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利用纯氧、球形干燥管、细铁丝团等设计的一体化实验装置,解决了铁生锈实验时间长的问题,能让该实验在很短的时间内快速完成,从而提高了实验效率和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2.
3.
针对沪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教材中的“铁钉锈蚀实验”存在反应时间长、课堂操作难、可视化程度低、控制变量难等问题,结合数字化传感技术对该实验进行一系列的探究与改进,设计了2组对比实验,通过定量测定还原铁粉在生锈过程中的耗氧量,探究钢铁锈蚀的条件以及影响钢铁锈蚀速率的因素. 相似文献
4.
5.
通过对现行初中化学教材中燃烧条件探究实验的理性分析,以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化学知识为基础,选择学生所熟知的可燃物--纸条和木炭作实验物品,对燃烧条件探究实验进行了绿色化改进。从根本上解决了教材实验的污染问题,将氧气、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与性质实验及一氧化碳的可燃性等前后几部分教学内容紧紧地联系在一起,降低了学生的学习难度,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降低了实验成本,提高了教学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6.
针对碘化钾(KI)变质原因的多种说法,从实验的角度探究了KI变质的真正原因以及变质后的产物,反驳了教学中KI变质普遍较为认可的一种说法,并对教材中留下的疑问进行了合理的解释。 相似文献
7.
甲烷与氯气取代反应实验装置的改进及反应条件的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甲烷与氯气取代反应实验的困难和不足,改进了实验装置,并就如何控制反应所需的光照、温度等条件进行了一些实验探究,指出了合理的实验方法.同时解释了实验过程中的2个特殊现象. 相似文献
8.
对比实验是科学探究中运用得最多的方法之一,掌握对比实验的方法能有效提高科学探究能力.以中考试题为例,探讨了对比实验的条件控制、基本类型、具体应用和优化设计等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9.
采用正交实验法探究析出“NaHCO3晶体”的外部因素“饱和碳酸钠溶液的体积”“实验温度”“试管内径”“二氧化碳的流速”,得出在课堂上析出NaHCO3晶体的最佳实验条件,实验耗时约5 min就能产生明显的白色浑浊。 相似文献
10.
利用油膜法制造水中无氧环境,常常在化学教学中使用。通过手持技术数据可视化的优点,以大豆油为例从定性和定量角度展开对大豆油能否隔绝氧气再探究,得出大豆油油膜法不能制造水中无氧环境的结论,最后提出改进的方案。 相似文献
11.
在具体开展探究性实验教学时, 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 通过讨论、创设问题情境、反思等措施优化实验探究点, 渐进式推进学生自主探究实验的开展, 确保学生的思考能力、判断能力、分析能力及动手能力在探究活动中不断增强。 相似文献
12.
针对析氢腐蚀实验中出现的异常现象,依据金属电化学腐蚀原理,通过实验探究确定影响析氢腐蚀实验的主要因素——氧气。在此基础之上,设计出演示吸氧腐蚀、析氢腐蚀的套管实验以及析氢腐蚀的微型化实验方案。 相似文献
13.
传统的铁吸氧腐蚀实验耗时长,现象不明显,课堂演示效果差。利用U型管及灵敏电流表等装置对教材中铁的吸氧腐蚀实验进行改进,并且结合原理分析完整地呈现了铁的吸氧腐蚀的宏观现象、微观本质和符号表征,丰富了学生对该部分知识的认知。研究结果表明基于三重表征的实验教学能够促进学生成绩的提高。 相似文献
14.
采用课堂观察的方法,从探究程度和高阶思维2个维度,对北京市顺义区27个初中化学实验教学案例的实施状况进行研究。结果显示,探究程度仍处于较低水平,学生提出问题的参与度尤其低;教师较多关注表面的完整的探究环节;高阶思维有不同程度体现,变量控制、证据推理和抽象概括思维得到有效发展,假设创造、模型认知和批判质疑思维仅在少数课例中体现。 相似文献
15.
通过手持技术探究铁钉在8种溶液中的吸氧腐蚀实验,并用四重表征理论对实验进行分析,发现溶液的酸、碱性对吸氧腐蚀速率有较大影响,氯离子会增大铁钉的腐蚀程度。 相似文献
16.
从加热方法与钾块大小2个角度对钾燃烧条件与产物组成进行实验探究,认为开放体系中进行钾燃烧实验成功的关键是固体能迅速升温至钾的着火点,减少钾表面氧化膜的厚度,保留较多的金属钾。因此至少预热瓷坩埚2 min,再加入豌豆或更大的金属钾块才可观察到钾燃烧的现象。燃烧的黑色物质冷却后变为橙红色,以超氧化钾为主,燃烧产生的白烟中含有少量的碳酸钾。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