很强实践性的示范课程,其核心内涵是让学生“用最有效的方式学习最有用的化学”。在实践基础上探讨精品课程的内涵、构成要素、建设模式、教师队伍培养、教学与评价的优化、问题与对策、收获与反思等,为共建共享优质课程资源、提升教师教学能力、提高化学教学质量、深入可持续推进基础教育化学课程改革探索新途径。  相似文献   

9.
科学本质教学设计是科学本质教学实践的基础。本研究评估了35名职前科学教师的科学本质教学设计。数据源包括:科学本质教学设计、半结构化访谈、非正式访谈等多元数据。数据分析以“显性-反思性”教学为框架,分别从科学本质教学设计的目标设定、内容融合、情境创设、问题、讨论、反思等6个方面对职前科学教师的科学本质教学设计进行等级编码。研究结果表明,职前科学教师能够将科学本质作为认知性目标,挖掘课程材料中的科学本质内容,较好地设置科学本质的教学情境,但在具体实施科学本质教学设计的问题、讨论、反思时表现欠佳。这表明职前科学教师在将“显性-反思性”教学转化为具体的、实操层面的教学设计时仍然存在困难。  相似文献   

10.
乔金锁  白官  崔燕 《化学教育》2014,35(1):57-59
调查显示,不少化学教师对教科书、课程与课程资源,存在认识不足或错误。建议教育主管部门、学校及教师3方重视教师教学观、课程观的更新;师范院校要让师范生感悟新课程理念,领会新课改精神,建立新课程观念。  相似文献   

11.
杨承印  马丽梅 《化学教育》2017,38(20):46-50
以国家教师资格考试大纲和《教师教育课程标准》为本,针对参加化学教师资格考试人群提出备考建议。以样本院校化学专业职前教师培养方案为基础,提出该学科调整课程结构,调整学科教育类课程比例,调整课程开设时间,突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开设不同层次、不同内容和形式的学科教育课程,促进化学专业职前教师教育课程能与“国考”有效对接,以适应制度创新带来的新变化,提高化学教师培养的适应性和针对性。  相似文献   

12.
专家、熟手和新手教师基于相同文献命制高中化学工艺流程题,通过试题要素分析、实测结果对比和显著性差异检验,研究专家、熟手和新手教师在化学命题上的差异及差异表现,为提升教师的命题水平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3.
反思是职前教师学习的重要途径。选取反思型化学师范生Y作为研究个案,收集其博客上记载的反思日志进行归纳分析。梳理出她的职前成长分5个阶段:反思启蒙阶段、学习实践阶段、深层积累阶段、蜕变升华阶段、教育实践阶段。每个成长阶段的反思都依托于不同阶段的学习行为或实践行动,都需要一定的关键事件触发。分析其博客反思文本,总结出她的反思途径主要通过听课笔记、教学反思、读书笔记、生活随笔等4种形式来完成,并发现影响她职前成长的"重要他人"包括工作室导师、中学一线名师和志同道合的师范生。  相似文献   

14.
杨承印  高双军 《化学教育》2016,37(10):44-48
以"卓越教师培养计划"的实施为背景,从顺应科学教育范式转变和促进化学教师专业发展2方面分析了化学教师教育的现状,提出了以培养"卓越化学教师"为目标的职前教师教育课程设置问题。着重论述了化学教师的化学科学素养、化学教育实践能力的培养。指出要从关注条块分割的知识体系培养转变为关注教育者的全面发展培养,并从化学学科知识体系、科学与技术哲学、化学教师教育实践等方面进行课程优化,促进职前卓越化学教师既懂化学科学,又懂化学教育,还懂化学教育研究。  相似文献   

15.
以2012-2015年参加四川省实施的省级骨干教师培训项目的221名高中化学骨干教师为研究对象,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法,辅以访谈法,调查高中化学骨干教师的基本情况及培训需求,并提出科学规划骨干教师培训工作的思考与建议:(1)深度调研,科学诊断培训需求;(2)以需定培,自主选学;(3)优化搭建课程结构,着力解决实际问题;(4)组建专家团队,提高授课效果;(5)实行“一·三”式培训,建立区域培训及校本研修良性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16.
马愿愿  王后雄 《化学教育》2021,42(19):82-86
教师加强教学反思是基础教育改革的时代要求,也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通过对近10年理科教师教学反思实证研究的梳理与分析,把脉当前国内外研究进展,厘定我国理科教师教学反思实证研究发展方向,即理科教师教学反思的范式研究、基于学生视角的教学反思研究、理科教师教学反思的跟进研究、职前理科教师教学反思培养研究,以期为当前理科教师教学反思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通过化学职前教师系列"反思性实践"课程,研究师范生教学反思的内容以及基于教学反思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研究发现对个人教学实践、同课异构、课堂教学点评进行持续的反思,师范生的反思水平呈螺旋式上升,能从反思中发现自己的问题,并能找到原因和改进的策略,对问题或现象背后的原因进行综合分析。  相似文献   

18.
王少卿 《化学教育》2018,39(6):45-48
介绍了《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初级中学)考试大纲》和《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级中学)考试大纲》的结构与价值取向,从理念、内容、评价等角度分析了考试改革对化学教师教育课程的影响,探讨了化学教师教育课程改革的原则,并从培养目标审核、能力目标分解等方面提出了改革建议。  相似文献   

19.
陈为建 《化学教育》2022,43(19):88-92
基于《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双减”改革和“县中”行动计划深入实施的现实需求,针对如何构建县域初中化学教师发展共同体,从调查掌握县域初中化学教师发展的实际情况、构建城乡一体化的初中化学教师发展共同体、实施“课程、教学、评价”一体化教研机制、精准培训赋能教师专业发展、加强教学基本功和教学技能训练等5个方面进行了实践探索。研究表明:健全工作机制、聚焦学科育人和激发全体教师工作热情,是构建县域初中化学教师发展共同体的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20.
竺丽英  王祖浩 《化学教育》2018,39(16):45-50
研究采用单组前后测设计的准实验研究方法,以化学专业师范生为研究对象,通过基于真实情境的"化学教学测量与评价"课程教学,提升职前教师的学业评价素养。结果发现:课程教学后,职前教师的评价素养有显著提升,但各维度的提升效果不同,"基本概念"和"数据解释"2个维度的效果明显,且最终的素养水平也高;"测验设计"维度提升效果虽不显著,但学生的最终水平表现较好;而"质量特性"评价伦理"和"测验评分"等维度,提升效果虽然明显,但最终的素养水平却不够理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