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根据热动力学基本理论, 推导了平行准一级反应和平行准一二级反应的热动力学方程, 建立了热谱解析平行反应动力学参数的热动力学研究法, 并利用该法研究了两个模拟平行反应体系的热动力学, 实验结果验证了方法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2.
升温与等温法非模型动力学研究环氧树脂固化反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DSC数据,采用以Vyazovkin积分法为基础的升温法非模型动力学和等温法非模型动力学对双酚A型环氧树脂E51/4,4′-二氨基二苯基砜(DDS)体系及多官能度环氧树脂AG80/DDS体系的固化过程进行了研究,并结合玻璃化转变温度的变化和原位红外测试技术,对比分析了升温与等温条件下的固化反应规律.结果表明,与传统的模型拟合法相比,非模型动力学更适合定量预测树脂固化反应过程,并能为固化过程中反应机理变化的研究提供重要依据;等温法非模型动力学能够更好地预测两种树脂体系在不同恒温条件下的固化反应历程,并且升温法与等温法非模型动力学所得到的反应活化能-固化度之间的变化关系不同,表明不同温度条件下树脂的反应机理不同,这与升温和恒温条件下玻璃化效应及环氧官能团的变化规律相吻合.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在鼓泡反应器中,臭氧氧化优尼素红B-B模拟染料废水在10~70℃范围内的脱色反应动力学.发现并解释了不同温度下出现的反应速率交叉现象,利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定量分析染料特征颜色(浓度)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在不同温度下,表观脱色反应动力学都符合一级动力学规律,相关系数都达到了0.95以上.40℃下,反应速率常数为0.011 83 s~(-1),臭氧氧化脱色过程符合y=exp(0.521-0.014x+5.02×10~(-6)x~2)方程.随着温度的升高,臭氧在高温下氧化染料的反应速率小于臭氧的分解速率,低温时臭氧氧化的速率高于臭氧的分解速率,导致高温下氧化速率变慢.在40~50℃时,臭氧氧化优尼素红B-B染料废水脱色率最高,利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对氧化后废水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脱色率达到了99.5%.  相似文献   

4.
非等温法研究TGDDM/DDS体系固化反应动力学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采用DSC对4,4′-四缩水甘油基二氨基二苯基甲烷(TGDDM)和3,3′-二氨基二苯基砜(DDS)体系的固化反应动力学进行了研究.分别通过n级反应法和Malek的最大概然机理函数法确定了固化反应机理函数,求解了固化反应动力学参数,得到了固化反应动力学模型.结果表明,通过Kissinger,Crane方法求解动力学参数所得到的n级反应模型与实验值差别较大;而采用Malek方法判别机理,表明该固化反应按照自催化反应机理进行,实验得到的DSC曲线与模型计算所得到的曲线吻合的较好,所确立的模型在5~20K/min的升温速率下能较好地描述TGDDM/DDS体系的固化反应过程,并为工艺参数的选择和工艺窗口的优化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根据化学反应动力学和热动力学基本理论, 建立了简单级数反应的热动力学对比参量方程, 提出了一种新的热动力学研究法--对比参量法. 利用该法可以从一张热谱图上同时解析出化学反应的速率常数、半衰期和热动力学体系的冷却常数. 实验结果验证了方法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6.
连续一级反应的热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把时间比法引入热动力学研究,建立了连续一级反应的热动力学研究法,并用来研究了一个连续反应体系的热动力学,验证了该方法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7.
根据稀土盐催化剂催化的乙二醇单乙醚醋酸酯的液相合成反应的特点,导出了非等温变体积条件下的反应速率方程,并提出了利用一条实验曲线,计算动力学参数的动态方法、以此为基础,对不同实验条件下的多组实验数据进行了动力学处理.大量计算结果表明,该反应服从二级动力学模型,表观反应活化能为213.59kJ·mol~(-1),指前因子为5.903×10~(25)dm~3·mol~(-1)·min~(-1)计算结果的合理性及一致性,进一步证明了动态原理用于液-固相反应体系的动力学研究是简便可行的  相似文献   

