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近年来,随着食品安全问题的频发,食品安全快速检测需求迅猛增长,从而导致食品快速检测设备行业出现了良莠不齐的增长态势。由于现在快检产品的生产厂家很多,各自产品的快检准确率有所差别。中国食品机械设备网认为,这一现象有待及时整顿,以保食品安全。根据《国家食品安全监管体系"十二五"规划》要求,食品污染物和有害因素监测覆盖全部县级行政区域,监测网点由2010年的344个扩大到2 870个;监测样本量从12.4  相似文献   

2.
食品安全是全球面临的共同挑战问题。食品安全检测是食品安全管理的一个重要环节。目前,食品安全检测方法尽管很多,但大都耗时较长、成本较高。因此,急需开发出一种简便易行、低成本的快速检测技术。欧盟框架研发计划支持的一项题为"改善食品安全性提高消费者信心"的研究项目取得阶段性成  相似文献   

3.
在一些大城市,如果顾客对从市场上购买的食品质量不放心,现在可以到工商部门启动的流动食品安全快速检测车上做快速质量检测。该车配备了食品安全分析仪、肉类水分快速测定仪等快速检测仪器,可对10大类、近百种食品的生产质量进行检测。检测时间最快1min,最慢也只需要4—5min。  相似文献   

4.
科技部在“十五”期间设立的“食品安全关键技术”重大科技专项以食品安全监控技术研究为突破口,现已获重大进展。据悉,通过攻关,我国已研制出农兽药、生物毒素等食品安全相关检测设备18台。特别是我国研发成功的高灵敏度QSIL—FPD检测仪,在有机锡检测方面,其分析灵敏度较国外常规FPD高3倍。研制的亚硝酸盐和氰化物快速检测系统已应用到“神舟五号”载人航天飞船中,用于食品检测。  相似文献   

5.
消息     
中国国际食品安全检测仪器设备展览会暨高峰论坛即将举办经国家科技部、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批准,由中国出入境检验检疫学会和中国电子学会共同主办,并得到中国检验检疫科学院及中国检验认证(集团)公司支持的中国国际食品安全检测仪器设备展览会暨高峰论坛,即将在12月6~8日于中国国际展览中心(北京)隆重召开。食品安全涉及食源性危害关键检测技术和实验室检测能力。发达国家在食品安全卫生控制方面呈现两个明显趋势:一是安全卫生指标限量值逐步降低,二是检测技术日益趋向于高技术化、系列化、速测化和便携化。我国食品安全检测技术和仪…  相似文献   

6.
市场     
《化学分析计量》2012,(1):33+39+42+48+51+60+69+72+81+90
7种食品安全快检方法认定范围公布为规范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督执法中快速检测方法的使用,确保快速检测工作的科学与公正,根据《关于印发餐饮服务食品安全快速检测方法认定管理办法的通知》(国食药监食〔2011〕294号)规定,经研究,现将第一批餐饮服务食品安全快速检测方法认定范围公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正>烟台申报的"便携式农兽药多残留快速检测科技惠民示范工程"获得省科技惠民立项,不久将在3家大型超市开展示范,提供食品安全检测服务。大家买菜时最担心的就是农残问题,但是现在这个问题得到了进一步的解决,最快30 min,最慢4 h就能知道结果。"我们这个项目采用经省级科技成果鉴定为国际领先水平的食品安全检测样品前处理技术,结合CCD成像技术与图片处理软件,研制成功便携式农兽药多残留快速检测仪成套设  相似文献   

8.
食品安全分析样品前处理-快速检测联用方法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黄怡淳  丁炜炜  张卓旻  李攻科 《色谱》2013,31(7):613-619
综述了近年来传感器、可视化分析、便携光谱、酶联免疫检测及便携气相色谱等食品安全快速检测技术的研究现状,以及食品安全分析中样品前处理-快速检测联用技术的研究进展,为发展选择性好、准确度高、可定量的新型食品安全快速检测技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2015年新食品安全法出台,规定"采用快速检测方法对食品进行抽查检测,被抽查人对检测结果没有异议的,可以作为行政处罚的依据",某种程度上给快检结论赋予了法律效力,由此催生食品快检行业及快速检测方法的高速发展。  相似文献   

10.
<正>近年来,公众对食品安全问题的关注度不断增强,食品检测需求急剧增长,检测技术有了长足进步,同时企业自我检测容易遭到质疑,在此背景下,第三方检测得到了快速发展。1检测机构设置分散,水平良莠不齐外资检测机构SGS集团中国区负责人介绍,中国检测市场规模潜力大,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中国消费市场  相似文献   