8.
戴东旭  杨学明 《中国科学B辑》2009,39(10):1089-1101
化学反应过渡态决定了包括反应速率和微观反应动力学在内的化学反应的基本特性,而无论是从理论还是实验上研究和观测化学反应过渡态都是极具挑战性的课题.近年来,我国科学家们利用交叉分子束-里德堡氢原子飞行时间谱仪,结合高精度的量子动力学计算,对H+H2和F+H2这两个教科书式的典型反应体系进行了全量子态分辨的反应动力学研究,从中得出了关于这两个反应体系的过渡态的结构和动力学性质的结论性的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9.
硫脲氧化反应动力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综述了硫脲氧化反应动力学的研究进展,根据氧化剂和氧化方式不同,将硫脲氧化体系分成含卤氧化体系和非卤氧化体系两大类,其中含卤氧化体系包括亚氯酸、碘酸、溴酸、卤素单质氧化硫脲的反应体系;非卤氧化体系包括双氧水、自由基、电化学和金属酸盐氧化硫脲的反应体系。总结了不同反应体系的动力学现象和反应机理研究状况,文中还介绍了在硫脲氧化反应动力学研究中光电磁及色谱方法的发展状况,提出硫脲氧化反应动力学机理研究突破可能途径。  相似文献   

10.
非等温液-固相酯化反应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保国  何静  段雪  孙鹏  王作新 《化学学报》1995,53(4):397-401
根据稀土盐催化剂催化的乙二醇单乙醚醋酸酯的液相合成反应的特点, 导出了非等温变体积条件下的反应速率方程, 并提出了利用一条实验曲线, 计算动力学参数的动态方法, 以此为基础, 对不同实验条件下的多组实验数据进行了动力学处理。大量计算结果表明, 该反应服从二级动力学模型, 表观反应活化能为213.59kJ·mol^-^1, 指前因子为5.903×10^2^5dm^3·mol^-^1·min^-^1。计算结果的合理性及一致性, 进一步证明了动态原理用于液-固相反应体系的动力学研究是简便可行的。  相似文献   

11.
本文报道应用停流方法对非对称取代卟啉[5-(4-乙酰氨基苯基)-10,15,20-三(4-甲基苯基)卟啉](H2T(p-CH3)3(p-NHCOCH3)PP)与Zn(Ⅱ)、Cd(Ⅱ)在丙酮中的生成反应动力学进行了研究,提出了反应机理,并用非线性拟合和线性拟合的方法求得了生成反应各基元步骤的动力学参数,同时还探讨了温度,溶剂效应、动力学盐效应对反应体系的影响,并对锌、镉两种卟啉在生成机理及生成反应速率上的差异给予了解释。  相似文献   

12.
陈洁  周岭 《大学化学》2018,33(8):19-25
基于烯烃双卤化反应的基础知识和双溴化反应机理的研究,讨论烯烃不对称双卤化反应的催化类型、研究方法、反应机理及在天然产物合成中的应用。目的在于通过改进教学方法、丰富教学内容,增加教学趣味,激发学生学习有机化学的热情。引导学生从基础知识中发现新问题、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大学生的科学创新思维,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13.
赤霉素的快速分光光度测定法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对赤霉素的测定提出了一种利用福林反应的快速分光光度法。由于选用适当的测量波长以消除试样溶液中杂质对吸光度的影响和采用快速提取剂以加速试样溶液的制备过程,并研究了测定中的各个环节,使操作手续简化,大大提高了分析速度,增进了测定精度。用本法所得结果与通用的荧光法相符。  相似文献   

14.
A convenient synthesis of 1-alkyl-2-chloro-1H-indole-3-carbaldehyde oximes(5a―5d) and 1-alkyl-2-phenoxy-1H-indole-3-carbaldehyde oximes(6a―6d) from 2-indolone was completed via the Vilsmeier-Haack reac-tion,with N-alkylation and oximation as the key steps.An improved one-pot method for the synthesis of 1-alkyl-2-alkoxy-1H-indole-3-carbaldehyde oximes(7a―7h) from 1-alkyl-2-chloro-1H-indole-3-carbaldehydes(3a―3d) was described.The Williamson reactions and esterification reactions were performed and the oxime-...  相似文献   