11.
《化学分析计量》2012,(1):33-33
为规范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督执法中快速检测方法的使用,确保快速检测工作的科学与公正,根据《关于印发餐饮服务食品安全快速检测方法认定管理办法的通知》(国食药监食[2011]294号)规定,经研究,现将第一批餐饮服务食品安全陕速检测方法认定范围公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简讯     
土壤选择影响食品安全从农田到餐桌的食品检测,一直是保障食品安全所强调的。然而,目前在我国主要的检测方法还是市场销售例行终端的抽样检测,有关专家提出:从源头抓起,做好土壤选择与分工是有效、高效保障食品安全的首要举措。为了保证奥运食品安全以及我国食品安全的可持续发  相似文献   

13.
欧盟框架研发计划支持的一项题为"改善食品安全性提高消费者信心"的研究项目取得阶段性成果,研究出一种快速检测蜂蜜中抗生素残留的监测方法。利用此项技术可一次性快速检测4类抗生素残留量,这在食品安全检测技术领域尚属首次。目前,科研人员正在试验将该项技术推广应用于肉类、蛋类、谷类、蔬菜、奶制品、鱼类等食品抗生素残留检测。  相似文献   

14.
《化学分析计量》2011,(2):67-67
美国驻华使馆公使衔农业参赞辛思凯不久前表示,食品安全对于中国和美国彼此都是至关重要的事情。在这个领域,中美今年会加强合作。在食品安全技术出口方面,美同不会对华设置任何限制,因为这对彼此都互利互惠。此外,他还强调说,中国农业的可持续化发展也是中美合作的一个重点。美国对中国最近面临的“水危机”问题也表示关切,但同时强调,“水危机”是一个全球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正为推动食品产业创新发展、推广和提升食品安全保障与相关检测技术,保障食品质量安全,由上海市食品学会与上海市食品安全工作联合会及德国慕尼黑博览集团共同主办的"2018中国国际食品产业发展论坛暨2018上海中欧国际食品安全研讨会",将于10月31日~11月2日"慕尼黑上海分析生化展"和"上海国际食品安全装备与技术主题展"期  相似文献   

16.
中国首个以欧盟标准进行食品安全检测体系——“中德合作食品安全保障体系”建设项目,日前在河北涿鹿正式步入实施阶段。据中德合作食品安全项目办公室提供的信息,中国商务部和德国有关方面近日已联合向涿鹿县授予“中德合作食品安全项目办公室”牌匾,标志涿鹿承建的中国第一个以欧盟标准进行食品安全检测体系正式步入实施阶段。德国联邦政府有关方面将与中国商务部一道,无偿拨付项目运行经费并选派各类农业及食品专家到涿鹿进行葡萄、杏扁、蔬菜等无害化种植加工的培训和实地指导。这一项目中德双方共同投资将达到1.19亿元人民币。计划用3年时间在涿鹿建立起涉及食品安全生产技术推广、培训、生产、加工、销售、检测监控、通讯信息网络等7个食品安全运行体系和检测、培训、信息、蔬菜、肉类配送等5个中心,同时建设蔬菜、果品、肉类3个产地市场、22个生产基地,打造一个从田间到餐桌的食品标准化生产检测链条,为进一步在全国推广提供示范样板。作为国家农业开发重点县,近三年来涿鹿积极采取措施,加速蔬菜、玉米、葡萄、杏扁、奶业等农产品标准化、品牌化建设,已形成16个特色优质农产品品牌,其中国家注册品牌8个。(仪器信息网)中国首个欧盟标准食品安全检测体系在河北投入建设  相似文献   

17.
今年2月,海南“毒豇豆事件”暴露出果蔬农残快速检测技术的缺陷。我国目前普遍使用的农残速测法是酶抑制法。酶抑制法快速检测技术为什么让高毒农药一再漏网?快速检测技术在食品安全领域的发展前景究竟如何?  相似文献   

18.
不久前,北京市举行了“2013年食品安全宣传周”活动。记者从食品安全宣传周筹备工作组获悉,3年内北京高校将配备数字化食品卫生安全快速检测设备,能快速检测近60种农药残留、食品添加剂、非法添加物等。  相似文献   

19.
食品安全快速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Zhou S  Xiao X  Li G 《色谱》2011,29(7):580-586
近年来,因环境污染、农兽残超标、人为添加滥用或贮藏不当等因素带来的食品安全问题受到广泛关注,快速检测技术简便快速、高效经济,满足食品初筛检测的要求。本文综述了酶抑制速测法、生物传感器法和免疫速测法等食品安全快速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并展望了其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20.
<正>为了规范食品快速检测(以下简称"食品快检")方法的使用和管理,合理发挥食品快检在食品安全监管中的作用,不久前食品药品监管总局发布《总局关于规范食品快速检测方法使用管理的意见(食药监科[2017]49号)》,其中对食品快检的含义、检测对象、适用范围等给出了相关意见。意见中明确指出,食品快检不能替代食品检验机构利用常规实验室仪器设备开展的食品检验活动,不能用于食品安全监管工作中部署的食品抽样检验。复检不得采用快检方法。具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