15.
铅系弛豫铁电陶瓷钨铁酸铅Pb(Fe2/3W1/3)O3(PFW)是一种重要的介电材料,具有较大的介电常数(8000)和较低的烧结温度(小于900℃),适用于制备低烧高介的多层陶瓷电容器犤1~4犦。在传统氧化物法合成PFW的过程中,易生成恶化介电性能的钨酸铅(PbWO4或Pb2WO5)或焦绿石相(Pb2FeWO6)等其他相犤3,4犦。尽管通过加入过量5%的Fe2O3可以消除这些其他相,但因含较多的变价铁离子(Fe3+和Fe2+)而产生介电老化的缺点犤5犦。虽然二次合成法被广泛用于制备铅系弛豫铁电陶瓷犤6犦,但对制备PFW陶瓷的效果并不明显,仍有少量的钨酸铅PbWO4存在,并且预烧…  相似文献   

16.
羰基化反应是指在催化剂存在的条件下,将羰基(C=O)引入到底物分子(如不饱和烃、烷基卤化物、醇、胺等)中的转化过程.羰基化反应是制备羰基化合物的重要途径,能提供高附加值、高纯度的含羰化合物.我们首先综述了羰基化反应的发展历史,随后介绍了氢甲酰化反应、氢羧基化反应、氢酯化反应、胺羰基化反应等几类羰基化反应,尤其重点关注这几类反应区域选择性调控手段.最后对区域选择性羰基化反应未来发展方向和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7.
先以廉价的无机铁盐为主要原料,采用沉淀法和溶胶凝胶法制备纳米氧化铁粒子,由此得到粒径大小在10~20nm,20~40nm和40~60nm的氧化铁,在此基础上,以纳米氧化铁为前体,在氨气气氛下由程序升温反应法制备纳米氮化铁.研究发现,纳米氧化铁经程序升温反应氮化后,可以制备出纳米尺度的氮化铁.不同大小的氧化铁纳米粒子氮化后尺寸存在明显的差异,在一定范围内,小粒径的纳米氧化铁氮化后更容易长大;对于大小相近的γ相与α相纳米氧化铁粒子,γ氧化铁纳米粒子氮化后尺寸增大更为显著.制得的氮化铁的形貌与其氧化铁前体保持一致.  相似文献   

18.
综述了用热导式热量计研究化学反应热动力学的最新状况,重点评述了动态法和热流法及其在化学与生物领域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9.
We are trying to investigate systematically the application of the finite element method (FEM) for solving the Schrödinger equation. The present paper is devoted to the calculation of vibrational transition probabilities for the collinear reactive system A + BC (i.e. H+H2 and their isotopes). The calculations are fully two-dimensional and the results are compared with earlier FEM calculations and conventional basis set expansion methods using the the R-matrix or S-matrix propagation.We made extensive analysis of FEM on the vector-computer Cyber 205 and developed a vector code for the efficient use in two dimensions, so that in the near future applications even in three dimensions will be possible.For the hydrogen exchange reactions we investigated the following isotope combinations: (a) H + H2, b) H + DH, D + HD and H + MuH (symmetric reaction), (c) D + HH, H + DD and Mu + DD (asymmetric reaction). We calculated the transition probabilities for up to five open vibrational channels and found excellent agreement with known exact values.  相似文献   

20.
A systematic search for reaction pathways for the vinylogous Mannich‐type reaction was performed by the artificial force induced reaction method. This reaction affords δ‐amino‐γ‐butenolide in one pot by mixing 2‐trimethylsiloxyfuran, imine, and water under solvent‐free conditions. Surprisingly, the search identified as many as five working pathways. Among them, two concertedly produce anti and syn isomers of the product. Another two give an intermediate, which is a regioisomer of the main product. This intermediate can undergo a retro‐Mannich reaction to give a pair of intermediates: an imine and 2‐furanol. The remaining pathway directly generates this intermediate pair. The imine and 2‐furanol easily react with each other to afford the product. Thus, all of these stepwise pathways finally converge to give the main product. The rate‐determining step of all five (two concerted and three stepwise) pathways have a common mechanism: concerted Si? O bond formation through the nucleophilic attack of a water molecule on the silicon atom followed by proton transfer from the water molecule to the imine. Therefore, these five pathways have comparable barriers and compete with each other.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